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通用5篇】

2024-03-28 16:23:4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通用5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 篇一

一、加强和规范档案学会管理工作

1. 按规范管理要求进行年检工作

佛山市档案学会参加2004年度社会团体年检,接受业务主管部门佛山市档案局的初审和佛山市民政局的年度检查。由于积极主动按照要求进行年检,8月受到佛山市民政局的通报表扬。学会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也进行了正规的年检。

2. 按章程进行换届选举工作

筹备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制定了方案,撰写了会议材料,修改了学会章程,为选举新一届理事会作准备。

3. 做好会员重新登记工作

由于档案工作人员变动大的原因,对全市300多名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各区也积极配合档案学会做好会员登记工作,新会员400人。

做好佛山市大福档案服务部工作

佛山市大福档案服务部成立后,已投入运作,在加强人财物的规范管理,学会担负主要责任,学会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1. 参与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

2005年选送了16篇论文集参加广东省“档案与文化”研讨会。6月有关论文作者参加了研讨会,有2篇论文在研讨会上宣读。11月,组织部分会员参加了广东省档案学会组织的“开放:档案事业的发展之路”专题报告会,开阔了会员的视野。

2. 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

3. 开展业务学习考察活动

2005年5月11至17日,和市档案局一起组织全市共33名档案专业人员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香港政府档案处(香港历史档案馆)学习考察。学习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文档管理和档案保护、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学习和了解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1. 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市档案学会积极配合完成市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各项任务。

2. 积极更新档案局网页内容

市档案学会积极向市档案局网站提供信息,使学会专栏及时准确向会员传播信息,了解学会动态。

四、努力办好《佛山档案》和协助征订《广东档案》

《佛山档案》是市档案学会与市档案局联合主办的专业刊物。学会组织会员积极撰写稿件,达到指导、总结、交流和提高的目的。现正在进行组稿、出版工作。2005年还为部分会员订阅了《广东档案》,主动为会员服务,使他们能更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办好档案专业刊物出一分力 。通知有关单位做好2006年《广东档案》征订工作。

五、加强与佛山市科协的联系

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活动,并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开展学会工作。向科协报送的2005年重点学术与科普活动计划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今年学会活动比较多,人员和机构保持正常运行状态,财务管理清楚,各方面条件较以前有所改善,继续发扬优点,争取更大成绩。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 篇二

1 2 3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1 2 3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 篇三

“心源美术教育网”,是由我县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发起并主持建设的区域美术学科教研专业网站。建站10年来,探索出一套新型美术教育研究活动方式,对推动全县美术教研、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县域内的全体美术教师均享有进入网站交流、学习和获取最新教研动态的权限。网站设立了“信息速递”“备课中心”“实时互动”“美术沙龙”“作品交流”“师说心语”等近20个频道。其中“实时互动”频道为网站站长(县教研员)亲自主持,是本网站最具特色的栏目。10年来,每周一上午八点,全县美术教师相聚在“心源美术教育网”上的“实时互动”,已经成为惯例。

该栏目的活动规则是,由网站核心成员从美术教师们在“官方社区”发表的帖子中筛选一个话题,并确定话题难度,然后在规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一上午八点),全县美术教师一起就这—话题展开在线讨论,在线讨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帖。话题的者,通常要担当话题讨论的主持人,及时引导、点评和总结,确保研讨能够深入’开展。话题大体分为“美术教育理念”“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美术专业技艺”等几种类型。

笔者作为“心源美术教育网”的骨干成员,长期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感受颇深,收获甚多。2013年4月8日,应站长要求,我校美术组成员(史有军、邓永进、杨慧和沈柏岑)在“实时互动”栏目中发表了一个教研话题,并担任本期栏目主持人。四位老师均长期处于教学工作第一线,选择“美术教学案例分析”类型,是想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来引发“心源”美术教师的争鸣。话题难度应考虑设定在一线教师能够接受的水平(中等难度),使大家都能踊跃参加,以便更好地推动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以下即为这一次教研活动的介绍。

一、案例呈现

话题:4月8H【实时互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图1)

主持: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美术组

教学事件

下课铃声响后,高一年级有两位学生在学校走廊里相遇。可能是原本就熟悉,彼此招呼之后,甲问乙:“你们班刚刚上的什么课?”乙回答:“美术课。”甲非常兴奋地说:“我班上的也是美术课。”乙带着高度赞许的口气说:“我们班美术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制作得美轮美奂,看着真是一种享受。”甲有些不屑,接着用羡慕的语气说道:“我们的美术老师不但课件做得好,而且那一手粉笔字也让人赏心悦目。”乙俏皮地说:“你们的老师也太传统了吧,上课还用写字?哈哈!”甲却毫不客气地说:“你们的美术老师恐怕是字写得不怎么样吧?”……甲、乙两名同学的争论逐渐淹没在上课铃声中。

主持视角

学生的这番争论应引起我们美术教师深层的思考。学生的争论在于:完美的课件与课件加好的板书,两者孰优孰劣?作为教师,我们应探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是,板书设计要求是否仅仅停留在粉笔字写得好不好这个层面上?如果不是,那么不要板书的课堂环节是否就是不完整的呢?本组提出这样的话题,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参与探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研讨提示

1.多媒体美术课一定需要板书吗?请阐述您的观点和理由。

2.假如在多媒体课堂上要有板书设计,那么课件与板书之间的关系应怎样确定?

3.多媒体课堂有板书时,该如何设计?有哪些要求?

背景资料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也已成为主流。我们从教学的教育性和人文性出发,以自我解剖的视角,认真参与研讨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此话题后,参与讨论的成员很多,观点纷呈。以下引用两个最有代表性性的观点。

观点一:此话题主题是“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如果说多媒体课堂不需要传统板书肯定有悖于教育规律。这就好似“有了蛋白质粉了,还要不要吃鸡蛋”一样。在当前国情下,必要的多媒体呈现和传统板书并不相冲突,板书能体现教者的即时情感和教学态度,既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方面沟通的载体,也是学生对教师认知和认可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话题的主题改成“多媒体课堂是否可以不出现传统板书”,我的答案是可以不出现。这完全取决于现代人的观念和教育评价的要求。年纪越轻,对新事物越容易接受。当初,算盘是否会退出课堂,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还是让算盘离开了课堂。再有,对于“小黑板”,我们很多老师依然比较热衷,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但对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黑板早已离开了历史舞台,被便捷的液晶投影仪所替代。很多教育专家都觉得可惜,但这有什么可惜的呢?好比很多知名学者、专家不能接受手机变成掌上个人终端一样,他们非要认为手机只应该起到通话的作用一样。不可理喻。几个专家的个人观点怎么能阻止人类的进步呢?再者,当初数码相机出现,很多摄影专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码相机绝不可能替代传统胶片相机,他们带着一种自私的情感高喊绝对不可能。短短十年间,柯达、乐凯、富士等著名胶卷企业相继停产传统胶卷,转向数码冲印或相关业务。然而,现在仍有人会高喊胶卷不死的口号,念念不忘。所以,在多媒体技术相对发达的当下,有些课堂不是必要的情况下不出现板书,是完全可以的,这是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对新事物的尊重,是对传统的革新。传统板书也必然会被新型板书所替代,黑板也最终会被更新的电子显像技术所替代。我们应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应该不断摸索、尝试、创新,找到不足之处,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

这个话题可以定义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去讨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传统板书”。这应该可以理解为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包括相关课堂知识要点、结构、草图演示等。

要关注的就是,如果用科技手段代替了传统板书,会产生什么好与不好的结果?如果坚持原始和传统的粉笔板书形式,利弊又在哪里?

科技手段(新型板书)代替传统板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用电子笔代替不环保的粉笔,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依然能够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时演示和板书。另一方面,用预设的课件代替传统的书写过程,以更直观的图文形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演示,直接呈现代替书写过程。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当下的实际情况,这两个方面在课堂上都是需要的,也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和体现我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图2) 为了支持这一观点,还有网友跟着发来了上海“云课堂”的案例。(图3)

观点二:现代媒体是省略了形成过程的直观展示,直接将美轮美奂的视觉结果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视觉的愉悦中忘却了它背后的过程,也因为这种忘却和速度,学生也就失去了对结果思考的过程,没有了这种过程,学生大脑与心理上也就缺乏某种支撑,因而,学习效果也就受到影响。

从大脑科学角度看,教师现场板书的文字语言,对学生(观看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纯粹抽象的文字符号。在等待教师书写文字语言的同时(时间过程)——当然,由于教师伴随书写的口头表达,这种等待是不知不觉的——学生不仅有着对文字内容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书写状态和每个书写细节效果的审美观赏,教师急切投入的书写神态、每一笔的形式效果、每个文字以及形成文字的造型效果,还有整个板书逐步呈现的构成效果等,都给学生以审美的投入,产生或惊叹、或预料之中、或遗憾、或意会等不同的视觉享受。教师板书的过程是学生启用右脑的过程,尤其在知识教学阶段,这种板书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无论是对学生科学用脑、平衡大脑发展,还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板书的审美形象性无疑对学生记忆知识本身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之,板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张驰的有效环节,伴随着师生感情的参与,人文情怀也会徜徉其中。(图4)

这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让话题探讨渐入佳境。各位参与者在激烈的观点碰撞中,将本期话题—一多媒体课堂是否需要传统板书——的思考引向深入,并对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二、关于活动程序的说明

网络美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操作要领在于由教学一线教师发起话题,按照“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来规范和完善话题。因此,对“教学事件”“主持视角…‘研讨提示…‘背景资料”这几个方面,就有具体的操作要求。

“教学事件”是指因教师教学言行所引发出的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及效果;同样地,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和心智变化等所引发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因此而生成的教学情境状态,也应视为一种教学事件。话题研讨的“教学事件”应该是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生动性等诸多特点的课堂教学环节或细节。可以是引领式的成功事实,也可以是批判式的失误案例,还可以是争鸣式的争议事例。总之,作为话题的提出并加以研讨的“教学事件”,必定潜藏着主持者的思想与主张的课堂教学真实,也承载着相关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还能实现参与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思辨水平的提升、表达技巧的磨砺,从而达成引发思考、给人启迪、促进交流的网络教研目的。“教学事件”的呈现要求简洁明了,以文字表述为主,300字左右为宜,也可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表达。

“主持视角”是话题主持人对“教学事件”的简明扼要的价值判断,表明话题的真实意图,使参与者对“教学事件”有本质意义的把握,能够聚焦参与研讨;参与者也可以针对主持人的价值判断进行商洽式讨论,引发对“教学事件”的另一视角的讨论,充实和丰富话题研讨内容。

“研讨提示”则是主持人为参与者提供的多个话题角度,以便拓展话题的广度。

“背景资料”是主持人搜索与话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有选择地提供与话题对应的背景资料,供参与者学习,为高质量的研讨服务。

三、结语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 篇四

2009年,××州档案学会在省档案学会、州社科联和州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紧围绕全州经济建设和档案工作实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多形式开展学会活动。坚持活动是学会的生命力所在,为丰富广大会员学习生活,州档案学会一是在广南县开展了全州档案系统知识竞赛、篮球、拔河、歌舞比赛和书画、摄影、根雕展活动,加强会员间的交流与了解;二是在州社科联、州党史征集研究室老师的指导下,组织会员到丘北县马者龙村学习石刻档案拓印技术,印下了明正德14年(1519)的《新刻地藏碑记》等一批拓片,锻炼了学员的动手能力,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料;三是组织会员到、东三省等★WWW.SHUBAOC.COM★地参观学习,组织11人参加省档案学会在保山举办的档案学术研讨会,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促进了交流。

2、学术交流活跃。州档案学会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性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在省档案学会的号召下,积极组织会员撰写理论文章,全年向省档案学会推荐论文16篇,向《××档案》等报刊投稿10余篇,刊载3篇,其中马关县档案局局长带头撰写论文并在全省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3、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学会根据各单位档案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吸纳新人员加入档案学会,全年共发展会员3人。

4、档案宣传成效明显。州档案学会利用××档案信息网,及时上传学会相关文件,使会员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学会最新信息和动态,了解档案工作现状和研究成果。同时,利用档案工作简报向各级各单位宣传档案工作。

二、**年学会工作安排

**年,州档案学会将围绕档案工作重点,与时俱进,积极工作,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使学会充满活力,将学会建设成为“理论研究的摇蓝,档案干部的家园”。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搞好学会的自身建设,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保证,鉴于档案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年将对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普查,以吸收更多的档案工作人员成为学会会员;

2、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其它兄弟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借鉴和吸取他们先进工作方式和开展活动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到外省、外地州学习考察,组织会员参加省的学术论文研讨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档案工作人员学术水平的提高;

学术研讨会活动方案 篇五

[关键词]Wiki 教师 协作发展 策略

[作者简介]张欲晓(1974- ),女,辽宁沈阳人,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教育理论。(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65-03

从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教师群体共同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教师专业发展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体现了终身学习的发展观,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的文化需要。群体发展是相对于个人发展而言的,它避免了个体发展与教师群体发展、学校发展脱节的局面。随着ICT技术的深入应用,学校也开始把传统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措施迁移到信息技术环境中。而随着信息技术由web1.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以Wiki为代表的技术为教师群体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Wiki特有的技术特征也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供了多种协作支持服务。

一、Wiki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Wiki作为继Blog之后又一大规模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社会性软件,它对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具体有哪些作用?Blog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Wiki与Blog又有什么不同?下面,我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Wiki与Blog的区别

Wiki与Blog大致在同一时期出现,但Blog的应用和发展更好一些,Blog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有效的技术支持工具,事实上Wiki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两者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各有所长。尽管Blog也被一些教育者用来作为群体协作的工具,但是通过许多个人Blog组织而成的Blog群明显不具备Wiki的灵活性和协作,其他教师也不能对其内容进行直接编辑和修改。与其他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的使用更方便,也更具有开放性,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二)Wiki的基本功能

Wiki之所以能在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这与Wiki的基本功能有密切关系。这些功能是Wiki提供各种服务,乃至成为有效的群体协作发展支持工具的基础。Wiki系统提供的基本功能有:新增条目、内容修订、页面锁定、版本记录、版本对比、IP禁止、沙箱测试、版本追溯。这些功能为教师开展各种群体教研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对于设计和开发适合教育情景的Wiki支持系统十分重要,它能帮助教师借助特别设计和开发的系统完成协作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相关教学实践工作。

(三)Wiki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1.帮助教师群体更畅通交流与进步。Wiki作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协作技术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而集中集体的智慧进行探讨和扩展。同时,Wiki所具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实现教师之间更好的通力合作与协作教研,成为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Wiki的出现为支持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另外,Wiki平台还可以使教师群体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一些传统的平台只允许使用评论或者留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设计;而在基于Wiki技术的平台中,任何参与教师可以拥有与作者一样的权利在研讨的方案原文上进行修改或者批注等操作。这样,教师拥有了更大的权限,可以自主地修改任何教师的内容,也实现更广意义上的平等相对,真正让教师在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中保质保量地完成协作教研活动,实现群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可以激发教师群体进行协作教研的创造性意识。Wiki提供的协作教研平台支撑环境为教师之间进行协作教研提供了开放的共享空间,这使得在Wiki平台上的资源不再是某个老师所特有,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共有资源。任何参与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直接呈现在Wiki平台上,协作者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创性,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并以历史版本的方式记录协作过程。教师通过浏览和比较历史版本的资源分享、共享协作成果。

3.Wiki环境可以为教师群体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协作教研等创设环境。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可能有些教师因为惧怕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往往集体讨论变成了经验丰富、年龄较长的骨干教师的个人观念。然而在Wiki环境中,大家避开了真实身份,没有权威,用虚拟身份进行交流,于是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从而使一个研究方案集成多位教师的思想和经验,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力,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协作研讨模式,为教师群体协作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4.Wiki精神可以增强教师群体进行协作教研的内聚力。Wiki强调共享、互动、反思、发展,淡化了个人意识,强调群体的作用,要想成就一部作品,参与Wiki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教师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往会不约而同地积极参与其中,这样Wiki就形成了一个浓厚的、活跃的、积极的氛围,为所有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帮助教师群体协同教研工作,这种协作互动的精神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总之,Wiki为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开展各种协作活动提供了巨大的潜能。作为群体协作支持工具,如何有效地结合Wiki的技术特征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师协作发展的需要是Wiki支持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核心。

二、Wiki教育功能设计

从当前的一些Wiki教育应用情况发现,Wiki还处在教育领域中的初级应用阶段,Wiki的诸如历史版本及其比较、在线编辑、沙箱测试和最近更新等核心功能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并没有深入应用。而Wiki的这些功能恰恰是教师开展协作研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功能,是解决当前众多协作软件不能很好支持协作的有效方案。为此,从教师的协作教学、科研等特征来看,很有必要设计一个适合于教育的Wiki系统。因此,把Wiki的优势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设计和开发EduWiki(教育维客)系统。EduWiki被定位为一所或几所学校使用来促进学校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群体专业发展转化的支持技术环境。为此可以把EduWiki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共同体理论的指导下,充分挖掘适合于教育需求的Wiki技术促进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以促进学校特色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创新群体系统。

三、Wiki促进教师协作研究的策略

(一)构建实践共同体环境

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践共同体说明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共同体之于合法的个体实践的重要性。构建教师的实践共同体环境是促进教师协作研究的重要方式和策略。EduWiki系统开发的直接目的就是为教师群体开展协作教研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实践共同体环境。EduWiki系统设计的各种协作支持活动与支持功能为教师开展群体教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可以使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群体研讨、学习、科研等活动,这种基于网络的异步交流机制至少可以为教师提供两种认知支持:首先,认知资源的支持。教师可从协作者、教研伙伴和通过在线资源获得大量的知识性信息。其次,人际支持。实践共同体的存在有利于满足教师的自尊和归属的需要。

(二)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EduWiki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师协作教研的认知工具,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整合到集教师专业发展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中,从而更全面地促进教师协作教研、共同发展。

1.课题研讨。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在理论上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各学科教学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探索规律,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依据。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课题研讨活动经常是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讨论,网上讨论也仅限于教师自己的研究内容,教师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协作研讨一般也是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课题研究平台会给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而在EduWiki环境中教师开展协作课题研讨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利用EduWiki的协作功能开展课题研究无疑为教师组织研究课题提供了便利,利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创建如组织结构、课题方案、研究历程、课题报告、研究成效、特色活动和特色学校等各种特色栏目的课题研究策略。此外,EduWiki系统还具备提供基于校内或校际合作的多种课题研究模式的途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Wiki服务部分的在线编辑、历史版本比较等一些零技术操作技巧的环境突破以往协作带来的弊端。

2.群体的教学反思。“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教学反思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构建高效的反思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及时地抓彩是教育者一直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教师成功地利用Blog开展教师叙事研究为教师个人反思提供了高效的平台,而Wiki的出现则为教师群体反思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在EduWiki系统中,利用系统的创建反思札记功能记录教后反思的过程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群体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此外,在EduWiki中通过创建小组教学前的反思,让教师能够在教前备课充分,而在课后教师通过邀请专家一起研讨,开展反思交流活动,教师群体之间通过头脑风暴把所有成员的建议与心得体会集成在一起讨论,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讨论对象,对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最后,教师通过在EduWiki系统自己的反思札记,目的在于让其他教师分享达成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师减少聚集在一起的时间,同时还优化了整个教学研究过程。

3.教学案例观摩研讨。案例教学是指运用一些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是被剖析的对象,通常以书面的形式呈现,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把这一教学研究方法直接运用到基于网络的同步课堂、课后异步教学的情境中。EduWiki系统核心功能――群体研讨与协同创作功能,正好为教师实施教学案例观摩的记录和跟踪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当前许多资源平台缺乏对协作过程的记录以及协作成员的监控功能,而Wiki所固有的功能决定了其可以为协作研究或为研讨过程提供记录和监控等支持服务。通过使用EduWiki系统,参与其中的教师能够实时关注研究的进展、成员的工作量以及成果的发展状况,这对形成经典优秀的案例研究促进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只有全校教师积极学习,相互传播,大胆应用,才能让教师群体的努力和智慧得以流传,才能不断进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利用EduWiki开展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EduWiki系统的团队子系统为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案例提供了群体研讨环境。通过教学案例观摩,教师群体,尤其是新教师获得的知识是通过“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内化了的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

其次,EduWiki系统为教师观摩教学案例提供研讨空间。在EduWiki环境中,教师群体拥有一个良好且宽松的协作活动创造环境,为此,教学案例观摩研讨使得教师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三,EduWiki系统开展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可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精神,发展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批判的技能,使他们掌握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因为教学案例观摩研讨本身就是对案例所描述的个别教育教学过程的分析、思考、评价等,这种自我反思精神对教师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在EduWiki中观摩教学案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教师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架起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在观摩、研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五,EduWiki系统提供教学案例观摩研讨对改进教师授课方式具有巨大的影响。观摩这种来自同行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和领悟到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应变技巧,尤其是对一些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的问题,有效的观摩学习,能有助于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哲学观。

综上所述,Wiki不仅帮助学校减少了教师之间思维碰撞摩擦,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方法的处理等方面收获颇多,同时,还为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途径。Wiki帮助教师从个体发展的角度上升到教师群体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教师各自发展,脱离学校发展的局面,从群体层面带动了个体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最新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通用9篇03-28

举办活动的方案【优秀6篇】03-28

幼儿园认识颜色活动方案(最新4篇)03-28

优惠活动方案【精彩7篇】03-28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最新5篇03-28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优秀4篇)03-28

元宵节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优秀3篇)03-28

青少年户外拓展方案最新3篇03-28

户外拓展活动方案【优秀6篇】03-28

商场七夕节活动方案【精选6篇】03-28

133 17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