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优秀4篇】

2024-03-08 01:53:27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 现实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 飞机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跟着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流程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三、说感受。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4、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及课堂的“人文性”。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在这堂课上,我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生活状况,还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当时“还没有……没有……,并收集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如:人类登上太空,潜入深海,高速列车等。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整堂课中,我时常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如:“你提出的问题真好,很有价值。”“你真是一位诗人,写出这么好的诗,让老师折服。”“你都可以与路甬祥爷爷比美了”等等。无不闪现着对学生的关怀与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由衷的“想学”。

四、说反思

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2、不能调控课堂,有一种被教案牵着走,因此在处理课堂生成东西时不能随机应便。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问题的出现,老师不能对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

3、缺乏经验,不能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如:学生说到20世纪发明火箭时,我没有很好利这一时机结合我国近几年发明的“神洲五号、六号”及“婵娥一号”探月卫星,见证祖国的伟大。

4、要加强对自身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充电,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随时对需要补充的地方进行粘贴。

总而言之,我们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二、教学目标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这里,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 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 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新范文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最新10篇)03-08

中国梦劳动美优秀范文精选2篇03-07

《去年的树》说课稿【优秀9篇】03-07

《信客》优秀说课稿【优秀3篇】03-06

大班语言说课稿【优秀5篇】03-06

公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说课稿优秀603-06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10篇03-06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秀4篇03-06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最新6篇03-06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9篇)03-05

82 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