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4-03-13 22:10:39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勤劳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仅供参考。

体会文章精彩描写 篇一

1、重点读23段,对于半夜醒来的描写,试着从描写的顺序及运用的修辞方面来加以举例分析,写在下面。

2、找出文中其它地方体现朴实而优美,凝练而细腻的语言的语句,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

《老山界》教案 篇二

一、导入

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活动目标

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

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

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

(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讲述一次翻越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PPT展现要求

1.生读文,圈画

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

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

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

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师:什么样的老山界?

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

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火把。写出了山的崎岖

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师生共同比画)

师:对对。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

生:读第一段

师:哦一一。重读了30里。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

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30里。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

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好来。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读。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

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坐下,一起来,宽有多?是这么宽吗?这么宽?最多也就这么款。(师比画)要在这上面睡觉,要在这上面走路。好,还有吗?你来

生:25段。

师:觉得这儿写出了山的深也是怪吓人的。你能结合几个词给大家分析,圈几个词语?

生:一个90度的垂直的大圈

师:好,圈出来继续。

生:一尺多宽悬崖

师:好,请坐。90度。是这样吗?是这样吗?是这样吗?是这样吗?比这还直,因为它这几乎就是一尺多宽,刚才说了旁边就是悬崖。我们要在这里行军,大家照的特别好。山的陡、山的峭,山的高、山的险全部分析出来,回头我们再读这个句子。难翻的'老山界一二。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思路小结:

1.(屏显)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2.生概括

3.师:出示图片理清时间和线路

4.概括内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齐读这句话

5.分析“难”方法: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活动二认识一支队伍

师:什么样的队伍?PPT长征照片

生:笨重的队伍

师:队伍怎么笨重那?怎样理解这个笨重呢?请你在文中标画出相关的语句。

生:圈画。

师:好,我请同学来。你来

生:第二段。人很多

师:嗯很好,感觉这支队伍特别庞大。把“挤”圈出来。还有吗?

生:人很多,

师:如果是几个人的话说走就走起来了。嗯很好,有道理,还有吗?

生:还有第五段

师:这个尺码。而且疾尺码前,一个词啊还有补充。的吗?你来。

生:29段。

师:有很多伤员、病员。所以这支队伍话是笨重的。还有啊你的跟那个理由是一样的,好勒,坐下。你也刚才要说这个要。

生:走的特别慢。

师:好勒,坐下。你好像也有话说。

生:29段。这个地方还有。

师:还有伤员这个伤员好像挺严重的,还要搀扶着走。

师:特别好啊特别好,有小孩说过了,还有没说过的,我都没不如你们找的全。你来说。

生:21段。这个条件太简陋了。

师:说得真好,坐下,啊就是这样一支有着伤员,有着病源,有着马匹,有着这些装备,有着刚才你说的那么好。

来,齐读这一句话,难翻的老山解一二,

生齐读:难翻的老山界就我们这样稳重的队伍战胜了。

师:如果这支队伍仅仅是笨重的话,能翻越这座老山界吗?这还是一支怎样的队伍?请大家记住,研读课标出相关的语句。这还是一支怎样的队伍?(PPT)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一下。

师:好,谁来说一下?

生:读。

师:好大家把勇气圈出来。好,你来。

生:第30段,我们完成任务,把一个兼职灌输到中对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人一直克服了,然后这个地方写出他掉队坚强。

师:画出来坚强。你不仅表达的好,读的也好(鼓励评价)

生:不要掉队呀,不要做乌龟呀。这个是。这支队伍非常乐观。

师:对。乐观。好,请坐,那咱看能不能啊先别急着回答,来读一下这这句好吧?都挺喜欢的,那个总共四段。前两排读14段,后两排15段。你们两排16段,咱们一起再读17段。好不好看?(融入理解和情感)

生:读

师:觉得刚才在刚才这一遍就像彩排了,那正式的放声。一下能读出这种乐观的感觉吗?好,一二,

生:不要掉队的,不要。

师:好的,谢谢。那我想问大家,他们真的一点都不紧张吗?

生:不是。

师:她用我们的这种体验来揣测他们的心情,谁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他们紧张吗?

生:......

师:坐下,你来说。

生:他也亲自来,担心在路上的。

师:那你觉得从这个环境的险恶感觉他们是紧张的。我们看到了峭壁,在这有一个绝壁,什么样叫绝壁。有的说比峭壁还陡。

师:我还专门查了字典。字典说即陡峭不能攀岩的山崖。但是他们就这样攀援上来。那在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那么紧张。

生:在第13个就,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写出他们紧张。

师:唉浑身圈出来,浑身换个词来给它换个词。你说一下,把这个词。全身,你说一下。我的形象很紧张,还是有点紧张。很紧张,非常紧张,只是一个人紧张吗?

哪开始?大家都都紧张,都想努有把力,明明都紧张,却全都选择迎难而上。这是一支有钢铁般意志的坚强的队伍。(师动情评价)

师:带着理解,一起把13段读一下。我们都知道,一二。

生:齐读。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将努力。)(生回读体会)

师:好,来继续说道,哪里?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生:29段。好,互相帮助。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 )呜咽( )点缀( )

澎湃( )咀嚼( )

篱笆( )酣然入梦( )苛捐杂税( )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小结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走路难

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积累、联想

1、背诵第22节。

2、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

(1)顺序一样(时间)

(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

《老山界》教案设计 篇四

一、构思

全课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主动性和立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提高主动参与精神、求知欲、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我判断、自我调控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展。

二、教法的选择

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集体舞,由于内容较单调枯燥,我采用了一材多教的方法。在教学中增设音乐伴奏,变换角度、方位,运用竞赛、学生自编、自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韵体感、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了课程的精神:“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指导、练中提高”。

三、课程资源开发

在教材的搭配上,准备部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自编舞蹈操。分组活动中安排打布袋、舞蹈表演、羽毛球、篮球、足球、土保龄球、橄榄球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组织简单,器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放松活动中配上音乐集体跳“兔子舞”,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学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练为主,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能尽情发挥,充分活动,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课时安排: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1.复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基本动作。

2.学习集体舞中青少年十六步的队形变换。

3.自选项目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青少年十六步的动作要点,通过练习有70%以上的学生基本完成十六步的队形变换。激发学生舞蹈兴趣,主动参与。

2.在合作与交流中积极探究,塑造美好形体,以强健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练意识和创新能力。

《老山界》教案 篇五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老山界》的第二课时。

首先我说一下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老山界》是一篇传统而又经典的讲读课。是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写的有关长征的革命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的经过,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同时又恰切地使用了大量的精彩语句,做了许多生动的描写。

读了这篇文章会让我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譬如星夜翻山时,战士们互相鼓励的生动有趣的对话,以及那特殊的夜色:在“之”字拐的山路上,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清是火把还是星星。

又如:“半夜里,忽然醒来”那段,写的是露宿山腰,环境是那样的险恶,而红军看到的却是一番美景,其实是一种苦寒生活,是苦中作乐。这种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让我联想到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想起自己做和尚化缘时的自嘲诗——

天作帷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恐为山河一脚穿。

这些又让我感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含义所在。这真是大英雄饱经磨难,方可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再如:作者写红军战士成功地翻越老山界,下山十五里的所见所感,体现出红军战胜困难后的乐观豪迈的情怀。这又让我联想到《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尼丸。

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让我们联想到的远不只这些,诸如: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等问题,在《老山界》一文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有所感悟,都能让人产生联想。但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没有必要讲的。过细,过深,过于政治化,那些是他们以后要再认知的内容。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践行一种理念,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老山界》,不论是文学价值,还是精神价值都值得讲,而且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去讲。

因为此文中那些壮丽的景象,乐观的情怀,不屈的斗志,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这些,真的是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他们生活中多了幸福,少了理解幸福的能力;多了随遇而安,少了对生活的思考;多了自私享受,少了吃苦奉献。可以说当代的孩子几乎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缺少冒险、挫折教育;不知道逆境教育的意义,更不懂得风吹浪打对人和民族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身上的这种优秀的品质,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努力和学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真正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在学习中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为将来更好地贡献社会而做好准备,这正是我讲授此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实现自己的教学构想,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词语。

2、学习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掌握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掌握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安排了六个问题进行探究。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再次速读文本,为什么还要读文呢?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感到:作文的水平是写出来的,文章的理解是读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老山界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其难具体表现在哪里?”启发学生理解文本,剖析文本。并引导学生概括出: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第三个问题:“面对这样难以翻越的老山界,红军战士不但没有退缩,相反成功翻越,那么红军凭借什么精神翻越老山界的?”

学生能概括出凭借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至此,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起码能概括出三点:星夜行军、露宿山腰、下山所见。

想借此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中的第一点。

第四个问题是:让学生跳读课文,顺次找出文中写时间的词语,并对应说出红军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行文线索的好处。借此完成教学目标2,落实教学重点中的1。

第五个问题是精读“半夜里,突然醒来”一段,指导学生勾画出重点词语及句子,揣摩其含义及作用,赏析此段,并为背诵,积累,仿写这段做准备。借此完成教学目标1和2,落实教学重点2。

第六个问题是研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学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的作用。明白“三十里”强调山高,是为下文写难以翻越埋下伏笔。结尾扣题,深化了主题,形成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再次让学生品悟到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长征中的巨大的作用。想借此完成教学目标1和2,落实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1。

至此,六个问题探究完毕,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二、三个问题是针对探究主题而设,后面的三个问题是针对写作手法而设。

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让学生办一期介绍长征和理解长征意义的手抄报。用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3,真正突破教学难点。至于板书设计我就省略不谈了。

总之,以上是我有关《老山界》一课的教学设计。当然这只是一种预设,实际教学中能否真正实现自己的构想,或还能生成什么,我还不能真实的加以说明,这有待于我实际教学之后进行反思,再去修正,尤其是因为自己学识浅薄,能力有限,水平一般,一定存在很多不足,诚望各位专家,同行加以指导,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今后的语文教学。

《老山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5)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红军用嘲笑的口吻讽刺敌人,反映了他们对自己战斗能力的确信。

二、总结课文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积累、联想

1、背诵第22节。

2、阅读《草地晚餐》,比较回答:

(1)顺序一样(时间)

(2)重点不同(重记事、重写人)

最新范文

如何写教学设计【优秀3篇】03-14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8篇03-13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教学设计【优秀7篇03-13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优秀3篇)03-13

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范本(优秀9篇)03-13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12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设计(优秀9篇)03-12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12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优秀7篇03-12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0篇)03-12

78 9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