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4-03-07 12:35:52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数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说出思维过程,再说结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学习新课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的试商方法、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下面例题,并通过思考还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试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70÷14=

(1)学生独立解题、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有目的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深入各个小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

(1)当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组织学生集中,先请一名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同学讲述试商过程、(把除数14看成10试商)(老师板书)

同学回答后,老师可以请同学评议一下,同学们可以说出,用这样的试商方法,需要调商好几次,比较麻烦,影响计算速度、

(2)老师请用不同方法试商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来试商,商7后和14相乘,积是98,98比70多28,28是2个14,所以改商5、

老师可以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给予鼓励,并补充说:很好,调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积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给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确定商、

生:把14看成10来试商,商7一定大,先试商6, 6和14相乘,积是84,还大,改商5、

老师出示投影片,(与这个同学讲的思路一样)老师表扬:也很好,肯动脑筋,调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个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师肯定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口算练习,这样,试商的速度能提高、

(学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师准备好的顺序,教师要有应变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试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题时可以灵活选用、

3、做一做:

订正时,请说明自己试商的过程、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题后,思考片刻,理顺思路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试商方法、通过启发,比较后,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尝试一下,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集体汇报、按照例1的做法,学生回答哪种试商方法,老师出示哪种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来试商,商8,8和26相乘,积是208,240减208,余数是32,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9、

师:看哪些同学的思路与这种方法相同、(老师要重视这种反馈信息)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0个26是260,比被除数240多20,所以商9合适、

师:给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组有这种思路是谁说出的,应该表扬、

生:把26看作25来试商,4个25是100,8个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还有1个25,所以可以商9、

师:真不错,肯动脑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组讨论到这种方法,是哪个同学提出的、启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给时间让学生发表、

4、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同桌同学可以交换一下,自己用什么试商方法、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讲的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除数有什么特点?(除数的个位数是4,5,6)通过学习和练习题,你能说一说,这样的题目怎样试商简便吗?(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说一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

当除数是14,15,16,24,25,26时,可以用灵活的试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还可以选择其它能减少调商次数的方法、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题各应商几?(逐题出示)

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是否准确,不准确的调整过来、

3、说出下面各题应该商几、(逐题出示,谁先看出来立即抢答)

4、计算下面各题、(一、三、五组做上面4道题,二、四、六组做下面4道题、做完本组题,可做另一组题)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一册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早上喜欢和牛奶吗?和牛奶有益身体健康。

我女儿在家也喜欢喝牛奶,每次早晨喝一小杯(出示一小杯)。我早晨每次喝一大杯(出示一小杯)。大杯中的牛奶大约是小杯牛奶的2倍。

出示1大杯和2小杯,问1大杯可以够我和几次?2小杯可以够我女儿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喝,可以喝几次?

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女儿喝,可以喝几次?

指名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刚才想的过程其实就是替换的策略。

揭示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思考:你能解决吗?为什么?(使学生联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较容易解决;或者告诉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

2、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说说所增加的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明怎样替换,替换之后是什么杯子,总量是多少?

使学生感悟到无论怎样替换之后的果汁总量是不变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要把1大杯替换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替换成1大杯?(感受替换的依据)

4、学生列式解决。

指名汇报,注重结合替换的思路,理解算式。

师: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用替换的策略进行解决,是否正确呢?

学生提出检验的方法,并阅读书上的介绍,然后进行检验。

5、小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

6、体现价值。

教师介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还可以请学生说说不用替换的策略,还可以怎样解决。然后进行比较,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策略的价值。

三、完成练习的第1题。

1、在题中用图表示替换的过程,然后解决问题,并检验。

2、汇报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注意体现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有可能出现线段图)

3、结合图说出算式。

4、这个题目还有不同的替换吗?为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四、指导练一练

1、读题,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

2、练一练与例题相比有难度,因此让学生在指导下完成,可以用优秀生的思路来提示其他学生。

3、重视图的作用,以图来帮助理解。

五、思考

1、本课应该以策略的价值体现为主,还是应该以替换的依据为主?感觉难以合理安排。

2、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在替换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表达。如:用什么替换什么,或者把什么替换成什么。在数学中语言应该是规范、到位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副标题#e#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学习互动活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必须融人设计者的丰富经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设计出有效解决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1,学生的知识储备。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2.学生的思维能力。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3.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数学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1.处理好四维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四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2.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自主探究。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合作交流。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通常组建研究小组,按一定的方案,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批准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要优化课堂导入,重视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快乐的身心交流中学习、成长。设计的评价过程,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润滑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设计说明

1.注重运用直观的画面学习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想让小学生把数学学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探究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走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2.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思维得到了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昨天我们的预习作业是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在钟面上都画了些什么?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画的钟面。

师:同学们的钟面都画得很漂亮。虽然大家画的钟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有几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钟面上都有1~12这12个数,都有时针、分针和很多刻度线。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认识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预习引入,通过小组合作画钟面,以及欣赏其他组的钟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互补、互学,了解钟面的本质,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意识和学习的欲望。

⊙预习反馈,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认识大格。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在钟面上怎样算是一个大格吗?(学生回答)

师:每两个数之间就是1个大格,从12到1是1个大格,1到2也是1个大格。

师:你还能说说从哪到哪也是1个大格吗?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有12个大格呢?我们来数一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

(2)认识小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在小组内数一数,交流后汇报。(出示放大的钟面,一起数一数)

师:其他大格里也有5个小格吗?再找几个大格数一数。(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

师: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习,对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已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汇报和交流,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更加完整、深刻。

2.建立时、分的概念。

(1)认识“时”。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大格和小格,那么你知道钟面上的指针是怎样走的吗?(钟面上的指针走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演示时针从12走到1的过程。

师:时针从12走到了几?走了多少?时针走1个大格是多少小时?(时针走1个大格是1小时)1小时也称1时。

师:时针走2个大格是多少小时?走3个大格呢?

师: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小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12走到6呢?如果从7走到11呢?

小结:时针的走动一般是以大格为单位的,要知道时针走了多少小时,只要看时针走了多少个大格即可。

小学数学基础的示范教学设计 篇七

一、 加强师德休养,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期,我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师德休养和业务水平。坚决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类培训中,认真学习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和上课艺术。

二、抓质量的同时,注重了育人;

我班有不少同学因基础差,而怕学数学,我用爱来鼓励他们,耐心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一点点进步。如陈林锋、郑康义就是最好的事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他受益终生。如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自信、学习目的及兴趣等。

三、深钻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做好课前准备;

每次备课前,把教材、教参、学生反反复复揣摩分析,再选择合适的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做了几十个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写好教学后记。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一直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严格按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来上课,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把课堂当做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改进学习方式,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知识的关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视验算,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加强了口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运用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题教学侧重于启迪思维,教给学生分析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达到训练目的;

布置作业做到精、活,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每晚的家庭作业,我总是在早操前就开始进教室批改,一般先改后进生的,再改中等生的,这样有利于辅导后进生。若有哪方面不过关,马上补救。课堂作业我也是一收上来立即批阅,从不拖拉,并做好记载,及时让学生更正。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进步的绊脚石,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

七、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拖欠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跟家长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我利用放学、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作业的情况及学习兴趣方面的问题。再把学生在校的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力争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九、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要继续改进教法,选择最好最合适的上好每一节课。

3、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数学的史事、材料方面多给学生讲解,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题,开设一些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推进速度要慢、对学生的要求要严、对后进生的辅导要多、对有难度的知识要细要稳、对课本的知识要继续拓展、与生活的联系要更加紧密、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存在的不足又有待弥补,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完成练习一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经历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初步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灵活地解决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例2主题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现在我们先做一组练习:

3分=()秒120分=()时5分=()秒

4时=()分300分=()时180秒=()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就是如何进行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知:教学第5页例2

1、谈话: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学了。小明同学背着书包上学来了——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看第5页上面的主题图。

2、谁能说一说:(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板书: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汇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数钟面上的小格,从7时30分到7时45分,有15个小格,就是15分钟。板书:数小格

生2:数钟面上的大格,从7时30分到7时45分,有3个大格,就是15分钟。板书:数大格

生3:7时45分和7时30分都是7时多,直接用45分减30分,算出走15分钟。板书:45-30=15

生4:用“终点时间7时45分-起点时间7时30分”,得到经过的时间15分……

板书:7时45分-7时30分=15分

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5、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这个计算结果对吗?你是怎么想的?(写上答语)

6、比较:刚才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了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强调:数格子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身边没有钟表,无法直接数。因此,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7、整理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了这一个问题的?谁来说一说?(先阅读理解题意,再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进行回顾和反思,看答案是否正确。)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三、巩固练习

1、谈话:同学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用“终点时间-起点时间”得到“经过的时间”。你能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吗?

2、完成教科书第5页下边“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挑两名学生演板。

(2)集中评讲:9时-8时40分,分钟部分不能直接相减,怎么办呢?根据1时=60分,先从9时中借出1时变成60分,然后再减:9时-8时40分=8时60分-8时40分=20分

3、拓展训练:

(1)完成练习一第9题。

评讲时强调: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终点时间

(2)补充题:某单位每天上午8:00上班,要求全体员工提前20分钟到达单位,请问员工最晚何时到达单位?

评讲时强调:终点时间-经过时间=起点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8题。

5、完成练习一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时间的计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数钟面上的小格、大格,或者计算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时间的有关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先阅读理解题意,再进行分析和解答,最后进行回顾和反思,看答案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练习一第9、11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附: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先:阅读与理解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再:分析与解答

后:回顾与反思

1、数小格15分钟

2、数大格15分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

3、45-30=15分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终点时间

4、7时45分-7时30分=15分终点时间-经过时间=起点时间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15分

最新范文

《争吵》教学设计【优秀10篇】03-07

《海燕》教学设计优秀7篇03-07

有理数课件【优秀7篇】03-07

二年级语文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03-06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精选9篇】03-06

《aieiui》优秀教学设计(最新9篇)03-06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03-06

《灯光》教学设计(最新3篇)03-06

小学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3篇03-06

跳水教学设计(精选3篇)03-06

78 9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