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 生物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4-02-08 22:44:02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本节内容是对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原理和应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分析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绿叶、滤纸条、纱布等材料用具,配制好层析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能是怎么转变成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的呢?(光合作用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又依靠什么进行光合作用呢?(叶绿体)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强调提取色素和分离色素的不同,其中纸层析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着重讲解,通过f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研磨时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过滤时,用尼龙布而不用滤纸的原因是什么?

(3)滤纸条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

(4)层析时烧杯要加盖,为什么?

(5)为什么要重复画滤液细线?如果只画一次会怎么样呢?

(6)为什么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如果接触了又会怎么样呢?

(7)滤纸条上出现了几条色素带,其排列顺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课堂实录),

等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到滤纸条在小烧杯中进行层析时,组织学生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交流实验前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师生交流。交流到第七个问题时,正好实验结果也就出现了,这时找学生展示自己滤纸条上的实验结果,并让学生交流观察自己滤纸条上的结果,教师展示结果比较好的色素带,总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等知识。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1/4)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含量3/4)叶绿素b(黄绿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实验原理,有利于掌握操作要领;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试验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解决了课本中提出的“不能”、“注意”等的原因,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大有提高。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分离出了绿叶中的色素,那么这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探究二:绿叶中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吗?

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白光通过三棱镜和白光先通过色素滤液再通过三棱镜的光谱情况,对比思考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从连续光谱中可以看到不同波长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并给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学生很容易得出色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

(1)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许多植物到了秋天叶子就变黄了?红叶是怎么回事呢?

(3)温室的顶棚用红色玻璃还是绿色玻璃好?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看图,提高了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通过联系生产实践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探究三:捕捉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部位呢?

简单介绍前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然后多媒体展示叶绿体的结构。这时提出问题:色素具体分布在叶绿体的什么部位呢? (类囊体)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细胞器来掌握。

探究四:叶绿体的作用仅仅是吸收光能吗?

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资料分析中恩吉尔曼的实验。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叶绿体的功能,并讨论恩吉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生物学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那么,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探索的历史。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

2、作用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是课本上重要的学生必做的实验,四种色素与后面要学的光合作用过程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虽然准备实验很麻烦,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不用再另找时间做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并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领会了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色素的提取分离过程,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生物学的科学素养。整堂课学生求知旺盛,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必须做,时间长了不做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下降,同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分析拓展能力。在小组的合作实验中,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好,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就差一些。所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规范性,特别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最简单的生物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 (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

【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编制了什么

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

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补充】:林奈的双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从而使生物分类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www.shubaoc.com>靠,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说明双名法。

五。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生物教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1:如果将一个口腔上皮细胞从人体中剥离出来,放到自然界中,这个细胞能否像一个动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解课意,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出现的词语、语言点知识。

先进行听读训练,听教师朗读,学员自读文本,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测学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本文是一篇科技文,术语较多,本以为学员有阅读难度。但从学员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员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陌生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进行得比较流畅。

词语、课文教学阶段,矫正发音依旧是个难以突破的障碍,尤其是声调。民族学员的母语语境对他们学习汉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读不准、辨不清,矫正起来很费力。但是对于双语教师来说,口语不过关,语音不标准,错误的示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太大。因此,我不得不慢下来细细地反复地示范领读,及时纠错和强化,强化朗读训练。在语音教学方面,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较多。

造句训练是我在进行词语和语言点教学时常用的方法,目的是让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对意义的讲解不展开、不延伸、不繁琐,主要是通过例句的形式呈现,让他们在鲜活的言语材料中去感知,找感觉。尽管学员造句的错误比较多,千奇百怪,但针对每一错误趁热打铁,指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学员来说也是多有裨益的。

有关生物教案 篇五

(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物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⑶能力方面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四、教学课时2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一课时: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第二课时: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三、分离定律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遗传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并且新的名词解释也较多,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理解程度不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节新课之前一定要做进一步的巩固与练习。不过,即使初次接触遗传学,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

最新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4篇】02-08

踢毽子教学设计优秀7篇02-08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6篇】02-08

长江之歌获奖课件最新10篇02-08

信息技术便捷访问网站教学设计【优秀1002-08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优秀5篇02-08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最新3篇】02-08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设计【最新10篇】02-07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0篇02-07

我选我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02-07

78 8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