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4-01-28 20:49:19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起看看初中趣味数学教案!欢迎查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书包范文漂亮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趣味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过程】

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地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要求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那么先要求出汽车现在的速度,而汽车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那么还得先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根据`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要11小时',可以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

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汽车原来的速度:352÷1=32(千米); 汽车现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现在的时间:352÷80=4.4(小时)

问:用比例的思路该怎么样理解这道题目呢?

分析: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度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所以原来的时间是现在的

2.5倍。即:11÷2.5=4.4(小时)。

这样解答使得`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成了多余条件,但是又不影响解答问题。

【我们来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6小时,*的工作效率是王师傅的1.5倍,那么如果让*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几小时?

【总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问题

【作业】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与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趣味数学教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趣味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www.shubaoc.com〗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篇四

一、趣味性导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2 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及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教学中涉及“破十”法,于是在课堂的一开始就由学生抢答“10+5、10+3、10+8、10+7、10+6”等口算题教师辅助回答,这样的课堂开始既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

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而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有赖于趣味性的导入方式。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笔者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了小故事激趣法。在学习这一章节时,编入了“小猪做计数员”的小故事:“小猪在一家香肠厂做计数员。小猪花花上午做了9个,下午做了8个(板书:花花9 8),小猪乐乐上午做了7个,下午做了6个(板书:乐乐7 6)。小猪胖胖上午做了8个,下午做了7个(板书:胖胖8 7)。可是到了晚上下班时小猪急得满头大汗,因为小猪不会算进位加法。”

(生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位笨小猪怎么样,好不好呢?

(生热情高涨:“好。”)

师:同学们把你们面前的蜡笔当作小猪的香肠我们帮他算算。

生,开始数数,花花17个,乐乐13个,胖胖15个。

师:有一种比数数更快更好的方法,同学们要不要试试啊?

生:要。

师:好,先看第一题9+8,先把9支蜡笔装进盒子里,外面剩下8支。同学们好好想想怎样算得又快又好?

学生们摆弄着手里的蜡笔,一阵沉默后,突然一个学生指着黑板说:“往盒子里再装一支蜡笔,就和10+7一样了,等于17。”

师鼓掌道:“这位学生的回答非常好,开动了脑筋,想到了既快又好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这位同学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趣味性训练构建趣味性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机械训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因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特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对数学运算产生厌倦情绪。为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新颖有趣的趣味性训练来构建趣味性课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途径。运用大量的游戏、竞赛、讨论等方式,让枯燥呆板的数学计算生动活泼起来,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次开心快乐的猎奇之旅,让学生在趣味中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例如,在学习该章节时,利用录像播放“我们快乐美好的校园”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眼、口、脑、手并用。在练习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师:录像中跳绳的有几人,跑步的有几人,跳舞的有几个人?

生:跳绳的有7个人,跑步的有8个人,跳舞的有6个人。

师: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15个。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结果的呢?

生1:我是直接数的。

生2:我是加的。

师:怎样加的?

生3:男生10个,女生5个,10+5=15。

师:非常棒,利用置换的方法简便的完成计算,用到了我们刚刚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我们继续,跑步的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趣味数学教案 篇五

学习内容:

“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

“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趣味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与记录,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2.掌握环形计数的方法,感受身边环形排列现象的应用。

活动准备:

夹子每人10个,纸盘、光盘每人一个,做记号用的小星星若干,各种环形排列物品(雪花片、调色盘等每组各一人一个),操作时用的音乐,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流程:

一、趣味导入

师:夹子有什么用?(幼儿**交流、讨论。)

师小结: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除了可以夹衣服、夹袜子,还可以玩好玩的游戏。

二、游戏:夹夹乐

(一)玩夹夹子游戏。

1.看数夹夹子,复习感知10以内的数。

(1)明确游戏规则。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夹子,我们先来玩个看数夹夹子的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清楚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就将几个夹子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身上的夹子数量要和卡片上的数一样多!音乐一结束就停止游戏,看谁夹的又好又快。准备好了吗?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

师:请数一数你身上夹了几个夹子?和老师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吗?

师: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数数,夹对了没有?

2.看谁夹的多,复习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多少。

(1)明确游戏规则。

师:音乐一响你们就开始往衣服上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比比谁夹的又多又好。

(2)幼儿游戏。

(3)交流、分享。

师:数一数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夹的多?

师:每一组小朋友比较一下,谁夹的多,谁夹的少,哪组小朋友的**夹的最多?哪组小朋友的**夹的最少?

(二)学习环形计数的方法。

1.在光盘上夹夹子。

师:现在夹子要表魔术了。请小朋友们从1数到20,老师来夹夹子(在光盘上夹一圈夹子),看看会变出什么?

师:老师变出的这个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呢?老师播放音乐,你们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夹光盘)

2.学习环形计数。

(1)数光盘上的夹子。

师:请你们数一数,自己的光盘上有几个夹子?

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才能不漏数?不重复数呢?(幼儿个别回答)

师小结:在任何一个夹子上做一个记号,顺着一定方向按顺序一个一个数,每个夹子只数一次,不漏数不重复数,最后数到记号旁的这个夹子,就能知道光盘上一共有多少个夹子了。

(2)引导幼儿探究各种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

比如:认准一个记号,用手按住以示区别;用小星星来做标记,等等(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分组操作并尝试记录计数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雪花片、调色盘、纸盘子、光盘等)提出操作要求及学习记录方法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并延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是环形排列的,他们不仅整齐、而且实用,仔细观察他们都有哪些排序的规律呢,怎样能让环形排列更美观且有序呢,下节课我们再体验吧。

趣味数学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一、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趣味化。

古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后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可见,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作业设计要充满趣味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事务好奇的天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获得乐趣,是快乐的学习者,主动的学习者。

(二)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意结合生活的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为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原则做了很好的注解。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价值。

(三)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与此相适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也应多样化,把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课本和练习册的习题作业与实践性操作作业相结合、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等等,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

三、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设计策略

(一)关注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原则。注重挖掘趣味性的作业。教师在数学课堂让应该让小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设计一些动脑的课堂作业。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基本理念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应该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数学知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数学知识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缺乏生命力活力的数字。生活的实际是数学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小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开拓小学生视野。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要是笔头的,可以是实际考察也可以是实际的操作。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安排作业的形式。教师需要从分挖掘小学数学的作业形式。

1.游戏式作业的设计。

小学生活泼好动,一会儿也闲不住。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只有15—20分钟。而我们一般一节课安排有40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基本的内容。然后剩下的时间进行作业的练习巩固课堂的所学知识。针对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蕴含于游戏之中。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游戏作业是小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2.绘画式作业。

前文已经提及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高,具体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抽象的思想不是很发达。因此,小学生对具体的知识掌握比较快。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绘画的形式布置作业。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学习的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小学生回家后发现自己家中的对称图形,并用笔画下来,看看哪位同学画的图形最多。通过这样的作业,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对称轴知识,而且能激活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关注生活、发现生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绘画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让小学生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其绘画的水平也能得到提升,不仅动脑还动手,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3.自主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般就是教师设计作业,然后学生去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进行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不利的局面,其主体性完全没有得到彰显。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思想,竭力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想小学生自主进行作业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将同桌自主设计的作业进行交换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结语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需要教师能充分挖掘小学数学知识中的趣味知识,需要教师充分关注生活能将生活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密切的结合,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形式多样的作业。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领悟新课标的精神,在遵循趣味性、生活性、多样性的原则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蒋兴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5):72.

[2]高小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23.

[3]庄冬梅,苏震川。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08,(12):91.

趣味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最新范文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3篇)01-28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01-28

高一课件(优秀4篇)01-28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优秀3篇01-28

《跷跷板》教学设计(最新3篇)01-28

《军神》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28

《在家里》教学设计(优秀6篇)01-28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28

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优01-28

优秀的英语教学设计(精选10篇)01-27

78 8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