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4-01-06 04:15:0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设计 篇一

一、课前谈话

师:你能说出56个民族中的几个吗?

生:(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族)

师:你知道这些是哪个民族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

二、导入新课

师: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对啊,是维吾尔族。(板书:维吾尔),今天我们去和田那边的维吾尔看看,和田有饶有兴趣的民俗风情。(板书:和田的维吾尔)

师: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和田的维吾尔》,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把字词读准,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的哪些民俗风情?

(1)检查字词:

师:我们来认识一些具民俗特色的词语。(巴朗子、都帕、馕、土馕坑、库乃其、巴扎、艾得来斯)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是什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2)交流风俗特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有哪些民族特色?

生1:热爱土地。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

生1:我找了总起句。

师:你是用这种方法找到的,真不错,还有呢?

生2:爱美。

生3:能歌善舞。

师:从“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这些特点,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吗?

生:热爱土地(2、3)、爱美(4)、能歌善舞(5)。

四、深入研读2-6自然段,感悟民俗风情

1、师:在这三个特点中,哪一个特点你最感兴趣?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重点研读,       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写具体的,可以划划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写写简单的感受。

(学生自主研读)

2、交流,随机研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1)研读“热爱土地”

生 1:“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就有精神吧。”我觉得把当时的样子写出来了,不管地上多脏,很多人都把衣服铺子地上,“大大小小”有很多人的。

生2:我感觉到,好像给大地作了装饰,像一幅画卷很美,本来单调的沙漠变得很美。

生3:我知道这是打比方的手法,像一幅抽象画。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打比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从人们把衣服铺在很脏的沙漠上,看出来人们热爱土地胜过热爱自己。

师:正是维吾尔人热爱土地,才会有这样的行动。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把土地和太阳的味道留在自己身边。

师: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到他们热爱土地的?

生1:“令人惊叹”读出来热爱土地,“真……”让我惊讶,土馕坑里烤出这么好的食物。

师:有没有新的理解?

生;这里他举例食物的例子,烧肉也是土馕坑里烤的。因为他们热爱土地,食物都跟土地有关系。

师:这里用到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这里举例三中食物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热爱土地,还有补充吗?

生:我知道他们热爱土地程度之深,惊叹之情。

师:关注到了惊叹,我们来读出惊叹之情(齐读)。

师:还有补充吗?

生:感觉到程度令人惊奇,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师:哪些句子?

生1;“令人惊叹”用来感叹号。

生2:大地给了它力量,吃了“库乃其”一天都不会饿。

生3:他们最喜欢的食物都是由大地的帮助得来的。

师:(小结)正因为他们吃和穿都离不开土地,所以他们热在土地。

(2)研读“爱美”

师:维吾尔人们还有什么特点你有兴趣啊?

生1:“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花儿开在了土地上,还挂在门框边。

生2:花儿不仅种在地里,还在门框边、房梁顶、挂毯上。

生3:维吾尔人们不愿把它们拔掉。

生4:花纹雕刻上去的,充分体现了维吾尔人们爱花。

生5:没有办法栽花,就像办法画了、雕刻了。

师:想不想见见这些盛开的花朵?(欣赏图片)想说些什么?

生1:太美丽了。

生2:维吾尔人爱花真切。

生3:非常爱花,漂亮,生活中能用的上花的地方都用上了。

师:你还能想想花朵盛开在哪里?

生4:花朵盛开在床头、被子上、衣服上。

师:凡是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花。

师:还从其他句子体会到什么?

生:我知道“艾得来斯'”是打比方。看得出他们爱美。

生2:犹如彩云,自然、非常鲜艳,雕刻得非常美,美不胜收

师:真让人眼花缭乱啊。

师:作者在写“都帕”“艾得来斯”时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得很美、很深动。一起动手写写。“(    )犹如(     ),又似(      )。”(句子练习)

(学生交流所写句子)

(3)研读能歌善舞

师:从哪里感受到维吾尔人们能歌善舞?

生1:这种歌舞不受场地的限制。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生2;:他们聚餐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吃饭的时候都要跳舞。

师:想象,你在什么情况下想要跳舞?

生1:朋友的生日宴会上。

生2:广场上。

生3:睡觉时。闹市。

师:你们表现的那么棒,也会能歌善舞了。

师:他们流行一句话“维吾尔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

师:为什么他们能歌善舞?

生1:他们有豁达的心情。

生2:爱生活。

生3:面对艰苦,乐观地生活。以苦为乐,快乐地生活。

五、研读1和7自然段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课文2-6自然段,感受了维吾尔人民饶有兴趣的民俗特点。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开头举例一个例子,来表达豁达、乐观。

(感悟“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六、欣赏图片,提升情感

师:看,豁达乐观的维吾尔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一个地处沙漠边缘的地区——“和田”变成了“玉石之乡”“瓜果之乡”“地毯之乡”“丝绸之乡”(播放音乐和图片)

板书: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爱美

能歌善舞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二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维吾尔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

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在教学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人

苦→甜

热爱生活

最新范文

生活中的比的说课稿(优秀5篇)01-06

小学六年级语文和田维吾尔教学设计(精选01-06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01-06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优秀3篇)01-05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4篇】01-05

《山雨》教学设计(8篇)01-05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0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最新5篇)01-05

《燕子》教学设计【精选10篇】01-05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精选5篇)01-04

78 8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