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09-30 22:17:11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人教版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2、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设计 篇二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设计

一、分析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中的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作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力求达到下面的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3、培养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发挥“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 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三、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因数

分为五个步骤:

1、动手操作:在教学公因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因数。首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分别用边长6厘米和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一个长18厘米、宽12浪漫的的长方形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

2、想象延伸: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也能铺满大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边长“既是”1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就能铺满大长方形。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最小是1),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因数的概念的过程。

3、归纳总结: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这样的正方形就能铺满大长方形。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

4、根据 学生的总结我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5、反例教学:让学生说明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上面的一正一反教学总结出:公因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因数。

为了及时巩固,完成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因数,填写在书上。

(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因数,使知识不在枯燥无。让学生到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探索,求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以致用。教学例4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先找12的因数,从12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二是先找18的因数,再从中找出12 的因数,三是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相同的因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明确集合图中省略号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三)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

首先设计关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判断题,进一步让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做到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接着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然后分别完成2、3题。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五年级下册《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cm、18cm,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板书:找最大公因数)

二、授新。

1.首先,我们分别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

①回顾我们“找因数”那节课,以12为例,我们是怎样找的?在找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呢?

预设:写出12=1×12=2×6=3×4的算式。

从1开始写,原因是什么?(因为1是所有自然数最小的因数。)

到什么数字结束?(出现重复,或者是出现很相近甚至相等的数字,例如6×6,3×4)

结论要一对一对的写。

②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板书:12的因数有:1,12,2,6,3,4

18的因数有:1,18,2,9,3,6

③但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可以吗?

1,12,2,6,3,4 1,18,2,9,3,6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2.深入研究。

思考: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呢?和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找,小组交流,师巡视,生汇报。

(生汇报,师板书:12和18的相同因数有:1,2,3,6,)

预设:方法①12的因数有:1,12,2,4,3,6

18的因数有:1,18,2,9,3,6

在黑板上,把相同的因数圈起来。

方法②看12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

方法③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12的因数。

师追问: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相同因数呢?

对比三种方法,实际的题目中,你们觉得哪种好呢?

3.揭示概念。

想这样的结论,1,2,3,6是12和18的相同因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公因数”。

那么,1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呢?生汇报,书写在练习纸上。

汇报:1,2,3,6是18和12的公因数。师修改板书。(“相同因数”改成“公因数”)

师指课题:那到底什么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呢?

生试着回答。

师小结。

在18和12的公因数中,有一个最大的数字是6,这个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师板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概念是怎么说的?

展示PPT。

两个数的相同因数,称作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齐读。

4.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的方法。

①出示空白集合图,你觉得中间部分填什么?

生答:12和18的公因数,投影展示。

②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并说说原因。

三。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回忆:怎样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生回答。

PPT展示:找出两个数的因数。

找出两个数的相同因数。

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接下来,我们来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

1.找出9和15的所有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9的因数有: ;

15的因数有: ;

9和15的最大公因数有: 。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2.填一填,与同伴交流。

6的因数 8的因数 6和8的公因数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3.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和4 3和7

5和25 7和13

27和9 9和8

16和4 8和7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交流。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找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②两个数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

只得出结论,不用说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见很多这样的特殊情况。)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

五。回顾课前。

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那现在我们看看开课前的题目,你能解决吗?

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齐读题目,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12,2,4,3,6

18的因数有:1,18,2,9,3,6

12和18的相同因数(公因数):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3×4=12,( )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 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

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

(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最大是6。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师:请大家完成这个题。(生做后订正)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5

(2)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

8的因数: 1、2、4、8

16的因数: 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 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8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

师引导生归纳并板书: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用因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12 28和7 54和9

(3)利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

5的因数: 1、5

7的因数: 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1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5和7都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板书:用互质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11和7 8和9

(4)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

书46页3、4、5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写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18( ) 14和21( ) 15和25( )

12和8( ) 16和24( ) 18和27( )

9和10( ) 17和18( ) 24和25( )

九.作业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十.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教师用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数字卡片

十一. 自我问答: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在书中暂时没有出现,只在求最小公倍数后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但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实用,不知教材(www.shubaoc.com)的意图是什么?究竟怎样处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地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填写公因数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孩子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特征和方法。先看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那么小的那个数就是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或者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找最大公因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短除法,当数字比较大时,用短除法比较简单。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 篇五

科目:五上数学 授课人:李冬林 授课时间:9月6日

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经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活动过程,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和学具: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拼图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1、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师: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操作时,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师: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可能的拼法有:

1:横着摆了12个小正方形。 2:横着摆6个,摆了2排。 3:横着摆4个,摆了3排。

4:我还多摆了一种,横着摆三个,摆了4排。 5:竖着摆12个。

6:横着摆2个,竖着摆6个。 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

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 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 1:3×4=12 和 4×3=12的因数一样。 2:1×12=12和12×1=12的因数一样。 3:2×6=12 和6×2=12的因数一样。

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 板书:12=1×12=2×6= 3×4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

1、12、

2、

6、

3、4。) 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3、引导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师: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寻找因数的方法。那么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找一个数的因数,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地找,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也不遗漏。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说出12的因数。

板书:12的所有因数有:

1、

2、

3、

4、

6、12。 三:练习师辅导 书本9.1,2,3题。 四:布置作业

最新范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优秀5篇10-01

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优秀教学设计【09-30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优秀3篇09-30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09-30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优秀8篇)09-30

创设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实09-30

散步一等奖教学设计优秀7篇09-30

《树之歌》教学设计(最新5篇)09-30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3篇09-30

语文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09-30

78 6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