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4篇

2023-09-14 19:17:25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编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4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能够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重点:

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结合课本112页知识结构图和回顾与思考中的问题,复习本章的知识点,形成框架,巩固重点知识

二、典例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试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1)。x=5(2)。x2+3x=2(3)。2x+3y=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例5: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下共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

回顾旧知: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1:鸡兔同笼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四十九头,下有一百足,问雉兔各几何?”(分别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决)

问题2: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速度是70km/h,卡车的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到达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客车与卡车之间的时间关系解题)

1、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1)-2+5=3 ;

(2)3x-1=0;

(3)y=3;

(4)x+y>2;

(5)2x-5y+1=0;

(6)xy-1=0;

(7)2m-n;

探究新知;

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个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

(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然后发现相等关系:

4×边长=周长

可以利用这个相等关系,得到方程:4x=24

(2)设x个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得到方程:1700+150x=2450

(3)设这个学校有x名学生,那么女生数就是0.52x,男生数是(1-0.52)x,可列方程:0.52x-(1-0.52)x=80观察上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1)2x+3y-1;

(2) x2+2x+1=0;

(3)x+2y=3;

(4)1-x=x+1;

(5)x2+3=4;

(6)x+y=5;

(7)1+7=15-8+1;

(8)2χ2-5χ+1=0做一做:

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练一练:

请你判断下列给定的t的值中,哪个是方程2t+1=7-t的解?

(1)t=-2(2)t=2 (3)t=1

练习提高: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鸟巢里的环形跑道一周长400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m?

2、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问各买了多少支?

3、一个梯形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

小结:

1、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方程的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优秀教案 篇三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3x+1=4

2.x-2=3

3.2x+0.5x=-10

4.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第93页第3题

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 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

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最新范文

《草原》教学设计【优秀6篇】09-14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优秀4篇09-14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9篇】09-14

《鲸》教学设计优秀5篇09-14

沈从文边城教学设计(优秀3篇)09-14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9-14

课文《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09-14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优秀9篇09-14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09-14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8篇】09-14

78 6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