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 《云雀》教学设计(优秀4篇)

2023-09-11 20:38:58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书包范文为大家分享了《云雀》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云雀》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3.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云雀旅行的全过程及所见所闻所感。

【难点】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动物的世界,来领略动物们优美的身姿。边看边跟老师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听了刚才大家的分享,老师觉得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很爱小动物,很有爱心的人。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爱的鸟类,看看它身上有什么精彩的故事。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云雀的心愿》。【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土壤枯枝败叶乱砍滥伐树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明确:文章记叙了云雀和妈妈进行一场特殊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看到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并逐步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也深刻地点出了森林具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最终云雀有一个心愿,沙漠变绿洲。

(三)深入研读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明确:沙漠变绿洲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请同学们朗读全文,找一找云雀和妈妈在旅行中都看到了什么?

(1)在沙漠上空,漫天飞舞的黄沙,睁不开眼睛。

(2)在大河上空,浑黄的河水咆哮不惜,淹没村庄。

3.旅行中遇到这样的场景,云雀和妈妈有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埋怨、心疼、叹息、害怕。

4.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云雀妈妈找出了造成这样场景的原因,你能说一说吗?

明确:人们对树木的乱砍滥伐,造成上有水土流失严重。

5.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呢?

明确:植树,让森林起作用。

6.小组讨论:为什么森林能改变现状?

明确:森林有“大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

(1)大水库:森林可以蓄水,树冠充当大伞的作用,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水分存储水分。

(2)空调器:夏天遮挡阳光,冬天存储热量。

(四)巩固提高

化身森林小卫士,你该如何保护森林?写几句标语。

(五)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从云雀的心愿感知到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现在正值植树节,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开始有实际的行动,为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业:植树节去郊外植树。

五、板书设计

《云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2、朗读训练:

①能根据说话的语气进行朗读;

②能抓住对话体会情感进行朗读。

3、完成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能按要求朗读好文中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懂得“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能发自内心的许下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洪水视频、《热爱地球妈妈》音乐、搜集森林作用的资料

设计思路:

由题入手,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第五部分:了解云雀的心愿;然后进行探究: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从而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第二、三、四部分,看看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象。引导学生朗读对话,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心情,进而了解森林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学到语言和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加深印象,真正理解云雀的心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云雀的心愿》(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课件出示云雀图),知道它们有一个美好的心愿,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师板书:沙漠变绿洲)。

2、课文的哪一段写了云雀的这个心愿?(第14、15小节,出示)

3、让我们一起响亮的把云雀的心愿表达出来。(齐读)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过渡:小云雀为什么会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呢”?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下面,我们就跟着小云雀和云雀妈妈一起去旅行吧!

二、细读课文。

1、小云雀和妈妈都飞到哪些了地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再填一填。

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呀飞,先飞到了(),又飞到了(),最后飞到了()。

小结: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沙漠的上空,飞到了大河的上空,飞到了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这一路上,他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

2、学习第2—4自然段

(1)让我们先跟着他们一起去沙漠看看吧!

(2)(出示沙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贫瘠的沙漠)

正如课文中描述的那样——(出示句子)狂风刮过,黄沙漫天飞舞,谁能读着这种感觉?(指名读)

(3)看到这样的场面,小云雀不禁埋怨起来:——

小云雀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请你来用讨厌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2人读)狂风刮得小云雀都快飞不起来了,漫天飞舞的黄沙迷得小云雀的眼睛都睁不开了,现在我们就是小云雀了,一起埋怨地说——(齐读)

(4)看到漫天飞舞的黄沙,妈妈心疼地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从妈妈的话中知道什么?

图片比较:

这里以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现在呢,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原来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你有什么感受?感情朗读。

谁再来读一读云雀妈妈的话?读出心疼的感觉。

分角色朗读(师生读)

(5)听了云雀妈妈的话,你觉得森林重要吗?为什么?小结:是啊,正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原来森林可以“防风固沙”(板书:防风固沙)难怪小云雀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齐读)(师板书:森林重要)。

2、学习第5—10自然段

(1)他们飞呀飞,飞过了沙漠,又飞到了大河的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2)出示第5小节,指名读。(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去、淹没)看着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朗读。

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洪水。

水流多猛呀,如同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冲去,冲垮了河堤,淹没村庄,许多人无家可归。这样的情景能不让人害怕吗?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3)小云雀目睹了滔滔的洪水,不由地挨近了妈妈,害怕地说——(生读)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4)妈妈叹了一口气说——(生读)。

“唉!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比较“乱砍滥伐——泛滥成灾”(意思,看着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是啊,因为人们乱砍滥伐,“森林水库”没有了,洪水就会泛滥成灾。

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小云雀不明白,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6)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意思是——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森林有什么作用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

(7)森林是怎样蓄水的?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题。

(8)读一读第2、3、4句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森林的蓄水功能的?(有顺序:从上到下)

(9)男生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女生读中间三句话,读一读,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新发现?知道老师问什么让你们这么读吗?1、5和2、3、4句有什么关系?

(围绕森林的蓄水功能,云雀妈妈先总说森林可以蓄水,最后总结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这叫有中心。中间3句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具体介绍森林是怎样蓄水的,这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使语言更有层次。)平时,我们在说话和写作文时就要像云雀妈妈这样有中心、有层次、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表达才会更有条理。(齐读,感受表达方法)

“森林水库”没有了,洪水就会泛滥成灾。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它能防洪蓄水(板书),难怪小云雀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齐读)

3、学习第11—13自然段

(1)小云雀和云雀妈妈飞过了沙漠,飞过了大河,又继续飞呀飞,真是又累又热,就飞回了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停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第13小节,比较低13小节和第10小节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按照有中心、有层次、有顺序去分析)

森林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它能调节气温(板书),难怪小云雀说——(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齐读)

4、结合板书总结。

三、总结、迁移、延伸

1、师:森林的作用可多了(加省略号)。温故而知新。同学们,结合我们在第1课《走,我们去植树》中学习的内容,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点击课件出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森林作用的资料,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结合资料说一说: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可以,可以,也可以。

3、师:是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你知道吗?一亩树林的作用: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放出49千克氧气。

一亩树林一个夏季可蒸发42吨水,一年达300~500吨。

一亩树林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22~60吨。

一亩树林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4千克。

一亩有林地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

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每分钟森林消失21公顷(约19个足球场);

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约37个足球场);

每分钟有11公顷(每年600万公顷)的土地沙漠化;

每分钟有28人(每年约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 …

面对这一组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是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植树造林,刻不容缓!

4、小云雀跟着妈妈经历一次难忘的旅行,已经深深认识到了森林的重要性,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产生迫切的心愿——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引读)

植树造林,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小云雀的心愿,是云雀妈妈的心愿,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更是地球妈妈的心愿。(地球是我们的妈妈音乐响起)

5、同学们,让我们和小云雀一起行动起来吧!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出示片段,齐读开头结尾)

6、今天,云雀妈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环保课。学校将于20xx年“六一”儿童节表彰一批神小“阳光少年”,践行环保也是评选的一条重要标准。希望大家,从现在起,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争当环保小卫士,争做神小“阳光少年”,让我们的地球妈妈越来越美丽!

四、作业。

1、课后邀上小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练笔:

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云雀的心愿(沙漠变绿洲)

防风固沙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防洪蓄水(水库)

调节气温(空调器)

《云雀》教学设计 篇三

一、激情导入,走近云雀,了解“心愿”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童话故事《云雀的心愿》。(出示课件)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小云雀和妈妈的共同心愿,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心愿的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去感悟这份美好的心愿吧!

(设计意图:以“心愿”入手,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同时围绕课题质疑,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欲望。)

二、走进故事,感悟“心愿”

1.播放课件:绿色森林——美好家园。

如果你就是生活在大森林中的一只小云雀,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画交织的情境中感受森林的美好,激发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大胆的角色转换来表达对森林的热爱之情。)

2.播放课件:乱砍滥伐——灾难深重。

看着小云雀没了家,你们会怎么办?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直观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砍伐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砍伐森林的危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砍伐森林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段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砍伐森林危害之大。

看到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云雀的心情是怎样的?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表达。(板书:埋怨、心疼)

土地沙漠化让人忧虑和痛心,而土地沙漠化的祸根正是某些人乱砍滥伐森林造成的。面对这一惨痛教训,我们不得不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板书:土地变成沙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进行角色体验,交流感悟,引领学生走进云雀的内心,强化感悟,逐渐生成保护森林的积极情感。)

“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唉,上游的森林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读一读这段文字,说说哪些词写出了河水泛滥成灾的可怕。(板书:浑黄、脱缰的野马、咆哮……让学生展开想象,再次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

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围绕关键词朗读感悟,展开想象,是为了积累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质疑: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并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概括“森林水库”的作用。例如:森林可以抵挡风沙,也可以蓄水保土,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默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通过同桌互助学会合作交流,从而丰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的读书技能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走进心灵,表达“心愿”

1.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四人组成学习小组,用自己的话夸夸森林的巨大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交流汇报森林的巨大作用,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起共鸣:森林不仅是“大水库”,还是“空调器”,更是一座“绿色宝库”。乱砍滥伐森林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浑浊的空气……面对此情此景,云雀萌生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这不仅是云雀的心愿,也是同学们的心愿,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带着这份强烈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表达这一份美好的心愿。

(板书:人类的心愿)

3.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如写倡议书、排演课本剧、设计公益广告、写控诉信等。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会越来越勤于思考,勇于表现,创新能力会得到充分展示。)

《云雀》教学设计 篇四

【文本解读】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目标】

1、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3、理解本诗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等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云雀的象征意义和本诗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今天学的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二、走进作者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句子: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

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此外,雪莱还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致云雀》。雪莱的诗歌象征意义很强,常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力量以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雪莱作品中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三、多样朗读,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文本,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同桌听。

2、毛遂自荐朗读,其他同学做好评价。(提示:语调、语速、情感)

选择最喜欢的章节读

3、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学生小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老师示范朗诵过程中的节奏、抑扬、语调等,尤其是注意情感。

4、学生反复朗诵,注意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读出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来。

四、诗歌结构特点

问题1:全诗共21节,题目《致云雀》,你觉得写了的云雀的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抓原文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云雀的特点(快乐的精灵)、云雀的歌唱等

问题2:哪一小节能够涵盖主要内容呢?哪些小结是写的云雀的特点?哪些小结写的是云雀的歌声?

明确: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2—4节是云雀飞翔

从5——12节是云雀的歌声,13—17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18—21,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问题3:结构这样安排,这样不是杂乱无章吗?

明确:不是。第一小节是总体评价是欢乐的精灵,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然后展开描绘它外在的形态;又写了云雀欢乐明朗优美的歌声,探讨了神圣、欢快、欢愉的原因,最后进行人鸟的对比,表达愿望——渴望传递云雀的快乐与爱。

第3—4节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云雀飞上晴空迎接朝阳,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也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第12节,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做出评价。

第13节承上启下的作用,飞禽或是精灵呼应第一节诗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然后以设问的方式给予答案。因此,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结构安排上,独有匠心。

五、赏表现手法

问题4:歌声是虚无缥缈,摸不着的,作者是怎样化不可捉摸为可知可感的?

学生思考并用下面的形式回答:

(原句)(手法)(效果)

参考: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把云雀比作“诗人”,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又以“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一句表明云雀感受的细致,想象力的博大。

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总结:浪漫主义的手法,多种修辞,赞颂云雀。

六、云雀的象征意义

问题5: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讨论)

明确: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雪莱也非常重视想象,“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不过,他所推崇的想象也来源于生活。他在谈到自然风光、山川姿色、人间暴政、战争场景和人类各种文明成就时说:“我就是从这些源泉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绮丽的浪漫主义之花,也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问题6: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问题7:有人说,《致云雀》中的云雀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雪莱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也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

①云雀展翅翱翔,冲向天际,体现了诗人希望冲破世俗的阻挠,渴望自由美好的愿景。

②云雀隐身在云中歌唱,体现了诗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禄,高官爵位,而愿意用自己的笔去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的高贵品格

③云雀所熟知的欢心,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渴望。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诗人虽然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却化解感伤。

小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美好思想感情和杰出艺术形式使《致云雀》成为英国诗歌中的珍品,读后令人感受到欧洲民族革命时期的可喜形势,争取自由解放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对人民光明的前景增强了无穷的信心。

七、作业

1、选取你喜欢的2—3节背诵

2、课后阅读雪莱的其他诗篇,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雪莱的诗歌。

最新范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6篇】09-12

《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8篇)09-11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8篇09-11

花团锦簇教学设计优秀2篇09-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优09-11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优秀6篇09-11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优秀8篇】09-1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优秀8篇09-11

质数和合数说课稿(优秀5篇)09-11

《学弈》教学设计优秀10篇09-11

78 65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