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06-07 18:53:43

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分享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篇一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追根求源”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并试着运用。情感目标:体会文中科学精神的内涵,受到启发并思考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二、重难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并试着运用“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三、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追根求源”等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明确课文提出的观点,概括课文列举的三个具体事例。情感目标:对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感兴趣,愿意去探索。二、     重难点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司空见惯”、“追根求源”等词语的意思。明确课文提出的观点,概括课文列举的三个具体事例。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题引入 (培养质疑能力;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谈论自己的见解及疑惑 3、梳理问题(预设): *“真理”是什么? *必须要提“一百个问号”才能找到真理吗? *课文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1、读课题 2、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或疑惑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正音,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2、指导生字的书写。 3、引导学生再次读书,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表扬好的解词方法。(预设)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4、引导学生三读课文,理清脉络: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出现在课文哪里? *作者运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吗? *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你能试着给课文分一下段吗? 1、主动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评价。 2、交流对生字的识记方法,提醒大家要注意的生字。 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伙伴交流并解答。 4、三读课文,先自己试着理清脉络,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向大家汇报。   三、总结读文收获 (激起继续探究的兴趣) 1、引导学生交流读懂的问题,试着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读懂。(预设) *怎样才能提出“一百个问号”? *是不是只要提出“一百个问号”就一定能找到真理? 1、先自己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思考、交流。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并试着运用。情感目标:体会文中科学精神的内涵,受到启发并思考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二、重难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并试着运用“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复习;激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回忆本文的观点,总结写法: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而且以观点命题,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讲一个在生活遇到的,很感兴趣但不知道答案的“为什么”,并思考自己没有从中找到真理的原因。 3、那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寻找真理的道路到底该如何走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 1、读题,回忆课文的观点以及观点出现的地方。 2、回想生活中的问号,进行交流,思考自己没有从中找到真理的原因。(预设) *没有继续探索。 *知识能力有限,不会解答。 *没探索出来就放弃了。 *不知道该怎样去寻找答案。 二、研读课文,受到启示(理解观点含义,体会写作方法) 1、文中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来解释、证明这个观点,它们分别是什么?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点拨: *这些现象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司空见惯”。           3、看来要想找到真理首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可是我们也观察、思考了,为什么却没有找到真理呢?从“问题”到“真理”的道路该如何走呢? 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具体事例,看看他们发现现象后都做了些什么,是怎样一步步找到真理的。请画出有关的语句,想一想:你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发现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下面打上着重号,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想法或感悟。 点拨:这一连串的问题就叫“追根求源”“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反复的试验与研究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寻找真理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做支撑。 4、至此,寻找真理的道路你找到了吗?谁来概括地讲一讲?       5、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各指什么,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   6、在科学史上,从细小的生活现象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引导学生举例。思考这些事例对自己的启示。 指点写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别人理解并认同自己的观点。 7、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到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指点写法:课文最后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令我们印象更加深刻。 1、默读课文,找到课文列举的三个具体事例,回顾它们主要讲什么。 2、再默读课文,发现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预设: *它们都是讲科学家发现真理的。 *它们都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 *事例中的人物都是从生活中的小现象发现真理的。 3、根据阅读提示潜心读文,发现从“问题”到“真理”的道路: “一连串的问题”和“反复的实验与研究”                         4、从事例中概括寻找真理的过程:先关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从中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地发问,不断地解决疑问;最后,找到真理。 5、读第二自然段,明白这一段是对观点的解释,思考“?”和“!”各指什么,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 6、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事例。思考这些事例对自己的启示。     7、读课文,找到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总观全文,我们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总结写法:先提出观点,再用具体的事例来解释、证明观点,最后重申观点。 四、小练笔(学以致用) 1、引导学生写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注意:描述的具体事例一定要能证明观点;对具体事例的描述要能突出重点。 2、评读一篇小练笔,指导学生如何修改 1、根据小练笔的提示进行练笔。               2、听评小练笔,知道应该从“描述的具体事例一定要能证明观点;对具体事例的描述要能突出重点。”两方面来修改。   五、作业 出示作业: 1、跟伙伴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修改。 2、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再找一些类似的科普故事读一读。 读作业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关注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具体事例发现问题          不断解疑                    !!!!……            !                重申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篇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这句话既是课文的标题,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这篇课文是继《为人民服务》后的第二篇议论文。小学生对于议论文还是比较陌生,我还记得,在上完《为人民服务》这课之后,我们班的学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议论文真难呀!”与《为人民服务》相比,这课显得简单些,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三个小故事来证明论点的,而这三个故事有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科学家善于观察,善于发问,在生活工作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经过不断探索而发现真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紧扣“问题”和“真理”,到故事中去寻找,寻找“?”和“!”,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很快的明白每个故事的内容,并也可以紧扣住文章的论点。教学结束后,学生对运用恰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说明问题的方法也比较了解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可是让我感到不满的是,我感觉学生在学习三个事例的时候,感觉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科学家在这些事件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和“最后得出了什么真理?”都比较容易,在课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因此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比较沉闷,学生读懂了事例,也明白了道理,但是见微知著、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似乎体会得还不够深刻。我想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呢?才能让学生在这样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面前也有创新、创造性的思考呢?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觉得可以尝试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不要对三个事例进行逐一的讲解,而是将三个事例放到一起,让学生仔细读一读三个事例并关注文字描述的每个细节,发现事例中的相同点,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写法上的,可以是人物(科学家)的做法上……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了学生一个探讨的机会,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也可以亲身感受发现问题(相同点)——不断追问——反复思考——不断改进——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感受可以很好的和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他们对课文所表达的观点就会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我想这样来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学生也会所得更多。

另外,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比较典型,就是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是个很好的仿写课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补充一个事例,仿照课文仿写一段话。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以后遇到此类课的时候,我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能把议论文也上得有声有色。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 篇三

本篇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通过阅读分享,真正掌握课文的内容。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点、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潜心读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堂上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边读边完成自制的表格,理清课文的层次。

三、研读课文,体会文本内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反复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自读、默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真正体会课文的含义。

两节课下来,本课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造成后面的模仿写话效果不够理想。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篇四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精读多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四、作业设计:

1、修改小练笔。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观点)      2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涡            看出问题

(事例)    紫罗兰的变色            实验研究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发现发明

(总结)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教学反思

课文的题目,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

一、积极性被调动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点、思考、交流、汇报、朗读、表达。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心弦被拨动

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这一课的重、难点。对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我指导学生研读的重点是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过读读议议,拨动学生心弦。

三、心灵被触动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在阅读分享中心有所动,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仿写,练笔表达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高年级学生字词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开课的字词学习的安排确实必要性不大;另外,在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方面,在这堂课上还显得有欠缺,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感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习题 篇五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属于一篇议论文,课文的题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地考虑课文的特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在导入环节,我注重了单元的整体性,抛出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居里夫人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来引出课题。进而,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环节,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读【WWW.SHUBAOC.COM】时间,在此基础上,检查了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重点从字音、字义、字形三个方面来汇报,课上学生汇报的效果很好,可见预习的充分,六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字词方面的预习习惯基本上养成了。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指说的学生回答得很完整,进而全班学生练说,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环节,我抓住学生课前的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来默读思考,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体会。这个问题的提出,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再来交流,重点是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我主要运用了表格,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对学生汇报的谢皮罗教授的例子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经过研究——得出真理的,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汇报的第二个是列,则进行了扶,让其依据表格的而要求来完成,允许小组合作,在汇报的时候,及时地加以指导,自读结论和问题来加深印象;第三个事例,则完全放手给学生,仅将正确的表格内容说清即可。至此,不但局限于课文中的事例,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事例,教师也恰到好处的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鲁班发明了云梯,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等。众多科学家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但是,课文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找到真理还需要条件,学生汇报,教师的引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悟中明白科学家们还需要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等精神。最后,回归第二自然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理解本段的意思之后,点明了课文的观点,即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从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来汇报。重点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法,学生基本汇报出来。作业环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充分地关注了每一个的学生。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这次的区优课我已上完,但在其中我实践了自己新的教学尝试,得到了不少收获,也看到了自己仍需不断提高的空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路还很长,我将以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的信念把这条路走好。

最新范文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06-07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秀06-07

平方差公式教学课件优秀6篇06-07

角平分线的课件优秀5篇06-07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8篇)06-07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9篇】06-07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优秀4篇06-07

aoe小学拼音教学课件【5篇】06-07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优秀10篇06-07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06-07

78 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