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7篇)

2023-12-07 23:30:46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及个人总结 篇一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更新

1、习惯于浅显的定性研究,不肯动脑进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认真看教材,不习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记忆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练掌握。

4、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完成,强化探究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课堂上进行教材阅读训练,先是由老师就教材内容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逐步过度到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解决,从而培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测验,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一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并请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练习中增加一些对概念的判断、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题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除了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外,还适当布置当堂练习,在老师督查下完成。

二:学生基础薄弱

1、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

2、解题素养差: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

3、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等掌握不好,给学习物理造成很大障碍。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练习中增加问答题和论述题的份量,还布置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分析和反思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先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更规范;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当课堂上要用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课前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不够

虽然在36个课时内能免强完成一个模块基本内容的学习,但缺少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和解题指导,难于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相应措施及设想:

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挤时间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2、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

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

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小结: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为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二

本节课的课题是《互感与自感》,按照教材的要求,互感只要求了解,自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自感部分的教学,书上已经给出了通过两个实验———闭合电键和断开电键来体验。但其内容是直接给出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是突然出现的感觉,理解内容时会觉得很被动,显然不利于其概念的生成。如何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感到是水到渠成并在同时加强对同学们的思维的发展成了我在备这节课时的主要出发点。

一、实验激发思维,吸引学生注意。

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节干电池、一个电键、一个镇流器和一些导线。问学生,面对“电老虎”是否敢做“武松”。学生一看才一节干电池,不过1.5V而已,都跃跃欲试。

邀请八位同学上台实验,一开始电键处于断开状态,在我闭合电键时,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说没有感觉;接着我闭合电键(先渲染一些紧张气氛,再问,学生仍然说没感觉;这时,学生都很开心和疑惑,难道我是喊他们上来搞“形体展示”,然后我断开电键,现象发生了,学生的手被电击的握起来了。我就这个现象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电键闭合时,大家没感觉;而电键断开时,大家却被电击了呢?这样,我就用这个似乎“不太合常理”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并进入主题。

二、自主设计实验,诠释思维奥秘。

1、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下一步怎么办呢?

直接进入闭合电键的自感现象的引入,会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断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线圈组成一个电路。

(这是我们前面刚刚学习过的内容)问学生:

(1)螺线管中有无磁场?磁场的强弱与电流有无关系?

(2)当电流变化时,螺线管中的磁场是否变化?

(3)当电流变化时,通过螺线管中的磁通量是否变化?

(4)当电流变化时,螺线管中是否产生感应电动势?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形象地展示出来?当学生答出用小灯泡时,又问学生一个电灯泡好不好,如果想让现象更明显,该如何?学生又答两个相同的灯泡并让他们并联,我又引导他们知道为了让两个支路的电流相等,我们应该让没接线圈的那个灯泡接滑动变阻器。从而自然的进入闭合时自感研究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全程参与了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理解起来更加自然而深刻,非常有助学生概念的生成和有效地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能力。

2、自感系数L。

书上直接提到,并说它与形状、大小、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这种纯记忆的学习方式,显然是比较落后地,可如何更好的诠释它呢?首先我从自感电动势出发,由于E=nΔ/Δt,而现在是由于ΔI引起B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E∝ΔI/Δt,取比例系数为L,所以E=LΔI/Δt。

由这个过程可以知道,L应该与n,S有关,即与形状、大小和匝数有关。而为何与铁芯有关呢,是由于其影响磁场而起,本节内容重点是电流变化引起磁场变化,所以此处不宜提起,所以我通过一个实验展示,有铁芯和无铁芯时,自感现象改变很大,并留下思考题,我们可否设计与n,S有关的实验仪器,并鼓励他们参加江苏省自制教具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当堂反应比较热烈。这里,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角度很好分析了为何L与形状、大小、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让学生理解了创新的涵义,我们学生也可以完成。

三、灵机应变考验上课教师的智慧。

前面提到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请了九名同学上台体验被电击的感觉。结果来了九名同学,这时教师如果让任何一位同学下去,会引起同学的诸多猜疑。我就让九名同学做了实验,当然我心里已经分析过了,多一名学生不会改变他们被电击的结果。学习完闭合和断开电键的自感实验后来分析前面这个实验时,我展示课件上的内容,上面的画的是八名同学,我灵机一动在分析完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后,请同学就八个同学被电击和九名同学被电击有什么区别进行讨论。同学们经过一分析才知道,原来多一名同学在断开电键时,被电击的效果更强烈一些再一次提震了学生的思维,使同学们处于思维高度兴奋状态,理解问题的效率当然大大提高了。

四、努力发现问题,为教学提升打下基础。

从课堂的实际过程来看,我至少发现两个问题:

1、在本次的上课中,出现板书上有的内容和课件上的内容相重复,显得不够简练。

2、在磁场的能量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功夫下的仍然不够。

从当堂效果看,学生不易想到磁场是具有能量的。尽管它不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但其思维的引导做得显然不够的。

当然,问题肯定还有很多,需要我不断的学习、摸索和请教,从而更快的提升自己。

这节课后,我总结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时进一步的体会到,学生一直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因为他们而精采或黯淡。全方位的提高自我,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我们自己专业成长,这需要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三

内容提要: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主要有课程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从新旧知识的同化,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知识硬块的消化、解题思路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加强教学,达到克服差异的目的。

主题词:课程差异方法差异教学措施

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处理好这些差异,顺利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

一、差异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课程要求的差异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高中物理课程,大部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的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初中物理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

3、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

2、初中物理知识的简单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较多运用记忆方法掌握知识,对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识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以理解、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同时,还需“形成物理学思想”,寻找物理课学习的门路。

3、高中物理习题的求解,要求学生在数学工具使用上学会数学语言表示物理问题,学会数学工具的灵活运用,实现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异的教学措施

1、加强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学生升级学习的过度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困难。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早入门

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关于加速度的教学中,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采取引导学生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3、加强演示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课程教学中,要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并且要注意对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处理,让学生能够从演示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可着重引导学生充当研究者,老师扮演工具操作人员,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究的任务交给学生,老师充当“引路人”,让学生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使学生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

4、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

针对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硬块”的现象,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消化那些在思维上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硬块。具体采用编制一些小型的、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训练题,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差异。化硬块为软块。如: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对刚进高一的学生就是一个知识硬块。对这一知识才用“正交分解法”来处理,化互成角度为同一直线的力的合成,再转成互成90度的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就易于接受。

5、上好习题课,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的现象较为突出。上好习题课就成了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教学中应该着重讲思路、讲方法。告诉学生“我的思维过程——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6、利用好教材工具,加强教材阅读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辅导学生阅读,告诉学生阅读教材时注意去寻找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注意寻找定律的成立条件、要素、结果等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中出现的注意理解、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大力提倡。对死记硬背的学生及时纠正,让学生学会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减少学生的厌倦、畏难情绪,培养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克服差异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四

高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作为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努力摸索、学习、实践、反思,对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要认真而充分

结合新课标,在阅读教材和做大量相关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备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流,将获取的信息或者是自己的感悟及时补充到教案中,使教案的内容充实而有条理,知识体系完整而清晰。

在备课时,我觉得要认真地琢磨教法,琢磨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喜欢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条理化,因此,遇到难讲的知识点、习题我总是反复研究如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将难度化解,然后努力由一道题想到一类题的解法,即人们常说的“多题一解”。

二、练就过硬的教学技能

首先,讲授知识要准确,语言要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表达要清晰,语气要抑扬顿挫,要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这决不是形式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板书要精当,书写要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要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恰到好处地使用教具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更深刻。

三、抓课堂效率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要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教学,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我们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的讲解已经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四、要加强落实

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要将训练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训练要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再有就是作业布置了一定要收、收了一定要批改、批改了一定要讲评、讲评了一定要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总之,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五

1、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

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重继承而不重创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2、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是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3、投影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静态变动态,提高学习兴趣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习、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习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六

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成长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应该来说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本节课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的第一课时,是整个动能定理教学中基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动能的表达式,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学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问题,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研究问题的优越性。动能定理主要从功和动能的变化的两个方面来入手。里面包含了:功、能、质量、速度、力、位移等物理量,综合性很高。并且动能定理几乎贯穿了高中物理的所有章节、是物理课程的重头戏。反思我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此次公开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1、个别学生课前预习不足

在上这节课之前已经让学生放假回家预习这节课,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课前没有让认真的预习>和之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所以部分学生知识遗忘比较严重,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其他发言同学的观点和知识点。

2、对学生情绪的调动,积极参与问题的研究不足

推导演绎动能表达式时,由于电脑临时出现问题,使得处理这个环节还是有些粗,并且学生自己推导动能表达式是参与度还是不够理想,探究动能变化与什么力做功有关时,参与程度不够,所以,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交流,多提问,不能满足于自己一言到底。

3、在教师问题引导上斟酌和研究不足

对于新课程的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思考和研究问题,这样对于知识的有效学习有大的帮助,但是如何的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问题的创设上还是要多用心,多研究。要不会出现研究问题的盲目性,和无法正确的研究问题。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探究是全方面的,不一定仅仅体现在实验探究,学生的积极性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调动,以后我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多从生活入手,将理论渗透到实际的事例中,这样会更通俗易懂。

以上几点是此次赛教中的反思和体会。将这些不足的地方加以总结和改进,能够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把这些经验融入到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才会让我不断的进步,知不足而奋进,才是最大的收获。

最后,衷心感谢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老师给我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以及对我无私的帮助,真心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七

1、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物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现存社会及现存自我的能力。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将使学生获益终身。

2、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3、投影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静态变动态,提高学习兴趣

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是静止的,若用动态投影辅助教学,效果较好。如在讲杠杆的力臂概念时,老师在黑板上怎么画都是静止的,学生印象不深。用可动的投影片,力臂会随力的作用方向改变而改变,学生看起来十分鲜明,兴趣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力臂的概念.

二、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利用投影进行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在投影片上题目的展示下,教师让学生轮流在投影仪上将答案打出来,答对了的学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予纠正。形成了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学生有误区时便于及时点拨。知识传输畅通,反馈及时.

三、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学生在消化知识时,只有不断地向大脑中传输信息才能引起记忆和理解的连续发展,利用投仪教学,贮存信息多、传输信息快、直观连续,使学生得到不断练习、消化、理解知识的机会,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做练习时采用手写题目或小黑板展示,也不过7~8道,用投影展示可达10~20道,教学效率提高明显.

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已不适应大面积、快速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用投影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且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

最新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最新5篇12-07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12-07

部编版六上语文桥教学反思(优秀9篇)12-0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优秀4篇)12-07

《月光曲》教学反思【精选4篇】12-07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0篇】12-07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优秀5篇12-07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优秀3篇12-06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秀12-06

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学反思优秀312-06

79 7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