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优秀9篇

2023-11-14 10:13:48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一定收获了许多吧,让教学总结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相信写教学总结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优秀9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双基”变为“四基”,即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至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因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比数学知识更具有生命力。正如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课堂上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以“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准起点,激活已有经验

教学片断1:

师:你们能直接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生摇头)

师(课件依次出示以下算式):如果告诉你们下面各算式的结果,你们能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23454321

……

生(大多数):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根据规律推算的。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规律的?

生1:先从小数开始。

生2:从简单的开始想起。

生3:多举一些例子。

……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学习数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置之不理,应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设计活动,生成新的经验

教学片断2:

师(出示例题):下表粗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需要平移多少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动手去移一移。

生2:可以一个一个列举出来。

生3:这样太麻烦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4:能不能把数的个数减少一些,去找一找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生5:可以先把数的个数变成5个数、8个数、10个数……

教学片断3:

师:谁来说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生1: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2: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生3: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1。

师:如果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主探究)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4: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5: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生6:不同和的个数不等于数的总个数-1。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验证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发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验证、去完善自身的经验。学生的活动经验,就是在一次次发现、验证、完善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的。

三、巩固应用,改造新的经验

教学片断4:

师:会议室里有一张50人座的圆形会议桌,张华和李明想坐在一起,并且张华在李明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生1:49种。

生2:不对,这道题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刚才是在一条直线上,现在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不能用刚才的规律了。

生3:50种,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4:我的答案也是50种。如果圆形会议桌是3人座就是3种,4人座是4种,5人座是5种……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5:我还发现如果有3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6:4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7:5个人、6个人坐在一起都行,但不能超过座位的总个数。

……

数学学科就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数学教学也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巩固提升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用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而且要引导他们改造、完善自身的经验,甚至创造出新的经验。

四、反思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5:

师:学到这儿,让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遇到复杂问题,要先转化成简单、容易的问题。

生2:举例时要多举一些例子,不能只举一个例子。

生3: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如果条件变了,规律就有可能不对了。

生4: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训练。引导反思是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一般都是模糊的、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数学知识产生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反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能将这些经验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才能逐步提升和完善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二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63-02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做题后总结解题经验去发现提高学生素质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析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卷,题目背景设计新颖、解题内在联系密切、思维方法也更加灵活,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关注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并不断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如果教师仍然以过去的题海战术指导学生学习,将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素质,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完一道数学题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解题,才能有利于对问题分析、归纳、类比,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谈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总结解题经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1.教师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容易错解或错题

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有必要进行审查自己的解题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混淆了概念、运算是否正确等。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容易错解或错题,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解题后思考的重要性。

例如: 设点F(2,0),动点P到y轴的距离为d,则满足条件|PF|-d=2的点的轨迹方程是――【正确答案:y2=8x和y=0(x

这道题让学生做时极易出错。原因是根据题意可直接得到顶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所有P点的轨迹为抛物线,而忽略了P点到y轴的距离应为|x|,而不是x,极易漏掉y=0(x

教师在这样的解题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具体思考我的答案这样正确吗?一方面要仔细地检查:如果有掺杂,应将其剔除;另一方面又要检查有无"漏网之鱼",应迅速将其捉回。

2. 同一道数学题的多种不同的解法

对于同一道数学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通过不同的观察,让学生的思维向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发展,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法一、二是将数列的前 n 项和看作一个函数,其探究了数列的本质---离散函数,它同样具有函数的最值性,于是可以运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来求解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解法三,方法四是根据数列自身的本质特点的通项看待数列的前n 项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数列本质――函数,抓住其自身特点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进行教学指导。这四种解题方法就是数学中"一题多解"。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联想到数列、函数等知识,让他们进一步体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思维空间更广阔,解题更有灵活性。

3.富有创造性的全方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很难掌握的知识点,面对这些疑难问题,我们更应究其数学本质,更好地了解其来龙去脉,使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对于周期函数这类较为特殊的函数,它强调的是对上一个环节的重复,在整个定义域上,它是最小正周期的一个重复,我们只要知道最小正周期的作用法则,整个定义域便可一目了然。关键是重在探索,贵在归纳,利在发展。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教育结构;国民经济;线性回归

一、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产出主要取决于资本存量,劳动力和技术水平。而这三者都与人口及其素质有很大关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它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教育结构的则可用各层次学校的的在校生人数来描述。所以,我选用普通本、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普通中学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为解释变量。

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大专院校分布极为不均,东西部生产力差异巨大,而且人口流动相当迅速,采用截面数据已不能够说明不同的教育程度即教育结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我选取了从1985年至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85年以前由于改革力度较大,故不宜采用。所用数据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二、模型设定

可把该模型设定为双对数模型,β系数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规模对人均GDP的弹性。经济意义仍然成立。因此,可设定模型为:lnY=β0+β1ln X1+β2ln X2 +β3lnX3+μ

其中: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X1: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

X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X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

三、模型检验与修正

(1)协整检验

对lnY,ln X1,ln X2 ,lnX3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们都是非平稳序列。而且,lnY,lnX2是二阶单整序列,ln X1,ln X3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

用OLS方法得到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logY=-10.04816+ 0.127732log X1+ 2.302361logX2 +0.431924logX3 +e对残差项e进行ADF检验

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752946,-2.998064,-2.638752,t检验统计量值-4.079661小于相应临界值,残差e不存在单位根,从而表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关系。所以,模型设定应是正确的。

(2)异方差ARCH检验

(n-1)R2 = 0.470381,在a=0.05下,查卡方分布表的临界值χ20.05 (1)=3.8415,

(n -1)R2

(3)自相关检验及修正

对样本为25,三个解释变量模型,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123,du=1.654,模型DW=1.367896

采用广义差分法对自相关进行修正。得到回归结果为:

经过广义差分法修正后,DW值有所提高,自相关得到一定消弱

现在样本为24个,dl=1.013,du=1.775,DW=1.676698

采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进行修正。

经过三次迭代后,得到回归方程为:

四、模型分析与建议

从模型方程中可看出:

首先,模型的可决系数,修正可决系数及F值都很高。这说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效果不错,即各层次学校在校生人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

其次,X1 X2 X3的系数均为正,且t值都较为显著,即各个不同层次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有一定的贡献。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2.106119,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规模效应。普通本专科教育的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0.419733l,说明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普通中学的教育规模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为0.360592,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一致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的变化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弹性最大,而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规模的变化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的变化弹性均很小,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德国的发展经验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应当大力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升到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更大的促进GDP的增长。此外,模型还表明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明显不足,这说明高等教育的成果并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国家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以期使高等教育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四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下面一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要求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一直以来,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些教师总是认为体验式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事。其实,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体验式教学 实施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以呈现或再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真切,思维更通达,进而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那么,在小数课堂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应该如何入手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直观呈现,在观察中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在一些教学设施设备上已日趋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学具、挂图等让学生亲自去观察,这样教学,不仅学生觉得好玩、有趣,而且在学生的观察中,在学生的亲自触摸下,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直观起来,进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间隔排列》这部分知识时,教学的重难点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且运用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想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体验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充分借助学具向学生展示间隔排列的具体过程。首先,教师拿出一些小正方体和一些乒乓球让它们隔一个摆一个,在这些学具的摆放上,从两端都摆正方形到一端摆放,再到两端都不摆放的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正方体的个数与间隔的个数上来,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出在每种情况下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由于有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体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非常深刻。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受,教师就要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很快就能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二、动手实践,在操作中体验

在小数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除了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外,动手实践也是一种可以使学生获得深刻学习体验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亲自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这样教学,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手脑并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认识厘米》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认识长度单位可以对我们的学习生活起到莫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对直尺上的刻度表示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课本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教材,你知道这本书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吗?有学生说10厘米,有学生说15厘米,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道:用你们手中的直尺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学生们马上投入到了亲自动手实践的学习中,这样教学,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也是这样,要想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就要提供给学生去参与、去实践的机会。如此一来,在学生的亲身参与中,他们的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进而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三、总结回顾,在反思中体验

在数学教学内容学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回顾与反思是体验式学习的核心与关键。在反思与回顾中,学生可以将已经形成的低层次经验在反思与内化中提升为高层次的学习经验,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形成学生自我检查、反思自我的习惯,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时,在教学完毕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了这一节课后有什么收获。学生经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回顾以后认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其实并不难,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就行了。在学生总结出这点以后,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果遇到四位数、五位数……多位数的乘法你会吗?计算这些乘法的本质规律你懂得了吗?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在学生的反思中,学生自行总结出了“数位对齐,分位相乘,合并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等计算经验,这样教学,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帮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了学习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论学习什么知识,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经过对问题的全面梳理,学生心中的体验感受会更深刻,并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四、总结

总之,对于数学学习而言,体验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创造体验条件,让学生亲历观察、实践、交流、反思等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徐雁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洋农场学校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内容]

自本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

多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外语教 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二十

年中,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学习者的特点和具体的 教学方法做了

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情况又怎样呢?我

们从50年代就提 出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40多年过去了,

我国的教学研究也成果显著。例如在引进国外外 语教学法流派,并结合中国国

情加以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英语教学界迄今为止还没有独立走出一条由坚实

的理论作基础的英语教学路子,特 别是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方面,更是缺乏

系统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并指导今后

的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的资料是最近三年(1995~1997年)我国主要两种中小学外语教学期

刊中的全部675篇文章。 这两种 期刊是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

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调查分五个方面,即研究方法类型、数据类型、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

层次。

经统计发现,在675篇文章中,有189篇(占28%)属于语言知识,对此

我们不做分类。以下是对其他486篇 文章的统计结果:

研究方法 数据处理

理论 描述 实验 思辨 介绍 总 统计 不依 数据 总

性 性 性 性 性 计 数据 赖数 罗列 计

据 1995年 17 53 9 65 18 162 15 141 6 162 1996年 14 50 11 71 17 163

15 131 17 163 1997年 25 46 22 51 17 161 28 123 10 161 总计 56 149 42 187

52 486 58 395 33 486 % 11.5 30.7 8.6 38.5 10.7 100 11.9 81.3 6.8 100

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

小 中 一 总 教 教 教 测 学 总

学 学 般 计 法 材 师 试 法 计 1995年 13 89 60 162 93 22 12 14 21 162

1996年 13 87 63 163 103 21 2 23 14 163 1997年 8 95 58 161 103 18 6 19

15 161 总计 34 271 181 486 299 61 20 56 50 486 % 7 55.8 37.2 100 61.5 12.6

4.1 11.5 10.3 100

研究层次

本体论 实践 方法论 总计 1995年 18 52 92 162 1996年 10 57 96 163 1997

年 13 49 99 161 总计 41 158 287 486 % 8.4 32.5 59.1 100

(另外,其中涉及到相关学科理论的研究文章共有17篇,占3.5%;针对

新教材、教法讨论的文章有112篇 ,占23%)

注:思辨性方法指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时仅随意举些例证。

从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

思辨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总共 占69.2%)。也就是说,教研重点一是对教学工

作发表议论和看法,且在论述过程中举一些例证;再就是对一 些具体操作过程

的描述与记录。这类文章往往缺乏理论性指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令人信

服。这种现象 反映在数据处理类型上,就是绝大部分的研究(81.3%)都不依

赖数据,没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仅限于经验 总结或对某些事迹的报道。实际

上,通常所说的总结经验,如果不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式来 进

行,并不能推动我们学科的发展,不应该被当作我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个人

的经验,在实践中产生的想 法、观点或体会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成

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但是它们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科 的研究成果,不应

该代替科学研究工作本身。

大体上说, 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 Nunan 1992),

而定量方法的使用已成为现代 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定量方法才是认识事

物的科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大的转变莫过 于定量研究方法

的广泛运用。据Henning统计,1970至1985 年期间,美国两种主要应用语言学

杂志(TESOL Q uarterly 和LanguageLearning)发表的定量研究的数量分别增

长了49%和68%。在1985年,这两种杂志刊载 的定量研究文章分别占发表文

章总数的61%和92%。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8.6%是采取了实验性的手段,

1 1.9 %使用了统计方法去处理数据。这说明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另

外,在为数不多的实验性研究中 ,实验的规范性也颇不令人满意。受试的选择,

变量的控制,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结果分析方面都存在着 较大的问题,所

以尽管文章作者宣称作了一次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对使用新教材和教法的一次记

录,最后以平 均分数来说明其结果。这样,实验(如果可以称为实验的话)的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不高。我们知道,实验 的内部效度指实验样本结论的真

实性程度,或者说是研究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的程

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总体结论的真实性程度,即实验的样本结论推广到特定范

围的总体时的有效程度。实验 缺乏内部效度则其本身的科学性不强,精确度不

高;缺乏外部效度则推广价值不大, 这项实验就会失去其实用 价值和普遍意义

(Seliger1989)。如此看来,我们研究方法的现状令人担忧。根据Nunan (1992)

和Seliger (1989)的理论,实验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 要提出实验假设,要

把变量交代清楚,并描述实验对象和科学分 析结果等。但我们的实验却缺乏这

方面的陈述,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利于实验结果的普及 、

推广与运用。

看来,提高实验者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加强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的

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确实应该在大学开设研究方法及其有关的(如

统计学)课程。

笔者认为,以后我们的外语教学应加强定量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要增加比例,

在质量上也要提高;并在合 乎实验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运用推断统计,

多变项分析等科学的方法。

从研究范围来看,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有过于偏重中学之嫌(小学仅占到7

%)。固然,中学阶段的英语学 习占有主导地位, 无论从所学内容还是从持续

时间来看,都显得更重要一些。但随着小学英语课的普遍设置, 对小学英语教

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首先,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儿童善于模仿,勤于开口等特点,对外语教学进

行研究。例如在语音、书写及 浅显的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训

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 趣,为中学及更

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中学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七

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挖掘生活之源



自主探索,展示已有经验追根溯源教学起点



解决问题,借助正面经验



及时反思,促进经验生长



巩固拓展,内化活动经验顺流而下教学过程



全课总结,建构经验网络—积流蓄源教学总结

"源流式"教学法分六步、三大环节。一二步为第一环节,追根溯源;三至五步为第二环节,顺流而下;第六步为第三环节,积流蓄源。本模式倡导有两条线贯穿整堂课,一条是探究线: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及时反思——巩固拓展——全课总结;一条是经验线:挖掘生活之源——展示已有经验——借助正面经验——促进经验生长——内化活动经验——建构经验网络。探究线关注的是学习活动采用的方式方法,是教师的主导线,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经验线关注的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生长,是学生的自主线,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下面,就以"2、5倍数的特征"一课的教学为例,简单阐述每一步设计的原因与操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提出问题,挖掘生活之源

学生在进入数学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有效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学习的基础。比如,在教学5倍数的特征时,教师搜索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校园集体舞比赛的情境,通过跳圆圈舞每组5人,参加的总人数是5乘组数,总是5的倍数的经验,由生活经验自然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出对5倍数特征的研究。

第二步:自主探索,展示已有经验

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总是会受已有经验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师只有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才能有机会充分地展示已有经验,既有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时修改教学设计,适应学生的学习,促其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充分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凭借已有经验的探究成果。除了从个位观察得到的规律之外,还发现5倍数特征是一个比一个多5,竖着看一个比一个多10,这些发现源于学生探索规律的经验,而发现2的倍数都是双数,则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三步:解决问题,借助正面经验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学习无不涉及到原有经验的迁移。纵观小学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习具有类似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经验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搜索、筛选正面经验,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2倍数特征时,教师从学生展示的经验中挑选了"2倍数的个位是双数"这个关注个位的经验,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教学5倍数的特征时,借助了2倍数特征探究的方法,有效促进了对问题的解决。借助两次圈数(即从百数表中圈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直接经验(个位是0的数被圈了两次),得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第四步:及时反思,促进经验生长

当学生经历一定的数学学习过程之后,头脑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数学活动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肤浅的,甚至是不够准确的,学生还需要回味、比较、梳理,然后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从而获得活动经验。显然,联结"过程"和"经验"的这一活动过程正是学生的反思过程。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促进活动经验的生长。比如:教学完5倍数的特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小结研究过程与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借助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自主提升对经验的认识,又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进行经验生长的经验。

第五步:巩固拓展,内化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的积累不能指望一两次数学活动就完成,而应在形成初步的经验之后,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使其经验由单薄变丰富的机会,促使学生内化经验。如,在5和2倍数特征学习完后,分别设计了随机练习: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又在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特征学习完成后,设计了猜数游戏这个综合练习: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6,是2的倍数,并且是5的倍数,它是多少?接着又设计了用摆小棒分小棒的方法探究"为什么判断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就行了?"的活动,深化了活动经验。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经验不断提升、逐渐内化,完成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

第六步:全课总结,建构经验网络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八

2013年3月,我校确立了几个校级课题,我申报了课题“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将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理论和实践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七、今后设想

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篇九

【关键词】实验中心;建设;效果;经费渠道;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135―04

引言

自行为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首肯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开始被高校重视。而在教育部启动的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工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到申报和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行列中,部分高校甚至将实验中心作为重点教学项目,纳入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实验中心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建设着,问题随之出现。尽管已有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有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试图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实验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期望找到一条建设高水平实验中心的途径,为高校经管专业的实验中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研究设计

1 研究假设

经管专业长期以来都被纳入文科院系的范畴,受传统的“重理轻文”办学思路和模式的影响,人们对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的认识远不如对理工科专业。从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看,对文科院校的投入大大少于理工农医类;从学校内部办学经费看,文科院系一般也都远低于理工科院系[1],一般一个学校文科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大约只占学校实验室总经费的10%左右[2],规模较小。在非财经类高校,由于学科发展不均衡,学校在资源配备方面明显地把经管专业的实验平台建设置于其它重点学科之后,致使经管专业的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模拟和验证的层面上,难以有创新性的发展。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一: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米红、吴智鹏[3]的研究发现,实验中心的规模和水平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与成长的显著标志。为汇集和培养人才,研究型大学均热衷于实验中心的建设。而研究型大学大多为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能力的重点大学,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二: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张盛仁[4]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地区差异,李祥云、魏萍[5]则证明了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扩大趋势,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三:处于不同区域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另外,实验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而高等学校普遍存在资金瓶颈的制约。如果高校融资渠道畅通,必然会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进而加快实验中心的建设。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大多表现为与企业的合作或接受企业的资助等形式,这种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反过来又有利于高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本文预计假设四:拥有不同融资渠道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在Google及Baidu中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为搜索项,共搜集到45家高校的申报材料,剔除部分数据不全的样本,共得到43家高校的研究样本,研究所需数据全部来自这43家高校的申报材料。

二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从所搜集到的43家样本学校看,有23个样本(占53.5%)地处东部地区,说明在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中,东部地区的学校积极性高于非东部地区。从学校的类型分布看,财经类院校占有13家,占比30.2%,综合类院校占比32.6%,而理工类和其它类型的学校申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仅占37.2%,说明理工类高校对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建设积极性不如财经类和综合类高校。另外,43家高校中,非重点院校占比72.1%,说明相对而言非重点院校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从实验中心的教学情况看,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实验达111项、年实验学生人数为92058人,居全部样本学校之首;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年实验人时数为90万人次,实验设备总值达2773.5万元,也居43所高校同类指标之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最多,达4000万元。从教材建设项目看,财经类院校在主编实验教材、参编实验教材方面均位居榜首。

以上的数据显示,财经类院校、重点院校或处于东部地区的院校在绝大部分指标方面都优于其它同类院校,因此前面提出的几个假设有可能得到证明。

2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检验结果见表1。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财经类院校和非财经类院校在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单位学生占用实验用房面积、单位实验课程拥有的设备价值、教师主编实验教材数量等四个指标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设的总实验课程数、教师自编实验讲义、教师主持部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部级奖项方面在10%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假设一得到了证明。

表1显示,重点或非重点院校在实验中心拥有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主持部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部级奖项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0%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假设二也得到了证明。表1也显示,东部和非东部高校在实验设备总价值和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单位实验课程拥有的设备价值以及学生获部级奖项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假设三也得到了证明。表1还显示,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来源不同的高校在拥有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方面、开设的总实验项目数、开设的总实验课程数、教师主编实验教材等指标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五年总经费投入、自编实验讲义、教师主持部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部级奖项等方面也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假设四可以得到证明。

另外,大量的研究都认为资金是影响实验中心建设的主要原因,表1的数据也证明资金来源不同,实验中心的诸多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还将重点研究资金来源对实验中心建设成效的影响。从申报材料看,建设资金的来源除学校投资外还有中央地方)www.shubaoc.com(共建、企业捐赠等方式。因此,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法来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结果也可以得出与表1一致的结论,表明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在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下均呈现显著的差异,因此本文提出的第四个假设再次得到了证明。

另外,表2的事后比较检验(post-hoc)结果显示,如果经管类实验中心仅由学校投资建设,其在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开设的实验总课程、总实验项目、总实验设备价值、总经费投入以及教师主编实验教材、自编实验讲义等方面都显著地落后于尚有其它建设资金来源的实验中心,再次证明了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来源对实验中心建设及建设效果影响显著,而且,建设经费渠道越多,实验中心建设成效越大。

3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经费渠道对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的关系,本研究还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渠道用虚拟变量表示,即:经费仅来自学校投资=0,多渠道来源=1。同时控制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和所处区域等变量,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即学校类型:财经类院校=1,其余=0;学校层次:重点院校=1,非重点院校=0;而学校所处的区域:东部院校=1,非东部院校=0。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回归结果看,除教师主持的国级教改项目指标外,经费来源渠道与各项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建设经费渠道越广,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越好,因此多渠道的建设经费来源有利于实验中心建设的结论再次得到了证明。

表3的结果同时指出财经类院校在实验中心建设和成果方面显著优于非财经类院校,这与现实是相吻合的,说明非财经类院校在经管类实验中心建设方面道路仍将十分漫长。是否为重点院校对实验中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验中心的成果方面(在1%的水平下与教师主持的部级教改项目显著正相关),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与实验中心所拥的实验设备价值则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些都与表1的结论一致。

三 研究结论

本文首次采用数理方法检验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的相关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处于不同地域以及建设经费来源渠道不同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及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高校在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方面不能一味地向所谓的“高标准”看齐,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本文还发现建设经费渠道显著地影响着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因此,各大高校应摒弃单纯依靠学校投入的传统做法,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的实验示范中心,努力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尽可能地拓宽建设资金渠道,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 吴茂楠。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92-94.

[2] 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36-138.

[3] 米红,吴智鹏。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7-21.

最新范文

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优秀8篇11-14

教师个人德能勤绩廉总结(优秀7篇)11-14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优秀11-14

中班幼儿园教师个人总结【精选5篇】11-14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精选4篇11-14

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优秀6篇11-14

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模板(最新3篇)11-14

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11-14

班主任实习的工作总结【优秀5篇】11-14

学年自我总结优秀8篇11-13

84 76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