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总结 课堂教学总结优秀5篇

2023-08-17 21:01:1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分享了课堂教学总结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课堂教学总结 篇一

我校物理科组开展的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基本上都依托学习小组来进行的,大多课堂活动均由同学间的互助协作完成。很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往往只偏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分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同行的经验及本组教师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分组人数以四人一组,另外,还要考虑组内学生性别平衡,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和水平差异的搭配。如果人数多了,小组内部成员讨论、交流、分享的时间、机会就会下降,组员分散精神,开小差的机率就会变大。学习小组成立后,选好小组长,并统一安排座位。

二、注意学习小组座位的摆放:

前后左右四张台分坐即可。需要时可以化零为整,进行讨论交流,不需要时可以化整为零,防止学生围坐聊天,课室整齐,课桌有序,便于保洁。

三、注重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的成立后,对学生学习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明确小组的一些常规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逐渐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比如:

1、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小组内部讨论和交流时候,所有成员都各抒己见,能够把各自的意见汇集成为小组意见或结论,作好汇报的准备(如讨论记录等),做到没有“偷懒”的成员。

2、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交流时候,小组各成员是各尽其能、各尽其职地分工与合作,能说的在台上表达,另外还分配其人到黑板板书,或者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以便帮助其他同学进行理解,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3、学习小组之间有真正的、深入的、平等的交流。各小组成员汇报完毕后,还要主动请其他小组对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没有意见就完成任务,如果其他人有意见、提出质疑的时候,该组的组员就要进行解答、解释。有其他小组学生提出质疑,台上汇报的小组成员给予解答。

4、每个组员都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课堂上,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人有不同观点时候,要敢于表达,有质疑时候要大胆提出。当别人有不同意见,要表达的时候,其他的学生都会懂得尊重他人,并会虚心,安静地聆听、分析他人的意见,为进一步的交流作准备。

四、小组学习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要灵活处理:

学生不会讨论,不会回答问题,不会表达,组长代替组员,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候有的组员开小差,乱讲话,课堂纪律乱哄哄等的问题。

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1、在思想认识上,不要心急,要充分认识到万事开头难,凡事物的成长、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有耐心坚持走好第一步。

2、在行为上,不要因为怕学生不会说,怕课堂乱哄哄就停止,就重回旧路。相反,教师要学会怎样“拨乱反正”的技巧。

例如,有学生借题发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顺其话题,肯定其中合理的因素,奇异独特的想法,表扬其敢于大胆发言的精神,在学生感到被表扬,开心之际,教师又指出其“错”和“乱”之处,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让学生下次回答问题时能够并且要做得更好。

又例如,可以开展小组比赛,监督、约束学生。如果有小组成员“捣乱”的就扣除小组的分数,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监督。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总会越来越顺的。

3、要用鼓励的态度和创造机会的方法,让不开口的学生开口,让不动手的学生动起来。

组织小组学习要注意防止:组长代替了其他组员,能力强水平高的成员代替能力弱水平低的成员。小组成员的活动机会要尽量做到公平、均衡、均等。

例如,教师在开始训练小组活动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后进”生把一些简单的容易的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到成功,让他们感受到小组其他成员需要他,感受到他对小组也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又例如,用上述分组计分竞赛的方式,当有几个问题要回答的时候,就规定必须每个组员都有回答问题才能算过关,如果有组员没有回答的就扣除总分。

不论是督促小组成员课前完成作业,不论是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论是防止一些小组成员开小差,不论是给机会后进学生发言,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竞赛计分、扣分,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充分利用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利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量作用。

五、要善于引入激励机制,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

一些老师提出的奖励措施也是行之有效的物质鼓励方法之一。

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有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确保小组学习顺利进行。课堂上,老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同样要与学生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例如: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作出解释说明,并接受学生的提问、质疑。老师大多数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没有将自己意见强加给学生。

七、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并对其进行统一培训。

课前与组长加强沟通,甚至还要把培训工作做得更细致。例如,课前明示小组长要安排哪位组员回答什么问题。通过让组长带动、管理其组员,齐齐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总结 篇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一、课题进展情况:

在教科所,实验学校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xx年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和探索。此课题被列为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xx年3月9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0xx年9月开始,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转变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留给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变为一位“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规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习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与基本做法:

(一)改变呈现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变革。

课题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帮助数学老师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自身也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了他们授课的主要呈现方式。

经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现在教师已经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课方式,讲授新课时,大多按照“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归纳学习收获”的过程出现,同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渗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没有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所做的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教师能站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重新审视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同时,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引导大胆猜想,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进行求证,这样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猜测、求证过程中,经过一番争论,探讨,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下学数学,数学的魅力照射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并主动在知识的构建中获得满足感。

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以往数学学习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但是这样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有了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教学实施步骤:1、课前学生和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内容要布置学生带好工具;2、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3教师对难点要早作准备,查好资料;4、让学生观察一种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5、学生们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弥补他们的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6、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7、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对此次活动作出结论或评价。

(三)活动方式改变,由个体走向合作。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内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深度思维的表现。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存在差异,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同样的要求,活动的能力不同,活动的质量也不同,活动的质量也是因人而异。《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单个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本课题与《新课标》的整合,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活动运行的方式由个体走向合作具有以下优越性:

1、节省活动的材料;

2、节省活动的间;

3、可以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学习;

4、学生能够多项交流;

5、易于教师组织和管理;5易于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由于活动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加强了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竞争,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逐渐使学生形成数学特有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引发对其他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规范研究制度,保证课题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综合以往课题经验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制度。课题组建立、健全备课制度,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小结,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库,提高实验的层次。

我们为实验教师搭台,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课题的实验成果;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

四、预测研究成果: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过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理解或掌握结论。而探究性学习对过程的关注,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尝试、纠错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的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和思维策略也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3、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使课堂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特别是当采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之后,就更为直接地提供了一个群体互动的空间,使学生在其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发扬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4、培养科学态度。

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科学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学生尽管都乐于参与探究,但在探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尝试探究,认真验证,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并且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那不断进取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都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发展。5、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敢说敢问,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五、课题实验中的困惑。

1、自从课题成立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课题研究进展有些滞后,实验老师也有困惑,课题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所有这些教与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较,教师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而且目前教学时间上与原来没有变化,使教师觉得时间不够用。

2、本课题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目标,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内学生成绩的下降,这样,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将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研究阶段,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操作样式的研究”,并对前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再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将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这一课题圆满结题。

课堂教学总结 篇三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章文质兼美,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以读为主线,以《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脸盆中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

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

课堂教学总结 篇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xx年年中考结束后,我校英语教研组在总结过去三年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提出了“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

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一、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我们在备课中做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

我们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他在读书,妈妈在做饭等,我们不妨提前学这一单元,因为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如a问 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上册书我们提前结束了,当时我们预算到下学期的时间紧张,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了下册的教学,当时,同学们已学的筋疲力尽,又复习了两周,怕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我们把下册书关于动物的第三单元学了,由于孩子们平时就爱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备课时我们找出有关动物的图片以供课上用,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确实不错。

(二)“改”、“增”、“删”也是我们灵活处理教材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九年级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乐队的名字,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他们喜欢的某个乐队(band),我们就把乐队改为了演员(actor),这样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除整合教材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教材特点,统一划分课时,我们现在的教学,七年级一般是三到四课时,section a、section b各一课时,练习与讲评是一课时,个别单元难点多时可能要用上四课时。

以七年级下册unit 9为例:

第一课时:词汇课,集中识词;

第二课时:听说课,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b,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结构和动词形式的变化,会从口头上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读写课,完成section b的3a部分和58页的part 3,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几方面灵活运用一般过去时态。

八年级上册我们一般用4课时,下册由于多了reading 这一部分,又加了1个课时。

九年级也是用5个课时,第一课时,集中处理单词,section a、section b、reading各一课时,第5课时,用3——5分钟把一单元的要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系统一下,然后同学们进行静心做题,最后老师用10—15分钟精讲。

课下同学们参照我们县编制的学案进行预习、复习、练习,习题稍多时,由老师提前精选而定。

目的就是让老师必须带着整合的目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简中求精,打造高效课堂。

三、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

为了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寻求有价值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我们主要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激励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课堂问题不但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部分时,有一个游戏 “mystery student”,学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语言有限,而本班学生的共同点太多,不太好表达。于是,我们就不用书上的这个游戏,另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总结 篇五

昨天,我们听了x老师的一堂数学课,他执教的内容是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复习课。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教材的把握、处理以及他的教学风格和学生课堂反馈出来的信息,都给所有的听课老师留下了好的印记,现对他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

一、何老师的课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再现、知识的整理、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应用。何老师在新课开始,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紧接着问:“运算法则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当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秩序的,它只是知识的再现。这时,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网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记是牢固的、稳定的。

二、整堂课处处有特色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复习课不好上,只不过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及巩固发展而已,比较枯燥乏味。但是,何老师的这堂课复习课,却上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练习设计中很有特色。整堂课教师关注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选择,而且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得很扎实,教师教得轻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不过,我在此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1、教师应该多多熟悉“班班通”的运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3、对于计算题教学课而言,计算量不宜过大。

最新范文

课堂教学总结7篇08-17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08-17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08-17

初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08-17

高二物理教学总结(优秀7篇)08-17

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最新7篇08-17

课堂教学总结【优秀10篇】08-17

课堂教学总结优秀4篇08-17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工作总结【最新3篇】08-17

学校扫黄打非工作总结【最新2篇】08-17

84 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