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及提升最新5篇

2024-04-02 16:28:42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及提升最新5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业素养 篇一

第一天廖先生与我们探讨了态度的问题。whatisattitude?很多同学针对这两个问题说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两句话最能体现其中的内涵。1,iwilldomybest.2,iwilltrymybest.曾经,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第二句话,或者说很多人都是按照第二句话的方式做事。其实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们体现出了态度的不同。第一句显得更有自信,面对一件事情,如果打算做,就要认真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而第二句显的没有自信。所以我们以后的生活态度要努力的做到domybest.

随后由manmeet先生讲的《时间管理》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ntc的外籍顾问,是印度人,一口流利的英语吸引了在场的很多同学,我们学习了很多年的英语,听到这么纯正的英语对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时间管理》讲的就是如何节约时间,如何利用时间。对于每个人,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做很多事情,有的人却碌碌无为,终其一生。我们想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努力的节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manmeet先生给我们讲解了“二八定理”,我感觉很实用。做事就要有计划,充分的制定计划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划分成一个个小的事情,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这样不仅简单,而且能充分利用时间,计划可以控制我们有效的利用时间。通过这门课程我们都懂得了“timeismoney,efficiencyislife.”

第二天我们上的课程有史晨老师讲解的《什么是人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陈述了对人才的定义,体现了不同的人心目中对人才的不同理解。随后观看了李开复和两个学生的面试录像。李开复是有名的成功人士。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接着由ntc的老师来了一场现场的模拟面试,给我们这些没经历过面试的学生深刻的体会。

这两天的职业素养课程,最精彩的,也是给我们教育最深的就当属体现团队合作的课程。我们在《时间浪费游戏》中以小组为单位,从分发挥了团队精神。首先按事先随机分好的组,推选出一个组长,然后老师给组长开会,分配任务。接着我们小组讨论40分钟,这40分钟里,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激烈讨论。然后就是20分钟的ppt制作,主要是用ppt反映出来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每个成员都很努力,小组分工明确,我被派过去做ppt,平时我做ppt都是时间充足,而这次不同,短短的20分钟,要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经过组员的努力,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ppt的制作,在随后的4分钟演讲,我们组长发挥的也是很好。还有课间玩的《猜字谜》游戏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组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小组成员之间合理的配合,默契的合作,摆出老师给出的简单汉字或者英语单词,让下面的同学发挥想象力猜出谜底来。通过这次的职业素养课程,我们所有同学都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做时期可以很快的解决,大家集思广益,每人尽一份力量,团队成功了,每个团队的成员也会得到提高。今后我们在ntc的培训,继续以团队的形式互相努力,互相配合,一起顺利的完成学业。

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 篇二

在这个火热的七月里,我们暂别了象牙塔中舒服安闲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兴旺朝气,进入社会、深化社会,理解社会。

第二次参与社会理论,使我明白社会理论是指导我们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投身社会、晓得社会的优良方式。也是推进先生投身变革关闭,培养锻炼本人的才干的优良渠道,晋升本身的思想与涵养,建立效劳社会的优良思想的有效道路,有助于我们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学问,进步素质。

我去了一家3G手机代理商的手机店。手机店次要是出售电信新推出的xx手机。“xx”,英文称号“e surfing”,是中国电信为满意广大客户的交融消息效劳需求而推出的挪动业务品牌。

“xx”的推出,有效填充了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分析消息效劳提供商”的企业品牌定位,充分发挥中国电信的交融业务优势,更好满意广大客户特别是中高端企业、家庭及个人客户的分析消息效劳需求。

做为一名手机出售员,在店内次要是出售任务,而这些专业学问,在去任务前,都应熟知,专业才干更好的为客户效劳。虽然这份任务很普通,但是仍然需求我们存心去做。在这时期我收获了很多,使我在尝试中逐步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做事情有毅力有恒心。和同事们也相处的很和谐,甘美也协助我很多。

在任务进程中,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其实不管从事什么任务,做什么事情,需求的都是毅力。刚刚开端时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需求的是持之以恒。需求我在平淡中寻觅快乐,本人给本人找一些风趣的事情做。想要做一名顶尖的出售员,必需会把客户当成本人临时的终身朋友。对客户浅笑,乐于与客户交谈,理解客户的真正的需求。做到让客户满意。

我学会了关心客户需求,随时随地地关心他们,提供给客户最好的效劳和产品,保持长久的联络。 学问不但是力气,更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核心能力。成功的出售人员能看到客户背后的客户,能看到今天不是本人的客户,但并不代表今天不是,尊重别人不只仅是一种美德,而是本身具有人格魅力的

在出售的根底上,我出售的第一产品是出售员本人,由于出售员在出售效劳和产品的时分,如何获得优良的第一印象,是至为关键的事。我的人格魅力,我的决心,我的浅笑,我的热情都必需全部调动起来,利用最初的几秒钟尽能够的打动客户,这就需求销员具有非凡的亲和力。

在这实习时期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巩固了以往许多学问。任务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大的或小的成绩,这样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有决心把如今的任务做好!由于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成绩的到来,由于成绩总是能够得到处理的!实习是为将来打根底的重要阶段,爱惜本人每一个任务的机会,不管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任务,好好的表现、展示本人的能力,

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紧张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生长的,虽然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反,但它的后果是相反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生长。

近一个月的社会理论,一晃而过,我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我经历的大概只是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一个先生时期最重要的是进修东西,增加见识,锻炼能力,不同的章节都有它不同意义,不管是悲剧,甚至是悲剧。我都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用我的浅笑去迎接。努力在我的人生上画好每一笔。而且我还认识了好几个朋友。社会理论拉近人与社会的间隔,从而也让本人在理论中开辟视野,增加才干,社会是进修和受教育的大课本,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干得到表现。理论中我学会了更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办法,如何处理好上上级的关系,使为人处事愈加幼稚。

理论为我们将来在这社会中打拼打下坚实的根底,为以后做好铺垫,使本人在以后的道路上顺成功利,不会让本人在这个合作激烈的社会中被人淘汰,抛弃在某个角落,有能力有自傲才会愈加充实的生活上去。

社会理论告诉我,在新经济时期大先生该当具有新观念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善于运营和开辟市场,富饶团队精神等素质。要在思辩中紧密,于感性中幼稚,努力于探索感性、情操、才智、体质之完美,只有做到全面发展才干顺应社会的需求,并立于不败之地。人要与外界社会保持同步发展,即与时俱进。不要与社会脱节;并且做人要慎重,不要随便下结论,由点及面,由于这是全面的而不务实际的,我们该当爱惜这个进修机会,爱惜生命的分分秒秒,进修好学问、使用学问,须知,虚度年华就是作践本人。还有,多多与社会接触是很必要的。假如我们想承受时期的挑战遭到社会的欢送,就抓紧工夫好好地充实自我。不只要学好专业课,要广泛取各领域的书。从多方面苛求本人,努力进步分析素质。一路的艰苦与浅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端,新的考验和选择要斗争不息磨砺前行,不要让我们年老的光阴留下太多可惜!

职业素养 篇三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素养 培养

当前,企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职业道德(2)职业思想(意识)(3)职业行为习惯(4)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士的表象内容,而后一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6.5:3.5进行划分。总的来说,职业素养是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可以通俗概括为“德”和“才”两方面。

又根据“素质冰山”理论,职业素养犹如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占冰山的1/8,包括职业者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属于显性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技能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冰山的7/8,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属于隐性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等显性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应重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

1.企业用工的高标准与学生的素质基础之间存在着“落差”

当前,随着全球产业迁移浪潮的兴起,国内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职业岗位的快速更新与升级。高层次的职业替代低层次的职业,产业变化引起职业的高级化,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长期以来,由于中职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义务教育阶段打下的素质基础并不扎实,与日渐高企的企业用工标准相比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对于中职校而言,必须正视这一日益扩大的落差给中职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

2.中职校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偏差”

中职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于认识偏差,职业素养既未能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也未被列入学校育人的整体规划,重视“技能”、忽视“素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职业素养培养弱化的倾向。一个不容回避的后果是,中职生能够以较过硬的职业技能获得较高的初次就业率,但在一年内的离职率也比较高——或选择离开企业或被企业淘汰,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恰恰是“中职生”向“职业人”转化过程中职业素养的缺失。同时也凸显了中职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的偏差,不及时扭转职业素养培养弱化的倾向,纠正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偏差,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违背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使命,必须引起中职校的高度关注。

3.中职教师职业素养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着“时差”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职校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一要求对于中职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双师”资格的认定上,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以“中级职称+中级工”这一标准来鉴定专业课教师是否具有“双师”资质。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拥有“中级工”的称号是否就意味着专业课教师一定具备了相应行业企业的职业经历和职业能力?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事实上,中职校专业教师的职业经历和职业素养与行业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存在着“时差”,中职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丰富专业课教师职业实践经历,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努力缩小与行业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1.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应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体系当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是强化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不二法门。通过工学结合,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2.构建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中职生在校三年要经历“职业准备期”向“职业发展期”过渡,应当按照学习进程,注重教育内容的序列化、系统化和连续性,结合阶段特点,构建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如下图):

图中,“纵向目标”为高一至高三各年级重点培养目标,即高一学生能初步了解专业、职业,了解自我;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生社团活动,形成爱国、爱集体、爱专业、吃苦耐劳的思想,培养他们学好技能,回报社会的理想;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踏上社会做好技能上的准备;高三则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社会的能力。“横向内容”是该体系的几个互相关联、互相融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内容板块,包括德育教育、文化课程、专业技能、实习管理,并有特色活动与之配套。综合地说,中职三年,学生要经历从“职业体验”式学习到“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训,从“单项技能训练”到“企业综合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逐步实现从“初中毕业生”到“中职生”,再到“准职人”,最后到“职业人”的目标。

3.构建富有职业味的校园文化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文化特质和核心因素,是职业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体现。这种“职业性”不仅体现在工作行为上,而且体现在相关的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发展、职业适应等方面。这种“职业性”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职业能力,而且要有职业素养,而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养成恰是校园文化“化人”的过程。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应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富有职业味的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牢牢把握“职业”的向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操作性、应用性、职业性。校园文化活动应通过营造职业氛围,展示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还应精心构建富有职业味的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职业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他们在一种职业性的生存环境里,耳濡目染,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

4.建设一支富有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教师在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设一支富有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中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当在“中级职称+中级工”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推动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是到企业(行业)兼职,让专业课教师能以企业(行业)角色独立从事专业工作,从而获得行业从业经历,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二是打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的通道,聘请企业有一定潜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兼职。

总之,中职校应当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始终致力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营造富有职业味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富有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黄正轴。中职“三维”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欧阳剑波。转型与创新: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职教通讯

3.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

职业素养心得体会 篇四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当为;必为;可为

作者简介:王杨(1980-),男,安徽芜湖人,上海海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涯教育与咨询。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计划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14-05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大使命。然而,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却与“立德树人”的本义日渐偏离,尤其在就业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日益被功利主义所遮蔽,其人才培养目标日益被弱化和窄化为就业率、职业能力等显性政绩,突出表现在毕业生职业素养的缺失日益成为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与瓶颈,也日益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阎光才教授对全国部分高校已经工作1-6年的毕业生开展了大范围的调查,调查显示:“高校培养明显不足的是非正式能力。非正式能力严格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与素养。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活后所反馈的非正式能力缺失,正是源自对教育中的人、教育原始底色的体系性和制度化的遗忘。调查中,学历越高、学校层次越高,毕业生所反馈的非正式能力表现越弱,也大致凸显了体制化教育中‘人’与‘才’颠倒的逻辑。”[1]笔者近年来在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跟踪调研时也发现,职业素养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一以贯之最看重的就业素质,也被认为是对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生涯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需要重视的核心素质。这就需要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的价值,科学厘清职业素养教育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全面审视高校职业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积极构建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从而切实履行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回归教育的本义和本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一、当为: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对待职业素养教育

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对待职业素养教育本质上是对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考量,是对职业素养教育价值的觉悟和觉醒。提升职业素养教育自觉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和特征,需要我们深度认同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全面理解职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

“素养”一词由来已久,《新华词典》将人在后天教育或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品质称为“素养”,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2]在这一界定中,明确指出了理解素养内涵的关键词暨品质、养成、教育或环境影响。然而,作为“素养”下位概念的“职业素养”普遍认为是一个较为新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因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现有文献看,对职业素养概念的理解尚有不同的认识,对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尚难取得一致。但是,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对素养的理解和对毕业生跟踪调研情况,笔者认为所谓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attainment)是人们在后天教育或环境尤其是职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品质的综合,一般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如:忠诚、敬业、爱岗、诚信、务实、合作、创新、学习等。有研究者结合“冰山理论”将职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其中显性素养是指职业技能,隐性素养则是指除了职业技能,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还需要具备的其他能力特质[3]。其中,隐性素养往往容易被忽视,却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职业素养的特征中进一步厘清职业素养的内涵。第一,具有鲜明的养成性和稳定性:职业素养完全是后天养成的结果,职业素养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改变,从而成为个体的典型独特品质。第二,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情境性:职业素养与行业、职业密切相关,职业素养源于职业活动、发展于职业活动、体现于职业活动、作用于职业活动。第三,具有鲜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职业素养在不同的行业和职业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同时,一些基本素养在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又有着共性的要求。第四,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时代性:职业素养既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行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积淀而形成的。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素养不可能独立于时代特征而存在,时代精神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调。第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内生性:职业实践活动是职业素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尽管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大多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但是如果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显然也是无益的。同时,职业素养只有通过培养、体验、实践并不断内化、升华为个体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实践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职业素养作为一个多层次、立体式概念之于个体、组织和经济社会的重要意义,职业素养是个体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必备要素和关键因素,是个人及时充分就业并获得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职业素养同时也是组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业之本和必要条件。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动适应行业、职业发展形势,坚持开放、协同、合作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环境、文化等多个维度和途径,将职业素养的理念统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合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广大学生坚定职业信仰、铸造职业精神、培养职业习惯、培育职业气质、唤醒职业意识,内外兼修、神形兼备,促进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以隐性职业素养的教育为重点和核心。

(二)深度认同职业素养教育的价值

职业素养教育既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纽带,又是体现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职业素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尊重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展人”,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润物无声地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延伸育人为本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为先的功能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成就学生的生涯发展。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到职业素养与民生的关系。职业素养之于学生,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因此,要靠职业素养教育舒缓学生的就业压力,温润学生的美好心灵,涵养学生的多彩人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保障学生的文化权益。我们讲立德树人,职业素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以人为本,职业素养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我们讲促进发展,职业素养应该是一个必备的衡量尺度。

职业素养教育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职业素养教育的提出正是缘于近年来学生令人堪忧的职业素养现状,这深刻地折射出目前职业素养教育的边缘化、碎片化、低效性。职业素养教育业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瓶颈和薄弱环节。职业素养教育正是力求突破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技能至上的狭隘,将人才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效衔接,从而实现从“专业技能”向“德才兼备”,从“职业能力”向“职业素养”的转变,将职业素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和优势发挥至最大化。同时,不能将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一种手段和一种支撑来强调,应该成为高校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这既是对职业素养教育地位、作用、价值认识的新飞跃,也充分反映了时代赋予高校新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战略眼光。

职业素养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加速器,又是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新平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的战略机遇期,既迎来发展机会又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组织的发展都呼唤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无疑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已经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特色转变。结合高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进职业素养教育,打造高校特色文化、培育高校特色品牌,既是实现高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必为: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剖析职业素养教育

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剖析职业素养教育本质上是对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现状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职业素养教育异化现象的审视和分析,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担当职业素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并积极构建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观认识”尚显滞后,职业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高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主体。目前,双方均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认为高校的职能是专业教学和科研,而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视作面子工程,“宣传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忙碌起来不要”;一些专业教师认为职业素养的培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一些学生则把职业素养的培育当作形式主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更无法体会到职业素养对人生发展的重大作用。这些认识直接导致了职业素养教育被边缘化、表面化、娱乐化,从而使得职业素养教育与高校中心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难以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内化。

(二)职业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对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需要进一步深入,突出表现在职业素养教育还缺乏长远和系统规划,也未制定比较清晰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直接导致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一阵风,今天来,明天走,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突击性。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职业素养教育还存在与教学、管理、服务相脱节的现象,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素养教育合力和氛围尚未形成,直接导致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和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容易形成高校各部门“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校外支持网络需要进一步构建,当前的职业素养教育还仅仅局限在狭隘的校园中,与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缺乏紧密的联系,直接导致了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的“孤岛”现象。

(三)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创新”尚有空间,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职业素养教育惟有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才能直指人心,适应广大师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需求。目前职业素养教育在师生双向互动上、在入脑入心上、在知行合一上亟需提升实效性;体现国情、校情、生情,能够打响品牌、催人奋进、温润人心的高水平职业素养教育特色实践还不是很多;体现时代特点,应对时代难点,回应时代热点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新项目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培育;当前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专题讲座多、理论说教多、口号标语多,实践体验少、分类分层施教少、富有新意项目少,从而使职业素养教育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职业素养教育的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尚有巨大的空间。

三、可为: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深化职业素养教育本质上是对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发展的向往和追求,实现职业素养教育自强需要我们科学把握职业素养的特性和规律,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和载体。

(一)系统规划,增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组织力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奢望以一般性的号召,随意性、突击性的建设来实现整体的突破,需要系统设计、科学规划、主动建构。各高校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导向弘扬主旋律,以职业素养教育为福祉造福于民生,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动力提升育人质量,以职业素养教育为目标推动好发展”的建设理念,全面挖掘校内外资源,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特色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职业素养教育的主题和主线,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思路,明确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内容载体、具体措施、行动重点、督导评价等;制定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对职业素养教育实行卓有成效的目标管理,从而形成完整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和框架,系统构画出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蓝图,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

(二)健全机制,夯实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力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因而需要建立健全与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建设相适应、遵循职业素养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全面规范的体制机制。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领域,与高校中心工作一起部署、落实、考核。为此,需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坚持以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职业素养教育规律、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关切和需求等进行前沿研究、宏观研究、理论研究、运用研究、比较研究、跟踪研究等;需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纵有领导、横有沟通、上有布置、下有落实的强大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一步加大教育的经费投入,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需要建立健全督导评估机制,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标准要科学,制度要规范,时间要常态,结果要公示,先进要奖励,落后要惩罚,以促使责任的担当和职责的履行。

(三)完善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力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内容涉及面广、途径丰富多样的实践过程,必需认真探讨职业素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努力整合职业素养教育途径,始终突出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产生最佳效果。

1.突出课堂载体,不断完善职业素养教学体系。在言传身教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各层次、各学科专业、各课程类别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分类、分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聚焦“职业素养”精心设计内容体现教育的深度;以跨学科视角、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组建教学团队体现教育的广度;以问题剖析、专题研讨、实践探索等方式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育的效度,从而解决好“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问题。

2.突出活动载体,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实践体系。在实践育人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要抓住重大事件和重大时间节点,根据学生关键阶段的需求,创建多元情境,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潜在感染和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受到身边人、身边事的熏陶教育。同时,要坚持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内涵的实践导向,把校门打开,把围墙推倒,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不同的资源,通过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让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企业,以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与社会之间“零距离”对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职业素养。

3.突出文化载体,不断完善职业素养引领体系。在营造氛围中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文化是大学的基本特征,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坚持树魂立根,熔铸“国魂・关魂・校魂”于一体,用核心价值、行业精神、职业风范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大力培育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坚持注重抓“小事”、抓“细节”,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规范言行举止,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推广和展示文明清新的行为文化;坚持把职业素养理念和精神糅合和渗透到校园规划设计的一景一物中,用丰富的校园景观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注重提升凸显个性和特色的物质文化;坚持努力打造严格规范、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切实提升对制度的执行力,努力寻求刚性约束与人性关怀的最佳契合点,用点滴养成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积极完善刚柔相济的制度文化。

(四)打造品牌,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吸引力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追求和注重实效的落地工程,必须依赖具体的项目实施,因而职业素养教育项目的打造非常关键。通过职业素养教育项目建设,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觉职业素养教育就在身边,从而感受教育的力量,领略素养的真谛,自觉接受所倡导的理念和规范。为此,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整体目标,紧紧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首创精神,精心培育凸显职业素养特色、符合师生特点,植根学生、服务学生的载体和样式,及时总结来自师生的生动鲜活的创新经验,形成项目源于师生、活动依靠师生、舞台成就师生、成果惠及师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氛围,从而不断增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多策划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项目,多建设直指人心的项目,才能营造良好氛围,才能多出成果,才能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吸引力。

(五)搭建平台,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推动力

职业素养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找准载体,建好平台。为此,高校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采取得力措施,搭建起支持职业素养教育的广阔平台。

1.积极搭建网络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为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重视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样式,把互联网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新阵地。

2.积极搭建基地平台:要拓宽职业素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广泛利用社会、行业资源,共建教育基地,形成校内外良性互动机制。

3.积极搭建传播平台,通过环境文化、形象识别、行为活动等探索职业素养传播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职业素养传播体系,提高职业素养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N].光明日报,2016-01-05.

职业素养 篇五

兴趣与创作责任感是成就优秀表演艺术人才的前提。所谓兴趣,有对职业的兴趣、对创作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有对各种大小事物的兴趣。兴趣的深化,便是对艺术创作的强烈欲望,是演员创造完美形象的原动力,是点燃演员艺术激情的火种,也是演员能否在未来演出中发出光彩的先决条件。兴趣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前面所提到的兴趣化为演员自身的一种内在的需求,而不是被迫的、暂时的,或忽冷忽热的;二是兴趣应该浓烈、广泛,且越多越好。这不仅因为表演艺术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也由于生活中的人千差万别,所以演员所要创造的形形的艺术形象及其生活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应该成为演员职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表演艺术创作,不同于其它行业工作,如工、农、商、学、兵,只要从业人员对自己的事业热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并不一定需要广泛的兴趣,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对兴趣加以抑制。而演员创作无论在创作之初,还是创作过程,都要对他所要创造的形象倾注强烈的创作冲动与欲望。如果能将兴趣演化成创作冲动与创作欲望,并投入到演员全部的艺术生命、艺术追求之中,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演员的专业责任感就必然会在表演艺术创作实践中得到升华。

二、学演戏,先要学做人

在戏剧表演圈里,人们都会听到教师或学长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先学做人,后学演戏。”这虽是经验之谈,内涵却十分丰富。很多前辈艺术家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是以自己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演艺界乃至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受到世人的尊重,自然也为后辈演员所效仿。其实,任何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优秀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都会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的力量,以及品行道德为“后景”,潜移默化或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自己的创作。现实社会中,有形形的人,用“物以类聚”的眼光看社会,而形成“近赤者朱,近墨者黑”的人际分类,演员要创造形形的人,就不得不接触形形的人,能否正确把握自己的做人取向,成为是否能成就演员事业的关键。一个好演员,首先应该是个好人,爱生活,爱朋友,爱他人,懂事理,明是非,为人正直,待人谦和,心地善良,至真至诚。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做一个演员,才有可能创造出真、善、美的艺术形象。著名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演员的道德十分重视,他认为:演员的道德在建立创作前的状态上起着一种主要作用。演员创作中最危险时刻是“等待”,“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的出场和在表演间歇中无所事事,离开剧场是不行的,而在等待的时候又没有事情可做。……于是有了下列现象:看手机、发微信、闲聊天,散布谣言,谈论是非,讲笑话。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这是道德腐败的根源。”我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段话,是因为本人强烈反对演员职业素养道德败坏的现象。其实,学做人如此,学演戏也是如此。没有优良的品质,不能成为好人,也就不具备成为好演员的基本素质。

三、既有激情,又能控制

所谓“激情”,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如狂怒狂喜、极悲极怨等。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一位艺术家不把创作激情的价值看作重之又重。做一名演员,不仅要有激情,而且还要善于体验激情、表达激情和创造激情,更需要控制激情。它代表着一个演员的创作功力、个人修养以及对形象的把握能力。大家都知道,生活中人的情感,都是释放容易控制难,而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控制。应该注意的是,演员所需要的控制,绝不是指那种理性的和技术性的局外指点或机械摆布,也不是外部肌体上的关于力的简单调节,而是一种与激情相伴而生的高级心理自我控制,是演员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艺术修养、创作技巧的综合体现。我们常见一些演员在表达激情时,声泪俱下,泣不成声,导演如此要求,演员也自觉十分动情,但凭心而论,观众并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那正是因为演员不懂控制,滥用激情的缘故。在这我特别强调音乐剧演员歌唱时的激情与控制力,如果没有声音控制力,激情一旦爆发,声带也会撕破何谈音乐的美感!因此,培养演员对激情的控制把握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俄国著名演员连斯基说得对:“中等的敏感加上自我控制创造出一般的好演员;只有极端的敏感加上充分的自我控制才是伟大的演员。”

四、热爱表演,追求完美

当今,在演艺圈里,总有那么一些人,自命艺术家,要么为钱,要么为名,要么只爱艺术中的自己,要么自欺欺人,甘作任人摆布的玩偶。这种现象在演艺界如再不加以制止,将后患无穷。做一个好演员必须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们,无一不是将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热爱的表演艺术事业连在一起。他们对表演艺术的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兴趣和爱好,而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种忘我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观众。他们在创作中是全身心的投入,包括整个生命和全部感情。事实上,我们曾不止一次听说,甚至亲眼目睹,很多演员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艺术上的成功和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劳伦斯•奥立弗一生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百多个艺术形象,受到全世界观众的爱戴。评论家们在谈论他的表演艺术时说:“(劳伦斯•奥立弗)在扮演哈姆雷特时,他的胸口、双手、胳膊和头部都受到无数次的创伤,还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来,甚至一次倒栽葱似地跌进湖里;扮演《戏剧皇帝》时他跌断踝骨;拍摄《理查三世》时胫骨中箭;舞台上扮演钟楼怪人时,撞碎了软骨;一次拍摄中,因刀砍进摄影棚的灯光调节器而受到电击;在出演《批评家》时,他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细铁丝悬空40英尺……这一切并非全凭饶幸才免受重伤,而是来自他的苦练和功夫。”在演艺界,许多优秀表演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中,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梅兰芳、盖叫天、于是之、周润发、成龙等为代表的众多表演艺术家,他们为从事表演艺术工作的演员群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的敬业精神,对于演员的成熟成才,有着极为珍贵的借鉴价值。凡有成就的演员,无不对表演艺术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的执著精神,对创作有着始终不懈的苦苦追求,以至犹如对情侣的迷恋不已、如醉如痴。演员陈道明在很多熟悉的影视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丝丝入扣的人物形象,他曾经为演好戏在故宫背台词吓到游客;在家揣摩人物时吓到自己老婆。他是为戏而生的好演员。这种艺术态度是严肃而庄重的,是神圣而艰苦的。人们常笑演员是疯子,或许,就该疯在这种不顾一切、知难而进的追求中。

五、艺无止境,永葆个性

求新求异、永不满足的心理品质,来自表演艺术本身对演员的要求,原因就在于塑造的人物与表现的生活,要像生活,却又与生活远不一样。这就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感”,追求这一效果,就要求演员在艺术生活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但这种才能,并非演员先天就有,大都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养成。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创造,而创造的本质,在于它的不可取代的艺术个性。表演艺术之所以特殊,演员工作之所以常常对人们产生一种神奇的诱惑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每每要向观众推出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艺术形象,他们既为生活中所熟悉,而又为身边所难寻。这一创作现实,为观众所羡慕。一个多产的演员,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接二连三地接受创造数个甚至数十个不同的艺术形象的任务,有时,几乎同一类型的角色会同时派在一个演员的身上,结果他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多是形貌相近、难分彼此的。创造力的枯竭将他带进足以使之艺术生命终结的境地。著名演员唐国强的艺术创作生涯的前期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唐国强在全国观众及戏剧评论家的一片责难声中,以自己的坚强意志重塑自我,奋起创新,塑造出“诸葛亮”“雍正皇帝”“”等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他的艺术生命恐怕早就被所谓的“英俊小生”给葬送掉了。唐国强的艺术创作经历,就是艺术家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它告诫所有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坚韧的创新精神,就不可能获得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今许多演员,特别是年轻美貌者,在对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的认识上,他(她)们能够理解创新的意义,而在表演创作实践中,却难以接受创新的实际。为了避免破坏自己的“形象”,而放弃艺术实践机会的演员们,其实,她(他)们只配做陈设,而不配做演员。她(她)们的所作所为不但为自己的前途酿就了悲剧,同时也给表演艺术界带来啼笑皆非的无奈。为使更多的演员具有艺术创新的创作心理品质,成为表演艺术创作领域中的优秀者,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自己:首先,从生活中吸取营养,观旧见新。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有句很著名的话:“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应该说,观察生活,是演员创作的基本功,亦是演员创作的天赋条件,但善于从被观察对象中敏感地觉察到特殊的内涵与特征,善于分离出艺术营养来,不是可以简单地用天赋条件所能涵盖的,善于对事物举一反三,是成就伟大演员的重要功力之一。创新的源泉仍是生活,任何不符合生活的创新,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其次,独立不倚,别出心裁,可以开辟创作新径。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类感情的表达方式是展现演员表演创作才华的又一途径。古人说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演艺术实践往往就是这样,那些有突出和独特创造力的艺术家,常常不受太多束缚,不愿遵从传统习惯,不沿用他人惯用的创作模式,不盲目信守某些创作法则,很少循规蹈矩,因此,他们的艺术思路极为开阔,忽而逆向,忽而跳跃,甚至无规律可循,从而获得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演员,是新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者,不是已有形象的模仿者,也不是任导演摆布的木偶,更不是剧作家语言的立体翻译和传声筒。因此,他需要一种为创作所必备的品质,正如郭沫若所说:“须要存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心理。”创新是一种高级工作,关键在于勇气和积累。最后,演员要学会“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没有丑陋的艺术形象,只有丑陋的自我;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那些爱慕虚荣、怕破坏自己外貌形象的人们,是做不成演员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得好:“……在我们这门事业中诱惑人的东西是太多了……经常处在大庭广众间,表现自己,使自己显得好看,接受……夸赞、阅读赞美的评论文章等等习惯这一切都是大诱惑物,(它)会使我们习惯受人崇拜,会把我们宠坏。于是会出现一种……抚弄自己渺小的演员自尊心,使它酥痒的要求。怀着这种兴趣,心地就要变得十分卑鄙龌龊,这样的生活不会使态度认真的人高兴多久,然而舞台的诱惑却会使肤浅的人沦为奴隶,腐化以至于毁灭。”要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演员,迈入表演创作的最高境界,只重视知识、天赋与技能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更为重要和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正是职业素养。只有重视演员人格、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和精神因素的诱导与开掘,使创作者的内部知识结构与才能结构作用于斯,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自觉,发挥其巨大的创作潜能,去感悟表演艺术创作的奥妙,才能获得表演艺术创作腾飞。

最新范文

2022教师培训方案(优秀6篇)04-03

班主任教育经验论文(优秀3篇)04-02

教师的课堂教学优秀8篇04-02

十佳教师先进事迹通用3篇04-02

感恩老师的祝福语优秀7篇04-01

教师节日记400字【通用3篇】04-01

幼儿教师入党个人自传(优秀8篇)04-01

2024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精选4篇】04-01

体育教师求职信【优秀5篇】03-31

教师节写祝福语(精彩3篇)03-31

86 9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