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新4篇】

2023-12-16 18:32:42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分享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新4篇】,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一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5能力与水平。本文对如何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指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于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是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笔者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制订有效的培训措施,以及如何将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引人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片、电视、录象、投影以及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然而,这些教学设备在中小学校里处于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状态。究其实,笔者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对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没有信心,甚至需要电教人员充当教学助手。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1.缺乏正确的意识与态度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并推崇传统的教育模式,靠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授课。大部分教师具有在上公开课时候才使用教育技术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他们主要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体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教师们往往是为了体现使用设备而去使用设备。没有正确的应用意识和态度,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很难体现出其在教学方面的优越性。不仅如此,甚至一些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无益于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甚至反过来限制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授课内容,同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部分教师还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授课是一种“花哨”、“爱出风头”的表现。

2.知识与技能欠缺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知识层面上,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它们的相辅相成统一关系的认知;在技能层面上,很多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辅助设备,在制作课件方面也遇到很大的技术困难,很多人只会做最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没有注意到课件的颜色、声音、转换、互动等重要因素的搭配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更深层次,则是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声乐学等基本认知以及它们对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多数中小学教师成员都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部分教师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比较高,但这些教师之前很少系统地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比较薄弱,接受新教育媒体能力比较差。这些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操作薄弱的主要人员。但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两方面特点,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广泛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挑战。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由于地理区域的差别、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个学校领导者重视程度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发展不均衡。很多教师,包括有些学校主管部门、培训机构等,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是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有的教师虽然观念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但又缺乏必须的设备使用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时总提心吊胆或力不从心,更无从谈起课件制作。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1.培训目标失衡

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在对中小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仅仅限于计算机操作以及课件制作等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指导传授,而完全忽视了现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包括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学、音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殊不知,这些理论知识才是教育技术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和内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完全成为了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使得教育技术培训成为了没有基础、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就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技术必定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的,甚至反而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当前部分教师不制作课件、不使用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培训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有关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由培训单位确定的,而培训单位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薄弱环节,并不十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的最迫切的需要,理论脱离了实践。培训的结果,往往专家在台上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台下认真听的教师并没有多少。因为这些培训内容根本就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培训机构不能根据教师的层次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有些培训内容对于受训者而言太过于高深,用处不大。而有些培训内容跟受训者读大学时候的专业课程严重重复,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

3.培训单位单一,受训对象范围小

当前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一般都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并在某个单位统一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活动规模比较小,培训的时间也比较短,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由于学校经费以及教学工作等问题,能够前往接受培训的教师人数有限,往往都是学校里的一些电教人员参加培训。同时,由于培训时间过短,基本上不可能传授太多的知识和技术。这样的培训方式影响力很小,同时也不适应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更需要培训的,恰恰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中小学教育技术使用和推广的主力,是使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人。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措施构想

从以上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办的现状以及培训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非常薄弱,而培训方式方法却又存在很多不足。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形式应该走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道路

组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让教师真正从自己需要的角度进行学习。培训部门在举办培训之前制定好培训计划,让教师在参与理论培训或技术培训上做选择,让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在教师培训道路上相得益彰,并且将这种培训形式常态化,让教师们既可以把培训当作一种工作交流。也可以当作职后学习提高的一种形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时间有限,后续的学习主要依据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对接受培训教师进行培训。网络学习可以让受训教师们灵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较好地解决教师工作和学习两者不能兼顾的矛盾。当前的培训存在许多弊端,某一个理论或技术的培训只进行半天或一天的集中培训,培训效果当然没有得到保证。只有走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的道路,培训效果才真正得到保证。

2.加强监督,制定考核机制,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部门制定好培训计划后,除了严格按照计划对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外,还需要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向受训教师明确本次考核机制。目前我们参加的培训,培训部门只要求受训教师签到,但实际受训教师是否参与了培训过程却没有任何监督,缺乏培训考核机制。考核机制的制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比如理论培训的考核可以考虑让受训教师除了参加集体培训外,还需在网络上完成一定的网络作业(比如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受训教师阅读文章数)并通过培训部门的考核才给以合格证明。

3.强化培训效果,促进学科整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二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研究设计,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标准》,笔者随机在3个县市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对15所中小学的1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资料见表1。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认为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所任教的教学有着优化作用,其中80%的认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大规模的培训使中小学教师都能意识到在所任教的学科当中教育技术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表明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加以应用。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现状

调查显示,在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发展途径,主要是通过参加教育技术的培训而获得发展提高,其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同事交流和网络自学方式而获得发展。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等环节进行设计。但对于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设计这两个方面,只有半数的教师表示能够达到熟练程度,由此可见还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两个方面有待提高。

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教师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网络搜索、文件下载、文字处理等软件的操作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课件制作工具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对于PowerPoint的课件制作软件均比较熟悉,而对较复杂的Authorware,Flash等课件制作工具软件的操作则不太熟悉。在视音频素材获取和处理工具方面,大部分教师不太熟悉这些软件工具的操作。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期望

为了解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发展有何展望,本调查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了调查: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教学资源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能、教学媒体使用方面的训练、加强对教学课件制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以及其他。调查表明,要想在教学中应用好教育技术,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设计,即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媒体,此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学科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发展教育技术能力中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建议

从我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培训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中小学教师把“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其次才是“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等。可见大家都认为教育技术方面最薄弱的环节是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这应该在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从国外教师教育的趋势来看,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正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即增强教师的“职业感”,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有意义学习,这也正是行动学习和群体学习所要求的发展模式。我们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时候,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教师任教的具体学科相结合,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的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真正把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一线,真正使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

1.构建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共同体

我国学者赵健认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有三个水平:学习型社会、实践共同体、实习场。为帮助教师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创设实践的学习环境,我们有必要构建基于网络资源的实践共同体,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发展自己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在共同体中进行有意义的共同学习,网络则为此共同学习搭建起了一个可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人人公平分享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使教育机会平等。为使教师个体能够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的互动,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可提供网上培训的互动栏目、邮件,QQ,MSN等交流工具,让教师相互合作与交流,这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等有重要的作用。

2.实施双导师制的培训形式

在学习共同体中采用双导师制,既不放松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又强调了教师任教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培训。由教师所任教的学科的专家在学习共同体中担任导师,可以使参与培训的教师能够接触到该学科的前沿知识,熟悉该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等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专家在共同体中也担任导师参与培训,不仅能使参与培训的教师发展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能在实践中掌握如何把教育技术真正应用到教案编写以及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想成功实行共同体中的双导师制,首先需要技术导师和学科导师的密切配合,共同备课。专业导师提供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术导师则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技术使用的方法与思路,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密切跟踪,使技术密切贴合学科教学。学科导师和技术导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主导为主、各取所长、紧密配合、协调互动。

3.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发挥评价在培训中的作用,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主要是体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着重能力形成的特点,所以在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是不合适的。形成性评价能活跃思想,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鼓励新颖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把对受训者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该模式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建立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不仅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相一致,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可以为受训者提供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受训者在共同体的学习过程中感知到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能力的成长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德儒。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2005(1).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石新茂。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2.

[5] [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现代教育技术,2006(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三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效性关乎教育技术能否切实、持续地发挥支持教学改革的作用。就教育技术培训实效性的问题,粗浅地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构支持教育技术能力持续有效发展的模式。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开展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但培训的实效性如何,这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很多地区在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就很少再去关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其中似乎有着这么一条大家共同默认的假设:教师在拿到培训合格证后,他就已经获得了教育技术能力,从此就可以独立行事了。这种假设如果成真,那可真的让人兴奋。但对培训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情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化。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少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拿到合格证后依然是重归故道,没有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这其中固然有教师的态度问题(有些教师从一开始参加培训就带有强烈的功利心理),但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尽量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另一种情况则较为普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培训所学解决具体问题,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技术支持方面的、设备设施方面的、学校管理策略方面的,等等。很多教师在技术整合教学的实践中,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整合上,“电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情况给出一个提示:“培训”还不能算圆满结束。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学应得到有效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

培训迁移理论也认为,培训不是受训者单纯地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它还包括受训者在迁移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培训迁移不仅发生在培训后的短时间内,更关注受训者怎样才能在长时间内持续地使用所学。由此看来,培训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从培训角度看问题存在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是采取分期、分批的集中式培训。优点是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效率,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教育技术的知识,革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具有教育主管部门强制参与的性质,可引起人们对教育技术的普遍重视等。这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很有价值的。但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持续时间短。一个培训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训者希望培训能带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受训教师也期望培训能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能力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得到较大提高是很困难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短期培训的结果主要是,使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有所触动、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得到训练,但教师技术整合教学的能力难以得到切实、根本的发展。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上后,还难以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运用教育技术来解决,从而易导致学而不用,用而不活,最终难以坚持。如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

2.2批量化生产。集中式培训虽有规模效应,但缺乏针对性。一大批学员集中到一起接受培训常常会使培训工作从学员的一般情况着手,而参加培训的教师既有年龄的差别、学科的差别,还有学习能力和经验丰富程度的差别以及对培训的需求差别,这些都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因素。而集中式的培训却难以照顾周全,因此也难以使每个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使教师从自己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个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脱离教师工作实际情境。培训是去情境化的或者拟情境化的。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几乎完全脱离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类似学科教学式的,讲授内容多是理论、程式和规则。案例教学关注到理论结合实际,但它所教授的是一般过程和方法,也很难顾及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等的教学实际。事实证明,教师在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回到工作中还是难以有效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遇到困难。

2.4考核倚重培训结果。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需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以证明达到了培训目标;合格率的高低也常常是评估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得考核非常看重培训结果。相当部分的教师把追求合格证作为参训的目的。这种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切实、持续、有效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5教师需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再让他们腾出时间专门来参加培训,势必增加他们的负担。如此,要想通过将短期集中式培训常规化,来解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2.6淡化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各个环节中都是没有学生参与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培训从教师的教入手,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中心和依据,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也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根本依据;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保证。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篇四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验学习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对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参与了由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的编写工作。并于2006年1月和7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通过以往参加过的多次培训,笔者深切体会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势必会造成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下降,也达不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群体,他们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参加培训,是为了获得实际运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单纯地听一些理论的讲授。再者,从学习过程来看,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只有通过在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中观察、交流、研讨,或在亲身实践中加以理性化反思、分析,才能有效地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成人学习者,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适合于体验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

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集中讲授方式,,忽视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与参训学员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知识陈旧,理论性太强,与实践脱节,对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帮助很少:其次,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与参训学员的学习特点相脱离,而培训教师通常一讲到底,缺少与学员互动和交流有研究表明,对于这种“专家说教式”的大班“输血型”的培训,83%的教师持反对的态度,所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往往不能“言传身教”,教授教育技术却不能灵活使用教育技术参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这往往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许多看似追求高效益和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培训者往往没有安排受训教师参与培训过程因而,当前的教师培训在疏离了培训对象直接体验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作为培训活动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在自身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本应具有的主体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教师培训耗资费时却事倍功半的状况。波斯纳(g,j,posner。1989)关于教师成长曾给出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中可以看出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在目前的教师培训中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培训中都没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动以上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培训效益和质量的低下。所以,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益和质量,我们势必要寻求一种适合教师群体的培训方式。

三、体验学习概述

什么叫做“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那么何谓“体验学习”呢?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

美国著名学者davidko1b指出,体验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从具体的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反思被抽象化为概念和普遍的原理,最后概念和普遍的原理被运用到新的情境当中检验这个循环的过程就是体验学习圈,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不是简单地主张在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践,而且还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与反思的过程来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可以将体验学习看作是“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因此,体验学习的引入将为教师培训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体验学习活动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体验学习理论,尤其是kolb的体验学习圈,笔者在参与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江苏地区部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材为祝智庭教授主编、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以下简称《培训教程》)过程中,亲身参加并总结实施了一些体验学习活动的案例,现与大家分享,也为培训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

游戏作为能大大调动学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是本次培训的一个亮点。培训中,通过一个个小游戏,让学员亲身参与,进而感受培训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要学习的知识。在《培训教程》模块三《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过障碍”的游戏游戏需要三位学员参与,分别扮演三个角色:盲人、哑巴、瘸子,三个人要一起合作跨越事先设置好的障碍。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一个障碍时,瘸子向盲人描述障碍的形状以及应该怎样跨越,哑巴帮助行动不便的瘸子和盲人跨越有难度的障碍三个人在游戏中互相配合,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借助别人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共同达到了游戏的目标——跨越障碍游戏带给学员欢笑并活跃气氛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游戏结束后,培训者马上引导学员切人本模块的主题——媒体的使用。很多学员都讲到,以前也接受过一些培训,培训者总讲“各种媒体应该组合使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但是总是没有什么感觉和体会,直到今天,才切身体会到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将各种媒体组合起来使用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模块中,没有死板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学习的例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受培训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

案例二:

同样是一个利用游戏来进行体验学习的例子:在《培训教程》模块六《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的培训过程中,设计一个“我说你画”的游戏,要求学员5~6个人一组,每组一幅图片,其中一个人负责解释这幅图片的内容,其他人根据解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图片的内容,游戏要求学员在10分钟内完成游戏过程当中,所有负责解释的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向同组内的其他教师解释图片的内容10分钟后,教师分别将自己画的内容与标准图片的内容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画得完全正确。游戏结束后,培训者要求学员发表自己在游戏后的感想一位教师这样说,在过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或者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而大发雷霆,认为学生很笨。经过游戏后,他才体会到尽管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已经设计得很完美,而且自己的讲授也已经很清晰,但是如果缺少了对实施环节的有效设计,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该再因为学生的不理解去责怪学生,而应该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找原因,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体验学习的例子,可带给培训学员的却是理论说教所不能带来的深刻体会试想,哪一位体验过这项活动的培训学员还会在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不理解而责怪学生呢?毕竟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经历

案例三:

这次培训的另外一个重大特点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因为教材编写者以及培训者相信,案例是体验的一种方式,也是体验学习活动开展的一种依托。在《培训教程》模块一《培训准备》的活动1《感受教育技术》中,提供了一个案例《马老师巧用dvd》,案例中展示了我国一座西部小城的马老师巧妙地利用dvd进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马老师时而利用dvd中的视频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时而利用dvd中的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支持学生的学习,甚至有时利用录像中的学生活动,使dvd光盘中的学生成为她所教学生的“虚拟学伴”,开展双方的竞争学习。课后,马老师把dvd光盘看作是她反思、学习的支持工具。我们知道,培训的过程仅仅持续几天,要让学员在这短短几天内去体验真正的课堂教学,恐怕不易。所以,教材编写者及培训者认为,将案例这一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运用于培训当中,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课堂教学教师是教育情境中的实践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类似于医生和律师,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产生专业知识的一种途径就是经验性知识的积累,而教学案例提供了一种典型情境,将教师经验性知识外化,它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就使得观摩案例、研究案例成为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案例是经验性知识向专业知识转化的途径,在教师培训以及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新范文

实习期间的日志随笔200字范文【最新6篇12-17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范文(热门6篇12-16

教师散文优秀3篇12-16

初中班级老师教育故事(优秀3篇)12-16

面试小学英语教师试讲范文推荐【精选612-16

教师节主题班会主持词范文【优秀10篇】12-16

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精选5篇12-15

职业中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方案优12-15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012-15

中学校长述职报告(优秀3篇)12-15

86 8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