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7篇)

2024-01-30 13:40:20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7篇),欢迎借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讲完。课前,小刘把教案拿给我,一切都按我要求的步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地写出来了。教学过程缜密,重点难点突出,一定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可能是研究得太透彻了吧,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文越读越长,教案越写越短,这就是备课的境界吧。我把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修改并告诉她怎样把握重点、如何上好这堂课等等。小刘第二次上课了,领会得很快,讲课也没有了紧张感,课堂上表现得更优秀。

本堂课值得借鉴的优点:

1、每一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有任务,展示在课件上,使学生有目标的去自主学习。例如: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这点做的很好,可以看出学生刻意去改变自己的读书姿势了。

2、对学生评价及时,更有针对性。在以后评价的时候可以更加具体的针对:“你读书这么好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如果学生说:“老师,我才读了一遍。”老师可以说:“才读一遍就这么好了,说明你很有基础,可见平时做的很好,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很值得赞扬的。”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信,从而会更加努力。

3、把需要注意的生字生词标亮,比较醒目,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4、无论什么时候,在上课前都说一声“上课”,这样做会使学生尽快从课堂外走进课堂内,集中注意力上课;上课前主动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夸学生们有精神,精气神很足等使得学生会更加充满精神。

5、本堂课的生字生词处理得较好,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对难理解的字多加学习和重复,运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并在课件上用田字格呈现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字的结构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是一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

把握重点时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按要求是一课时完成,但本课比较难理解,如果光靠课前预习是不够的,学生在没有读懂课文的情况下老师很难教学,所以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在教学前,我预想男孩子会比较感兴趣,女孩子可能积极性不高,所以我尽量设计更多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课本中。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下,学生大致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或句子,找出后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虽然对黄河比较陌生,可是如果能将学生身边的河湖以及生存条件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

另外,本课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较多,教师要准确理解,如: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有地区)、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悬河(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学生如果存在疑问,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在理解了这些专业术语后,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许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写作体裁。

课初,我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看看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两个问题: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那就是"变化":变化前是什么样的 变化后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而变化带着这三个问题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给学生充分地阅读时间后学生马上找到变化前被称作是"摇篮",变化后是祸河,引起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泥沙地大量流失。课文理解到这已经很好了,但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让学生再去细细读文:课文中例举了很多的数字,请同学们关注到这些数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读书,学生发现: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真是站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如果不治理,它的危险性极大——4亿吨泥沙沉积在下游河道里,河床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土壤被严重的侵蚀——每年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一系列的数字表明:治理黄河势在必行。在讲"治理措施"时,我重点补充了森林的作用及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带的作用,使学生加深了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让学生说说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然后链接资料袋的内容。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使学生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最后我让学生谈谈你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准备做些什么 有的说把自己的零用钱捐出去,有人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去治理黄河。

另外,我还结合品德课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湘江的水质情况,并作为日记记下来。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要从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环保意识。

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语文教育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 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联系 所造成的后果 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 ——“摇篮”

现在 —— 祸河 原因 (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qing)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模拟情景,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注: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

六、小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五

你知道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xx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xx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阅读题

20.句子“黄河在近20xx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中加点的“近”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1.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方法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参考答案

20、不能,“近”表示估计,后面的年代并非准确计算所得,如果去掉就变成刚刚好是20xx年了,就太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1)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2)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2、(1)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2)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2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黄土高原由于失去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

24、示例1:要保护、美化环境,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按作者的叙述顺序给文章分段的能力,以及抓课文重点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及民族忧患意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以及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的关系。

(二)解决办法

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按提纲自学课文,勾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在书旁批注。

(三)对自学提纲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联系实际举例,体会破坏环境的危害。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新课

谁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黄河。)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学生谈平时从课外了解的有关黄河的情况,如河水混浊,水势急,经常决口造成水灾等。)

出示投影片1(根据教材插图绘制)。画面所展示的浊浪翻滚、凶猛暴烈的河水就是黄河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地上悬河”闻名于世,也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

出示投影片2(根据课文描述绘制的数千年前的黄河)。这条河水质清澈,两岸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风景宜人。你能猜出这是什么河吗?

这也是黄河,是数千年前的黄河。看了这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黄河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将在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明确目标)

(三)听课文录音

要求: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体感知)

全班交流。

1.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即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指名勾画出讲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学生齐读。

2.你根据什么确定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以下根据:(1)课文题目;(2)“预习”中提出的问题;(3)课文内容的详略;(4)课后思考题。)

(四)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指名读。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加以理解,除课文“预习”中提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它方法理解词语。

(2)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查看,了解学习自学情况,并适当给以指导。

3.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谈话,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4.全班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后简单评议。着重强调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苦难n4n 不禁j9n 松散s3n 助长zh3ng 叫苦不迭di6

②先指名读读“预习”中提出的六个词语。然后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词语,最后让学习谈谈词语的理解情况。

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这六个词语可按“预习”要求,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叫苦不迭、随心所欲(这两个词语)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可先理解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数管齐下(这个词语可由“双管齐下”引申理解。)

(2)交流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情况。

①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指数名同学回答。)

②按作者叙述的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的?

学生交流。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第四、五、六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第七自然段)讲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用综合归纳法概括段意的。)

(3)交流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知道:课文第一段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却又介绍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不禁使读者产生疑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紧承这个疑问,课文讲了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意思急转,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顺理成章,讲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目的在于继续巩固把段意连起来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对《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进行了初读,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层次。想想,课文依次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讲了什么?(整体感知)

2.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指名读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

(二)交待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讨论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体会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把握文章中心。(明确目标)

(三)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指名读。

(1)细读课文第三段,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话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书旁注一注)。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勾画出有关词句深入理解)。试试怎样读合适?

(2)读第四段。思考:为了治理黄河,科学家设计了哪些方案?归纳出要点。

(3)认真阅读全文。思考:黄河的变化过程并不能亲眼看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揭示得如此清楚、具体?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4)思考: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按提纲自学。教师巡堂检查学生批注、勾画情况。

3.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酌情给以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理解到位。

(1)交流“自学提纲”第(1)题。(重、难点的处理: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①投影出示书中写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句子。齐读。读后指名用自己的话归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归纳。)(板书:气候变化黄上松散开垦放牧水土流失泥沙入河)

②这两方面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读出书中有关内容。

③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三句话。

你是怎样理解这三句话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被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频繁。(板书:堵塞河道决口改道)

④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从逻辑角度揭示这种相互作用关系?(12个“越”字。)

投影出示两组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比较哪组句子写得好,说说理由。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恳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减产,人们就要多开恳荒地;多垦荒,水土流失就严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一组句子写得好。四个“越”字不但揭示了两个原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突出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严重性,而且使分句之间的衔接更紧密。)

齐读第一组句子。

⑤指导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的后三句话。(12个“越”字重读)。从语调上体现忧患意识。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2)交流“自学提纲”第(2)题。

指名读第四段。

指名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①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②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③合理规划利用土地;④大量修建水利设施。)(板书:治理保护森林规划用地兴修水利)

(3)交流“自学提纲”第(3)题。(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①黄河的变化并不能亲眼看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揭示得如此清楚、具体?(采用了大量详实材料。)

②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文字材料和数字材料?这些材料的采用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归纳。

文字材料:对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河流域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描述,使我们确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分析得精辟透彻,发人深省;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数字材料:全文共引用了10个数据:“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每年输沙总量为“十六亿吨”……多么怵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怎能不为”母亲河”忧虑!

③这些材料是如何获得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材料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和记载。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材料,作文就能“言之有物”。)

(4)交流“自学提纲”第(4)题。

①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文章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②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惩罚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

③小结:是啊,由于人类破坏自然而遭到惩罚的例子举不胜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洪旱灾害日益频繁……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警醒我们: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5.指名感情朗读全文。

(四)回归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在思想上、知识上有什么收获?(了解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观察、阅读、记载”等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

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受益非浅。大家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扩展)

七、布置作业

1.把黄河演变的过程及原因讲给家人听。

2.预习读写例话“注意积累材料”,画出作者归纳的积累材料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七

林林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

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000年、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997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第四题:①(只有)把泥沙管住,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

四、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附板书设计 :

10.

自然条件变化

摇篮 苦难 原因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①牧林为主 ②保护森林

③合理使用土地④兴修水利

上传时间:2003-5-26

最新范文

为《扁鹊治病》而治病优秀6篇01-3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精选9篇)01-30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01-2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2篇)01-29

北师大四下《欲速则不达》优质教学设计01-28

品出语言之美--《牧场之国》说课和教学01-28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28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五彩池教学设计优秀01-28

四年级语文教案(5篇)01-28

《卡罗纳》教学设计(优秀10篇)01-27

66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