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最新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入手,通过与常见动植物“面对面”地接触,开始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关于生命世界,儿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与动植物交朋友,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对有趣的动物、奇特的植物充满了好奇。学习本课时,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搜集资料,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带到学校里研究。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目的:
1、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情感目标: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四、重点、难点:
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
(二)进行探究活动
一: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观察动物
(1)教师谈话: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
(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下面让我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吧!(课件出示)
(4)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总结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摸摸皮毛、量量长短高矮、喂喂食物等。观察动物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要注意安全,要多做比较。因为我们周围常见的动物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2、观察植物
(1)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带来的植物,而观察植物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板书:我们周围的植物)
(2)学生讨论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3)交流发现
(4)教师谈话: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再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5)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6)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很多研究植物的好方法。如看看外形和高度、摸摸树皮的粗糙程度和叶片的绒毛细刺、闻闻花的气味、尝尝果实的味道等。但记住不要伤害这些植物,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设计意图:此环节我采用动植物分开观察,分开研究,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使课堂条理清晰。]
活动二、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n1、教师谈话:每个动植物的身上都有许多秘密,比如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蚂蚁是怎样认路的?一棵大树的根究竟有多长?你想知道有关动植物的哪些秘密呢?看谁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来,并进行大胆猜想。
2、学生提问:
3、学生猜想: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大胆猜想。如一生答:我想可能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条深沟,那是它的吸盘,能吸住墙,所以能在墙上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选择部分问题进行猜想,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反对意见,鼓励学生在争论中探求真知。
4、教师小结:有位科学家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研究动物,多提有价值的问题。现在能解决更好,现在解决不了,可以放到课下甚至将来解决。[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上一环节研究的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深入研究
1、教师谈话:要想对动植物进行深入地认识,就要与动植物交朋友,进行长期细致地观察与研究。下面谁能说说动植物和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2、学生发言:学生可能会说,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给人类提供了肉、蛋、奶、毛皮等,植物给人类提供粮食等。
3、教师出示课件:出示人类保护动物和伤害动植物的画面,让学生谈看法。
4、小组讨论:你是怎样保护动植物的?遇到动植物受到伤害,你怎么办?我们应怎样保护动植物?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回答,如不伤害小动物、不乱捕动物、不掏鸟蛋、看到受伤的小动物要给它治伤,并放归大自然等。
5、汇报交流: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保护动物方面的设想及做法。如有的学生画动物宣传画,呼唤人类保护动物,有的学生写保护动物决心书,写出了自己的誓言,有的学生制作保护动物知识卡片等,教师指4—5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6、教师小结:大家交流的很成功,我发现大家特别关爱动植物的生命、关心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关注与保护动植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希望大家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动植物伙伴的宣传者和保护者。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论动植物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爱护动植物;再通过讨论对动植物的保护来达到学本课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外拓展
这节课,我们研究动植物的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并与动植物交上了朋友,课下你们可以种植一株植物或饲养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长期观察研究,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设计意图:把本课的学习延伸到课下,让学生的研究兴趣延续下去。]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2、学生能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3、学生体验到实验中会产生误差,明白减小误差对于试验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准备: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教 学 过 程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调平。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2、师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皮球充足气。
3、师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请学生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区别。(托盘天平不仅可以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较准确地测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单元小结
1、请学生将之前记录的维恩图等记录表取出,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石头、水、空气对比表。请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情况和记录表完成对比表。
2、根据对比表分析:这三种物质,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质的图片,把这些物质分为液体、气体、固体三类,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
(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
(2)到水里去了;
(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
(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首先我创设情境,以一杯不知名水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一杯什么水,我们怎样知道它是一杯什么水呢?”通过运用一些感观,在尝的基础上知道了它是一杯糖水。再我揭示课题,学生都知道糖是透明的'颗粒状的固体,而杯里并看不到糖,这时已经引起了它们的思考和猜测“糖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测。让学生验证猜测,小组合作完成以黄砂糖代替白砂糖完成这个实验,看糖到底到哪里去了。实验证明糖颗粒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提出“溶解的现象”这一概念。然后深入探究,知道了糖能在水中溶解以外,还有哪些能溶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在水中溶解呢?以问题引入,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实验,培训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证实实验结果是否和自己的猜测想符合。实验证明,食盐、味精能溶解,粉笔、砂不能溶解。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展视野。水能溶解的物体很多,这是水的一个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这个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做了很多事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水的溶解”,认识到水对人们的重要性和科学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可以加快溶解,课后延伸。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最新范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选3篇】10-01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设计优秀310-01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8篇10-01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09-30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7篇09-30
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9篇09-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09-30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教09-3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授课教案【优09-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