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陆游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9篇】

2023-11-16 10:30:27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一

示儿

教学目标

l 借助注释学懂〈示儿) 的诗意 , 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

2. 体会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 陶冶爱美情趣。

3 、感受〈示儿) 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

吟诵古诗 , 通过自主学习 ,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芳、像诗歌民容 .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

一、温故知新 , 明确目标;

1. 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一一《静夜思 )i ?

过渡语 : 对于陆游 , 大家并不陌生 , 他 85 岁临逝世前夕 , 作了他一生中

最后一首诗 , 也是最感人的诗 , 这是他名垂千百的遗嘱。我们今天学习他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 " ( 板书课题 : 示 )l)

2. 提问 t 我们在以前学习古诗 , 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

引导学生回答 , ①学习词句意思 , 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等 c

二、揭示诗题 , 介绍背景

1. 读题质疑 p ①说说 " 示 " 的意思 ; ( 告诉、告知 ) ②问 :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 : 谁告诉儿子 ? 告诉什么给儿子 ? 为

什么告诉儿子 ?

2. 了解背景

3. 引导自学。

(1) 低声自由吟诵。

(2) 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 教师点拨 , 课件出示 :

元 t 通 " 原 " 本来 , 只 ; 定 t 平定、收复。

同 : 统一。王师 : 皇上的军队。九州 : 全中国。

无 : 匆 , 不要 : 乃 : 你的 : 翁 = 父亲。

(4) 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e (5) 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 , 再 i 兑诗的大意。 ( 6) 思考 : 读了《示 )l_ , 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 , 这说明了什么。 ( 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 ) 心事 , 直到临终不忘。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 )

板书 : 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国统一

(7) 学生质疑。学生针对诗歌的字、 i 司、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 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 题。

五、再现 画面 .吟诵玩味

1. 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s

z 恕。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 学生闭目想像 : 陆游病危 , { 日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 ②学生边渎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 , 边听边想眩 , 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 ..我病的很重 , 恐怕很快要离开人

世 , 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 , 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 滥杀无辜 , 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堵

军 , 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问了 .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 , 看不到祖国统我死不眩目哇 ! ',.

②先听老师范读 , 再点名读 , 最后用自己喜玫的方式读 .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 画。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 学生自由渎 , 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 ④

看屏幕上老 ; 即选出的较好图画 , 听录音机期读诗歌 : ⑤全班齐读 , 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应热情。 ( 板书 : 爱国 )

4. 背。在前茹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 , 落实目标

1. 完成误 , 后思考练习…。

2. 摆件展示短信 , 用诗填空。

中国台湾小朋友 :

中秋节好吗 ? 昨天傍晚 , 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 , 夕阳斜照在湖面 , 多美呀 ! 此时此境 , 我想起了自居易的两句诗

( ) 。夜晚 , 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 , 我在上床辗转反侧 , 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 ) 。

今天是中秋节 , 家家户户团团锦饮 .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 , 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 ( ) 。香港、澳门回到

了祖国怀抱 , 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 , 我们多么盼望你早日回到祖留妈妈身边 ! 这里 , 我只好用陆游的一 -首诗 ( 卜来表

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 : 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回国的 , 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3 再有感情的读陆游的诗《示儿》 。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教师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三)疑点:学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问题。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学生质疑。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作者。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交流。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六)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七)自由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体交流)你能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的?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和“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孙们在他死后,不要忘记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说明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了也不甘心的爱国热情,表达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背会后试着默写

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无限牵挂之情朗诵古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停顿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九)扩写练习

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二首诗,理解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练习”2、3的题。

(二)试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合正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自学情况

涕(t@):眼泪。

洛(lu^):洛阳,地名。

闻:听说。

收:收复。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三)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让学生说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地反映,被评为一代“诗史”。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很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公元763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被官军收复,“安史之乱”从而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兴奋的心情难以平静,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激情的七言律诗。

(四)自由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兴奋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参照课文注释,不懂的可查字典,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

读懂哪句就说哪句,教师适时点拨。

“剑外忽传收蓟北”:“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蓟北”指现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乱的巢穴。这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这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何在”哪里还有?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这句的意思是:我随手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这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六)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学说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一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泪水湿透了衣裳。再回过头来看看妻子、孩子,他们心中的忧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随手把诗稿和书本胡乱地卷起来,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声唱歌,开怀畅饮,春天的美景将伴随着我回家乡。马上就要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直奔襄阳,再从陆路回到洛阳。

(七)抓住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的意思。先写诗人“初闻”时“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

(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遗恨   不见九州同

示儿

遗愿      王师北定

教学后记: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  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五

有专家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价值的提升。

而我们小学语文的体验性学习,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古诗《示儿》是浙教版十一册《古诗四首》中的一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沿袭一贯的古诗教学手法:情境导入,了解诗人 ---读通全诗,理解诗意 ---感悟诗境,体察心情。整首诗,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片段一]

在了解了诗人,很好的理解的诗句内容,并初步感受了诗中的“悲”后,我选取了两首古诗进行补充拓展。

师:弥留之际的陆游,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而他的眼前又时常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 五千仞岳:与上句夸张黄河之长一样,这是夸张西岳华山之高。

2. 仞:古时八尺为仞。岳:高大的山。

3.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4.胡尘:胡人骑马时扬起的灰尘,比喻金兵占领的领土

2、师:读着这样的诗句,你能看到陆游眼前浮现的那画面吗?

:生1: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师:哪里让你有如此的感受,你读读;还有吗?

生2:我的眼前是那些居无定所的百姓,小孩子哭着要吃的,而我们的大人也没有吃的好给。冷不防,胡人的鞭子狠狠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随即穿来凄凉的哭声……

生3: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

师:真是血淋淋的场面啊。你是从哪句诗浮现这样的画面?读读

师:受尽了奴役的大宋百姓,盼望着大宋的军队来解救。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盼,盼了几年啊?

生a:一年

生 b:两年,十年?

师:整整六十五年啊,同学们,六十五年中我们的百姓要受多少折磨啊!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苦痛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5年,多少的血泪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陆游的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想到这些百姓,陆游的心情你懂吗?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悲伤

师:看到百姓受到这样的折磨,陆游还仅仅是悲伤吗?

生:悲痛

师:是啊,陆游这时的心情那是悲痛啊。读到这,我们看到了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不光是为自己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哀,还有为这些百姓而悲痛,谁来读读这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的朗读,由原来的遗憾转化为悲痛,表情、音量上有很大进步。

[片断二]

师过渡:因为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当他脑海中出现这样的片段时,他的“悲”,又该怎么去理解呢?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一范文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示儿)本文转载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2、师:这时的陆游是悲哀吗?是悲痛吗?是什么了?

生:高兴

师引导:同学们,陆游因见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沦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谁的身上?

生:王师的身上。

师:那么你再读读这诗,你所看到的王师在做什么?想到这个的陆游心情还是高兴吗?

(学生连忙摇头)小手再次举高

生:这时的陆游很悲愤

师:你从那看出来陆游一想到王师,一想到南宋的权贵们会悲愤?

生:因为当时的大臣们,朝廷权贵们在花天酒地,寻欢作乐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停息过;

师:还有吗?还有别的补充吗?

生:他们一直在饮酒作乐,喝得嘴熏熏的,连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

师:你又是从哪看出来?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教师适当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

师:是啊,就知道寻欢作乐的权贵们,西湖歌舞几时休?读到这你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真让人感到愤怒,连百姓们的苦他们都不顾……

师:那你来质问他们一番,[请生读]

谁也想来指着鼻子骂醒这群寻欢作乐的权贵们?指名读

师:面对这些成天花天酒地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苟且偷生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些忘了国耻家恨的权贵们,我们怎么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3、师:这分愤怒,也在这句诗中啊,你能读好这种悲愤吗?(读好前两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1名读

评价:同学们,你们听到了陆游的愤怒了吗?

再指1名读,评价: 好一个悲,好一个愤啊,读出了陆游的心声!

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分析]

以上两个片段是我对诗中一个“悲”字的拓展,借用了浙教版十二册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因为这几首诗同属一个背景,一首描写望眼欲穿的沦陷百姓,一首则描写花天酒地的南宋权贵。两首诗的内容做《示儿》的情感铺垫,再合适不过。有了这样的诗境,去体察诗人的心情,对于那一个“悲”字,学生所能体会到的“悲哀”“遗憾”之余,还能体会到的是诗人的“悲痛”、“悲愤”,这一“悲”字,显得愈发的丰满。

[片段三]

1、师: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2、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3、师: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但悲不见九州同

4、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哀,是悲痛,是悲愤,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5、师过渡:这样的南宋王师,做不了什么。但是此时的陆游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王师的身上,这都是源于他的那颗拳拳的爱国心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王师北定中原日,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一天?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再或许更长的时间。不管多少年,我们的陆游,我们的爱国诗人会在地下一直等着这喜讯。——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一名学生读

评价: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

再指一名读

评价: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反思一]

一、创设情境,充实体验 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选取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在过渡引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导朗读,巩固体验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我适当的改变了诗句的原有句式,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

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本课中,一开始我就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的肖像,为整堂课选好基调:悲。

而在上片段中,为学生呈现的两幅截然不同的诗文画面,(两首诗都是学生所没有学过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画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问学生:“你能看到陆游所看到的画面吗?”有的学生说:“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心情的理解。

[反思二]

一、找准切入口,建构文本

在《示儿》教学设计中,我们主要抓了诗句中的一个“悲”字进行解构。在认识了诗人,了解了诗句意思,初步感受诗人心情之“悲哀”后,我又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如上述片段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把同背景下的沦陷百姓生活呈现给学生,去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学生述说的那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 “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题临安邸》中的权贵们的花天酒地,都让我们的学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为百姓的苦难生活感到“悲痛”,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愤”。如此一来,诗句中的“悲”就丰满起来,学生的感悟也丰富起来。

二、抓住情感主线,整合文本

我们把这首诗中的“悲”拆成了很多份,如果就此打住,那么课堂中就没有生成。诗是散的,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散的,我们的课堂也是散的。于是,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在片段三中,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心中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六

教学目的: 1、学习《示儿》,体会作者深厚的忧国之情。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 (出示:岳飞像并《满江红》词)

一、激情导入

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

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 (课件出示 ,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

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里看到的金国,)他们当时大举南侵,攻陷了北宋的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同学们,刚才你看了那段历史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 、简介陆游

是啊,当时岳飞等一批爱国志士,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起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而呼喊、战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当时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出示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3、揭题,粗读全诗

是啊,陆游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

二、粗知大意

1、正音、准确朗读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

自由读这首诗

(1)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强调生字读音及组词)

(2) 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2、理解字词

同学们,古诗文比起我们现代文是比较难懂,读了以后你觉得哪几个字词比较难懂?(学生说,老师一一划)

同学们,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字词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诗下面的注释,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下面就请各自学习吧,等会儿如果还有不懂,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各自学习)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这些字词的意思了吗?(一起讨论)(像这样书上没有解释的字词,你可以自己在字的旁边加上注释,这也是理解诗句的好方法。)

检查:元、但、悲、九州同、北定、乃翁(课件出示)

3、理解句意

了解字词现在你能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了吗?(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三、感悟诗情

知生平,悟诗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你是否觉得陆游这份遗嘱有点特别——临死前,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份诗人的生平介绍,相信你看了之后,会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课件出示 ,学生轻声阅读手头资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出生后三年就遇上了“靖康之变”,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使他早在二十岁时就定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军九年,“铁马秋风”,豪雄飞纵。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这位86岁的爱国诗人临终时仍不忘祖国的统一、领士的完整。写下了耀照千古的绝唱——《示儿》

· 应该怎么读能充分表达诗人心情。听录音、学生读

学生讨论:体会诗情

·你体会到了诗人当时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诗中哪些字体会而来?

体会诗中“悲”——不见九州同

“悲”中有“愤”——联系时代背景

无限“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通过朗读,在诗人的悲愤和渴望的心情中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朗读训练和默写

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师给学生配乐朗读。

②生练习背诵诗句。

学生默写诗句。

四、课外扩展和总结

扩展:

陆游是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总结:

同学们《示儿》是陆游一生的绝笔诗,也是表达诗人爱国热情的绝唱。上课开始我们看到的岳飞的《满江红》也是一手千古名词,不同的诗词,同样的是爱国心,忠贞如一的爱国之心,让我们怀着陆游,怀着岳飞满腔的爱国之情齐声传唱这千古名词吧!

五、作业:

1、学习了本课你们应该得到很多体会,展开你的想像假如你和陆游谈话你会和他说什么呢?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中国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七

设计理念:

1、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再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中的感情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情感抒发的产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词描述的意境。应该是古诗教学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分析教材

古诗教学从小学低段就开始了,高年级出现古诗,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对古诗知识点的归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古汉语的言简意丰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是要以一首古诗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一类古诗及他们的特点。

第三,高段的古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和诗人及文本的对话。

《示儿》这首诗,诗人的感情丰富而深刻,陆游在古诗中除了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外,又有对南宋政权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对故土老百姓身为亡国奴,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担忧和同情,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所以,引导学生走进陆游,走进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线索。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借此首诗可以让学生复习、积累、学习,并且加深对陆游这个爱国诗人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激发与诗词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诗词产生共鸣。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营造感人的场景,回忆事物情境。只有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去。

2、古诗词由于语言精炼含蓄,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凝炼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们形象化。采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诗转化成图画,音乐、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

3、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学生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诗词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意境,从而得到美的陶熏。

4、加强朗读吟诵。古诗词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分析讲解无法达到。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的大意。

2、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的运用和古今字义的不同。

3、积累几首陆游的爱国诗。

能力层面:

1、能根据诗歌想象古诗的画面

2、能把自己收集和积累的诗和大家交流。

情感层面:

1、理解诗歌中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3、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喜爱。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八

《示儿》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充实体验

针对这样的一首古诗,学生的体验也只是停留在诗句“但悲不见就州同”中的“悲”,根据词语手册与书本上的注释,能够体会的就是诗人陆游因见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份遗憾,与自己不能参与抗金复国的悲哀。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丰富的,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文本,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生硬的反复朗读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如在上述片段中:当学生有了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悲哀”的心情,我就选取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补充材料。在过渡引导后,学生能根据当时的背景,诗文的内容,了解陆游当时还有“悲痛”、“悲愤”之情。如此一来,学生对句子“但悲不见就州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导朗读,巩固体验

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上述片段中的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最后一段话,对儿子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朗读时犹如自己就是诗人,怕儿子忘记自己的话,所以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吟诵;感情朗读,还借助一定的朗读设计。在本案中,我适当的改变了诗句的原有句式,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这样的朗读,不但有新意,而且对文本也更有加深,甚至还增强了学生朗读时的气势,效果下来不错。

三、展开想象,丰富体验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凭借语言文字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过程,而这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儿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期。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本课中,一开始我就运用课件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的,苍老的肖像,为整堂课选好基调:悲。

而在上片段中,为学生呈现的两幅截然不同的诗文画面,(两首诗都是学生所没有学过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画面。在上述片段一中,我问学生:“你能看到陆游所看到的画面吗?”有的学生说:“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王朝的名字”;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内心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心情的理解。

《示儿》教学反思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一、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

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教师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政治动荡,金人南侵,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导致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引起诗人陆游无比悲愤。直至他临终时,已经85岁高龄了,但“北定中原”、“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仍有增无减。他的心事依然是盼望着北伐的胜利和祖国的统一,对光复中原,洗雪国耻表示了深切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二、再读诗文,琢磨首句,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三、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

让学生再读诗文,思考“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诗写明了这一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进行精读、理解“但”是“只”的意思。此句诗意是作者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

四、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

对本诗的最后两句,应引导学生进行研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应使学生了解到作者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来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对最后的胜利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念,坚信总有一天能收复失地,实现祖国的统一。朗读此句时,在重音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

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应使学生了解这是作者对儿辈们的嘱咐:家祭的时候,你们一定不要忘记把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朗读时,“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使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示儿 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情饱满深厚,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我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读出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指导学生再读诗文后,琢磨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表明作者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朗读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爱国的绝唱——谈陆游的《示儿》诗 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网站导航

1、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学好一课?我们先来看一下今天的网络课件里有些什么内容?

2、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 、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

(3)你能把它读好吗?

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 、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指名背诵

6、全班背诵

七、作品发表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www.shubaoc.com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八、测试

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中国台湾小朋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六(4)班全体同学

2003年4月18日

九、课外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诗后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候呢?

伟大诗人陆游还有哪些其它的诗歌作品,

2、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陆游的其它作品发表在作品栏中。

最新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6篇】11-16

乘法的初步认识优秀8篇11-16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最新7篇)11-16

《百分数》教学设计优秀6篇11-16

真善美的熏陶——《别饿坏了那匹马》教11-15

《示儿》教学设计(优秀10篇)11-15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优秀7篇)11-15

《爱之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4篇11-14

六年级《中华少年》语文教案精选8篇11-14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6 第五课时(精11-14

68 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