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6篇】

2023-11-05 00:00:02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语文六年级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

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一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我们六年级组教师们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小组教学中也有了教学上的新体验与新收获。

在授课之前,我们组的四位教师利用空节时间,不断进行研讨,从授课资料到授课方式,从钻研教材到分析学生,从课件制作到课前准备,大家都是不分你我,分享各自的经验,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也到达了进行小组教学的目的之一-------促进教师们的共同发展。

本次小组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淡化讲解,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荔枝》、《长征》、《梅花魂》都是平实易懂的课文,以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完全能够自读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繁琐的讲解,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二、优化讨论,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讨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这三篇课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所以都设计了“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课文中批注,相互交流,谈体会”这些环节。

三、深化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梅花魂》《荔枝》《长征》都是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都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都设计了“歌曲渲染”,“补充文章结尾”“看图写话”等环节。

我们经过这次小组教学,再一次领悟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会水到渠成。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案例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⑴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⑵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⑶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⑷小组交流。

⑸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崂山道士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 积劳成疾 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 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⑵这是中国航天规模、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⑷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西游记》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小学语文教师开学工作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眨眼间,我们又迎来新的学期。本学期,语文教研组仍要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语文教学应按照语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的社会需求,强化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在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读一、二本理论专著。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

3、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对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每人至少上一节教研课,供教师自我琢磨不断提高。教研组成员,非特殊原因,尽量参加,课后,及时评课。

(三)、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素养

语文教学应当在教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引导应用,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转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旧教育,而到着眼于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颖教育。为此,我们要加强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培养青年教师,促其健康成长

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中坚力量,而教研组、备课组正是培养新教师的主阵地。各语文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资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师能尽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力。

(五)、开展科研,突现重点

1、通过每周一次的听课——评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评析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共同商讨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要按时参加活动,参与讨论,提高专题研究的效益。

2、加强教研论文撰写工作,写好有质量的实验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实践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养。

3、创设浓郁的教研氛围,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组织校“大课堂、跨学科”、语文大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一年级教师对家长开课,围绕主题,开展“同课异构-连环改进”校本教研活动。学期初确定本教研组的活动专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提升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和品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开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下学期,我服从领导分工安排,担任了本校小学语文教师,为使新学期开学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拟此计划。

一、武装高尚的思想

作为人民教师,我要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践行祖国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二、提升科学的素养

教育教学及教研上,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着想;认真解读和运用教育教学新理念及方法,系统研究且掌握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和教材,构建传道受业解惑及教研兴教的和谐环境。做到面对教育问心无愧,面对昨天今更胜。

三、打造理想的成绩

教育二字年年同,教学对象时时新。无论接手的班级学生基础如何,我要坦然面对,倾注爱心,尽其可能地站在原有成绩上,打造一个理想的台阶。我相信,站在巨人肩膀上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崇拜从山脚拾级而上的奋斗者,因为实绩是英雄灵魂。

总之,有限的文字书写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部,而写出了的或许会有做不到和做不好的地方,但我会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支持下,竭尽心力搞好工作,争做一个好老师,以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美誉。

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案例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⑶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3、关键:激发兴趣,明确任务,认真自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回答

3、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并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2-4自然段)

了解什么是基因及其的作用

1、同学们,按常理来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可以做到“种瓜得豆”,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2、“基因”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很陌生也很深奥,在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请同学们先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什么是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3、齐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非常棒!那现在谁来用简洁的语言或自己的话语告诉我们,基因和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呢?

5、文中的“大管家” 、“发号施令”是什么意思?“大管家” 如何“发号施令”(具体举例解释)?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6、出示图片:我们来看几组图片,来感受这位“大管家”的威力。

7、出示基因图:这位大管家拥有那么大的权利,又那么神奇,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认识它吗?

了解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这些基因生长在生物体(包括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一代一代遗传下去。所以我们与自己的父母的特征很相似,就如牛生下的还是牛,不会是猪,而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还有文中提到的种瓜得豆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1、集体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读后画出描写转基因技术的关键词 语。

2、反馈。 基因“搬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0自然段)

1、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瓜苗长出大豆的吗?为什么没有呢?

2、过渡(读第五自然段)

3、那么科学家花那么大的精力研究转基因技术有什么用武之地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师生互动(新闻发布会) 要求:学生是“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达要清楚,用语要简练。老师是“记者”,对“新闻发言人”随机提问。

5、图片欣赏(转基因的遐想)

6、转基因技术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有用武之地,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三、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同学们,这是一篇儿童科普说明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的转基因技术,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将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如此通俗易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学最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出示有关小学常用的说明方法的演示文稿并对各种说明方法作简略的介绍;

①、打比方:打比方和比喻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比喻是修辞方法,而打比方是说明方法。

②、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讨论:文中哪些段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方法呢?请同学们找出 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3、交流反馈

我们以后写说明文的文章就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作业延伸

1、学了《种瓜得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正因为人类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大胆尝试的科学精神,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是,转基因技术是可以不受限制、任意妄为的吗?阅读链接就基因工程是好事还是坏事进行了介绍。

2、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阅读《话说基因工程》。

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大管家” “发号施令”

转基因技术  基因“搬家”

应用  农业 医学

最新范文

六年级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11-0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秀4篇11-04

小兔拔萝卜【优秀3篇】11-04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6篇】11-04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3篇)11-04

第二十八课《我的舞台》教学设计【优秀11-02

教科版“精英杯” 特等奖《桃花心木》11-02

《爱之链》阅读练习与赏读【优秀2篇】11-02

姥姥的剪纸 教案(优秀4篇)11-02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优秀5篇)11-02

68 7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