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 分苹果【最新9篇】

2023-10-07 08:15:14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分苹果【最新9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分苹果》教案 篇一

《分苹果》教学反思

《分苹果》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发展他们的数感。我从学生所熟悉的和喜欢的事例(过生日)出发,设计了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创设了12个苹果怎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分小圆片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不同,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我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于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个个参与,真正“活动”了起来,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小动物的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节课学生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和发展,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可以摆脱学具操作,应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了。

《分苹果》教学反思

1、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苹果》 篇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几个勋章图案,他们说你们好聪明,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给你们(拿出水果勋章)你们看好看吗?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你也说我也说,那水果图案小勋章给谁呢?所以回答问题要把手举好老师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教师:对了,那苹果20个,香蕉15个,那么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分苹果 篇三

分苹果教学内容课本第34、3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教学难点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问题)二、问题探究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教师给予评价鼓励。2、解决第二个问题: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师:同学们分分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生:我就把12个苹果2个2个的分,就可以分6盘。生:我知道12里面有6个2,我就知道可以分6盘。……三、体验感悟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大家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书上的这两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小圆片试着分一分。 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生:把12 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个。生:每个盘子放6个苹果,可以放2盘。……四、实践应用出示试一试的1、2 、3题。教师说清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出示结果,集体订正。第4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探索出不同的排法。生:可以排4排,每排4人。生:可以排3排,每排8人。生:可以排2排,每排12人。教师小结。练习设计:第32页的分一分、33页的试一试。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 3 个。

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 6 盘。

《分苹果》教案 篇四

1、 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 篇五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老师组织的《找朋友》游戏。

2、学习按颜色分类,有初步的与人交往意识。

活动准备

1、苹果标志(红、绿两色)每人一个,魔术袋一个。

2、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拿出魔术袋,让幼儿摸摸、闻闻、猜猜、看看魔术袋里是什么?

二、谈话

1、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的气味怎样?味道怎样?

2、学说:红的、绿的、香喷喷、酸酸的、甜甜的。

三、游戏-找朋友

1、让每位幼儿拿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标志,请老师帮助粘贴在手背上。

2、弹奏歌曲-找朋友

(1)幼儿边唱边找朋友,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苹果朋友。

(2)找和自己颜色不同的苹果朋友。

四、游戏结束

大家一起吃苹果。

分苹果 篇六

教学内容:分苹果(数学课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种初步理解得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设计理念:

《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设计以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理念。

教学流程:

课前2分钟

讲教学故事:如树上本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 2加3等与5。

(教学反思:以数学故事作为课设常规,让学生通过讲教学故事,明确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渗透加减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谜语:小动物胡子翘 见了小鱼眯眯笑柄 老鼠一见就跑掉

(教学反思:借助一个充满趣味的谜语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体验发现

1、在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列数学算式?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看到4条金色的鱼,6条红色的鱼,4加6等于10,5条吹泡泡的鱼,5条没吹泡泡的鱼5 加5等于10等问题,只要学生说出的有道理教师都给以肯定。当学生未能发现减法算式时,教师适时点拨,猜一猜小猫可以钓到几条鱼?展示不同学生的不同猜想,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拘泥于教材。)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 每个同学动手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

(2)小组交流:小组长进行调控,比一比看哪个组合同学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法,小组长负责填写学习卡

(3)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

(教学反思: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保证每一位学生至少能找到一种策略,发、再让小组交流分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三、巩固深化、应用探索

1、摸球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摸球,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盒子里还有几个球,可以怎样列算式。

2、猜数游戏: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摆棋子,另一个人说加减法算式。

3、摘礼物游戏:摘圣诞礼物与同学一起分享,共同完成礼物的算式。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对游戏极大的兴趣,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既让学生强化10的加减法,又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同时也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活动中放手让小组长组织学习活动,既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学习较慢的学生,逐渐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总结延伸

师:把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

(教学反思: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不能完整地叙述),及学生入学不久的情况,让学生一点一滴地回顾,逐步养成懂得梳理知识的能力。)

《分苹果》教案 篇七

《分苹果》教学反思

1、 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分苹果”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创设了多个数学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为媒介,缩短了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认识之间的距离。本课中的情境创设,其素材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如从开始的帮智慧老人把12个苹果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分几个?拓展为12个苹果,每2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再拓展为如何将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研究、发现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两种“平均分”的形式。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重视学生的“平均分”的结果,但更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平均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以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探究怎样给24名学生排队,有几种排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几种不同的排法。在教学中,我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还算融洽。学生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倾听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我在课堂中,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但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强的地方:如学生的小组小组能力、倾听能力、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小组合作的组织和任务交待应明确、具体等。

《分苹果》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王玉蓉

本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的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因此,为了能使这节课更加生动和富有真实情境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通过让学生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的情境导入,然后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应该怎样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有序的分苹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们在设计时,先由老师扶着写出两组10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接着让学生自己写出其余的几组组成和加,减法算式,然后汇报,教师板书。最后让学生读算式,读10的组成,做练习的第1,2题,使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但是, 由于自己在让学生分苹果时,反复重复了分的过程以及将组成和算式分开来完成,耽误了时间,后面的练习未能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体系创新地设计教学环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苹果》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戏,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浓的趣味性。但是遗憾也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时间展示出来。由于前面的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汇报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而恰好后面的内容才是整节课出彩的地方。难过!

今天是教学开放日,很多家长都有来听课,学生的反映都很好,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都很积极,回答问题很踊跃,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都很积极,让我很想尽情的让他们说,让他们尽情的展现自己。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我被学生领着走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很少,节奏不紧凑。

反思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小组活动中应减少一半的时间,在之后的汇报中应该点到为止,而不是让学生永无止境似的发现。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后面的练习,毕竟那里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

提个疑问:10分成两堆。能不能分成0和10?

《分苹果》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在这么大的一间教师里上课有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谁说的好我就把苹果送给谁?

师:选两人 悄悄的把苹果都分给他们。

问:我想请你们猜猜,他们俩各有几个苹果?

引出课题:分苹果

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 .小组合作(卡片苹果)

2.老师提要求

(1)四人一组,同学之间要合作,一个同学负责分,其他同学说怎样分。

(2)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列出算式

3.小组汇报分苹果的情况

4.小组讨论

(1)把10个苹果分成9和1,你想到什么算式?

9+1=10 1+9=10 10-1=9 10-9=1

(2)把10个苹果分成8和2,你想到什么算式?

……

(3)你们还能想到什么算式?

10-0=10  10+0=10  0+10=10  10-10=0

三、轻松一刻

活动一

拍手歌:如同学们,我问你,1和几组成10?

活动二:拿着樱桃卡片找朋友,樱桃数量凑成10,同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四、巩固练习:(小猫钓鱼)

完成书上的练习,巩固10的减法。

五、猜老师的电话号码

小组比赛;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把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

六、作业 把家长的电话也编成加减法给同学或老师猜

分苹果 篇九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

1. 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         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吧?咱们按小组吧!(板书:)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课件再现学生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  9+1=10

10-1=9  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习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 10-8= 10-1= 10-2=

10-10= 4+5= 10-9= 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 2 9 8 0 9 1 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附1:学生活动记录表                 附2:找规律填空

最新范文

苏教版第五册语文《军神》教学设计7篇10-07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优秀8篇10-07

《跑进家来的松鼠》【优秀6篇】10-07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10-07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优秀5篇】10-06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5篇10-06

六年级英语教案【优秀9篇】10-06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10-06

小学六年级英语优秀教案【优秀7篇】10-06

长江之歌 教案(9篇)10-06

68 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