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09-06 22:29:32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桃花心木》教案 篇一

从课文中感悟人生智慧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陈彩霞

------------------------------------------------------------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作者从种树人怎样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和与种树人的交谈中获得启迪,感悟人才成长的规律。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是林清玄作品的基本特点。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主要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一、充分地读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二、深入地悟

(一)对种树人言行的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有时水浇得少。”

(指导要点: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水的没有规律。)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风一吹就倒了。”

(指导要点: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

(二)对“我”所思所悟的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会知道会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会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指导要点: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没读到这篇课文,也没看到有人这么给树浇水,自己会怎么想?从而明白作者的疑惑。)

2.“我”对在不确定中生活的感悟。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要点:1.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扎得深。2.引申到人:在不确定中生活,锻炼独立自主的心。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如学习中的不顺利,遇到难题自己做,能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有人讲解,那么再遇到没做过的题型就做不出来;工作中的不顺利,会想办法克服困难,增长才干,假如别人给创造好各种条件,一有困难就有人帮忙,就不可能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率地说

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是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

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老师给予指点: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或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可能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qing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回答。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喜悦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

师动情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2、简介桃花心木。(运用远教资源课件)

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

1、听范文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种树人种树奇怪举动的句子,并读一读。

3、看到种树人有这样奇怪的举止,作者由此猜想到什么?

4、这是作者的猜想,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是怎样猜想的呢?

5、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为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们想问我什么?

6、你们一下子提这么多问,真让老师有些应接不暇,但老师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还是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育苗人,看看育苗人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⑴ 指名找出种树人回答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

⑵ 指名读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7、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心中的不解之谜得以解答。并从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⑴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

⑵ 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⑶ 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

⑷ 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⑸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⑹ 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qing。)

三、角色转换

老师扮演作者,学生扮演种树人。

四、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题目: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

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4、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出示远教资源课件。)

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写出感受。

五、教师用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经受考验,学会生存

育人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必须”和“浇水的量也不必须”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必须,看到那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取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目的地帮忙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透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主角,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书:生活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 shubaoc.com 靠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群众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信的机会。)

作业设计

选取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提炼成名言警句。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有一场怎样的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潜力。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本课教学中,我个性关注差异,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有意识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习状况,有目的地帮忙他们。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果子,学习用心性也就随之而兴。

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

2、学会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悟出的育人道理。

3、体会“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品味林清玄的另一篇文章,题目叫------《桃花心木》。读课题。

一、开门见山,提纲挈领。

1、学好语文先要学会倾听。仔细听,老师念的这段话里有一个重复出现的词,是什么?

(出示句子: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

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这段话文质兼美,我们要把它记下来,拿好本子,听写这二句话。检查、反馈学生

听写情况→读。

二、抓住关键,咬文嚼字。

1、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叫“不确定”。一般的人种花、种树、种草都要按时浇水、施肥、除草,这些对花草树木来讲是“不确定”的。课文中那人种树的表现却与众不同,让人感到奇怪。(板书:奇怪)他的好多做法让人觉得不可琢磨,无法理解。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画下来。

2、交流:

(1)请你先读一读令你感到奇怪的语句。(学生读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奇怪”是什么?

生:奇怪的是,他的时间没有规律。(板书:没有规律)

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吗?能确定吗?(不能)这就叫“不确定”。

(3)还有奇怪的地方吗?

句子: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师:奇怪在哪里?

预设:奇怪他怎么会知道桃花心木会枯萎。

师:对呀!他不经常来,却好像算准了桃花心木苗会死掉,奇怪吗?(奇怪)

(4)谁能把这几个“奇怪”连起来说一说。

预设:令人奇怪的是,他来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量也不一定;越来越奇怪的是他来作者家喝茶的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会带几棵桃花心木苗来补种。

师:这就叫概括。会概括你就会读书了。

(5)同学们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因为课文中明确有“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这些提示语,一般人都找得出来。有本事的,课文没有任何提示语,但你也能看出“奇怪”。

预设:抓“懒”、“从从容容”

师:(1)自己读读这一系列表示疑问的句子,感受这一次次感情的变化。(学生自由练)(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面对这么多奇怪,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种树人的吗?

三、关注细节、刻画形象

1、师:我们和作者一样心中这么多的疑问,这位种树人只说了两段话,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把所有的疑问都解答了,端好书,读读这两段。

2、(1)种树人的回答中,对于树木来讲,这“不确定”指什么?()

(2)假如你是一棵桃花心木苗,在这样不确定的环境中,会怎样找到水源?()

(3)你们这样拼命找水源是为了什么?()

(4)对于树木来讲这“确定”又是什么呢?()

(5)在确定的环境中,桃花心木苗会生活得怎么样?(养成依赖的心,枯萎得更多)

一个意思,为什么要用两段来说,(对比)

说说怎么对比的?(确定和不确定)女生读不确定的,男生读确定。

链接:是的,在不确定中靠自己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桃花心木呀,是热带雨林中的超高树,高25米以上,按每层楼3米计,高达8层楼以上。木材经常被用来做高档家具,乐器等。听了种树人的话明白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独立生长才有百年基业,树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我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后,悟出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指黑板读)

四、揭示主旨,注意写法

1、师:这个道理多么深刻、多么重要、多么有意义啊!在我们困惑、彷徨的时侯,班主任老师会说______(指黑板)

语文老师会说______

数学老师会说______

英语老师会说______

2、你们还想听吗?(不想)为什么?师: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林清玄也说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觉得烦呢?他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快速浏览课文。(生默读)

看谁发现文章怎么写的秘密?

预设:先写一件事,后写道理。

师:借生活中的事,(板书事:种树)说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理:育人)。我们把这种表达方式叫做(借事喻理)

3、他是怎么一步一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再后写什么?

4、师总结:他先写种树的人奇怪表现(指板书:奇怪的是―――――――,

提出一个个的问题,这叫作"层层设疑"。(板书:设疑)

通过种树人的回答,解答了疑问,这叫解疑(板书:解疑)

最后“我”悟出了一个人的哲理,这叫“悟理”(板书:悟理)。

〔生齐读一遍〕

5、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最后两段,照理事情写完了,道理也说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两段?自己读读。

6、在看看课文的开头,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用树的茂盛衬托道理的深刻,读来意味无穷,一起读读最后二段)

7、同学们,我们会怎么对待生活中的不确定呢?请你模仿作者写写自己听了以后的感受:

“在不确定中,我们……”

8、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收获真大,不但读懂了课文,还悟出了做人的道理。咱们来回顾下我们的学习过程。首先,老师让大家倾听一段话并记下来;接着呢大家对种树人的种种行为产生了质疑(板书:质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深入读文,进行思考(板书:思考)最后对文中揭示的道理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板书:表述)这就是我们的阅读过程(板书:阅读)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读此类文章。读一遍。

人生的哲理不但要挂在嘴里,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们的行动,成为我们成长的力量。祝愿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像桃花心木苗一样,成就百年的基业。

板书设计:

3、桃花心

林清玄

借事喻理

↓↓

设疑解疑悟理

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桃花心木是一种学生了解并不多的植物,因此,要想让学生通过认识桃花心木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心,有一定的难度,先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木就成了理解中心的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在了解了桃花心木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人也是一样”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认识上的提高,能受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

2、结合实际理解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一、寻疑激趣,文本导行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吗?(浇水没规律,浇水不定量你,有时树苗会莫名其妙地枯萎等。)

师:种桃花心木苗的那个人的表现却与众不同,他让人感到奇怪。

他的好多做法让人觉得不可琢磨,不可理解,仔细读读课文,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把它们划下来。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二、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一)再读课文,认识种树人的“奇怪”

1、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2、交流自学情况。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会说他懒;他太忙,不按规律做事等等

师:你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课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师:是呀,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课件展示)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死?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几个问题?(顿了一下)四个问题啊!一连四个问号啊!你们看他多会发现,有问号的地方说明感到奇怪,心里有疑问。都找到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读到四个问号。自己读。体会他的疑问,开始读。

3、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4、指导朗读四个问句,读的过程注重及时评价。

读的时候要轻一些,读书时要有自己的体会,还要注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轻、重、缓、急,要有重点。

过渡:种树人令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这么多的疑问,最后追问了四个问题,追问了这位种树人,而这位种树人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说了两段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了。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二)突破重点,理解“不确定”指导朗读。

1、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确定”?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没有规律”、“不一定”、“有时……有等词句并举例作答。)

师:课文写了种树人的哪些“不确定”做法呢?

生: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

师:这是写什么不确定?(生:天数不确定。量也不确定,浇水的时间也不确定。)

2、理解种树人的种树方法的道理

(1)师:浇水的天数、水量和时间都不确定。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是不是太懒?是不是为懒找一个借口?是不是忽悠作者林清玄?

师:这两段话的确回答了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的问题。(生读文章)这样全部照搬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是不可取的,要把长文章读短,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才是真本事。

师:说一说: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

生:桃花心木苗在不确定中生长就能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长,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4)小结:在这里,种树人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说明种树的道理,由此可见,种树人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谁来朗读种树人的这一番富有哲理的话?

(5)指导朗读:(先各自试读,再抽一位学生深情朗读。)教师引导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3、悟得做人的道理

(1)悟读:(课件出示句子)生自读“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思考:生默读这部分内容,用笔在书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与同桌进行交流。

(3)提问: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4)师:种树人要让树苗要自己生长,让树苗—————

屏幕出示语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四、深化哲理,实践生活

1、深入道理

师:林清玄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我听了种树人说的这番话以后,悟出了这样一段人生的哲理:

屏幕出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但是,怎样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们知道吗?

生:(思考)

生(齐):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

五、体会写作方法,学习表达

1、师:这个道理多深刻,多重要,多有意义啊!所以我们的父母、老师会经常对我这样说:

生读: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如果我们遇到不确定的因素,困惑的时候、彷徨的时候,高老师会对大家说——

数学老师会对大家说……(生读)

英语老师还会说……

体育老师会说……

父母也会对我们说……

师:还想听吗?为什么不想听了?感觉如何?再好的话听多了也会觉得很烦。我们会在心里说,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烦我了!

关键不是在于说多少遍,而在于记在心里。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就这么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这不奇怪。林清玄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讲了这个道理,你有没有觉得厌烦?(没有反应)。

2、那么作家林清玄她是怎样一步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是啊,作者借树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3、看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照理说事情写完了,道理也说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写着两段话?自己读一读。

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盯着尾巴,看尾巴的时候也要看见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桃花心木“高大笔直”。这叫首尾照应,意味无穷。(板书)

六、拓展阅读,总结全文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又意义的对话,这是很有价值的收获!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就能经得起任何磨难挫折!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六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在本课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同时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流程】

一、学言语,导入课

1、课件出示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看看这些词,哪个同学会读?你对哪个词最最敏感?比较“锻炼”与“磨练”,再齐读。

3、提问: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板题:桃花心木)

4、口语训练: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词语简单地说一说。

5、小结:词语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6、课件演示。这就是桃花心木。它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一棵高大的桃花心木可以产生相当于33台1.、5吨冷气机的清凉效果。

7、过渡:今天我们跟随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听听他的见解。(板:林清玄)

二、初读文,明做法

1、默读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谁?写种树人干什么?

2、划出种树人给树苖浇水的句子(“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读后谈体会。

3、他这样做对吗?说明理由。

4、过渡: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种树人说的话呢?

三、读语段,思其理

1、出示语段:“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多读几遍,理解“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变化无常,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艰苦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出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证实了种树人说得正确)

四、联实际,话感受

1、故事:《可悲的大学生》。他为什么落下可悲的下场?

2、学了《桃花心木》你有什么启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成功不远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你见过“桃花心木”一样的人?联系实际。

4、小结。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人。(简介作者)出示:用生命实践书写着起承转合的散文,林清玄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一位东方禅者的风范。谈到文学,也谈到人生,林清玄面对着生命中生老病死等不可管理部分的悲欢离合,心平气和的讲起了自撰的寓言来,勉励自己和他人:“文学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险,惊涛骇浪瞬息万变,这时一架直升机飞过,上面写着‘名利’,一艘快艇驶过,上面写着‘权力’,当文学家孤立无援时,一位老人划着小艇来救他。老人把文学家交给了真理,而小艇上写着两个字——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追求真理,才能真正了解人生和文学的本质,人生才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好更动人。”

最新范文

《夹竹桃》教学案例反思10篇09-07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7篇09-06

《白鹭》教案优秀5篇09-06

《船长》教学案【优秀7篇】09-06

詹天佑 教学设计优秀4篇09-05

六年级下册《习作3》、《习作 4 》教材09-05

六年级语文下册《千年梦圆在今朝》练习09-05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5篇)09-05

《少年闰土》课堂教学实录(8篇)09-04

秦始皇陵兵马俑(7篇)09-04

68 6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