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有哪些 7整理与练习(优秀4篇)

2023-08-01 09:40:00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7整理与练习(优秀4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立体图形有哪些的相关知识。

整理与练习 篇一

11、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第6-9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一、整理回顾

1、  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学生回忆,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主要是:长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计算方法)

2、  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相同之处?

二、运用练习

1、  选择题

(1)当一个圆柱的底面(     )和高相等时,展开这个圆柱的侧面,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a、直径        b、半径        c、周长

(2)一个圆柱体有(    )个面。

a、2        b、3        c、4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1:1圆柱与圆锥的高的比是(    )

a、1:1       b、3:1        c、1:3

2、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6题。

(1)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怎样求第3个问题?

3、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7题。

(1)先引导学生分析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有余力的学生用两种方法完成。

(3)组织交流校对。理解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8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再比较,找发现的规律:容量比体积小。

2、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9题。

理解不同的卷法,教师提供数据(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学生分别计算这两种卷法得到的体积。

四、阅读你知道吗?

四、阅读你知道吗?

补充:

1.沿着一个长12。56厘米、宽9。42厘米的长方形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可以得到(    )什么图形?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怎样旋转体积最大?

2.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多少木料?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体积等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

整理与练习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整理与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

1. 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补充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 出示第88页第5题。

(1)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信息求出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交流,说说怎样求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

(2)提问:请大家先猜一猜,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你能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吗?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计算验证,最后交流。

2. 出示第88页第6题。

(1)提问:如果再画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再和刚才一样来进行研究,那么我们又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呢?

学生同桌之间可以先说说自己准备画多大的长方形,然后通过计算来探究规律。

(2)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教师及时评价。

(3)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改变条件,做进一步的探究,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适当的解释。

二、计算练习。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3/4×8/9+3/4÷9 84×(5/12-2/7) 6÷6/7×+6/7×1/6

[7/8-(1/3+1/6)]÷9/4 (1/27-1/36)÷1/9 9/10÷3/7+7/3×1/10+1/10

学生每人任选三题进行计算,教师结合学生板演进行讲评,重点讲评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

2.解方程。

5/6x-4/5=2/5 x-2/3 x=8/9

4-1/5 x=2 9 ÷x=15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交流解题过程,教师重点讲评后两题。

3.列式计算。

(1)5/8的3/5减去1/4,再除以5/6,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7/8比它的5/8多3/4,求这个数。

(3)一个数的3/8减去7/12等于1/2,求这个数。

说明:教材上未出现这一类型的题目,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的基础上正确列式和计算。

三、解决问题练习。

1. 看图列式。(图略)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并将图意用实际问题的形式来表达,然后列式计算。

2.补充练习。

(1)小红看一本120页的书,如果每天看这本书的1/8,一星期能看多少页?

(2)一张宣纸有3/2平方米,小明先用这张纸的1/4练楷书,又用3/4平方米练行书,一共用去多少平方米的宣纸?

(3)运输队要搬运72吨货物,已经运走了16车,还剩1/9没有运。平均每车运货物多少吨?

(4)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4千克,吃掉1/4后,连筐还重28千克。这个筐内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5)东坪村要修一条3/4千米的水渠,已经修了1/6,再修多少千米正好修完这条水渠的一半?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四、组织评价和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练习,你觉得自己这一单元学得怎样?请大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对照教材上第88页的内容进行评价。)

五、布置作业

补充相应练习。

课前思考:

孙老师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实效。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可能时间上有些紧张,我将训练的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我班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孙老师设计的这几道习题是我平时练习中没有想到的,正好利用练习课进行巩固。另外,对单元评价中类似与填空题第8题那样的习题,我班学生也没有碰到过,再这节课上看能否有时间学习学习。

课后反思:

今天是第二节复习课了,怕学生对复习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适当提高了解决问题部分的难度,这样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学习带有一定挑战性,需要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类稍复杂的问题。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通过完成基本内容的复习和练习,能帮助大部分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拓展,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提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两个班中虽然有不少平时上课不专心,作业书写也较马虎的学生,但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很乐意动脑思考,并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学生、这时的学生是可爱的,但愿我能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多想办法积极引导他们,让他们都爱学习、主动学习。

课前思考:

“探索与实践”安排了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件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计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两题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孙老师补充的习题,课上做前3个,还有两个放在自习课上完成。

课后反思:

探索与实践中的两题,通过计算,动手操作,举例,学生能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完成孙老师补充的练习内容时,发现学生对常见的分数应用题掌握较好,但对变式练习,对语言叙述烦琐的习题,要分析其中的信息,找到相关的数量关系,正确率明显下降。

课后反思:

“探索和实践”学生很容易就算出面积是原来的4/9,但对于为什么是4/9很多学生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有少数学生说出“长和宽分别增加1/2,即长和宽分别是原来的2/3后,长方形的面积应该是原来的2/3×2/3=4/9。

因为没能上备课系统,所以孙老师补充的题没做,完成并讲解了天天练上的习题。

整理与练习 篇三

课题整理与练习课时8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课前准备小黑板和展台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1、第6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2、第7题 出示: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 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0.065<0.506<0.56<0.63、第8题(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二、探索与实践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相关数据: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三、思考题: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先看第1个问题。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讨论: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三、评价与反思:教学得与失:

整理与练习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百分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认识百分数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对策:

课前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并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师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上面带有百分号。

2、 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百分号。

3、 学生课前了解自己家一个月食品支出的金额和总支出。

教学预设:

一、基本练习:

请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数来考考其他同学,让其他学生说出百分数的含义。

二、探索与实践

1、 探索与实践第10题:

(1) 先交流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科目是什么?

(2) 出示班级课表,请学生清点自己喜欢科目的周课时数。

(3) 计算这些科目的课时数分别占一周总课时数的百分比,并填在表中。

(4) 组织交流。

2、 探索与实践第11题:

(1)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带百分号的计算器。先让学生猜想计算3÷8的结果是百分之几在计算器上可以怎样操作?

(2) 指导看书,掌握操作程序。

(3) 指名上台操作。通过交流明确操作方法。

(4) 集体练习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书上。再要提醒学生:当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百分号前只需要保留一位小数。

3、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事先的调查和根据公式计算出自己家的恩格尔系数。

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联系自己和同学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说说体会,感受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4、 请学生自主阅读第113页的统计表,一要适当说明电话、电脑普及率的含义;二要让学生具体说说某个年份中某种电话或电脑的普及率是百分之几;三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的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正在逐步提高。

学生计算出本班家庭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这里算出的普及率只能代表本地区的情况,真正调查一个地区的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要收集更多、更有代表性的数据。

5、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探索与实践第11题

6、完成补充习题。

最新范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08-01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3篇07-31

《 船长》教案(优秀7篇)07-31

圆柱的体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5篇】07-30

《月光曲》课后练习【优秀10篇】07-30

《中彩那天》教案【优秀7篇】07-30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7篇07-30

《生活中的比》(5篇)07-29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4篇07-2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07-29

68 5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