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案优秀10篇

2022-08-20 04:03:59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政治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精心整编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高中政治教师实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绪激励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商品与消费的有关知识,我们知道了商品是生产出来的,有了商品的出现,我们才有消费,大家看看我们使用的课桌,还有风扇等,都是生产出来后由学校买来供我们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从生产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费,依据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生产推出消费,但是,从我们生活常识和经济学角度讲,能否由生产推出消费呢,生产与消费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二)新课教学

学习导航:必须带着问题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活动一:面包、家庭居室、电子产品等这些商品从哪里来的?

师:很好,这些商品是通过生产出来的。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师:要满足我们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这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师:既然生产决定消费,那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呢?请看图示(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的漫画“今非昔比”):漫画中,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那是无电视可看。

师: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代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幻灯片展示)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前,购物在人们的概念中就是要到市场或商场去买,聊天就是和朋友坐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可是现在购物、聊天这些消费和和娱乐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方式了。比如购物,我们可以网上购物,有很多人就喜欢到淘宝网吧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聊天可以通过QQ、飞信等交流,何时何地任你选择。由于生产的大力发展,导致我们购物、聊天等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同学们,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对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随着一些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娱乐方式。

师: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又如20世纪70年代,青年人结婚要置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人们把这四样东西称为“三转一响”。而21世纪,青年人结婚“三件事”是:小轿车、住房、旅游。现代人的消费质量和水平远远高于以前的人,这又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

师:很好。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以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都成很大问题,更不要说买房买车了。只有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才能提高。

师:假设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冲动或向往?这种向往能否实现?假设从我们这里到首都建立起了高铁, 我想同学会优先选择乘坐高铁到北京,现代高铁的出现,促使人们有了乘坐高铁的强烈向往。同学们,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大家想一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消费,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高质量消费。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了突破性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消费的欲望。同学们你们可以举一下其他的例子说吗?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决定消费方式(怎样消费)、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怎样)、为消费创造动力(想不想去消费)。总之一句话: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探究活动:想一想:果戈里的小说《死灵魂》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他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却不消费,钱锁在箱子里,以至纸币霉烂变质,用手一碰就化为灰,地窖的面粉硬的像石头,要用斧子去劈。如果人人都像泼留希金一样会导致什么后果?消费品就会卖不出,厂家就会亏本,再生产将无法进行,社会也就不前进了。 这一结论说明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消费多生产的反作用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过渡)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欲望也就随着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生产发展的历史,不仅谈不上消费,也谈不上生存。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呢?让我们来继续探究。

师: 同学们,如果生产出来的牛奶不消费,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师:如果牛奶不消费、都卖不出去,那么牛奶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得到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由此可得知:消费是生产的目的。那么消费对生产还有那些反作用呢?

师:人们有擦鞋的消费需求的出现,促使擦鞋这一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再例如,人们消费黑白电视时,希望能看彩色图象,刺激生产者调整生产,并实现升级,彩电消费成为热点时,带动了彩电业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此可知: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师:过去人们乘坐的是旧式火车,速度慢、环境差,于是人们不断追求速度快、环境舒适的列车出现,从而促使今天时速高达413.6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出现,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些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师:想一想:大家学习累了时怎样恢复体力的呢?

师:想一想,人们最基本的消费是吃,人们还需要学习。这些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生产离不开劳动者,而劳动者智力体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住房等生活资料的消费。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总结:以上知识我们可以归纳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师:考考你,有人认为,只要扩大消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你怎么认识这一观点的?

师:科学合理的消费对生产起促进作用,不合理的消费对生产起着阻碍作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同时拉动,消费、投资合称为内需,对外贸易成为外需。扩大内需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立足点,除此之外,对外贸易也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能认为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劳动经济增长。

(3)社会再生产

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呢?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指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并用多媒体把这四者的关系展示出来。

2、大力发展生产力 根据上面已学过“生产决定消费”观点,进行设计问题:“要想提高消费水平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第二目内容“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文字展示:①(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0年4月) 2009年世界各国GDP排行前五名,(单位:亿万美元),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等五国。(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0年4月) 2009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行,(单位:亿万美元),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等五国,中国虽然GDP总量位于世界第三,2010年有望超过日本,但是人均GDP排行却在第97位,这样一个根本事实,警告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幻灯片展示:

必要性即原因: 现实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以及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理论原因: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推出要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包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生产者是决定因素,生产工具是主要标志,从而得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人才,重视人才,要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引导同学们们思考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各种经济制度,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必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科技关键靠人才,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人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让学生明确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练一练:

1、出谋划策:请大家谈谈我们中部地区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重视人才;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优势产业

2、探究活动4(参见教材p30)

3、“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理论:生产与消费)。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

教学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 事实说明法

教学过程:

(一)国际关系

1、定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国范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

(2)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关系

3、形式: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决定: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主权国家追求其国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为提前的。相反,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惠及他国,做到互惠互利。所以,在当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国际合作。

(2)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也可称为综合国力,它是指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各个主权国家的力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这是由各国的国家力量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引起国家力量主导因素的变动,也使国家力量随之发生变化。

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因素却不是恒定的。在国际政治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国家力量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人们评估国家力量的主要标准从以前的国家人口的数量过渡到军事实力再到现在的经济与科技力量。

5、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

(二)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因素)

3、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三)国际法

1、定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产生: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制定: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

4、作用:

①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折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②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③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四)国际组织

1、定义: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分类:

按不同标准分有政治性和专业性;世界性和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作用:

①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关系争端主要力量;

③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4、联合国

(1)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日)

(2)宗旨原则:

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3)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

②安理会(维和机构)

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④托管理事会

⑤国际法院(司法机构)

⑥秘书处(行政机构)

(4)主要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②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5)中国与联合国

①地位:创始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关系:中国对联合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及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持。

(五)当今世界主题

1、和平问题

(1)定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原因:和平是主流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

(3)问题:世界不稳定

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③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2、发展问题

①定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政治试题《高三复习教案。§第46讲 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_政治试题》。也称南北问题

②趋势:

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高,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问题:

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六)国际竞争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关于综合国力:

①定义:

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②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2、要求: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针对练习:

2004年4月,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了多名中国公民。事发后,中国指示我外交部门全力营救;中国驻伊使馆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种渠道,终于使人质安全获释。5月,巴基斯坦发生一起造成十几名中国援巴建设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我驻巴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介入救护及善后工作。

1、材料表明(D)

A、战争与冲突依然是世界的主题

B、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

C、反恐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D、当今世界局部的冲突与恐怖主义依然存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强调,和平解决争端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安理会的重要职责。历史证明,武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和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难以营造持久和平与安全。以对话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安全观正在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之一,而和平解决争端,正是这种新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材料回答2—4题

2、关于安理会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安理会是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B、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安理会是负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方面活动的机构

D、安理会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3、联合国的原则有:(A)

①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履行规定的义务③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④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新安全观来源于(D)

A、旧安全观 B、 国家的意识 C、人民的意识 D、物质世界

5、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增多,某些西方国家通过间谍活动,窃取别国经济和科技情报的事件频繁发生。这表明( D )

A、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同追求国家利益是对立的

C、霸权注意依然存在

D、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6、在5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一些国家试图把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作为先例,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长则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反对上述观点。这是因为( C )

①一国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

②人权问题就是主权问题

③尊重国家主权是联合国的基本原则之一

④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5—6题。欧洲联盟是( B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上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的国际政治组织

8、在欧盟国家中,实现共和制的有( A )

A、意大利、德国、芬兰

B、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C、法国、德国、瑞典

D、法国、荷兰、比利时

9、2003年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立场?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2)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联合国是当今代表性最广、影响力、规模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伊拉克问题上,应该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10、材料:2003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政府在外交上的三件大事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中国作为抗击非典的积极参与者,与东盟国家一道商讨防治非典的办法,赢得了与会各国的赞许。第二,6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第三,8月27~29日,朝鲜半岛核问题首次六方会谈成功地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外交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过会谈,各方坐上了谈判桌,走上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道路,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北京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与会各方对中国的信任。在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方面,中国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1)中国为什么要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

(2)材料是说明了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奉行何种外交政策,这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朝鲜半岛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和平,亚洲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历打了几千年的仗,这两次世界大战是最为惨烈、沉重的,给世界人民的教训也是最深刻的。其次,联合国成员国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要和平,不要战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人类需要维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原则。再则,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和平解决争端符合各方利益,符合朝鲜半岛有关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2)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传达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共同发展”的信息,体现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努力和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

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这三件大事都共同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远酝夤叵档幕本准则;加强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1、材料: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日前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国际研讨会上,做关于“未来世界秩序中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议题的主旨发言时指出,安理会不是橡皮图章,也不是一件宫廷摆设,应当避免在安理会搞实用主义。指出: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

(1)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安理会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就体现了这一哲学观点;“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同时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第一,安理会是多边合作的主要场所。第二,安理会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场合。 第三,安理会是履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核心机构。安理会既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部署维持和平行动,又能在特殊形势下采取应急强制性干预手段,它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有力工具。 第四,安理会是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的重要渠道。

12、材料1:2003年6月27日,在“全国非核家国“会议上正式宣布台湾将于2004年3月20日大选日或之前举行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咨询性公投,此举引起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坚决反对。

材料2:2003年9月17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拒绝将岗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从而再次挫败台湾_裂中国的图谋。

材料3: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指出,坚决反对台湾_何分裂中国的言行,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决定。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道理?

(2)近年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但总体看正在走向成熟和务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材料1涉及到的台湾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是违反国际法的。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成员都是主权国家,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实体性质,所以台湾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台湾_动所谓的“公报”及妄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高中政治教师实用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 事实说明法

教学过程:

(一)国际关系

1、定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国范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

(2)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关系

3、形式: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决定: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主权国家追求其国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为提前的。相反,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惠及他国,做到互惠互利。所以,在当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国际合作。

(2)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也可称为综合国力,它是指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各个主权国家的力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这是由各国的国家力量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引起国家力量主导因素的变动,也使国家力量随之发生变化。

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因素却不是恒定的。在国际政治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国家力量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人们评估国家力量的主要标准从以前的国家人口的数量过渡到军事实力再到现在的经济与科技力量。

5、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

(二)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因素)

3、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三)国际法

1、定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产生: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制定: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

4、作用:

①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折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②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③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四)国际组织

1、定义: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分类:

按不同标准分有政治性和专业性;世界性和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作用:

①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关系争端主要力量;

③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4、联合国

(1)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日)

(2)宗旨原则:

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3)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

②安理会(维和机构)

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④托管理事会

⑤国际法院(司法机构)

⑥秘书处(行政机构)

(4)主要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②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5)中国与联合国

①地位:创始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关系:中国对联合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及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持。

(五)当今世界主题

1、和平问题

(1)定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原因:和平是主流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

(3)问题:世界不稳定

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③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2、发展问题

①定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政治试题《高三复习教案。§第46讲 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_政治试题》。也称南北问题

②趋势:

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高,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问题:

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六)国际竞争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关于综合国力:

①定义:

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②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2、要求: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针对练习:

2004年4月,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了多名中国公民。事发后,中国指示我外交部门全力营救;中国驻伊使馆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种渠道,终于使人质安全获释。5月,巴基斯坦发生一起造成十几名中国援巴建设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我驻巴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介入救护及善后工作。

1、材料表明(D)

A、战争与冲突依然是世界的主题

B、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

C、_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D、当今世界局部的冲突与恐怖主义依然存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强调,和平解决争端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安理会的重要职责。历史证明,武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和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难以营造持久和平与安全。以对话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安全观正在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之一,而和平解决争端,正是这种新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材料回答2—4题

2、关于安理会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安理会是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B、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安理会是负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方面活动的机构

D、安理会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3、联合国的原则有:(A)

①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履行规定的义务③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④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新安全观来源于(D)

A、旧安全观 B、 国家的意识 C、人民的意识 D、物质世界

5、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增多,某些西方国家通过间谍活动,窃取别国经济和科技情报的事件频繁发生。这表明( D )

A、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同追求国家利益是对立的

C、霸权注意依然存在

D、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6、在5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一些国家试图把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作为先例,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长则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反对上述观点。这是因为( C )

①一国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

②人权问题就是主权问题

③尊重国家主权是联合国的基本原则之一

④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5—6题。欧洲联盟是( B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上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的国际政治组织

8、在欧盟国家中,实现共和制的有( A )

A、意大利、德国、芬兰

B、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C、法国、德国、瑞典

D、法国、荷兰、比利时

9、2003年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立场?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2)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联合国是当今代表性最广、影响力、规模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伊拉克问题上,应该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10、材料:2003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政府在外交上的三件大事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中国作为抗击非典的积极参与者,与东盟国家一道商讨防治非典的办法,赢得了与会各国的赞许。第二,6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第三,8月27~29日,朝鲜半岛核问题首次六方会谈成功地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外交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过会谈,各方坐上了谈判桌,走上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道路,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北京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与会各方对中国的信任。在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方面,中国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1)中国为什么要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

(2)材料是说明了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奉行何种外交政策,这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朝鲜半岛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和平,亚洲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历打了几千年的仗,这两次世界大战是最为惨烈、沉重的,给世界人民的教训也是最深刻的。其次,联合国成员国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要和平,不要战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人类需要维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原则。再则,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和平解决争端符合各方利益,符合朝鲜半岛有关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2)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传达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共同发展”的信息,体现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努力和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

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这三件大事都共同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远酝夤叵档幕本准则;加强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1、材料: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日前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国际研讨会上,做关于“未来世界秩序中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议题的主旨发言时指出,安理会不是橡皮图章,也不是一件宫廷摆设,应当避免在安理会搞实用主义。指出: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

(1)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安理会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就体现了这一哲学观点;“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同时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第一,安理会是多边合作的主要场所。第二,安理会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场合。 第三,安理会是履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核心机构。安理会既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部署维持和平行动,又能在特殊形势下采取应急强制性干预手段,它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有力工具。 第四,安理会是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的重要渠道。

12、材料1:2003年6月27日,在“全国非核家国“会议上正式宣布台湾将于2004年3月20日大选日或之前举行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咨询性公投,此举引起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坚决反对。

材料2:2003年9月17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拒绝将岗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从而再次挫败台湾_分裂中国的图谋。

材料3: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指出,坚决反对台湾_任何分裂中国的言行,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决定。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道理?

(2)近年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但总体看正在走向成熟和务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材料1涉及到的台湾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是违反国际法的。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成员都是主权国家,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实体性质,所以台湾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台湾_推动所谓的“公报”及妄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案 篇四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当代国际社会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国际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2、理解国际组织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当代国际社会的复杂现状,理解理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05年4月21日,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接受华文媒体采访时阐明了中国在联合国改革、尤其是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沈国放说,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主要有三点:一是解决发展问题应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二是安理会改革应通过磋商以达成广泛一致;三是应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大家熟悉的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力国际组织,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世界性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就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这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四、 国际社会的构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国家不同于地区,国家拥有主权,而地区没有,如台湾就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拥有主权。

二、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内容,思考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特点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主权国家

(1)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按照不同的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还有英国、法国、国、加拿大、日本等;发展中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民族构成、语言文字、化传统和历史发展也各不相同。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3)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国家主权的特性”,并思考什么是主权?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限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和对外独立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殖民地不具有主权,如日本侵华期间扶持的满洲国,因没有主权不被国际社会承认。

(4)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94页内容,并思考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史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

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平等权表现在每一个国家在国际会议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自卫权的主要内容有:防御,即国家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的侵犯;自卫,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

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了居住国外的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了驻外的使馆等。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的主权国家,也都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2、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2)分类:国际组织名目繁多,规模不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3)作用:各个国际组织宗旨不同,职能各异,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三、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和主要机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1945.10.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联合国在其发展历程中,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批新独立的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这对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联合国也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5)中国与联合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6页“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身影”,思考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当今国际社会的构成,认识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这对于我们正确了解国际社会有基础性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 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成员是 ( )

①主权国家 ② 国际组织 ③ 联合国 ④ 区域性联盟

A.① B.① ②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答案:A

[例2] 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 )

Z. 人口 B. 领土 C. 政权 D. 主权

答案:D

[例3] 联合国的宗旨是 ( )

A.维护各会员国的主权平等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合作与发展

C.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答案 B

★课余作业

查找材料,说明联合国和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 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

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课后作业

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的。

课后小结

学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案 篇六

国家财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二)学情分析

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本人根据以上新课标、本课的地位及学情,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二、教法、学法分析: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在教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平凡的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都投入了巨大资金,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投资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的结论,从而引入新课。

回首过去的2008年,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感伤和无限的快乐,在这一年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不知在咱们同学的心目中,08年的哪些事情让你至今仍记忆犹新呢?(学生发言)

多媒体展示:

①08年雨雪冰冻灾害,国家投入抗灾重建资金360亿元

②国家抗震救灾总投资644.1亿元,09年在投入1000亿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工作

③神七研制总投资300多亿元

④奥运场馆总造价为205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总投资4500多亿元

⑤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计划总投资达40000亿元

问题:国家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入国家财政的话题。(板书)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6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什么是国家财政?

②财政的目的是什么?

③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板书)

在学生对财政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我通过一段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财政汇报材料引出本课的第二部分理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便呼之欲出。

活动二:(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7%。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5720亿,比2008年增长8%,财政支出预算总额将达到7.6万亿元。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①在材料中出现的数字61316.9与数字62427.03说明的是我国的什么情况?而数字65720和数字7.6万亿又说明我国的什么情况?

②材料中数字61316.9和数字65720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而数字62427.03和数字7.6万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得出结论:说明的分别是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并由学生找出含义

通过第二个问题,得出结论:共同代表的分别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然后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它们的含义,完成定义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字,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形象直观,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

在定义教学完成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08年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情况,从而引入财政收支关系的教学。

活动三:(对比分析,展开辩论)

通过小组讨论,正确得出财政收支关系:①支出>收入→财政赤字②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③财政收支平衡

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论题为:财政出现赤字好不好?辩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指出如何正确的看待财政赤字。(板书)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后,引导学生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分类

活动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情境分析: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获得收入?你又如何分配这些收入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上台进行自我演讲。得出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分类,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最后的总结,得出结论。(板书)

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08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结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在对财政的来源和支出分类做到详细的了解后,我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财政的作用

活动五:(材料展示,分组讨论)

在这个板块中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三段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财政的三个主要的作用。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36亿元,全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2008年:我国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家电下乡,种粮补贴等惠民活动火热进行中。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板书)

材料二:南水北调总投资343多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339多亿元

西电东送总投资700多亿元,西气东输总投资940多亿元

这些都属于基础建设行业,利国利民,但是却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不高的特点

探究问题:这类项目个人愿不愿意去投资?没人投资行不行?国家的投资说明财

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板书)

材料三: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此国家拿出4万亿的财政支出,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的需求,保持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板书)

四、课堂小结和反馈练习:

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做到自我的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反馈练习:

1、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B)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形式从国外取得的。

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2、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D)

A、税、利、债、费B、国家政治权力

C、国家的分配政策D、经济发展水平

3、财政赤字意味着(C)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B、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C、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

五、板书设计

含义目的本质

国家财政财政的作用

实现形式分类

国家预算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国家决算财政支出支出分类

支出>收入财政收支关系收入>支出

财政赤字收支平衡财政盈余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2、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在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竖版世界地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

(一)解读三维学习目标(内容同前)

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标记并解释。能力目标强调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目 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教师ppt展示新中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我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现在,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时期。(简单解释)

(二)综合探究一:你能够列举其他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顾IPAID上的电子书——《我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整理导学案,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事先把学生分成外交成果组、外交政策组、和平发展组以及技术支持组。分别展示汇报。

外交成果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2014年的外交成就。展示一组习近平会见各国领导人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2014年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教师总结,中国的外交,布局更加完善,气势更加恢弘,影响更加扩大,道路更加宽广。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第二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ppt展示外交政策的含义:它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权国家做标记。

结合习近平访欧材料——一桥飞架中欧,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材料如下: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访问欧洲,以下是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片段:

1、“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3、“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4、“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三)综合探究二: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汇报。

然后请外交政策组学生播放视频:习近平主席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据此来谈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教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讲解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中国说“不”,引导学生看教材106页。

(四) 小试牛刀

本题练习时找一名同学上前勾画重要语句,并书写答案要点。再找另外一名同学点评。其他同学书写在导学案上,教师针对讲解并介绍答题方法。采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着重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习题:习近平主席寄望亚洲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今年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国家赢得广泛共识。

谈发展时,习近平主席引用形象的比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谈及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 “我们有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愿望”,“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上述中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提出新的亚洲安全观,赢得周边国家的广泛共识,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提出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体现了我们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目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引导,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 “一边倒”、到“两只拳头打人”;从“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我国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五)综合探究三:我国外交辉煌外交成就的取得还有哪些条件?新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和平发展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教师总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六)构建体系

3、结束新课

重温这幅竖版世界地图,共同构建世界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板书设计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硕果累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2、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3、基本目标 维主、安、发利益,促发

4、宗旨 维和,促发

5、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021高中政治教案 篇八

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

教学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难点: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 事实说明法

教学过程:

(一)国际关系

1、定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国范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

(2)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2、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关系

3、形式: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决定: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和确定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与推行本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首先是为了维护本国的独立和安全,其次是为了谋求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各国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都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外交政策。因此,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相互交往、合作与冲突的基本前提与缘由。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构成了国际合作的基础。而利益不同则是引起国家间磨擦的根源。在当代开放的世界里,主权国家的利益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在某些领域和方面出现了交叉性和共存性,相互间利益共同之处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就整个国际社会而言,也还存在着国际社会的利益。因此,一个主权国家追求其国家利益并不完全是以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为提前的。相反,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惠及他国,做到互惠互利。所以,在当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进行国际合作。

(2)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也可称为综合国力,它是指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各个主权国家的力量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这是由各国的国家力量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引起国家力量主导因素的变动,也使国家力量随之发生变化。

构成国家力量的因素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有些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因素却不是恒定的。在国际政治生活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国家力量的主导因素的变化,人们评估国家力量的主要标准从以前的国家人口的数量过渡到军事实力再到现在的经济与科技力量。

5、趋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

(二)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因素)

3、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三)国际法

1、定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产生: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制定: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方式制定

4、作用:

①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折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②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③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四)国际组织

1、定义: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分类:

按不同标准分有政治性和专业性;世界性和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作用:

①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关系争端主要力量;

③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4、联合国

(1)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日)

(2)宗旨原则:

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3)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

②安理会(维和机构)

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④托管理事会

⑤国际法院(司法机构)

⑥秘书处(行政机构)

(4)主要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

②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

(5)中国与联合国

①地位:创始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关系:中国对联合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及有关组织得到有益的支持。

(五)当今世界主题

1、和平问题

(1)定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原因:和平是主流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

(3)问题:世界不稳定

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③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

2、发展问题

①定义: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政治试题《高三复习教案。§第46讲 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竞争_政治试题》。也称南北问题

②趋势:

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高,更加重视知识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问题:

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3、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六)国际竞争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关于综合国力:

①定义:

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②构成: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

2、要求: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针对练习:

2004年4月,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了多名中国公民。事发后,中国指示我外交部门全力营救;中国驻伊使馆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多种渠道,终于使人质安全获释。5月,巴基斯坦发生一起造成十几名中国援巴建设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我驻巴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介入救护及善后工作。

1、材料表明(D)

A、战争与冲突依然是世界的主题

B、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

C、反恐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D、当今世界局部的冲突与恐怖主义依然存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强调,和平解决争端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是安理会的重要职责。历史证明,武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和矛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难以营造持久和平与安全。以对话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安全观正在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之一,而和平解决争端,正是这种新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根据材料回答2—4题

2、关于安理会的论述正确的是:(B)

A、安理会是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组成的审议机构

B、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安理会是负责联合国经济和社会方面活动的机构

D、安理会是为了解决国际争端而设立的司法机构

3、联合国的原则有:(A)

①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履行规定的义务③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④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新安全观来源于(D)

A、旧安全观 B、 国家的意识 C、人民的意识 D、物质世界

5、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增多,某些西方国家通过间谍活动,窃取别国经济和科技情报的事件频繁发生。这表明( D )

A、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同追求国家利益是对立的

C、霸权注意依然存在

D、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6、在5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一些国家试图把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作为先例,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长则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反对上述观点。这是因为( C )

①一国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

②人权问题就是主权问题

③尊重国家主权是联合国的基本原则之一

④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5—6题。欧洲联盟是( B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上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的国际政治组织

8、在欧盟国家中,实现共和制的有( A )

A、意大利、德国、芬兰

B、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C、法国、德国、瑞典

D、法国、荷兰、比利时

9、2003年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一立场?

(1)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2)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3)联合国是当今代表性最广、影响力、规模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伊拉克问题上,应该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10、材料:2003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政府在外交上的三件大事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中国作为抗击非典的积极参与者,与东盟国家一道商讨防治非典的办法,赢得了与会各国的赞许。第二,6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第三,8月27~29日,朝鲜半岛核问题首次六方会谈成功地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外交第一次穿梭外交取得的成果。通过会谈,各方坐上了谈判桌,走上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道路,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扬北京六方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与会各方对中国的信任。在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方面,中国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

(1)中国为什么要促使朝鲜半岛核问题走上和平解决道路?

(2)材料是说明了我国新一届领导人奉行何种外交政策,这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朝鲜半岛需要和平,中国需要和平,亚洲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20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历打了几千年的仗,这两次世界大战是最为惨烈、沉重的,给世界人民的教训也是最深刻的。其次,联合国成员国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要和平,不要战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人类需要维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原则。再则,国家利益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和平解决争端符合各方利益,符合朝鲜半岛有关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利益。

(2)温家宝出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传达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共同发展”的信息,体现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努力和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

非正式对话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体现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这三件大事都共同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远酝夤叵档幕本准则;加强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1、材料: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日前在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国际研讨会上,做关于“未来世界秩序中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议题的主旨发言时指出,安理会不是橡皮图章,也不是一件宫廷摆设,应当避免在安理会搞实用主义。指出: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其工作效率。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

(1)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安理会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古人就有“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说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安理会也应与时俱进。安理会改革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现状”就体现了这一哲学观点;“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同时应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体现了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改革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能做到的,应立即做起来。有难度的,应实事求是,逐步解决。”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同时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第一,安理会是多边合作的主要场所。第二,安理会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场合。 第三,安理会是履行和平解决争端的核心机构。安理会既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部署维持和平行动,又能在特殊形势下采取应急强制性干预手段,它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的有力工具。 第四,安理会是推动国际关系法制化的重要渠道。

12、材料1:2003年6月27日,在“全国非核家国“会议上正式宣布台湾将于2004年3月20日大选日或之前举行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咨询性公投,此举引起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坚决反对。

材料2:2003年9月17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拒绝将岗比亚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从而再次挫败台湾-分裂中国的图谋。

材料3: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时指出,坚决反对台湾-任何分裂中国的言行,美国总统布什表示美国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决定。

(1)从政治常识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道理?

(2)近年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但总体看正在走向成熟和务实,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1)材料1涉及到的台湾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是违反国际法的。世界卫生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其成员都是主权国家,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实体性质,所以台湾无权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台湾-推动所谓的“公报”及妄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本P43,找到并说出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能够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达90%。

2、阅读课本P43-44,找到并记住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依法行政的意义。

3、阅读课本P44,找到并说出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及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和防止决策失误的措施,能在合作探究和选择题中做出准确判断,准确率达90%。

4、通过演讲,能够培养自身的法治和责任意识,感悟政府的依法行政,自己也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政府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2、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行政的意义。

教学过程

1、自主回答预习检查问题:

⑴依法行政的含义——针对学习目标1

⑵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针对学习目标1

⑶权力行使的环节——针对学习目标3

2、情境导入:

观看《投其所好》的反腐题材的小品,感悟出国家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不能滥用,应该依法行使!

3、问题探究一——针对学习目标2

⑴探究问题: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1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权。

小组3展示:暴力执法泛滥下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不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小组5展示:暴力执法泛滥在全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推动全社会尊法重法守法。

⑷师点拨:各组展示地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公民、政府、法制建设。

4、问题探究二——针对学习目标1

⑴探究问题: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2展示:第一组镜头体现了合法行政。

小组3展示:第二组镜头体现了程序正当。

小组6展示:第三组镜头体现了权责统一。

5、问题探究三——针对学习目标3

⑴探究问题——材料中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⑵学生活动:1.自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探究展示

⑶展示内容:

小组4展示:“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民主决策;

小组6展示:“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体现了科学决策;

小组8展示:“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体现了依法决策。

6、检测反馈——针对学习目标1.3

学生活动:5分钟完成【课堂探究学案】中的【当堂检测】5道选择题,做完自对答案,学生自主讲解错题,教师点拨。

7、演讲展示——针对学习目标4

演讲主题:《我的中国梦》

学生活动:卜令剑、王杰、韩祥行三位同学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梦。

8、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根据屏幕上的【总结反思】自主整理笔记,完善体系。

课后习题

【问题探究一】“暴力执法”泛滥下去,会有什么危害呢?

【问题探究二】分析三组镜头分别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哪个具体要求?

镜头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 )

镜头二某市政府在广泛公开宣传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政府采购竞标大会,以实惠的价格采购到了全市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位所需的一宗办公用品,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解决了各部门办公设备紧缺的问题。 ( )

镜头三: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 ( )

【问题探究三】政府是如何决策的?

为规范小商贩合法经营,石家庄市政府通过网络调查、走访社区等形式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制定初步方案;聘请专家对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举办听证会对决策部门初步拟定的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合完善;政府法制部门要负责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评判,合严格把好合法性审查关;再次修改好的方案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公示,增强公民的参与度;最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要求各区政府具体落实实施。

【检测反馈】

1、某市城管执法人员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露天烧烤摊主讲明道理,劝其离开。对那些劝说不听屡教不改者则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这一做法坚持了()

A.合法行政        B.权责统一

C.廉洁高效 D.高效便民

2、《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许可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受其委托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高效的原则。如果你就这一原则拟一主题,最合适的是()

A.依法行政       B.科学执政

C.高效便民 D.民主决策

3、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3年5月,广东省河源市公布第一批行政权力清单,今后,市民可通过上网点击了解某项行政权力的依据、运行等相关情况。市民、企业等在接受处罚时,能查询到处罚机关是否拥有这项行政处罚权,“该不该罚”变得有章可循。上述措施()

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 ②有利于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③能够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④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不到位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高中政治教师实用教案 篇十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两种划分方式;恩格尔系数。

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高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联系的实际问题: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动,并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本框的重难点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导入,设疑引思。

教师活动: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消费,再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做相关讨论

★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列举自己及家庭的消费行为,拉近了学生与课程的距离。为讲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的类型做好铺垫。

★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 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第一部:小刘的纠结

小刘在滕州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月收入3000元。他的妻子是银座超市的营业员,月收入1500元。看着许多同事都成了“有车一族”,小刘的心也热了。但数数口袋里的钱,小刘又有些犹豫了。

小刘为什么纠结?

学生活动: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

教师讲解: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小。

探究活动一第二部:小刘的忐忑

面对现实,小刘有些忐忑,“现在把钱都花在车上,企业发展又不稳定,父母年龄增大,孩子马上要上学,将来花钱的地方多,还是暂时别买吧。”

小刘忐忑又为哪般?

学生活动: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教师讲解: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探究活动一第三部:小刘的困惑

假如小刘所在的滕州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之间;而B市只有少数家庭月收入上万元,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1000-2000元。

如果小刘是汽车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城市开店?为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活动和下面一组比较,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讲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在讲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后播放视频

学生讨论:面对小刘的纠结,忐忑,困惑,我们能给小刘提出哪些建议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小刘的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及结合图片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对这一重点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水平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教师提出: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水平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恩格尔系数,以及恩格尔系数高低的含义。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三:赵老师的家庭账单

自主探究:对该家庭的消费支出,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的作用

1、对消费者个人来讲,它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_

2、对社会来讲,贷款消费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有积极的作用。

3、对银行来讲,贷款可以增加银行的贷款利息,增加银行的收益。

贷款消费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转变传统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选择贷款消费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应该把贷款的数额控制在自己的还贷能力之内。

3、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2、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怎样理解消费类型的转变?

教师活动: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越高,就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这时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对生存资料的消费比重将大大减少,食品支出比重应该越低。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明确消费类型的两种划分引导学生,并引导把自己的家庭消费内容按两种划分标准归类。在贷款消费的问题上再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以突破难点。

课后小结

本课分为两目,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理论难度不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为了讲清每个知识点,往往创设多个教学情景,学生思维在多个教学情景中进行转化,教学过程稍显庞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精心设计了“小刘三步曲活动”这一教学情景,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消费为背景案例贯穿全课,把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知识。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在讲解“恩格尔系数”这一目时,采用了非常直观的我国近几年恩格尔系数变化图,使抽象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的难点部分对贷款消费进行讨论,通过图片、探究、表格更好理解贷款消费和其它消费的不同。在更好理解重难点的基础上加强德育教育。

最新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教案精选2篇08-20

新学期高中主题班会教案(最新8篇)08-20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3篇)08-20

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优秀9篇】08-18

优秀主题班会高中教案(3篇)08-17

排序优秀6篇08-17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优秀3篇】08-13

高中历史课教案范文大全【优秀4篇】08-09

《长亭送别》教案【优秀9篇】08-09

高中生物教案(最新3篇)08-05

73 1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