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5篇】

2023-07-28 02:30:01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的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劝学 篇一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1.导人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

3.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6.教读: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也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木直中(合乎)绳(墨线),輮(烤弯)以(把……)为(作成)轮,其曲(曲度)中(合乎)规。虽有(又)槁暴(晒干),不复(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这样)也。(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3)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砺(放磨石,上磨过)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说明学习可以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可以已”。

第3段:阐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要善于学习,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肢(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得广)也。(学、思对比,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跛望与登高对比,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利用学习、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看的人)远(远也看得见);顺风而呼(呼喊),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听的人)彰(听得更清楚)。(两例证明利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3)假(借助)舆马者(的人),非利足(快脚)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绝(横渡)江河。(两例证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利用)于(对)物(外物)也。

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正因为学习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可以已”,不可放松。

第4段,阐明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圣人思想)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

故(所以)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2)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锲(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3)蚓(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也。(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

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7.巩固:学生自读课文,自行口译,要能字句落实。学生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解答。

8.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完成书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2.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1.检查:

(1)学生口头回答词义,教师讲释小结。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假舆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虽有(又)槁暴(曝),不复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异也    (通假字)

则知(智)明而行无过矣    (通假字)

(2)背诵课文:教师指名让学生分别背诵24段,讲评记分。

2.总结: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小结: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卜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苟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3.布置作业:

(1)作文(任选一题)

谈学习

试论“锲而不舍”

(2)预习《逍遥游》

附:板书设计

(乔  昕)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导入课文 篇三

刚才,很偶然的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遍地都是正确的答案。我很想听听同学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

“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

生:勉励之意。

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它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劝学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3.归纳“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4.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学难点 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熟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二、作者简介结合注释(1)教师补充投影:荀子属儒家学派,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要合理。三、熟读课文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两遍)2.检查学生读音掌握情况投影: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跂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君子生异也答案:(1)kuǐ(2)qì(3)loù (4)zhòng (5)yòu通“又” pù (6)zhì通“智”                       (7)xìng通“性”。3.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同学要根据文章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4.2~3名学生读,师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全体学生齐读一遍。6.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完成练习一。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活动,如有疑难问题,组内可自行解决。学习小组组长作好记录,把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教师巡视或参与小组讨论,或解决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7.检查学生活动的情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小组每位成员都要发言,或读课文,或翻译,或找出比喻句。按逐段进行的方法,抽出某一小组,以读课文、翻译、读出比喻句为序,把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最后,由组长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全体同学帮助其确定答案。其间,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随时提出来。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学生既已做了练习一,说明学生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掌握了一些,教师可不必再仔细分析。但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还需作适当的点拨,以进一步指导学生以此为线索来背诵课文。1.教师可按下列内容逐一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尽量合书回答。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两喻)第二段:学习的意义:(五喻)                   改变自己(三喻)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五喻)                                              积累(四喻)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喻)              坚持(四喻)         正反对比                                              专心(两喻)以此明确运用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特点。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对本课小结。[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1.叫3~4名同学背诵。2.同桌互相背,或前后桌互相背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1.词类活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情况:明确:(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2.特殊方式。提问:本文特殊句式有哪些,请分别找出来并翻译。学生思考,回答。明确:变式句。(1)介词结构后置A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3.固定用法。找出下列句子多读几遍,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4.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绝例句出处释义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以为妙绝《口技》极点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2.强例句出处释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3.假例句出处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4.望例句出处释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例句出处释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三、阅读训练(附材料,荀子全文第四段)投影: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②。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基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刃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③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④,与之具黑。兰槐⑤之根是⑥为芷,其渐⑦之⑧滫⑨,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⑩。其质非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11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注释:①苕:芦苇的穗。②所系者然也:系的处所使它这样。③蓬:草名。④涅:黑泥。⑤兰槐:香草名。⑥是:指示代词,复指根。⑦渐:侵。⑧之:指芷。⑨滫:臭水。⑩服:佩戴。11游:有目的的旅行。[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上,结果巢里的鸟蛋北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得东西太脆弱所造成得。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得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许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边的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作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旅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然后讨论,回答此材料论述了什么道理?可以和课文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荀子进步思想。教师注释疑难词句后,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最后明确:论述了环境能影响人的道理。四、小结同学们,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全文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论述了环境能够影响人的道理。他的这种观点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我们大家要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善恶,选择环境,以利于自身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有超越荀子的想法和胆量,也就是通过学习,还要改变环境。总之,我们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五、布置作业 1.结合荀子的,写篇短文,谈谈学习的重要性。2.预习《逍遥游》[板书设计 ]                                                提高自己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                           道理明白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具体生动        (中心论点)                                       积累                    深入浅出                              学习的方法、态度             坚持        正反对比    (比喻)                                                           专心[延伸阅读]全文。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读后进一步总结荀子超越前人的合理的思想。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篇五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最新范文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07-30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5篇07-27

高中主题班会教案优秀10篇07-26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优秀7篇)07-23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说课稿优07-22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优秀5篇】07-22

高中英语教案设计参考优秀5篇07-21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精选8篇07-19

高中美术教案万能(优秀10篇)07-19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最新3篇07-18

73 5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