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朱华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6篇)

2023-07-15 08:24:01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6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碧水朱华的相关知识。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 篇一

《滕王阁序》学案(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

2、 通过反复朗读,领略骈文的神韵之美;

3、 关注“襟”“带”“下”“懿”“逢迎”“学士”等重要词语,翻译第1段。

二、 学习重点及难点:重要文言词语积累;把握句意

三、(知识链接):

滕王阁 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传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

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骈体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此文体盛行于唐代 特点:①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②平仄相对,音律和谐。③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四、自学指导

(一)听录音,诵读全文(10分钟)

(二)一生读课文第一段,纠正误读(2分钟)

关注读音:翼轸      瓯越      台隍      棨戟遥临      懿范     幨帏

(三)对照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第一段(10分钟之后翻译)

(1)应注意掌握的实词:

故     襟            带             引      下榻        懿      出

(2)古今词:逢迎、学士

(3)名句: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四)本段写了什么内容?(4分钟后回答)

(五)集体诵读本段,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体会骈体文的音韵美。(4分钟)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5分)

a.徐孺(rú)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ěn)

b.萦(yíng)回   胜饯(jià 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衣襟)           台隍枕夷夏之交 (倚、据)

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                   雄州雾列 (像雾一样 )

c、千里逢迎  (迎合)                       俊采星驰(像星星一样)

d、徐儒下陈蕃之榻 (使-----下)             路出名区(过)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分)

①臣死(且)不避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4、下面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  诗风旷达,酷似杜甫,与晚唐的另一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称“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诗人。

c、 序是一种体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发感慨或讨论某个问题,此外还要说到作序的缘由。《滕王阁序》就是这样一篇序。

d、 词的最初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耳”。所以,“曲子”或“辞”都是它的简称。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c   2、c   3、d  4、b(酷似李白)

《滕王阁序》学案(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浦、霁、披”等基础知识

2、学习赏析写景名句

3、当堂背诵第二段

二、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浦、霁、披”等基础知识2、赏析写景名句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齐读2、3段,“文以气为主”,要读出节奏,读出气势。3分钟

2、把下列词语的注释移注到字里行间(8分钟):

维 、 潦水 、 俨、骖騑、 上 、 临、 汀 、凫、渚、 披、绣闼   、纡    、舸 、 津、 舳、 销 、霁  、鹜  、浦。

3、再齐读一遍,讨论总结下列问题:(6分钟)

〔1〕2、3段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色?

(2)试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读背第2段

(三)当堂训练(15分钟)

1.给下列 字注音 (5分)

潦(  )   骖  (  )   闼(  )    俨(    )    渚(  )

甍(  )   舳(  )     孤鹜(  )   彭蠡(  )     骖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川泽纡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

c.俨骖 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靠近。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4、名句填空 (6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略)2、c  3、d  4、(略)

《滕王阁序》学案(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准确翻译第3段,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进一步熟悉古汉语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2. 背诵第3段

3. 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才气:学识、胸襟、气度。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披、旷、纡、瞩、扑、弥、霁、穷、浦的含义。

2.掌握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1. 导入

2. 自学指导

(1) 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骈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既要体现骈文的音韵美,又要再现作者的情感。(5分钟)

(2) 学生紧张自学,翻译课文,留心“学习重点”中的关键词语,留心词类活用和古汉语的特殊文言现象,圈点疑难,组内合作解决,也可向老师请教。6分钟后抽查。老师根据回答情况为个人及小组加、扣分。

(3) 梳理并强化巩固知识点

词类活用

通假

修辞借代

一词多义       穷:山穷水尽疑无路 (               )

穷岛屿之萦回   (               )

穷且益坚       (               )

日暮途穷       (               )

不忍穷究其事   (               )

3.文意及写法探讨

学生讨论:(4分钟)

(1)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2) 本段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提示:鉴赏景物描写的切入方法:视角变化(俯视、仰视、远近、高低)、  状态变化(静态、动态)  、 点面结合   、 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等) 、  意境  、  虚实等

( 3 )  重点赏析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 4 )  当堂背诵    (5分钟)

4.  当堂训练   (15分钟)

基础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ǔ)     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   胜饯(jiā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青云之志

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4.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5.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按原文填空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                            ),秋水共长天一色。

能力题    (10分)

通过本段的景物描写,你觉得王勃有怎样的才情气度?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d 2、b 3、d 4、a 5、d  6、(略)

《滕王阁序》学案(第四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甫”“凌”“穷”“舛”“屈”“窜”“见机”“猖狂”等重点词语,准确翻译第4、5段;

2、理解用典及其所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及难点:重要文言实词是重点,用典是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个体、集体诵读,关注加点词语读音(3分钟)

逸兴遄飞     睢园绿竹     邺水朱华      睇眄    吴会     帝阍

舛       北海虽赊      阮籍

2、自读课文第4段,把握重点词语,翻译文句(8分钟后抽查)

重点词语:甫     遄      凌       睇眄       迥      目       帝阍

3、找出本段所用典故,指出其作用。(2分钟)

4、思考之后小组讨论:本段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找出相关文句。(4分钟)

5、自读课文第5段,关注重要词语,翻译文句(6分钟后抽查)

重要词语:舛    屈        窜         海曲      移       穷且益坚         坠

北海虽赊               见机(古义        今义       )

猖狂(古义            今义         )

6、找出本段所用典故。(2分钟)

7、本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找出主要文句。(3分钟)

(三)当堂训练(15分钟)(每小题5分)

l.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翼轸(zhěn)         瓯(ōu)越            棨(qǐ)戟

b.懿(yì)范           遄(chuán)飞         睢(suī)园

c.襜(chān)帷         雨霁(qí)            骖騑(cānfēi)

d.舸(gě)舰           睇眄(dìmiǎn)          涸(hé)辙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3.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之家

b.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c.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d.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无/一色

4.下列句中不成对偶的一句是(   )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b.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故

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则智者尽其谋

6.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腾蛟起凤                b.徐儒下陈蕃之榻

c.窜梁鸿于海曲            d.俨骖騑于上路

7.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直抒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a  6、d  7、b

《滕王阁序》学案(第五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介”“等”“接”“疏”等文言词语,准确理解文句;

2、理解文中典故。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言实词是重点,典故是难点。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自学指导

1、学生个体、集体诵读,关注加点字的读音(2分钟)

弱冠       宗悫       簪笏         叨陪鲤对         捧袂

2、自读课文6、7段,关注重点词语,翻译文句(8分钟后抽查)

重要词语:一介    等     投笔     接     叨     袂     是     疏

3、再读课文,思考:6、7两段写了什么内容?(3分钟后抽查)

4、群学对学(8分钟后按小组发言)问题:

①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②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③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几句?

④写潘岳、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四、课文总结(1分钟)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1.选出“故”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d.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2.选出“尽”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是他乡之客。

b.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则智者尽其谋。

c.潦水尽而寒潭清。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d.聊乘化以归尽      食之不能尽其才。

3.选出“属”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3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c.有……之属为之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选出“即”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3分)

a.傍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项伯即入见沛公。

c.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d.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5.选出“且”与“且焉置土石”中的“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且壮士不死则已

6、按课文内容填空(15分)

时维九月,_________。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

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当堂训练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d    6(略)

《滕王阁序》译文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3.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

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

二、自主·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

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D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E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F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

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

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操作及框架提示、参考。

小组任务

文章框架

内容概要

备注

第1段

第一部分

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段

第二部分

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角度:近景、远景

第4-5段

第三部分

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怀才不遇,不甘沉沦

第6-7段

第四部分

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互动设计4】课堂诵读第2-3段,品读鉴赏。

提问思考:《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语言方面因素,特别是文情并茂因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最后重点处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背景知识(见《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P.193)。

参考分析:整句形象生动,流美飞动。

理由1落霞本无生命,当其自近而远飘向天边时,使人产生“飞”的错觉,无生命的落霞与有生命的孤“鹜”齐飞,有活泼的情态意趣,这样构成了动态美。

理由2落霞,孤鹜,一红,一白,相映生辉,加之衬以蓝天,碧水,于是明丽耀目,这就有了色彩美。

理由3落霞的背景是天空,孤鹜的背景是水面,余晖渐消的“长天”与孤鹜渐去的“秋水”上下相接,一派迷蒙,难辨何者为天,何者为水,浑然一色,这就有了整体美。

老师指要提醒:生活中的动静组合、颜色组合、光线明暗组合等等都成艺术创作的元素,能够把自然界表现得出神入化,当然也须我们有这样一双眼睛。

激励提问与思考:文章中这样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句子、段落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多加体味、鉴赏。

【互动设计5】第4-6段,作者对自我胸襟进行了真切披露,请大家探究,披露了什么样的真情,是如何披露的?

学生齐读、讨论、交流、共同明确。

要点1作者披露的是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不甘沉沦豪情壮志、渴望用世的政治抱负。

要点2表现手法之一是凭借历史典故。(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情怀//C组同学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要点3抒情的基点是挫折失意中登高望远,自然而巧妙,绝非无病*与做作之态。

重点例析:“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四句从西、东、南、北四方落笔抒写远离朝廷、贬斥流落之情,当然是虚定。但我们又可把它当作实写——唯见夕阳西沉,白云悠悠,这正是作者四顾茫茫,怅然若失的心境的极妙烘托。

学生分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兼包了怨叹与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

三、整合评价

【互动设计6】总结:读罢此文,我们为何为王勃自豪而又*他折服?

骈文形式要求非常严格,堪称“格律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代写景抒情、文情并茂的骈文佳篇。王勃此文因其真情实感和纯熟的艺术技巧,充分调动文字形式的积极因素,犹如一个高明的舞蹈家,全身戴着枷锁却能跳出优美的舞姿。特别是在失望中充满希望、在痛苦中不断进取追求的精神是激励后人的文化瑰宝。

四、拓展延伸

【互动设计7】赏析《贾生》。投影诗歌与设问: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题设计:试分析贾生这首诗的表现技巧。(上作业本)

【评析】该诗运用典故、托古讽时,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效果颇好。

五、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力求体现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原则,贯彻“课文只是例子”的经典论断。试图克服锁细与俱到,实践长文短教、难文简教的做法。想让学生在享受教学过程时,又完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我还想体现媒体只是帮助提高效率的手段,克服花哨,力求简捷与明了。

《滕王阁序》译文 篇三

学习要点

1. 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重点讲解

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XX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WWW.SHUBAOC.COM★”,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l.下面划横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翼轸(zhěn)         瓯(ōu)越           棨(qǐ)戟

b.懿(yì)范           遄(chuán)飞         睢(suī)园

c.襜(chān)帷         雨霁(qí)            骖騑(cānfēi)

d.舸(gě)舰           睇眄(miǎn)          涸(hé)辙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3.下面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鸣/鼎食/之家

b.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c.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d.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无/一色

4.下列句中不成对偶的一句是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5.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b.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故

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则智者尽其谋

6.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徐儒下陈蕃之榻

c.窜梁鸿于海曲            d.俨骖騑于上路

二、填空题

1.王勃,字  ,与  、  、  并称为“  ”,著有  。在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两句著名的诗句“  ”在《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  ”

2.“豫章”“洪都”是  旧称,“衡庐”指的是  和

3.文中表达作者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哲理语句是

三、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朕,读后回答l~3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是

a.岳阳楼    b.鸛鹊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2.“两字总关情”的“两字”指的是

a.王之涣在《登鸛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干”、“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文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灏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以写湖光山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俨骖騑于上路 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④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a.①②词义相同,③④词义不同

b.①②词义不同,③④词义相同

c.①②同义相同,③④词义也相同

d.①②词义不同。③④同义也不同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访风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所赖君子见机,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找出与例句对偶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5.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时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参考答案

一、1.c(霁,读jì)   2.d(a.明—铭  b.鱼—渔  清—青   c.弛—驰)  3.c(襟三江/而带五湖)    4.d   5.a 更加(b.①属于,是   ②通“嘱”,嘱托   c.①旧 ②原因   d.①全部   ②全部用出)  6.a意动(b、c、d使动)

二、1.子安;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王子安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南昌   湖南衡山   江西庐山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1.a(“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2.c(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d

四、1.d(①高 ②上面 ③对着 ④将)  2.d(a“风景”指丘陵中的景物;b项“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c项“见机”指“看到细微预兆”)  3.b 动宾结构    4.d 虚实结合  5.b 无恨主之意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 篇四

《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标 :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       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       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三、       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

一、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  课文。

1、  作者: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  写作背景:见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二、          通读全文。

1、  通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注音。

2、  看注释,粗通文意。

3、  集体齐读课文。要求:分段读,师个别指导正音,节奏校正。

明确: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也少数七字句。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模式:

(1)、孟学士/词宗;访风景/崇阿。

(2)、临/子之长洲;穷/屿之萦回。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读法有四种: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3)、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4)、都督/阎公/之雅望。

4、  熟读课文。

三、          作业 :背诵课文2~~5段。

《滕王阁序》译文 篇五

(转贴)

第一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襟”和“带”在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鉴赏:这是介绍洪州的人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个成语由此而来,“龙光”句与“星分”句遥相呼应,“徐孺”与起句豫章故郡遥遥相接;追溯汉代历史人物为下文的时人出场作好了铺垫。写时人又先写“雄州雾列”,以写地势与上一层含义相连,并将地势与人才形成交叉,有反复渲染之意;“俊采星驰”直写时人,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具体发挥。两组句子,极写洪州人物之盛。

原文: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翻译:洪州的阎都督具有高雅声望,他的仪仗从远方赶来;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他的车驾在这里暂驻。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綮戟”“襜帷”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仪仗、车驾来代人。

鉴赏:介绍了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为点的介绍;自此进入具体的时地人的描写。

原文: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翻译:(正赶上)十日一休的旬假日,才华出众的好友(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一样;迎接千里之外的宾客,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

讲解:“千里逢迎”为一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

鉴赏:介绍了所有的宾客,此为面的介绍。极写朋友之高贵、众多。“高朋满座”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原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翻译:(文采如)腾飞的蛟龙和起舞的凤凰,(那是)词章的宗师孟学士;(宝剑如)紫色的闪电和青白的寒霜,(那是)勇武韬略的宝库王将军。

讲解:这是两个不太严格的判断句,主语其实是“文采如腾蛟起凤的那个人”“宝剑如紫电清霜的的那个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鉴赏:又一次重点介绍两个著名的与会者,此又为点的介绍,但与前一个重点介绍不同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人物特征,而是使用了一个短语介绍了人物的成就性的特征。即:更加细致深入地介绍了两个重要人物。

原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家父在交趾做县令,我探亲途经这一胜地,我一个年轻人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盛大的宴会。

讲解:“出”为路过途经之意。“何知”为“知何”,即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

鉴赏:最后谦虚地介绍自己。至此,具体的人物介绍结束。第一段亦结束。这一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针线细密,开合得体,笔墨变化多姿,却又一丝不苟”(录人教版教师用书所附资料之陶尔夫的赏析)。

第二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登临时的所见,即:三秋时节滕王阁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原文: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翻译:时间正在九月,季节正是深秋。

讲解:“维”的意思是“在”,“序”的意思是“时序”,即“季节”。“九月”为农历九月,“三秋”即秋天的第三个月,意为深秋。

鉴赏: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秋”在中国文化史中具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在四季中与春相齐,高于冬,更高于夏。因为,在中国的中原地区,秋天和春天一样,物候变化比较明显,容易引动人们的情感。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地面的积水已经消尽,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山中的)烟雾和(晚霞的)余光凝结在一起,傍晚的山峦呈现出(高贵的)紫色。

讲解:两个“而”都是并列关系的连词,不译。“紫”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呈现出紫色”。紫色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的近代都是高贵的色彩。艾青在他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就赋予了他的保姆以紫色的灵魂。

鉴赏:紧扣“秋”字描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物候变化。

原文: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翻译:在高高的路上驾着马车,到高耸的山岭寻访美景;来到皇子营建的长洲,看到了他当年修建的馆阁。

讲解:“俨”通“严”,意思是驾驭。“于上路”和“于崇阿”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其中“上”的意思是“高高的”,“阿”的意思是“山岭”。“帝子”“天人”都是指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婴。

鉴赏:此句复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的经过。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层叠的山峦耸立起一片苍翠,向上冲出了层层青云;凌空的阁道上闪动着艳丽的朱红油彩,(从那里)向下看看不见大地。白鹤漫步的沙滩,野鸭栖息的洲渚,(布局)用尽了岛屿的萦绕迂回;桂木建筑的殿堂,香兰装饰的宫室,(安置)依照冈峦起伏的地势。

讲解:“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上”“向下”,

鉴赏:此二组句子,极写滕王阁所在之地的美景和情致。与下文登临所见实可合为一段。

原文:披绣闼,俯雕甍:

翻译:打开那彩绘的阁门,俯视那雕饰的屋脊:

讲解:“闼”的意思是门,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非常经典。“甍”的意思是“屋脊”。人教版教材中,“甍”字后为逗号,这里改为冒号,并将其单讲,是因为它实在是下面观景的前提。

鉴赏:首次使用三字句,此观景之起也。由里至外,由上至下,万千锦绣皆从此入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文: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翻译:山岭原野辽阔无边,放眼远望,充满了视野;河流湖泊迂回浩茫,让人看了感到吃惊。城中房舍遍地,都是鸣钟列鼎而食的显贵高门;船只泊满渡口,都是装饰着青雀黄龙的船轴。

讲解:两个“其”字都是句子中间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在“钟鸣鼎食”这个成语中,“钟”和“鼎”两个字都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意思是“用钟”“用鼎”。

鉴赏:此句明写景盛,暗写人盛。

原文: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翻译:彩虹隐没,秋雨散停,日光普照,天空明朗。沉落的晚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晚归的渔船在暮色里唱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成行的大雁在寒气里惊鸣,叫声消失在衡阳水滨。

讲解:“落”为“沉落”,“孤”为“孤独”,“秋”为“秋天”,“长”为“辽阔”。“唱晚”为“唱于晚”,“惊寒”为“惊于寒”,这两个都是状语后置。“响”为“回声”,“穷”为“尽”“全”,“断”为“尽”“止”。

鉴赏:这是《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几个句子,传唱千古。如此动静结合,如此意境,在历代的秋景写作中实属罕见。关于这一句颇有几个故事,详见相关链接中的具体文字。

第三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原文: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翻译: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迅速飞腾。清幽的排萧奏鸣,好像清风刮过,柔美的歌声缭绕,好像白云停步。

讲解:“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都是比喻修辞。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兴致之高,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陶渊明;(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

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原文:四美具,二难并。

翻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全都具备,(贤主、佳宾)二难齐集一堂。

鉴赏:两个三字句,为前面四组句子作结。节奏再次为之一变,情绪亦将发生变化。此为启下。

原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翻译:向那无际的长空极目远眺,在这短暂的假日尽情游乐。苍天高远,大地辽阔,觉察到宇宙浩渺无垠;兴致消尽,悲哀涌来,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

讲解:“穷”、“极”都是到极点之意。“于中天”“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穷”“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翻译: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

讲解:“望”“目”都是“远看”之意。“于日下”“于云间”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

鉴赏:东西南北,极目四望,实则是“极目四想”:由日落想到长安,由云海想到吴会,由南方而想到大海,由北京而想到天柱、北极。世界阔大,宇宙无边,在这阔大无边的世界宇宙面前,人生是那么的渺小。在此世界宇宙面前,何人能不感叹人生?“极目四想”为下面的人生感叹张本。

原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翻译: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为迷路游子悲伤?浮萍流水,偶然相逢,全是客居他乡之游子。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讲解:“悲”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悲伤”。“客”为出游在外地的人。“怀帝阍”“奉宣室”都是借代修辞,后者还是用典。“以”为介词,“在……的时候”。

鉴赏:“关山”“萍水”两组句子,一问一答,但所答与所问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再加上“怀帝阍”这一否定陈述和“奉宣室”这一反问,王勃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心绪和自我悲伤的情调早已满溢。其言辞哀婉、情意绵绵之处,千载之下,仍让人不禁情动,心有戚戚者可能会不禁泪落。

原文: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翻译:啊!时运不顺畅,命途多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那么)难得封侯;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不是没有圣贤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角避居,难道缺乏清明的时代?

讲解:“屈”“窜”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贾谊委屈”“使梁鸿逃窜”。“于长沙”“于海曲”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鉴赏:一个叹词发端,转而为更加强烈的抒情。其下三组句子,分三个层次作着同一个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第一层表达基本认识,第二层举两个例子,来宽慰和自己一样的失意之人,第三层用一个否定判断和一个反诘论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

原文: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翻译:所(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能够看到细微的预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天命。

讲解:“所赖”句,另一版本为:“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别有一样意思。

鉴赏:“所赖”为结,总束上面三层感叹,“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为启,开启下文四层抒怀。

原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年纪老迈(情怀)应当更加豪壮,哪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坚定心愿?境遇艰难(意志)将要越发坚定,不能坠掉直凌青云的(崇高)志向。

讲解:“穷”为“无路可走”,人生遇到重大的坎坷。

鉴赏:此为抒怀之第一层,表达一种境界,一种高尚的人生观: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志向不改,做人的准则不变。

原文: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翻译:喝贪泉的水却觉得清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却依然欢乐。

讲解:“而”“以”都是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二层,表达一种乐观开朗的情怀,此情怀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情怀。然而,我读到的却是更多的苦笑。贪泉的水是志士所不愿喝也不应喝的呀!涸辙是志士所不愿居也不应居的呀!

原文: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翻译:北海虽然遥远,乘风便可以到达;旭日般的青春已经逝去,夕照似的老年岁月也不算太晚。

讲解:“东隅”“桑隅”都是借代修辞。前者代青年时光,后者代老年岁月。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三层,从时空两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激励,也是自我安慰。毕竟,“扶摇”是不可乘的呀!“东隅”是不应逝的呀!

原文: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汉代的)孟尝高尚纯洁,空空地怀抱报效国家的雄心;(晋朝的)阮籍放荡不羁,哪能效仿他遇穷途而痛哭。

讲解: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四层,两个典故,借着对孟尝、阮籍的否定性评判,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但读来却觉着,其中蕴含着不尽的的哀婉。

第四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原文: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翻译:我王勃,只是一个能够佩三尺绅带的书生。

讲解:“命”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始阶段,在《周礼》与《礼记》中都有记载。比较集中的是《礼记·朝事》中记载的。“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 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 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 衣服、礼仪亦如之。 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 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 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鉴赏:王勃以这样的自谦之词来为自己定位,其复杂心情可以说一定是一言难尽。

原文: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翻译:(虽然)与年轻的终军同龄,却没有机会请求捆缚敌人的长绳;(虽然)有志愿投笔从戎,(却只能空空地)羡慕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宗悫。

讲解:“弱冠”为不足二十岁。二十岁行冠礼,故而,在二十岁之前叫弱冠。

鉴赏:两组句子,仍借古写怀。先以终军自比,却表达着没有终军幸运的感叹,再以班超、宗悫自许,但随即就表达只能羡慕他们的遗憾。两个典故都暗示了自己不甘作一介书生的决心。

原文: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翻译:(如今)在人生路上抛舍了富贵爵禄,到万里之遥的地方去陪伴父亲。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却也有幸和孟母的贤邻一样的各位相交。

讲解:“簪笏”“百龄”“晨昏”“万里”都是借代修辞,分别代“富贵爵禄”“人生一世”“早晚礼拜”“遥远的地方”。“于百龄”、“于万里”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

鉴赏:以两组平稳的六字句含蓄地叙述了自己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与前一组句子相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他的真实情感到底是悲是喜这样的问题。是喜中有悲?还是悲中有喜?

原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翻译:不久便要“趋庭鲤对”,(承受严父的教导);今天有幸“喜登龙门”,拜见高雅的主人。

讲解:“趋庭,叨陪鲤对”是《论语》中的一个典故,原文也是一段非常出色的记叙散文,其文如下: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详解可以参阅《论语选读》。这里采用了意译之法。如果直译,将被译为:“某一天快步从庭中走过,惭愧地像孔鲤和他的父亲对答一样和我的父亲对答;今天我举起衣袖(拜见阎公),高兴地像鲤鱼跳过龙门一样。”

鉴赏:从字面来看,王勃这是明白表达自己不论接受严父的教诲,还是参加滕王阁盛会,都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其实只是一个客客气气的结尾。

原文: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翻译:如果碰不到(举贤的)杨得意,就只能抚摸着凌云之赋来为自己惋惜;既然遇见了(知己的)钟子期,奏起那流水之曲又有什么可惭愧的?

讲解:“杨意不逢”“钟期既遇”都是宾语前置的句子。“而”“以”都是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后者为并列关系。

鉴赏:两组四六句再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知己难逢。又一次为下文的感叹张本,使其更显水到渠成。

原文: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翻译:唉!美好的景致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也难再遇,兰亭(修禊的雅兴)(久已)消逝,金谷园(富丽的楼阁)(早成)废墟。

讲解:“已”为“消逝”之意。

鉴赏:以“呜呼”一叹开始最后一轮的感叹,比上一段更见伤感。寥寥数语,写尽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其历史的沧桑感饱蕴其间。

原文: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翻译:临别之时写下赠言,在这盛大的饯别宴会上侥幸蒙受都督的恩遇。登临滕王高阁撰写诗赋,这是我对诸位先生所期望的。

讲解:“于伟饯”“于群公”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于伟饯”和“幸”都是“承恩”的状语,“于群公”则是望的状语。“是”为代词“这”,“所”为特殊的助词,与“望”这一动词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

鉴赏:在文章的最后,王勃又一次客气地回到登高作赋的事情上来,并客气地表达出自己还期待着其他与会者的大作。

原文: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翻译:我竭尽自己粗陋的情怀,恭谨地写成这篇短序。我所有的语都铺陈出来,四韵八句都写成了。请各位再施展像潘岳、陆机如江河大海一样的才气(各赋所怀)吧!

讲解:“洒潘江”“倾陆海”两个典故形成了互文修辞,在翻译时要注意合并。

鉴赏:谦虚地表达自己写诗的情感,并期望在坐的嘉宾各展文才各赋所怀。全文在这种礼让中结束,不失分寸,非常得体。全文一气呵成、首尾连贯,又不乏抑扬跌宕、起伏顿挫之妙,典故随文纷沓、意蕴深远,与美景良辰相映成趣,又与深沉的情感相得益彰,千载之下,仍是动人良深,让人叹为观止。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 篇六

哈十三职 白静

一、 教学目标 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 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 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 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欣赏品味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信箱邮寄过来的资料。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此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信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问题设置:

(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联系地理知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体现本文精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

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目标)

五、板书设计 :

滕 王 阁 序

王勃

景美:明朗开阔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衬之美

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变化之美

[1]

最新范文

高一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精选9篇)07-15

高一年级政治教案(优秀6篇)07-14

听听那冷雨 教案【优秀3篇】07-14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8篇)07-13

《囚绿记》【优秀8篇】07-13

过秦论(优秀8篇)07-13

高一下册语文第1课《荷塘月色》课文原07-11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优秀3篇】07-11

高一数学教学教案(优秀5篇)07-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后记【07-11

74 5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