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导学 高三数学教案优秀3篇

2024-03-28 07:20:59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高三数学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第3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但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于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的知识接触尚少,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归纳为主要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新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相应解;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化归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特性。

-书包范文§www.shubaoc.com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

六、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利用生动的情景激起学生求知的__,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并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引出埋下伏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类讨论,大胆猜想,细心求证,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从而突破本小节的第一个难点;通过例1、例2的讨论与求解引导学生归纳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具体解答步骤(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重现引例,在学生的回顾、探讨中解决引例中的可用方案问题,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基本过程:理清数据关系(列表)→设立决策变量→建立数学关系式→画出平面区域。让学生对例3、例4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突破本小节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课时,设计情景,借助前两个课时所学,设立决策变量,画出平面区域并引出新的问题,从中引出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思考探究,利用特殊值进行猜测,找到方案;再引导学生对目标函数进行变形转化,利用直线的图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几何探究,把最值问题转化为截距问题,通过几何方法对引例做出完美的解答;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基本步骤。通过例5的展示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感受图解法。最后再现情景1,并对之作出完美的解答。

第四课时,给出新的引例,让学生体会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普遍性。让学生讨论分析,对引例给出解答,并综合前三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连缀成线,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一般解答步骤,通过例6,例7的分析与展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总结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几种类型,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优化理论,更好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特点。

高三数学教案 篇二

一。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百万有多大”之后,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较小的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学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对于其正确理解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2.教材处理

基于设计理念,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添加了“银河系的直径”这一问题,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百万分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自身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百万分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能运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

(2)数学思考:

通过对较小的数的问题的学习,寻求科学的记数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的科学性和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对较小数据的信息做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感受较小的数,发展数感。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都想尝试着来加以分析和说明,但又缺乏必要的感知较大数据或较小数据的方法及感知这些数据的活动经验。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问题情境——设疑诱导——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和认识”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合作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直观、生动地反映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常见的生活物品为直观教具,丰富了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使学生对百万分之一的认识更贴近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问题1:光的速度为300 000km/s

问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6 400km

问题3:中国的人口约为1300 000 000人

(十).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及问题背景为依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认识百万分之一,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授课时相信会有一些预见不到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高三数学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一、过程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最新范文

宝玉挨打高三下册语文教案【6篇】03-30

赤壁怀古4篇03-28

《赞美》教案(9篇)03-23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优秀2篇03-22

苏武牧羊(优秀6篇)03-22

游褒禅山记教案(优秀10篇)03-21

《守财奴》教案【优秀10篇】03-18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ppt教案优秀3篇03-14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03-13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最新9篇】03-11

76 9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