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赠汪伦(4篇)

2023-04-02 08:29:30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下面是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赠汪伦(4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 篇一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摸意境,探寻即兴创作的灵感来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情感探寻李白创作此诗的灵感之源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

1.播《送别》同学们,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想到这样一副动人的画面:两个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告别的情景。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一首千古流传的离别诗。它就是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板书:赠汪伦)

2.读课题,释题、质疑

让学生读准"伦"(iún)的字音,明白"赠"即送,一般在分别离别时用。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汪伦是谁?为何写诗送汪伦?)

3.简介当时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写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中写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儿,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指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一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被汪伦的幽默风趣逗哦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日子里,汪论盛情款待李白,并帮他游历了当地的名山胜陪他一起饮酒作诗,他们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临别的时候,李白写了一首诗赠送给汪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他们的深情。

4.按要求自学(打出自学要求)

5.检查交流

抽生读,齐读(提要求: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读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诗的哪几句读懂的?(李白乘船要走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的节拍唱歌的声音。)齐读这两句。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板书:“踏歌送行”。

“踏歌声”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出送行灯片音乐《送别》

我们现在无法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舞蹈,也无法听见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是老师查阅资料,知道这是当时当地最隆重的舞蹈,是很多人在欢天喜地的时候,在良辰佳节的时候,在迎送宾客的时候跳的舞,唱的歌。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像有很多老百姓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欢乐的鼓点,为李白送行的场景。

此时此刻,李白的心情怎样,(万分激动)板书激动

抓住“忽”字体会。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这种激动的心情,请大家再读,看看是哪个字?这个忽字仅仅表示突然吗?为什么会是突然呢?(李白意想不到,出乎意料,)就在李白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响起了踏歌声,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看到当地的民众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是万分激动啊。因为他明白这是汪伦特意为他安排的。此时,李白会想到些什么(想起这些天来,汪伦对他的盛情款待,想起汪伦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照,)所以诗人不禁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三四句

说意思。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桃花潭的水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水真的深千尺吗?体会深千尺是夸张的写法。可以联系旧知;1古诗中的树量多虚指。2回忆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体会李白的夸张的浪漫风格,从而感受夸张的好处。进而触摸用形象的桃花潭深千尺的水来比喻难以言状的感情。这样非常准确而形象。说明什么?板书深情厚意

放音乐《二泉映月》

(领读:李白乘船将要离开的时候,忽闻岸上踏歌声,生接着读下两句“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啊,纵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介激情:

古时候,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门,全靠步行和乘船。如果上京赶考,往往提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就动身。所以,汪伦想到,此次离别,恐怕不会有再见面的时候了,不像现在,有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可以互通信息,此次别离,也许今生彼此杳无音信,从此天各一方,人海茫茫,难以相见所以此时的汪伦会怎么向李白道别呢?

小结板书:相见时难别也难,踏歌声声君相送,往昔镜头浮心海。这份情谊,怎叫人忘怀?所以诗人万般激动灵感突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赠汪伦》老师情不自禁的范读此诗

孩子们,拿起书来,尽情吟颂吧。(放音乐)

孩子们,你能把自己刚才的感受传送给大家吗

指明读,齐读,配乐背诵

四。作业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友情诗。其实,历史上文人墨客书写友情方面的诗文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略)

赠汪伦 篇三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 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 《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    潭水   小舟   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 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 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 篇四

电视上正播放着一个外国影片: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相继安静下来,老师走进教室布置了一个研究任务……放学了,几个孩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讨论着如何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小课题……看到这样的片段,我忽然想起我这份还未构思好的教案。于是便有了把“探究”活动提前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想法。

赠汪伦(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能有感情地朗读。

3、会背诵、默写古诗,并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写一首送别诗。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重点、难点:

以自我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深入理解古诗,体会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前的前瞻性自我探究

课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方式查阅古诗的写作背景,深刻地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诗人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主要的成就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

二、课内的小组合作探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教师注意指导读准音。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多少有关他的知识?

4、学生展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有个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连忙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留别。

5、“赠”是什么意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充分利用工具书,书本中的注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回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

2、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探究成果。

(1)、在说这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将欲行:就要出发了。闻:指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千尺:系虚指,极言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可以引导学生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写法来帮助理解这一词) 不及:比不上。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忽燃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3)、一、二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第二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还用了夸张的写法。

(4)、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比喻、夸张为了说明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3、小结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②诗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如你和你的好友也要经历这样一次送别,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

③利用多媒体,视听动画情境,配乐朗诵这首诗。

③游戏活动,再现情境。(让学生扮演李白和汪伦,进行配乐诗表演)

④背诵、默写古诗《赠汪伦》

(三)、了解其他类似的诗

1、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附录二)

3、总结并提出课后延伸拓展练习的要求

三、课后的延伸性拓展练习

1、搜集李白的其它诗,与同学交流学习。

2、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仿写一首送别诗。评出当代小李白。

附录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附录二: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高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最新范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04-02

32木兰从军(优秀10篇)04-02

《笋芽儿》优秀3篇04-01

最大的书优秀5篇04-01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实录(最新9篇)04-01

小学二年级语文《笋芽儿》原文、教案及03-31

方向与位置 教案优秀9篇03-31

《文具店》教案(优秀3篇)03-30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03-30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5篇03-29

64 4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