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 《父亲和鸟》优秀6篇

2023-03-04 08:28:19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父亲和鸟》优秀6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父亲和鸟的相关知识。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篇一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心朋友了,“知鸟”不正是对鸟的深深的爱吗?

本文是比较富有感情色彩的,那天与孩子们聊他们的家长,聊喜欢的小动物开始,大家情绪比较高涨,随后走进我和父亲的生活,让孩子融入课文的角色中,体会父子间的情意。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因为“我”和父亲一样,也很喜欢鸟,从而使文中难于理解的句子变得简单了。在理解“雾蒙蒙”一词时,学生适时说出,今天的天气就是“雾蒙蒙”的,能够结合生活,把词语用到语境中去,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喃喃”一词时,学生马上引用了前一课学过的“叨念”,把新旧知识结合了起来。由此来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是远比教学生学会几个字要重要得多。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是我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篇二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写4个字,通过对话朗读来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情感上的体验,体会父亲和鸟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策略与手段 篇三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自主学习。深入文字内部,切实感受体会。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篇四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篇五

《父亲和鸟》是一篇蕴含深挚感情的课文,整篇文章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爱,阅读本篇课文让人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的第一课时以熟读课文,学习生字为主。第二课时则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第二课时中我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在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文,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让孩子去感受,促使孩子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文章最后一段是个难点,那么 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

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准备的仍不够充分。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篇六

钱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钱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点拨,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特别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钱老师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读,而且主要是诵读。为什么作这样的考虑与设计呢?

首先,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www.shubaoc.com←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大家看看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父亲和鸟》课堂实录评析,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最新范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精选教03-04

山行 教案【优秀7篇】03-04

《葡萄沟》(优秀3篇)03-04

《小马过河》(优秀9篇)03-04

《活化石》(优秀3篇)03-04

沙滩上的童话【优秀9篇】03-04

《鸟岛》教案【优秀8篇】03-04

2023年二年级寒假作业参考优秀4篇03-04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优秀4篇】03-04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6篇】03-04

64 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