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核舟记教案【精选7篇】

2022-05-28 21:23:31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核舟记教案【精选7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核舟记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 篇一

一、复习导入

二、诵读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两段的基本教学程式是:

①学生用一字一顿方式齐读一遍,教师按节奏领读一遍;

②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③练习背诵,并在试背过程中作诵读指导

④以提问方式外导学生弄清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以下只写解释、指导和提问的内容,不写过程。).

1. 解释和指导:

①首句读法:“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按这样的顺序记诵:舟首尾——舱。舱上篛篷——旁开小富。

窗启——雕栏。窗闭——见字。

2. 提问:

①“山高月小”等四句为什么脍炙人口?

(这正是在船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写水上,一写江边;一写秋景,一写冬景,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② 雕刻者刻此16字,有什么意图?

(借文坛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

三、诵读第三段。

1.解释和指导:

①读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

②注意层次:首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第2至5句写苏、黄;

第6至7句写佛印(“总一分”式写法)。

2、提问:

① 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

(“峨冠多髯”是苏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谁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

② 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联系泛舟的背景来看这个细节,是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和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

四、诵读第四段

1.解释和指导:

①“横卧”:横放。楫横卧,以示不用。

③ 读法:“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④ 也是“总一分”式写法:前两句总写,以楫定位,故先出楫。后两句分写,先出居右者,后出居左者。

2.讨论: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刻得如此细致?

(雕刻品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求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揖“横卧”和两个舟子的自在神态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船正为《后赤赋》上说的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体焉”,这就有了动的感觉了。再加上居揖右那个舟子的“啸呼状”,还可以想像出此时江上有风,风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浓。)

五、连贯诵读

第2至4段(过程略)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2至4段。

课时 篇二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第二至四段。

问题探究 篇三

一、(鉴赏语言)1、揣摩“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句子的妙处?

答:

2、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答:

〖点拨〗从生动细致描写、语言平实、洗练的特色,和雕刻艺人惊人的想象力角度答题,同时要结合人物身份

二、(说明顺序)1、本文说明介绍核舟时,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答:

〖点拨〗认真阅读文章,概括具体说明核舟部分的段落,抓其中心句或关键词作答,总结全文顺序时则概括要点作答

三、(体会情感)1、文章说核舟表现了“大苏泛赤壁”,这是真实的吗?

答:

〖点拨〗查找资料,苏轼写过前后《赤壁赋》,苏轼应该游过赤壁再查资料,苏轼当年游的是赤鼻矶,非赤壁再查资料,前后《赤壁赋》中未见有黄鲁直与佛印伴游之蛛丝马迹另外,可联系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点辩证地作答

四、(综合探究)1、课文第二部分介绍核舟上的各种雕像,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来描述,先写中部的船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点拨〗在充分了解本文主体部分布局方式的基础上,用心探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方法

2、本文为我们介绍了精巧至极的桃核做的小舟,如此小的东西,上面却又刻有那么多的物品和人物,作者是如何交代清晰的呢?

答:

〖点拨〗从全文入手,整体阅读,把握理解说明顺序和材料处理的详略看看整体哪是详写,哪是略写,然后用语言依次说明

问题探究 篇四

鉴赏语言1〖参考答案〗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2〖参考答案〗、寥寥数笔,就将苏、黄二人之仪态勾勒得活灵活现“执”“抚”“执”“指”四动词连用,干净利落地描绘出二人共阅的场景;朴实直白,却更显亲切自然返璞归真的闲适与恬淡跃然纸上

(说明顺序1、〖参考答案〗具体说明时按空间顺序说明: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而全文介绍核舟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说明的

体会情感

1、〖参考答案〗这不是原封不动的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别具匠心的体现

综合探究

1〖参考答案〗文章第二段先写核舟中部的船舱,说明窗子的数量、位置,特别点名右窗和左窗上分别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者16个子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从结构上看,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云”相照应;从内容上看,突出了雕刻品德主题,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接下去写船头的苏、黄、佛印船尾的舟子等内容,也就顺理成章了

2、作者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层次井然,又突出重点第一段总写王叔远技艺的高超,属于略写,寥寥数语就将王叔远精湛纯熟的工艺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段重点写船舱,是详写,不仅写了箬篷、小窗、栏杆几部分,而且写到了窗户上的题字,并且连刻字的颜色也交代了:“石青糁之”这是因船舱高起而宽敞,是极引人注意的地方,再加上窗户可自由开闭,这又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因此对这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第三段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最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第四段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是略写第五段介绍船背的题字和篆章,是略写末段,将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数目作了小结总计,并赞扬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是略写

感知课文 篇五

《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

品悟写法 篇六

一、本文跟我们常见的说明文很相似,他的主要特色表现在:描写细致、层次井然、说明语言简洁、生动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思路清晰,结构采用()的形式开头总领,结尾归结,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都夹有评论

2、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就“核舟”的整体而言,详写(、)两侧、船尾,略写船背;就正面而言,详写“船头”所坐的三人,略写船舱、船尾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系由(“”)这一主旨决定的

3、“峨冠”“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等,又描述其行动,如描述他们的手、足、膝、臂展现其不同的姿态介绍“舟尾”是略写,文字不多,但很具体、生动,把两个船夫的不同特点鲜明地介绍出来在语言上体现了()特点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尝贻余核舟一 ()(6)、诎右臂支船()

(7)、右手倚一衡木()(8)、神情与苏、黄不属()

2、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

3、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

(1)苏东坡(肖像特征)

(2)佛印(神态特征)

4、“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从主题上来讲属于民间技艺篇,这篇文章主要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工艺的赞美联想一下,我们学过那篇文章也是反映民间技艺的,请写出作者和课文名称及课文所用写作方法?

答:

6、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列举一个你所知道的微雕作品?

答: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二)课外类文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士人善画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一士人善画善:()  ②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答:

(2)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答:

3、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

三、文采展示

1、仿照本文的写法,选取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一、①ru②zhǔ③shǔ④yujī⑤sǎn⑥rén⑦mǐn⑧kuí

二、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3、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4、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5、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6、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意:竟然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三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

3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四1、盖大苏泛赤壁云

2、“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3、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7、嘻,技亦灵怪矣哉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五为了衬托雕刻者技艺之高超,雕工之精巧总——分——总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课时安排: 篇七

三课时

最新范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精选4篇05-28

《表里的生物》教案【优秀7篇】05-28

《吆喝》教案优秀8篇05-28

《木兰诗》教案【优秀8篇】05-28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优秀205-28

秋季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2篇)05-28

安全教案及反思(优秀2篇)05-28

幼儿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精选2篇05-28

秒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05-28

六国论教案(优秀5篇)05-28

77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