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优秀6篇)

2022-10-15 06:44:05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乡下人家》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乡下人家》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棚、捣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归巢、捣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播放乡下风光图片,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风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播放乡村风光)

2、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些美景,你仿佛来到了哪里?(乡下,乡村)是的,这些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陈醉云先生,一起走近《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去感受那自然和谐、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来,让我们亲切地读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文。听清要求: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生字新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想一想当我们走近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字新词检查反馈。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来检查一下字词学习的情况。出示:

觅食、捣衣、归巢

照例、率领、时令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1)谁来读读第一组?(你读起来字正腔圆,真好听!)这三个生字(觅、捣、巢反红)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觅:部首是爪字头,爪字的变形;捣:右边不要写成鸟;巢:上半部分是三个撇点,你看,真像小鸟用树枝在搭窝。)

(2)谁来读第二组?(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能给这组的词语找找近义词吗?真能干!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这里的“率”字也有点难写,它的笔顺是先中间,再两边,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3)谁来读读 www.huzhidao.com 第三组?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高高的蓝天,广阔的大地,乡村就是这样的“天高地阔”。静静的夜晚,还有明月陪伴着乡下人家,这是多么诗意的画面!)谁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些词语?(如学生读得较快,可这样说:好的风景需要放慢脚步细细欣赏,谁能从容地读好这些词?)

(4)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

2、反馈:读着这些词语,我们渐渐地走近了乡下人家,刚才大家读完全文,乡下人家又带给你怎样的印象?(美丽,让人难忘,朴素,五颜六色……)

3、对啊,正是因为乡下人家亲切恬静,风光无限,所以作者被它深深地陶醉了,写下了这么优美的文字。在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乡下人家带给他的感受,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反馈)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作者感受到到乡下人家的风景是怎样的?

生反馈,点击独特,迷人。

板书:独特,迷人。

(2)你对“独特”这个词的理解?(不一样,特别的,与众不同……),那“迷人”呢?(又怎样去理解?)(令人陶醉,吸引人的……)

(3)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三、整体感知画面

1、人们常说,优美的文字如同一支画笔,能描绘出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乡下人家哪些独特而又迷人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画面。

2、反馈交流。你喜欢哪几句,请你美美地读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边交流边引领学生概括六个小标题。(老师用五个字的小标题概括了你看到的画面,给优美的画面取了好听的名字。)

继续交流。(交流时问:你能学着老师的样概括一下吗?)

(你真棒!给这道风景取了这么动听的名字。)

随机板书小标题:屋旁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3、同学们真会读书,把长长的课文读成了几副优美的画面,真像一首优美的风景诗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幅幅画面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说——齐读中心句。

四、研读一、二自然段

1、那这一幅幅画面各有哪些独特迷人之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从文字中去细细品味吧!

2、看,乡下人家的屋前多有趣啊!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1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出示第1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预设1:颜色迷人:青、红、碧绿。

你很会欣赏!(出示图片)看,碧绿的藤和叶中点缀着青、红的瓜,多么艳丽迷人的色彩啊!请把你的感受送入到文字中去。

预设2:很有生命力:攀上、爬上、结出。

你真会感悟!(出示图片)你们看,瓜藤正在努力地向上攀爬呢,多么生机勃勃啊!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瓜藤旺盛的生命力吗?

预设3:重点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生说到颜色迷人:随机连到预设1

(2)生说到“别有风趣的装饰”。反红。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说哪里让你感受到别有风趣?或者为什么说别有风趣?)生说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出示图片,这样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威严,冷漠、庄重、严肃)相比之下,乡下人家屋前的青藤红瓜绿叶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可爱、别有风趣)

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别有风趣呢?(指名读)

师:原本灰砖白墙的房屋,配上这青红的瓜,绿绿的藤,构成了一道多么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道风景吧!(读全段)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中心句。

3、乡下人家的屋前可爱迷人,乡下人家的门前也是热闹非凡。快去看看吧!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独特、迷人?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有的农家风光。

(1)生说到“华丽”这个词。反红。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华丽的花,(出示图片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想说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指名读,男生读。

华丽不是一般的美丽,这样一个词放在这句话中,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它们不是反义词吗?)你真会读书,似乎有一双火眼金睛,马上就发现了问题。谁能回答?(品种普通、生长环境朴素)的确,相对于公园里那些名贵的花种,乡村的花确实是朴素。但它却让乡下人家的门前季季花开,热热闹闹。我们真得好好感谢它们。谁来读读?

(2)继续交流。生说到“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反红。你理解它的意思吗?是的。芍药春天盛开,凤仙夏天怒放,鸡冠花初秋绽放,大丽菊深秋开放。它们就是——生读: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同学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花还多着呢。还记得我们学过一首几月开什么花的歌谣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是啊,每种花的开花期都不一样,你能根据歌谣里的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吗?写在课文第二段的上面。

出示:

乡下还有许多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它们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交流3到4人。预设评价:

1、是啊,乡下人家的门前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花可不少呢!

2、你让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乡下人家门前花团锦簇的热闹景象。

3、乡下人家,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多舒畅啊!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的确:齐读中心句。

4、乡下人家的屋后更迷人,让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自己读一读,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独特、迷人?

(1)生说到“绿的叶、青的竿、绿绿的浓阴”。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这一片浓浓的绿给我们带来了夏日的凉爽。女生一起来读。

(2)继续交流。生说到鲜嫩的笋探出头来。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笋儿的淘气顽皮?(探)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这些调皮的小竹笋多可爱啊!男生一起读。

(3)竹叶青青,笋儿调皮,这是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读。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中心句。

五、总结

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欣赏这一副副独特、迷人的画面。

板书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独特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迷人鸡鸭觅食欢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乡下人家》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字。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内容,想象乡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内容,想象乡村的美丽景色,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去品味乡下生活的乐趣。

二、新授。

1.打开书出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请同学发言(瓜架、鲜花、鸡、小河、在院子中吃饭、伴纺织娘的叫声入睡)

快速浏览,思考:在作家笔下乡下人家有什么特点?

从课文中找到一句直接概括的句子画下来。一起读一读

2.接下来咱们一起品读文字

学习1段:瓜架

“攀、爬”这两个词语用得特别好,我们仿佛看见了瓜果在不断的生长,给人充满了生机的感受。

夏秋之际,花儿落了,读课文里描写的内容

想像这样的景物就在你家的门前出现,再读一读这句,你想表达什么心情呢?(愉快、高兴、惊喜等)

这样的景象我们生活在都市里常见吗?常见的是什么?出示课件4(石狮子的建筑)

小小的房屋前有了一道这样的风景,难怪作者说:(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这种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舒服等)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让我们看到了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也体会到生活在那里的人家充满着喜悦充满着期盼的心情。

谁愿意把这段静止的文字通过朗读变成优美的画面让我们欣赏。

学习2段:鲜花和竹笋

站在屋前的瓜架下是不是有些舍不得走了,可是场地上的鲜花又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看下一段。在预习中,同学们在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再深入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请1人读这段课文

听了你们读的内容,王老师特别想马上去,因为我想一下子就能看见那些花,行吗?

讲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讲解各种花的花期。

每一种花能开这么长时间,看来它们对气候、环境等生长条件要求不是很高,不那么娇气,一定很好照顾,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朴素”。你能感受到它的华丽吗?

也正是这种“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我们都市人家所不常见的,因此显出了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你喜欢花吗?你读一读。

要是春季去,不仅能看到芍药花,还能在有些人家的屋后看见竹笋,就是竹子的嫩芽。

请男生读一读这一部分

体会“探”字,你能想象画面吗?说一说(他们争先恐后的从土里挤出来,为场地增添了春意;一转眼,春天过去了,笋芽渐渐长大了,到了秋季,他们长成了一片竹林,就像)

场地上的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记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经写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看来,乡下人家还有着大诗人般的情趣,把自己的家打扮得朴素中带着华丽而且不俗。

学习3、4段:小鸡、小河

交流这一部分内容中你看到的独特迷人的景物,谈一谈你体会乡下人家是怎样生活的。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在城市中养猫狗宠物的多,养鸡鸭的不多见;在城市中也有护城河等河流,但是没有在旁边洗衣服的等。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吗?

学习5、6段

要是让你去乡下人家住上几天,你愿意什么时候去呀?能结合着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吗?

三、巩固。

今天作者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乡下人家屋前、屋后,夏秋的风景(结合板书)小结全文。真可以说是: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们生活在都市中看到的,高楼林立的住宅,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的街道,带给我们的是紧张忙碌的感受,与之相比的乡下人家带给你的是什么感受呢?(自然、淳朴、亲切等)

出示课件一首小诗。

这篇课文写的只是我国广袤的农村,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缩影,现在许多乡下人家愿意让更多的都市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还应给学生安排更多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同时可以结合这里学生的生活实际,请他们介绍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是什么的。

《乡下人家》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 二 课 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拓展语言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乡下人家》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áoshìmìtǎng

1、归()装()()食()若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③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④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②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③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①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②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③全班交流。

④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

如何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描写来展示乡下人家的朴素,和谐,安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单元的导语提示: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下面的课文,为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提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开火车读:

瓜藤棚架屋檐装饰

芍药凤仙时令率领

捣衣搬到归巢和谐

催眠觅食鸡冠花大丽菊

别有风趣天高地阔耸尾巴

3、理解“时令、率领、芍药、捣衣、”图片理解“芍药、风仙、大丽菊”。注意多音字“冠、率”。

4、开火车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5、学生互评朗读的情况,并回答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铅笔作上记号。

6、交流听后的感受。引出中心句。

7、齐读中心句。

8、理解中心句的中心词“独特、迷人”: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那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赶快来默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并试着给这些风景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回答:作者写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归纳并板书: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中鸡觅食

河中鸭戏水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3、给这些风景分分类:

(分成静物图、动物图、人与自然图)

教师小结:作者安排这些风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暗含的顺序,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才能捕捉到。

四、品读1、2小节

1、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⑵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一组静物画,的确,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的方法我们感受到了(屏显,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下节课我们学习动物画这一组内容。

六、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最新范文

教案模板bpmf优秀3篇10-15

《雾凇》优秀教案【优秀5篇】10-15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优秀3篇)10-15

草虫的村落教案【优秀3篇】10-15

田径理论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10-15

开天辟地教案【9篇】10-15

《吨的认识》教案【优秀5篇】10-15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7篇10-1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最新8篇)10-15

世界环境日教育班会教案【优秀6篇】10-15

77 2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