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帮你看看长大了吗 语言《清明》教案优秀8篇

2022-07-28 10:35:44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分享了语言《清明》教案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我长大了》教案 篇一

活动准备

1、录像:《母亲与婴儿》。

2、材料:大型积木若干,长方形图画纸若干,彩笔若干,照相机一架,硬纸盒一个,婴儿的衣鞋帽等。

3、人员:邀请一位母亲带婴儿作客。

4、家长:向家长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内容,请家长配合,给幼儿讲一些小时候的事,并让幼儿带一件 自己小时候的东西和一张小时候的照片。

活动进程

晨间活动:布置展览台

目标:使幼儿在拼搭布置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引起幼儿对小时候的回忆,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发展 幼儿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大型积木拼搭一个展览台,并用各自带来的小时候的物品装饰,准备好“小时候的我” 的展览;引导幼儿自由地交流自己小时候的记忆。

集体教育活动

目标:使幼儿在观察比较的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初步理解成长的涵义;能用连贯清晰的语 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

一、谈谈以前的我

1、请幼儿观看《母亲与婴儿》的录像,通过观看母亲如何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洗澡、穿衣、哄睡觉、 教说话、教走路等,了解到自己小时候也和录像中的小弟弟一样,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哺育下,慢慢长大 。

2、引导幼儿观看“小时候的我”展览。

3、让幼儿根据自己带来的物品,谈谈自己小时候的事。

二、看看现在的我

1、请一位母亲带她的婴儿来班上作客,让幼儿与婴儿比比小手、小脚、小脸和身高,发现自己现在的变 化。

2、请几个幼儿上前试试婴儿的小衣服、小鞋子、小手套、小帽子,进一步体会到自己长大了。

3、想想现在我们除了身体上有变化,还有别的什么变化没有?(会自己吃饭、睡觉、走路、穿衣、会说 话,还会帮妈妈做事等等。)

小结:现在的我不仅长高长大了,而且还懂事多了,能干多了。

三、想想将来的我

1、老师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高大一些,懂得很多知识,会做很多事情,力气很大等等。)

2、老师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知道自己将来还 要长大。只要好好地吃饭睡觉,认真地学习锻炼,就能不断地长身体长知识,将来就能和老师、爸爸妈妈、叔 叔阿姨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想一想,你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四、画画“我的成长”

1、给每个幼儿一张长方形绘画纸,折成三部分,分别代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不错的

2、要求幼儿用彩笔画出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成长图。

3、将幼儿的画集中挂在一起,布置一个“我们的成长”小园地。

户外活动:找朋友

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跑跳能力。

玩法: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别的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要求幼儿先认清自己手中照 片上的幼儿,并记住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好朋友。游戏开始以“点兵点将”形式定出第一批寻找者,在大家“找 朋友”的歌声中开始跑跳着找自己的朋友,找对了方可与好朋友交换位置,否则,将继续找下去。三次找错者 要受罚。

延续活动

1、要求幼儿回家去做一件事情,向爸爸妈妈证明“我长大了”。

2、全班幼儿合影一张。

3、和幼儿一起装饰一个小纸箱,标上年月日期,将自己作品中“现在的我”部分剪下,连同全班合影照 一起锁入纸箱中,告诉幼儿等到我们大班毕业时再打开,看看那时的我们又有什么变化。

《我长大了》教案 篇二

一、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设计了此节课。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

五、活动进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

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5、教师小结。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语言《清明》教案 篇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说一说你了解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吗?

2.小结: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得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得“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至今的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语文化内容”。自20xx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

3、激趣导入: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晴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作家杜牧的《清明》。(板书课题:《清明》)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作者:请学生介绍作者杜牧,教师适时点拨。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和学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多媒体出示古诗第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

(3)鼓励学生根据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多媒体小结: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多媒体出示古诗3、4行)

(1)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3)多媒体突出显示重点词:借问、遥指、杏花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4)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5)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再读。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古诗的韵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古诗的韵律美表现出来。启发学生分析停顿。

课件小结: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读——教师再指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读。

6、练习背诵古诗。

四、深入探究,积累实践。

1、你们觉得诗中的那个词语用得最妙?说出你的理由吗?

教师小结:“纷纷”一词,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我们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细)与境界(迷人)。“纷纷”一词,还写出了行人凄迷纷乱的心情。

2、在第一句诗中你还对哪个词语感兴趣?为什么?

“行人”“断魂”:细细品味这两个词语,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逝去亲人之际,可作者却独自一人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作者的愁绪。

3、教师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这三个词语,我们体会了作者在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绝艺。

4、你从“遥”“杏花村”中有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遥”的使用非常巧妙: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韵味,引起了无穷的想象。“杏花村”: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五、自由发挥,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发挥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2、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诗,如《山行》等。

《我长大了》教案 篇四

一、设计思路:

随着幼儿生理的不断成熟,幼儿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不断增强,本课将让幼儿在感知自身机体的发展下,进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才艺展示,感知自己长大了。

2、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长过程。

3、激发幼儿爱父母、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诗歌《我最爱祖国》、各种职业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复习诗歌《我最爱祖国》,感受自己从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变化,体验自己长大了。

教师朗诵诗歌:小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中班的时候……现在我上大班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不断变化,是自己长大了吗?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学会了好多本领,那我们为什么能学会这么多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是妈妈的呵护,自己的努力,认真仔细,坚持、耐心、刻苦……在讨论中感受自己的长大的经历及自身的成长过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们知道自己长大了也会很多本领,那小朋友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自由展示,培养幼儿的大胆勇敢,体验自己长大及拥有本领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谈理想,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想一下,当你继续长大,你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之后,像老师这样你会有什么梦想呢?将来当你长得更大了,你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课下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的理想。

《我长大了》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结合幼儿的经历,通过展览讲述,使幼儿了解自己在不断成长,引导幼儿对自身发展变化的兴趣。

2、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现出来。

3、帮助幼乐极生悲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1、每位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各一张。

2、ppt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了解自己在渐渐地长大。

(1)带领幼儿参观照片展览,边看边问照片上是谁?是什么时候的照片?

(2)组织活动,小的时候你是什么样子?是谁把我们养大?现在你又是什么样子?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3)请幼儿上来分别说说这些都是哪位小朋友。

小结:小朋友们渐渐地在长大,学会了各种各样的本领,那么你觉得你的哪些本领学得最好呢?

2、鼓励幼儿找找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1)教师和幼儿共同找找老师的优点,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他们说说自己的优点。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优点,并且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3)鼓励幼儿爱清洁,讲卫生。(让平时能力较弱的幼儿也有展示长处的机会,使幼儿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好。)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优点,能勇敢地将自己的优点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3、找找自己的不足,鼓励幼儿今后努力。

(1)请幼儿谈谈自己在关心集体、参与体育活动、绘画等方面要向哪些小朋友学习。

(2)鼓励幼儿今后努力,争取不断进步。

4、给幼儿观看ppt

(1)和幼儿一起欣赏从小到大的模样。

(2)让幼儿说说自己长大的小趣事。

(3)再让幼儿上来表演小时候的模样,学一学小时候是怎么说话的。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首先,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自己还是小宝宝时候的照片。小朋友们猜一猜是哪位小朋友,当看到是自己的照片时候,小朋友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等大家猜对了再站起来。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的照片连老师都没有认出来,因为孩子们的变化确实太大了。

大家还很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表演小时候的我”,大家纷纷学婴儿“咿呀咿呀”说话声音,还有的孩子学起了小时侯在床上爬,引起大家的欢笑声。

《我长大了》教案 篇六

一、设计意图

春节过后,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那个说:“妈妈说我已经6岁了”。这个说“我7岁了”。“我6岁”、“我7岁”、“我在家自己梳的头”、“过年的时候我还帮妈妈包饺子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来——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决定引导孩子一起来开展“我长大了”

的主题活动。

二、主要教育目标

1、能在系列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并用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2、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做事有计划性的能力。

3、了解妈妈养育自己的艰辛,产生尊重妈妈、爱妈妈的情感。

三、环境创设与利用

1、主题墙设立“我长大了”、“我帮弟弟妹妹……”“自己开的展览会”、“将来的我”、“我给妈妈来过节”等小专栏,请幼儿展示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作品。

2、活动区的创设:

※创设“婴儿用品”专卖店,幼儿从中了解小时候自己的日用品有哪些?

※美工区投放各种材料,供幼儿表现自己的想法、制作礼物、装饰活动室等。

3、为幼儿创设以大带小的机会,帮助托班的弟弟妹妹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家长及社区工作

1、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小时候用过的所有用品(奶粉袋、奶瓶、小推车、服装、鞋、帽玩具等)及幼儿的成长照片。

2、请爸爸妈妈为幼儿讲述小时候有趣的故事并录音,有条件的可为幼儿放录像看。

3、请爸爸协助幼儿共同记录妈妈每天的做家务、娱乐、学习等情况的具体时间,并标明哪些事是为孩子做的。

活动一:自己开的展览会

活动依据:

自确定了主题后,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自己小时侯的衣服、鞋帽、日用品、玩具、照片……,零零乱乱的摆了一大桌子,为了向同伴介绍有的幼儿不时的从里面翻出自己的,搞的更乱了,于是我便引导孩子自己开一个展览会。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每组4—9人。

活动目标:能积极动脑筋设计展览会,将不同的物品进行整理、分类、摆放,能根据活动情况不断调整计划。

教师预设与推动

幼儿回应与生成

材料(备注)

“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小时候的东西,可是这样堆在一起,小朋友不能互相欣赏,还很乱,怎么办呢?”

徐小荷:“可以把衣服叠整齐放在桌子上。”

金晨海:“那些玩具可以放在窗台上。”

陈文慧:“衣服也可以叠整齐放在窗台上。”

姜玉耀:“那些照片可以贴在墙上。”

王阳:“可以把妈妈写得小时侯的故事也可以贴在墙上。”

……

说干就干,孩子们先是经过讨论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好了组,他们认真地整理着小衣服,一件一件地叠起来。可是,他们又发现:这样一来,小衣服在试穿中还是很不方便,因为每一次在朝自己的衣服时,还是会翻得很乱。

教师的推动

幼儿的回应与生成

材料(备注)

教师将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提出,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王凯:“可以用挂衣服的架子挂起来。”

徐晓荷:“家里的衣服都是挂起来的。”

谷卓成:“可以挂在娃娃家里”

陈文慧:“可以挂在墙上。”

王玉鸽:“可是娃娃家那么小,怎么能挂那么多的衣服呢?”

衣架若干

绳子

开始时孩子们很赞成,可听王玉鸽这么一说,也难住了。

“那么,你们都需要哪些材料呢?”

谷卓成:“需要一些衣架。”

王玉鸽:“还需要一些图钉,好挂绳子的。”

徐晓荷:“可是咱们没有绳子呀?”

看到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便提醒说:“你们可以到财务室宋老师那里借借看。”

于是,秦静涵和徐晓荷来到宋老师的办公室。有礼貌地敲门后,他们向宋老师借到了绳子,很高兴地回到了班里。小朋友们七手八脚地忙活开来。很快,一件件衣服、裤子被整齐地挂起来了。小朋友看到自己整理的衣服,高兴极了。

教师推动与预设

幼儿的回应与生成

材料(备注)

这些好看的衣服是小朋友小的时候穿的。那,现在你还能穿上这些衣服吗?请你去穿一穿、试一试吧!

王玉鸽:“小时候的衣服我只能伸进手去了。”

史晓宇:“我的帽子戴不上了。”

陈文慧:“裙子太小了,怎么也提不上了。”

由昊:“裤腿太瘦了……”

鲍琛:“刘老师,我原来的衣服一点也穿不上了。”

为什么小时候的衣服你们都穿不上了?

金晨海:“因为我们的身体长高了。”

郑慧美:“因为我们长胖了。”

王阳:“我们的胳膊、腿都粗起来了。”

王玉鸽:“我们的脚也变大了。”

姜玉耀:“我们的头也大了。”

金晨海:“我们一直一直长高,衣服也越来越小。”

《我长大了》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 第十一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① 张捷以这种心理与他人交往,容易产生哪些不必要的烦恼?

② 请给她出出主意,帮助她消除烦恼。

(2)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教材P7页)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的形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特点鲜明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才能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我们应给知道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就会导致自负。

活动:读一读,写一写(见教材P7—8页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按材料的要求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

(3)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教材P8页)

人的美包括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是指形体美和风度美;内在美,是指心灵与精神的美,包括思想、品德、理想、智慧、情操等。

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P9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应认识到: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第二、应给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第三、青少年应努力追求美。

四、本课知识点

(详见《资源与学案|》P2页——我的新知识:1、2:(1)、(2)、(3)。

五、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我的判断与选择”:1、2、3。(在《资源---》上完成。)

《资源与学案》P5页:

1“我的观察与思考”9——(1)(在作业本上完成)

2、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六、课后反思

语言《清明》教案 篇八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了解清明节及其由来,掌握一些清明节的习俗,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有语言,社会,艺术整合而成本节教学活动。

背景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他在流亡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一些大臣受不了这些苦,相继离开了他,到后来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对晋文公非常忠心。有一天,晋文公快饿昏了,介子推拿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在火上烤熟了让晋文公吃,就这样晋文公没有饿死。后来晋文公当上了皇帝,,他要封赏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可是他把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他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派手下人去请介子推进朝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没去,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当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他的门已经锁上了,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逃进了绵山。手下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被烧死,他们紧紧抱着一棵烧焦的刘顺。晋文公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把绵山改为介山。

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晋文公去介子推墓前看望,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的枝芽,晋文公看到柳树枝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悲喜交加,上前折下柳枝编成环形戴到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晋文公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都来祭奠介子推。

活动目标:

1、欣赏杜牧的诗《清明》,学习七言诗的节奏。

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幼儿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3、让幼儿体验诗的语言、意境之美。

活动准备:

1:反映古诗内容的课件,

2:儿童歌曲《清明》

3:沙锤每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课件欣赏古诗《清明》

二:基本活动

1、介绍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与家人结伴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习俗。

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讲述背景故事

3、朗诵古诗

(1)按七言诗的节奏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教师朗诵,幼儿用沙沙的声音给古诗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沙/沙沙/沙沙沙

路上/行人/欲断魂

沙沙/沙沙/沙沙沙

借问/酒家/何处有

沙沙/沙沙/沙沙沙

牧童/遥指/杏花村

沙沙/沙沙/沙沙沙

(3)幼儿一边朗诵一边用沙锤给自己伴奏

清明/时节/雨纷纷

沙锤:哒哒/哒哒/哒哒哒

路上/行人/欲断魂

哒哒/哒哒/哒哒哒

借问/酒家/何处有

哒哒/哒哒/哒哒哒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哒哒/哒哒/哒哒哒

4:理解诗的内容体验诗的语言、意境美

放课件欣赏美丽画面,提问: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幼儿回答(小桥,柳树,花,人,牛),教师讲解: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更有霏霏细雨,绵绵不断,美丽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合家团聚,游春踏青,祭祖扫墓,这是一个最见亲情的日子,但是总会有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面匆匆行走,春雨打湿他的衣服,这样的节日,这样的美景,让行人却显得非常忧愁。在这忧愁的时候,行人生出一个念头:我要找一个酒馆,喝上几杯酒,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被淋湿的衣服,排遣一下渐行渐浓的愁绪,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信手向远处一指,在杏花深处,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村,挑出一幅酒帘。牧童,杏花,小村,酒馆行人感觉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心头涌起一丝暖意。

5:吟唱古诗

师:诗很美,诗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我们听来听歌曲

《清明》,播放音乐,一起欣赏歌曲,吟唱古诗。

三、结束活动

春天是美好的,春光迷人的,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美好的春光吧!

最新范文

拼音的教案【优秀3篇】07-28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优秀3篇)07-28

数学《二次函数》优秀教案(精选4篇)07-28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07-28

琵琶行教案【优秀9篇】07-28

最新《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3篇)07-28

劳动教育教案(优秀7篇)07-28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优秀8篇】07-28

法制教育教案(优秀7篇)07-28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3篇】07-28

77 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