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优秀5篇

2024-03-24 10:54:59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书包范文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三峡之秋》教案优秀5篇,欢迎借鉴。

教学过程: 篇一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二

之三

作者:南宁市星湖小学 小咪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  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三、教师总结:

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平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

课标中强调: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

(1)提高有《www.shubaoc.com》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

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有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有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点评: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

1、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

(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 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2)同桌交流。

(3)反馈。小结:露水闪耀 峡风凉 绿叶金实 明丽 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明丽)。

(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一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有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一特点。)

(5)指导朗读。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表现三峡之秋早晨美丽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丽”的特点呢? (自由朗读 同桌读 指名读)

(6)小结学法: ①自由读,圈点优美词语,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怎样抓景物特点的,特点是什么? ②小组交流。 ③设计本自然段板书内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语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⑤感情朗读。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 中午,群峰披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呼啸,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江水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气。) 【点评:课文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两个自然段与早晨的段落相似,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完后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测就行了。】

4、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文5、6自然段。问题: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渔火、灯光和月色)?

(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

(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月亮 很迟很迟 月光朦胧 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帮助解释) 清冽的光辉,像„„;又像„„

5、读第7自然段 。问题:这一段中“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因为第6自然段写的是三峡的月色,月色又是三峡秋色的重要方面,这一段与文章开头一句相呼应。)【点评: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2、谈学习感受。 【点评:这样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思想达成共识,同进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学生自由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作者个性表达的理解和尊重。】

四、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有关三峡的美文与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家乡秋天的景色。

【点评: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

橘柚树 陡峭累累闪烁驳船

摇曳 消逝狭小清冽 朦胧

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

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 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 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 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

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

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师:三峡从中午到下午的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明暗、动静的变化,体会长江的千变万化)

3)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月亮在三峡上上空的景象。(配乐齐读)

(重点词:忽然 巨大 扑跌 泻 凌空飞降 挂)

作者置身江上,以“泻”字,从上到下,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美;用“挂”字,从上而下,写出月光的静态美,如素锦,银光烁烁,丝般爽滑——温柔可人。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山衬月,月光明亮、清冽;也以月写峡,三峡瑰丽、神奇。

4、思考: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首尾呼应。〉

5、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写橘柚树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三峡的秋色,就要看“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它们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变黄并显露出来散发出清香的时候,三峡秋天的气息最浓郁——“成熟”了。)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填空

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色彩明丽、气象万千,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最新范文

《牛郎织女》教案【优秀8篇】03-24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优秀3篇)03-24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最新1003-24

体育游戏教案(优秀6篇)03-2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优秀7篇03-24

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03-24

龟兔赛跑教案【优秀6篇】03-24

《废墟的召唤》教案精选4篇03-24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6篇)03-24

劳动课教案优秀8篇03-24

77 9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