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3篇)

2023-11-23 03:49:3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了《金蛇狂舞》教案(精选3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小伙伴们。

金蛇狂舞 篇一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所表现的基本情境。

2、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现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认识鼓、钹,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创编歌词表现歌曲的热闹情绪,在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音乐活动《金蛇狂舞》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大鼓、钹、小红旗多面、筷子、大红旗多面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跟唱,教师讲解歌曲的作者。

2、师:聂耳叔叔不仅写了很多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歌曲,还写了很多爱国歌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另外一首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三)、新课教学:

1、准备阶段

(1)、民乐介绍

师:“提起民乐,同学们,你们都认识那些民族乐器呢?”

生:“有古筝、琵琶、唢呐”

师:“同学们都认识这么多的民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民乐合奏,竖起你的小耳朵,看看你能听出多少种乐器的声音。”

(2)、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这两个问题欣赏全曲并观看vcd。

思考问题:

①在初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你联想到什么场面?

②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现这首曲子的情绪。

(播放课件:《金蛇狂舞》vcd)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小结:这首乐曲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像是过年过节一样。大家知不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在我国南方端午节除了吃棕子外最高兴的就是?(赛龙舟)在我们西区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大家都看过龙舟赛吧?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赛龙舟的情景以及你当时的心情。

(5)、个别学生描述,教师补充:乐曲描绘的就是端午节赛龙舟,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同学们都爱用红色,金色来形容这种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

(6)、(展示课件)解释曲名及分析音乐要素。①金蛇——比喻龙舟;②狂舞——比喻龙舟争先恐后的比赛场面;③速度——很快; ④快的速度表现一种什么气氛——热烈;⑤乐曲中用什么乐器体现这种热闹的场面——大鼓和钹。⑥民乐合奏——

(7)、介绍大鼓:一般是很大的鼓放在船头双手握锤敲击击鼓,是用来鼓舞士气统一划船的节奏。

(8)、(展示课件)如果你是鼓手,你会敲击怎样的节奏为队员加油鼓劲呢?

① 请学生创造鼓点节奏

②教师带学生模仿鼓点节奏x x |ox x| (学生拍手、拍腿模仿并用握拳代表休止符)

2、分段欣赏

a段  这首民乐合奏共分为三段,我们先来欣赏第一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a段:“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场面?” (播放课件)

师:“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段音乐的内容。”

师:“鼓声敲起来拉!比赛开始了。一艘艘龙船驶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3)、欣赏后活动:

① 教师带唱a段旋律。

② 学生集体为音乐(前部分)创编歌词。

③ 集体演唱歌词部分。“加油加油啊!我们用力划,条条龙船冲上前啊,我们一定要夺第一名!第一名!”

④学习a段的律动:击拍鼓点节奏——唱歌词——击拍鼓点节奏——按节奏边做划船的动作边呼喊“嗨哟”

⑤(播放课件)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

b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1)表现什么场面?2)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播放课件)

师:大家快加油啊!后面的龙船追上来拉!第二段音乐表现龙船之间的你追我赶的紧张气氛。

(3)、欣赏后活动:

①用“咚” 和“呛”模唱b段音乐。

②教师领唱“咚”学生齐唱“呛”,并启发学生创造动作表现。启发学生创作动作参与活动(可用跺脚、拍桌等动作参与)。

③ 讲解一领众合、一问一答的表演形式。

④再次欣赏,重点注意欣赏一领众合的表演形式。(播放课件)

⑤将全班分为两组进行龙舟比赛,请同学分别为龙舟队命名,用咚和呛运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模唱。

⑥再次欣赏a段音乐,并随乐活动。(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在分段音乐欣赏中根据音乐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情节性想象。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模唱降低难度,以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完成。最后让学生在模唱旋律中通过自由选择表演形式熟悉音乐的主题形象。

a’段

(1)、初听。(播放课件)

(2)、带问题再次欣赏(播放课件)

师:表现什么场面?回忆下它与哪段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3)、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与a段相似,不同的是速度越来越快,锣鼓声越来越密集,情绪越来越热烈。师: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场面?表现的是快到终点,龙船冲刺的场面。

(4)、随音乐进行活动加入呼喊“加油”的呐喊。(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与a段的比较,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在活动中加入挥旗呐喊“加油”和胜利的口号,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快感。

(四)、音乐活动

1、师;“我们分别学习和欣赏了《金蛇狂舞》的三段,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次,请同学们出出主义,怎样表现才能使乐曲更热闹呢?”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要发挥集体力量,大家一起用力划(2)坐在地上巧用筷子进行划船活动和敲击凳子(3)在b’段中敲击凳子的时候要得意洋洋,边敲边摇头(4)在a’段中请每组最后的同学手挥大红旗为本组加油助威!

3、边欣赏音乐边开展活动:(播放课件)

段落     演唱方式      表演方式           声音配置

a   唱词  用筷子拍打节奏  模仿划船动作  呼喊“嗨哟”

b  两队对唱  分组用筷子敲击凳子  乐器打击:鼓和钹

a’ 唱词  双手抓筷子模仿划船动作  呼喊“嗨哟”和“加油 打击乐器:鼓和钹

(五)、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金蛇狂舞》是1934年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根据民间音乐《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乐曲以朴实活泼的曲调,紧凑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端午佳节比赛龙舟的喜庆场面。那飞速前进的龙舟,带着辉煌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条条金蛇(龙)在水中疾弛狂舞。两岸的人群,你呼我喊;助威的锣鼓,你敲我擂,一派欢腾热烈的景象。二年级学生的欣赏课由于识谱能力的限制大多听听、想想,但本课的乐谱学生有能力体会,他们也有兴趣多深入理解些。教学中我先将三段主题音乐呈示在学生面前,在听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认认、唱唱,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而不是一听而过任其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些识谱能力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渴望看到乐谱,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今后我将会更注重欣赏课的教学。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掌握用纸造型的方法,能生动地粘贴生肖图。

2.学习纸条造型的方法。

3.从粘贴十二生肖的过程中,学习变形、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纸条粘贴的造型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或自己的生肖造型。

2、掌握纸条造型的技巧,粘贴平整牢固,图形不变。

三、教学准备:

示范作品,硬底板,铅画纸,色卡纸,小刀,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课前提醒:注意小刀、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使用。

2.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3.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如: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猪年,明年就是鼠年;我属猪,我属狗……

(二)制作生肖蛇

1.讲授做纸条生肖图形的方法。

(1)出示示范作品 ,欣赏、讲解。

(2)制作一只“老鼠”作示范,边讲解制作方法。

①从书中选一个自己属相或自己喜欢的生肖图,在底板纸上画稿,最后用肯定的线条将生肖图画准。

②截取纸条(已让学生事先准备好)。

③粘贴。先按轮廓线涂上适量的胶水或贴上双面胶;然后将纸条的断面沿轮廓线细心地粘,要让贴上去的纸条竖立着并不歪斜,等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松手。如贴上去的纸条长于轮廓线,应将多余的部分纸条剪去,若不够长则应接一段上去。

粘是制作的关键,要细心。

(3)注意的问题。

①截取的纸条应直,宽度一样。

②用白色纸条时,底板应选颜色比较深的卡纸,如:黑、蓝、红等,以使对比强烈,立体效果好。

③当生肖纸条图形全部粘住后,在胶水未完全干时,上面可以轻轻放上一块书写垫板(美术课本也可以),压一段时间,这样帖成的图形平整牢固。

2.学生作业。

制作一幅纸条生肖蛇。

3.学生制作期间,教师作示范并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

选取完成得较好的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时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点评。

5.教学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再制作几幅生肖图,把它们挂在家里,美化自己的居室。

(三)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学生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本课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会跳舞的蛇,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蛇的特点讲述清楚,制作步骤也明确的告诉学生,并请学生在此基础上尽情发挥,通过点、线、色来装饰玩具蛇,通过纸的大小,长短来做出蛇的一家等。学生兴趣浓厚,动手能力也教强,示范作用非常有用。学生在装饰花纹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小蛇,达到了本课的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很喜欢这类制作课,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考虑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

《金蛇狂舞》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分辨乐曲结构。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协调配合的好习惯,体验舞龙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环境创设:

用绸带、彩带、鞭炮、龙的图片、梭龙道具、民乐乐器(锣、鼓、钹等),装饰活动室四周,营造喜庆的氛围。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感知乐曲的结构。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VCD盘。

2、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教师带幼儿跳舞进入活动室入座。

二、欣赏录像,初步感受乐曲。

看完录像后,教师提问:

1、你们看到录像里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舞龙?

2、我们现在也一起来学着舞龙的动作,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好吗?(再次播放录像,幼儿自由表现)

小结:舞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县区都会以舞梭龙来表达欢庆。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放音乐磁带)

欣赏后,提问:

1、听完这首乐曲,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2、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小结:这首曲子的名字叫《金蛇狂舞》,是我国著名作曲聂耳根据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加以改编的。这首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表现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适合在欢腾热闹的场所播放。

3、想一想,这么热闹欢腾的音乐,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教师:“这首乐曲有几段?”(三段)

1、教师出示图谱(一),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第一段音乐后,提问:“听了这一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第一段有几个乐句?(3个)我们给它取名为A段。图谱一(略)

2、幼儿边看图谱(二)边欣赏第二段音乐后,教师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相似吗?”听了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我们给这一段音乐取名为B段。

图谱二(略)

3、幼儿边看图谱(三)边欣赏第三段音乐后,教师提问:“这一段音乐与第几段音乐相似?(A段)有哪儿不一样吗?”(结尾部分)第三段音乐有几个乐句?(4个),我们给它取名为C段。

图谱三(略)

4、教师小结:《金蛇狂舞》分三段:A、B、C段。

五、整体欣赏,自由表现。

1、过渡语: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小朋友们一定会很开心。现在请你们选择一样梭龙道具或是乐器,一起舞起来吧。

2、幼儿自由选择道具,在音乐声中大胆创作表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金蛇狂舞》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对答呼应的曲式风格,体验乐曲热闹欢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看图谱学说白,用打击乐器与同伴协作进行轮奏活动。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学说白的图谱:水龙、火龙的图片和节奏图;

2、一面红旗;

3、串铃、铃鼓各一半。

活动建议

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你听到了什么?

2、什么时候会播放这个音乐?

3、教师播放图片,介绍作曲、聂耳以及乐器唢呐、鼓。

此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庆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欣赏,听辨鼓和唢呐不同的声音。

1、音乐中什么时候在打鼓,什么时候是唢呐的声音?

2、唢呐和鼓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干什么?

1、让孩子听辨鼓声和唢呐的声音,有一定的难度。活动中发现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

2、幼儿回答不出,教师“没关系”,引导孩子再听一遍。体现教师平等、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3、第二个问题引导幼儿“像说话一样来表现音乐”,为下环节分组表演奠定基础。

建议可先让孩子听一听唢呐和锣鼓的声音,可采用教师出示2个乐器,让孩子先熟悉他们的声音,再引导孩子去寻找音乐中的唢呐声和锣鼓声,可多遍进行,培养孩子有目的的倾听习惯。

三、出示赛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感知乐曲aba结构。

1、你发现这些龙舟有什么不一样?

2、2为教师边听音乐边表演一遍。

3、他们刚才是怎么表演的?(引导孩子说出刚才的对白)

4、分组表演一遍,加拍手一遍。

5、结合音乐,听音乐、拍手唱一遍。

1、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有效激发了幼儿表演的欲望。

2、教师在表演完一遍时,问孩子刚才水龙和火龙是怎么表演的,分别怎么说的?这对孩子来说太难,孩子无法在只听一遍的情况下就把这么长的对白记住。

3、结合音乐、并边拍手边说对白,难度增加,结听、动、说于一体。

建议教师可再次表演一遍,并用语言引导孩子去认真听水龙与火龙之间的对白。也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跟随教师一起来“学说对白”。第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倾听的习惯。第二种方法考虑到这并不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直接告诉孩子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也不会影响活动的整体的效果。

四、用乐器铃鼓、窜铃分组表演一遍,撤去图示表演一遍。

没有了图示,我们该怎样来拍得更整齐呢?(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

出去图示,引导幼儿靠记忆表演,及时撤离支架。

五、播放划龙舟的录像(引导幼儿感受“整齐”的场面)。

六、再次分组比赛,请2名幼儿领队再次表演。

教师通过多次竞赛的方式,让孩子在“赛龙舟”的比赛中兴趣高昂地完成了目标之一。

最新范文

数学《分数除法》教案(4篇)11-23

最新线绳游戏教案(最新7篇)11-23

体育课教案(优秀9篇)11-23

《掌声》教学设计优秀10篇11-23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教案【精选3篇】11-23

少先队知识学习班会教案(优秀6篇)11-23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教案优秀10篇11-23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优秀4篇)11-23

《海上日出》教案【优秀8篇】11-23

机关单位主题教育党课讲稿2023【精选1011-22

77 7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