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案设计(优秀7篇)

2023-11-21 11:19:33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了灰雀教案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灰雀教学设计 篇一

[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该也是诚实。

[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预设: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也没有找到。”哪个词?(找遍)找遍了是怎样找?如此细致,喜欢不喜欢?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此时列宁的心情是——谁来读?

(5)“你好!灰雀……哪儿去了?”列宁把灰雀当成了——是啊,我们不是早就说鸟是——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1、列宁爱灰雀,小男孩爱不爱?只是他们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列宁爱,给它自由,小男孩爱,抓回自己的家里,谁的爱更博大?故事的结尾是灰雀——小男孩也——这个结尾好不好?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灰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从列宁与小男孩的谈话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列宁照片:这张照片上的人物你认识吗?(板:列宁)你知道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吗?

把你了解的给大家讲讲,不要看资料。出示列宁简介。

我们都学过关于列宁的课文你还记得吗?《蜜蜂引路》,表现了列宁怎样的品质?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课文。

板书《灰雀》,这篇文章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呢,我一起来读读。

二、 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你都从哪些方面预习了课文?

1、老师首先检查一下大家课文读正确了吗?

⑴ 先来看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指名认读生字词。

⑵ 指名朗读课文,听准字音。

2、在预习中,你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说,师记

“婉转”

灰雀哪里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

三、 研读课文: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我们反复读,文意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

下面咱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讨论解决。

合作学习,全班汇报。

1、“婉转”:播放鸟鸣生体会灰雀声音的美妙。记忆生字“婉”:有人说凡是带女子旁的字都是形容美好的事物,所以形容动听的声音也用了女字旁的字。

观察灰雀图,了解认识灰雀。识记“胸脯”。身体的器官多用月字旁。

指导朗读写灰雀的句子。

看图认识白桦树,记忆生字“桦”。“渣”字可不能读半边。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红色的词语要重读。

2、灰雀到底去哪里了?你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出示课文3----10自然段,朗读体会。

还是那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反复的读,你就会发

现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再读这段话,你能发现什么,又能读懂什么,一个地方、一个词语都可以。

学生交流。

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灰雀飞回来了吗?引出第11段。课件出示。

指导分角色朗读3-----11段。把旁白去掉,直接读两个人的对话。

3、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

(给小男孩改正的机会,也给他一个面子)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把书越读越薄。这篇课文老师也读了很多遍,我把他读成了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吗?猜一猜。想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思想,要给我们的启发上考虑。

板书:爱

男孩爱灰雀,把它捉回家里养着,使他失去自由;列宁爱灰雀,给它自由。列宁爱男孩,不责备他,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列宁和男孩的这段对话,大家体会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一部分好好读一读,同学们把书端起来,

分角色朗读。把我们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五、总结:

(指板书)灰雀、列宁、男孩,一颗爱心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灰雀、列宁、男孩说点什么?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爱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六、拓展:(机动)三选一

1、自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看谁演得最棒!

2、续写《灰雀》

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3、搜集关于诚实的小故事。

《灰雀》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简说:

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简短、含义深刻的对话描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这是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启迪、升华的一篇美文。

首先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场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灰雀的美,身临其境地说说看到这般情景会说什么。再而读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的喜爱之情。其次,抓住列宁和小孩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揣摩两个人的神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列宁的爱鸟之情。最后通过列宁和小男孩的爱鸟之行为对比,让孩子对爱护动物有了更高层次的启示——正是这种感染和熏陶,使孩子受到震撼,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终于放鸟回自然。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教学时,采用学生质疑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再次感受列宁不但爱鸟还爱孩子。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升华。再让学生把自己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得话写下来,就是让孩子把心灵美的洗礼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并没有明确写出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儿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全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因此有一定难度。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鸟儿吗?对,它叫灰雀。板书(灰雀)请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2、谁来说说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又看到了什么?

3、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自己去读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几只活泼的灰雀不仅惹我们喜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非常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灰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好小节序号,难读的或者喜欢的部分可以多读几次,注意课文里的泡泡。

2、检查词语。

还见过什么渣状的东西?(饼干渣、煤渣、苹果渣、豆腐渣、甘蔗渣)

3、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

昨天老师读课文,发现课文中有3句话很相似,而且特别难读,你们敢挑战吗?自己先练练吧!(自由读)指名读,发现什么?(标点不同,语气也不同。)你读出了三种不同的语气,真棒。齐读。

4、开火车读课文,谁来当火车头?他要是读对了,就让他一直读下去,要是读错就另请一位同学接着读,比一比,看谁的火车开得稳、开得久。

5、小结:读书也像开车,练得多,练得熟,就开得稳,开得好。

三、感知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刚才放声朗读课文,可以让我们读在口里,听到耳里,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不出声地默读课文,可以让帮助我们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划出来,

2、交流读。(师评价:哦,他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看来真的很喜欢;他还经常带东西给它们吃,就像喂养自己的宝宝一样!多么真挚的爱啊!)齐读。

四、探究灰雀的下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教育无痕。

1、引读: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灰雀到底哪儿去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灰雀的下落吗?请大家读读3-10小节,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秘密就藏在其中。

2、交流,你发现灰雀的下落了吗?(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哪里读出来?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写小男孩的句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3、看来,小男孩说自己没看见是在撒谎啊!这小小的谎言连我们都看出来了,又怎么瞒得了列宁这位伟人的眼睛呢。那么面对男孩的不诚实,列宁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列宁的话?

出示句子1: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列宁的话里里你读出了什么?(列宁对鸟儿的关心、担忧、喜爱)看来,列宁是希望用自己对鸟儿的爱来打动小男孩呀!

(2)我听出了你的可惜,你在为什么而可惜?(为再也看不到可爱的灰雀,为灰雀的伙伴失去了好朋友,为那只被抓的灰雀永远失去了自由,为小男孩不敢承认错误……允许多元解读。)把你的可惜读出来吧!指导朗读。

4、引读:

听到这里,男孩再也忍不住了,他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同学们,这时的男孩心里在想些什么?(决定放鸟归林,他想:……)尽管男孩没有公开承认自己抓走了灰雀,但我们从他的话语中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过来。

5、同桌分角色读:

列宁真不愧是个伟人,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让小男孩知错想改。这段对话写得真精彩,里面藏着秘密,也含着真情。让我们好好地去读读吧!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对话,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6、指名分角色读。

7、存疑: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成功了吗?小男孩到底有没有知错就改,真的把灰雀放回来?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写字园,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写哪些生字。出示第一行生字。指导写“胸脯”,(因为表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在古代,月字旁表示肉的意思。其他自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

二、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有没有把灰雀放回树林?(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那只灰雀,你能给大家讲讲你这两天来奇特的经历吗?(提示学生当时怎么被抓走,后来小男孩准备放你走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这一老一小多有意思啊,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几句什么话?把它写下来吧!

四、写字

五、作业

日记《灰雀历险记》

课后反思:

上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灰雀教学设计 篇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灰雀》

设计: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程德兰 安高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师问:同学们都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是谁为蜜蜂引路?

生答:列宁

师:在名人身上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品质与魅力,那么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板书:灰雀

二、齐读课题释疑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读懂课文,能用简短的话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以同桌为单位边读课文边画生字词并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班级检查

1、出示黑板生字词,对生字认读情况进行检查,正音

郊外 散步 胸脯 面包渣 或者 勇敢 可惜 低头 诚实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2、分节朗读课文,仔细听读并纠错。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释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列宁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六、小组内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学生讨论并在课文中做出批注(圈、画、点等方法)

七、班级交流感悟,体会列宁的品质。

(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对话段落体会列宁当时心情

(1)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高尔基找不到灰雀焦急的心情。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教师引导: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三)体会小男孩的品质:

学生读中感悟: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四)、默读11--13自然段,思考(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八、分角色朗读课文,重新体会列宁与小男孩当时的心理活动。

九、总结全文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列宁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能关心、爱护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益鸟的典范。 篇二: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

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1、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 2 、 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教后反思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爱”——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

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 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董淑芹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师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

1、出示导读提纲: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并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1、出示导读提纲:

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五、(升华)

(一)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出示导读提纲:

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2、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3、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篇三:《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柳家完小 刘海波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列宁吗?我们曾在哪篇课文中见过他?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他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

(1)认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开火车组词)

(2)认读词语(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课文

四、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同学们对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灰雀的资料)

2、指名学生读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找读读,和同桌谈谈体会。

4、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课文中对灰雀羽毛的描写,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b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歌唱,惹人喜爱。

你认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灰雀的鸣叫声)理解婉转。

(2)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郑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五、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列宁喜欢灰雀?(每次,都要,经常) ·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那个词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试着读一读,读出列宁的心情。

(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

(4)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理解“飞走、冻死、怕冷”等词是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指导朗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

(5)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读,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过渡:可是,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这个问题留到下节课咱们继续讨论。

六、指导写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郑老师就写哪个字。

2、写这两个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

4、生练写,师巡视。

板书设计:

5、灰 雀 爱 列宁小男孩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为第一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篇四:《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男孩把灰雀放回的经过。

教学难点: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吗?瞧,它们来了!(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教师引读: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引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2、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列宁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生:喜爱灰雀(板书“喜爱”)

二、感受列宁爱灰雀、爱男孩

(一)朗读第2自然段

1、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先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指板书)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把找到的句子划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2、反馈交流:(媒体出示:胸脯深红的灰雀)

(1)指名交流

(2)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着急呢?

(3)“找遍”是怎么找呢?师:是呀,找遍就是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每一个角落都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

(4)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5)小结:列宁这么着急,看出他怎么样?生:喜爱灰雀(指板书)

(二)继续学习第3-10自然段

那列宁到底找到灰雀了吗?(媒体出示:学习要求)

1、我们赶紧再读读课文3-10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请你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什么?圈一圈从哪些词语中读懂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同桌说一说。

3、检查交流

谁先来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媒体出示:列宁对话) (1) 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2)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

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3)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还有“可惜——”,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能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三)灰雀去哪里了?(媒体出示:侦查任务)

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哪去了呢?

让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他撒谎!

师:到底男孩说没说实话,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包括他想的、说的,看能不能找到线索、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媒体出示:男孩对话)

1、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

着往下说。

2、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为什么抓走灰雀呢?(板书:男孩喜爱灰雀)

4、师:列宁喜爱灰雀,男孩喜爱灰雀,两个人的爱一样吗?(学生交流)

5、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三、学习第11一13自然段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媒体出示:11--13自然段) 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果然) 师:为什么?(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1、那个男孩为什么会低着头?(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批评他。)

师:同学们再想想,男孩错在哪里? (捉灰雀、说谎)

男孩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欢灰雀)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问灰雀区哪里了?(列宁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媒体出示:思考问题)

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谎了,为什么还说他是诚实的?

(知错就改也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小结: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四、总结拓展(媒体出示:拓展)

1、听,媒体出示:三只灰雀又在枝头唧唧喳喳的歌唱,他们好象在。(指名2—3名)

2、现在如果你是列宁、男孩或灰雀中的一个。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3、师生总结: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教师擦去板书“喜”字。

灰雀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列宁喜欢看树林里的美丽灰雀,有一天不见了,着急的找遍了。后来知道是小男孩抓走了,列宁耐心教育,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宁也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会写12个必写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写的:灰雀的美丽,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灰雀从“有——不见——回来”的过程和男孩“心虚——知错——改错”心理变化。

3、感悟列宁耐心教育的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处事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几次语言的变化以及他怎样自觉改正错误的。感受列宁用爱心去感化小男孩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出示灰雀的相关图片,观察后引导正确朗读课题。(会读,书空)

出示列宁的图片作简单见绍。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内容激起学生对学生的兴趣,进入课文,了解文本。)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下去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引导合作朗读生字和词语,同桌研究如何去识记。教师设计先让优秀学生领读,再自由巩固朗读。(注意翘舌音:渣、者、诚。)

教师小结:出示: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带领学写:胸脯。(注意月字傍的写法。)【设计理念:练习写字是小学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内容,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写好每一个汉字是很有必要的】。

4、利用胸脯作为线索的起点,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注意板书

a、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朗读分析得出:灰雀的美丽。

(从粉红、深红、跳动、婉转歌唱去体会。)

b、灰雀的美丽吸引的列宁,那他是怎样对待灰雀呢?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有层次的朗读指导。(每天、都要、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找遍了、他怕冷、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从这些你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

c、一天,列宁所喜欢的一只有着深红色羽毛的灰雀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好吗?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老师配合男女同学分。)

教师引导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没。.。.。.没看见”(心里害怕,不知道怎么说,所以说的吞吞吐吐。)

列宁自言自语的说:“多好的灰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知道错了)

“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决心该错)

温馨提示:教师在学生理解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应该利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以便可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d、列宁爱灰雀怎么做,男孩怎么做,它是在谁的帮助下改正错误的?

(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设计理念:新课程阅读教学课非常注重学生朗读的个人感悟,针对这点,教师设计了丰富的个性化句子朗读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列宁、小男孩彼此的内心变化,明白列宁的教育目的。】

四、小结教学内容

1、开火车形式朗读生字,每个生字组词朗读。

2、选择和老师一起分析过句子中的一句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并说说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设计理念: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激发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落实目标,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收获。】

3、教师小结:列宁喜爱灰雀,也欣赏小男孩。男孩喜欢灰雀,在列宁的耐心教育下知错就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五、延伸练习

1、课文中写红的有:粉红、深红,你还能写出那些红?

2在课文中摘抄四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和两句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每天心虚

总要

经常知错

文本框:……找遍了

改错

《灰雀》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三、读中感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⑴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些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三只欢快的灰雀是如此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这一段该怎么读?

⑵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列宁找不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心情怎样?谁能读好这一段?

⑶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⑴ 同位分角色练读。

⑵ 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⑶ 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郊外 散步 白桦树 胸脯 婉转 面包渣

或者 严寒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回荡

2、巩固生字词:

⑴ 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⑵ 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三、指导书写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四、积累运用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灰雀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下这几个词语: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师:谁来读一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尤其是遒劲的劲这个最容易读错的字你都读对了。

2、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写谁的?(黄山松)

3、那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你对黄山松的了解吗?

内容预设:千姿百态: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知道的?(第三段)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来感受一下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吗?你是这一堂课上第一课读课文的孩子,相信你一定会把握好这个机会的。

潇洒挺秀:你是从文中哪一段话了解到的?读读这一段好吗?

表达预设1:这个孩子是用了其中的一个词语,很好,那其他同学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

2:你运用上了文中的语言。你是自己组织语言说的。大家的表达各有不同。

4、黄山松如此之多,那为什么作者却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奇特)

二、分层品奇: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自己完整地读读课文,对这三棵松的画面,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看看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们的奇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听明白了吗?(看看从画面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它们的奇特?)

2、学生交流:

评价:这是你眼中的奇,这是你心中的奇,这是你看到的奇,这是你的理解,你不仅读出了奇,还读出了情。

3、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预设:如果说出名字奇,那就先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那我们再静静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具体描写三棵松姿态的句子。

5、学生交流:边交流边出示三个句子。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所以人们叫它迎客松)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所以人们送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陪客松)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怪不得人们叫它送客松)

6、大家发现它们的姿态与名字之间的联系了吗?(名字正是由姿态得来的,这三句话正是写出了名字的由来)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你的感觉怎样?

总结: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它们本来就是三棵松,但却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觉呢?(可见作者的联想丰富)

7、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读这三个句子。指名三个同学。边读边点三个词语:如同好像

8、孩子们,读着这样奇特的姿态,你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吗?(它们怎么会长成这样的姿态呢?)

它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长成了这样的姿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时,相信有一个词会让你怦然心动的。

9、饱经风霜:理解饱——理解词——长在哪里?——可能经历怎样的风霜——读读手头的资料,你有什么话要说——这样的艰难经历只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吗?它经历了50年、100年、500年甚至800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就叫饱经风霜。这时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迎客松?是啊!这就是它的精神(评价学生时板书:神)难怪迎客松如今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三、整体读奇:

1、多么富有神韵的山,造就了如此奇特的松,假如你就在黄山,你一定会流连其间,陶醉其中,请把带有符号的词语换成“我”,把这种陶醉读出来。谁想成为黄山第一位游人?

指名1人读3句:你已经成为黄山的游人了,你正在享受着黄山松的陪伴,谁还想当游人?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2、多么温馨的场景,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3、我们其它的松也迫不及待了,那就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示吧!大家看: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4、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这样的朋友,让我们铭记在心吧:(音乐响起)

当你走进黄山,沿山而行,一棵雍容大度的迎客松正款款欢迎你的到来,迎客松姿态优美—

当你正流连于黄山景致时,默然仰首,满面笑颜的陪客松正注视着你——

当你离开黄山,顺路而下时,送客松又向你送来盈盈笑意——

5、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6、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最新范文

整式的加减教案优秀3篇11-21

队列训练教案优秀3篇11-21

骑牛比赛教案(优秀8篇)11-21

《苏州园林》教案10篇11-21

《大雁归来》教案优秀3篇11-21

桂林山水教案优秀5篇11-21

《雷电颂》教案【优秀8篇】11-21

《致女儿的信》的优秀教案6篇11-21

《枣核》教案优秀3篇11-21

《口算除法》教案【优秀5篇】11-21

77 7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