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感 享受成长的幸福——《怀素写字》听课随感【优秀9篇】

2023-09-30 15:55:13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享受成长的幸福——《怀素写字》听课随感【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老师听课个人感悟 篇一

通过这阶段的听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这阶段的听课活动让我了解了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很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大概要怎样去备课,怎样去吸引学生,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美术课有趣,就会带给学生一种身心的愉快,比较喜欢盼望上这个课程,也可以减轻同学们在其他课程的压力,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强烈,互动效果也好,要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环境的能力加强!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老师备课该想到的问题!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在课堂上老师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学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能使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听了这堂课让我心里那块石头低了好多,也有了一定的的心理准备!

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我在听第三册的《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教师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线条的变化,不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听第一册《太阳》时,教师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太阳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小学生不容易想象创造出富有自己想法的画面,这是他们长期模仿而产生的结果,下笔程式化,思维过程化,不是自己观察想象加工主动创造出来的画,而是不动脑筋的记忆结果,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动脑让学生去思维去想象,例如:通过投影录像示范画,出外写生,还有把绘画步骤编成儿歌活泼生动又容易记忆。调动小学生作画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所想反映的内容,使学生心情抒畅,激发创作欲望,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增强创作信心。例如:在《古代城堡》的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大家巧想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来制作城堡,陈老师出示他的示范的作品,而且利用废旧可乐瓶做成的成品让学生欣赏,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可以放在展台上让大家观赏,这样学生制作认真、积极,作品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极富创造性。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听《棋牌乐——棋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飞行棋,在教学安排上,教师特意让学生准备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的一些复习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使学生完成有创意的飞行棋,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飞行棋愉快的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堂小小的美术课,渗透了美术教师对学生的浓浓情意和关爱,美术教师在课上既教书又育人,他们就像伟大的母亲一样。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不是机械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没有感情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而且感情是双方面的,要求学生有情感,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的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行。课堂教学重在课堂常规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教师示范也是把双刃剑。教学示范固然很重要,但有的教师上课时太依赖于示范,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这样“空对空”对学生说教,使原先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讲得干巴巴的,枯燥得没有一点“味道”,光示范没有积极正确的引导,那只能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激发,只好照老师那样依样画葫芦,所画的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创造。这确实是我们美术教学的悲哀了。

怎样将学到的体会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得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二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在细读课文后,觉得将它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白银区麻林坪小学)

在放飞蜻蜓中放飞孩子的梦想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一课,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而是因势利导,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 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掩卷沉思,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教学本课时,我的体会有两点:

一、抓住灵动的语句,走近陶行知。

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  我抓住这几个词语, 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在诵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很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商量”,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翠贞,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二、品位课文细节,感受人格魅力

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我让学生辨析为什么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普通的要过来,没有体现一种尊重,而“取”却更体现先生与孩子们的平等相待,“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确实,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这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在“放飞蜻蜓”中,我们也收获了:放飞孩子的梦想,任他们翱翔

享受成长的幸福——《怀素写字》听课随感 篇三

教材解读:

《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二自然段,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怀素坚持不懈、不断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喜爱写字、力争写好字的情感。但是,文中人物时代久远,与童话相比,文章内容相对枯燥,缺少情趣。这对老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绿线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与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刻苦。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怀素写字的方法。

3、学会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写”“字”。

教学重点:

1、明确写字方法,写好两个生字。

2、朗读感悟怀素写字认真、刻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朗读感受怀素对写字的持之以恒、不断追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写”“字”,导入课题

(一)复习“宀”和“子”,学习“字”。

1、出示“宀”

小朋友,这是我们在学习课文《家》时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还记得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房屋)

2、出示“子”的古文字

这是我们学过的一个汉字“子”,指的是什么人?(婴儿)大大的脑袋,举着小手,多可爱呀!

3、出示古文字

(1)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在屋内生孩子)这是“字”,读准音“zì”。

(2)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字”的上下两部分我们都很熟悉,小朋友仔细看老师书写,一定要看清字形,记住笔顺。

(3)在书上描写“字”。

(4)今天,“字”又有了新的意思,表示记录语言的符号。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的叫作(粉笔字);小朋友用铅笔写的叫做 铅笔字);古人用毛笔写的叫作(毛笔字);到了三年级,我们还要学写(钢笔字)……

(二)学习“写”。

1、出示繁体字:

这是繁体字的“写”。“宀”表示房屋,“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在屋中扇动翅膀,边飞边叫。你看,这就是“写”原来的意思。

现在,不仅写法简化了,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认真看老师书写,特别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

强调上面秃宝盖,下面竖折折钩的的书写。

3、在书上一笔一画认真描写。

(三)导入课题。

1、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不仅表达的意思生动有趣,把字写好了,还非常漂亮,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小朋友们想把字写漂亮 吗?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生于1200多年前的大书法家,他的名字叫——怀素。

2、简介怀素。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写得非常漂亮,对后人影响很大,毛主席就非常喜欢怀素的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向他学到写好字的本领。

3、读准课题。

(设计说明:从熟悉的部件引入“字”的学习,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心理。“字”、“写”的本意和演变,渗透汉字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欲望。两个字的写法指导为学习课文中怀素写字的方法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怀素写字的故事了,那就捧起书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要把句子读通顺。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古(gǔ)时(shí)候(hou) 和(hé)尚(shang) 书(shū)法(fǎ)家(jiā) (读准翘舌音)

先(xiān) 进(jìn)步(bù) (读准前鼻音)

这(zhè)样(yàng) 有(yǒu)名(míng) 日(rì)子(zi)一(yì)长(cháng) (读准后鼻音)

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放入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又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认真”

1、怀素写字的方法藏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听老师读这一段的三句话,小朋友们边听边想:究竟第几句话告诉我们怀素写字的方法了。

2、重点理解第二句话:

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1)理解“先……再……”

“先”是排在前面的事情,“再”是排在后面的事情。

早晨起床以后,我总是先( ),再( )。

上午到了学校,我总是先( ),再( )。

晚上放学回家,我总是先( ),再( )。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个先后顺序。

(2)理解“非常认真”。

怀素写字就很有方法。他总是先( ),再( )。

怀素这种认真的态度只是一次?两次?“总是”,看来,他一直如此。

正因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所以,他的字进步很快。

3、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

4、小朋友们要用心记住怀素写字的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 设计说明: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先……再……”的语言文字训练结合生活实际帮助理解,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通过朗读来感悟。)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刻苦”

1、有了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怀素的字进步很快。可是,当时怀素很穷,买不起纸。为了写出更加漂亮的字来,怀素是怎样刻苦练习的呢?答案就在第三自然段中。

2、读好长句子:

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两个“当”,读音不一样)

3、理解重点句: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1)理解“穿”。

这里的“穿”是“破”、“通”的意思。

怀素写字的工具是毛笔和木板,老师今天把毛笔带来了,我们的桌面就是薄薄的木板,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用毛笔在木板上写字。

你能把木板写穿吗?

(2)理解“竟”。

可是,怀素就把木板写穿了!你能想到吗?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知道是哪个字吗?

( 3)补白“写呀写呀”。

一支软软的毛笔,怎么就能把硬邦邦的厚厚的木板给写穿的呢?

传说,怀素小时候只要看到匾牌石刻上的好字,他就仔细看,认真想,用木版代替纸练字。他家附近的池塘因为被他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

现在你知道木板为什么会被写穿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为了练出一手好字,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怀素已经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傍晚,天已经黑了下来,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寒冬腊月,怀素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块漂亮的石碑,他赶紧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盛夏酷暑,怀素在炎炎烈日下看到一块匾牌上的好字,他立刻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大家都说怀素的字已经很好看了,他还在(写呀写呀)……

就这样,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4、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怀素写字的秘诀不仅在于他有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还在于他有不怕吃苦、好学上进的精神!

(设计说明:这段是文章的难点。“穿”和“竟”虽然不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必须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这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资料的补充、想象的拓展都是为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服务的。)

五、练写生字“写”和“字”

小朋友,你想让自己的字更漂亮吗?那就向怀素学习吧!

1、在《习字册》上练写“写”和“字”。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评价反馈。

(设计说明:上课伊始,指导了两个生字的音形意。此时练写,重在巩固。评价环节很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写好每一个字。)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四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评议,补充完善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感悟朗读

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议

练读

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 放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误解,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过程(抓重点句)。

3、有朗读过程中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有关蜻蜓的多媒体课件,蜻蜓模型,重点句投影。

<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邹老师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起)。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谁放飞蜻蜓?

生2: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播放配乐朗读磁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学生跟着范读默读。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不明白。

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生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

生2: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的?

生3:陶行知为什么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提问时解决)

(这些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要是学生不能提出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 就算学生提出来了,怎么处理,是放在一边还是立即解决,如果当时就抽学生回答而且答对了,三个问题解决了,后面还怎么上?此处设计请考虑。)

(过渡:同学真认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思考问题如此积极,下面老师请同学欣赏一幕现场表演的情境剧:一个小男孩捉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装在瓶中玩耍,一个小女孩上前劝说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女孩说:“请你把蝴蝶放了吧,你把它装在瓶子里多可怜呀!”)

表现得真好,掌声鼓励。剧中小女孩直接请求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小男孩听了小女孩的话,他会怎么做呢?可能会放飞蝴蝶,也可能不会放掉。那么,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细读2—11自然段。

三、组内合作学习,体会感悟

1、组内细读2—11自然段,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

①小组细读,边读边找。(需要学生找的一些重要词句可让学生用一些符号勾画)

②小组合作交流。

2、抽学生读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抽学生读。

②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谈体会。

③(出示重点句—贴纸)

句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a、学生齐读:“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b、学生汇报(从“慈爱”、“抚摸”等词看出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c、师总结:是的,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可他在孩子们面前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对孩子们是那样的慈爱,那样的和蔼可亲。所以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强调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陶行知的和蔼可亲。(进行朗读指导,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再齐读或先抽读,教师评价,再齐读)

句2: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a、女生齐读:师: “商量”说明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把原句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哪句最好,为什么?先让学生改,再用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对比读,再说有什么不同。

b、学生汇报。

c、师总结: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原句好,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行知说话的语气的委婉,这样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他的建议。

④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这些表现说明什么?可让学生用线条画出一些相关句子,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孩子们点点头、孩子们入神的听着等。再分别说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a、生汇报。

b、师总结:从孩子们的反应,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陶行知是那样平易近人,对孩子的关爱是那样真诚,陶行知的话语也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的。

(过渡:唉,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学习第十自然段。)

四、合作探究

1、同桌互读第十自然段,找出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并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说说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及功能。

生1:蜻蜓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它的功能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生2: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的功能是用来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

师演示课件:介绍相关的课外内容—蜻蜓结构图及相亲知识。

②蜻蜓,昆虫纲,为大型昆虫,身体修长,色彩艳丽,体态优雅,飞行灵活敏捷,有趣而诱人,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昆虫。

蜻蜓专门捕食各种小型蛾类、稻飞虱、蝇、蚊等昆虫。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产在水田里卵化为幼虫的名安叫水虿,一只蜻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在产卵。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训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全世界的蜻蜓大约有5000种以上,我国约有300种。 此处介绍过多,语言过成人化。语言可重新组织。

孩子们听了陶行知的介绍,神情怎样?说明了什么?

3、陶行知为什么要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

③师总结: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在陶行知的谆谆教导之下,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有益动物。

4、那么,孩子们听了陶行知的建议后,他们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五、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总结。

板书:

陶行知    谆谆教导     孩子   心甘情愿   放飞蜻蜓

慈爱抚摸             点点头

(和蔼可亲)

商量的中吻           纷纷说           我们的朋友

(尊重孩子)

板书设计非常好,但课后的第一个任务分角色朗读没设计进去。这个一定要要,因为他是本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有时间可在课文最后设计一个小小的练笔:让学生续写课文,主要写蜻蜓背放飞后快活自由的样子、孩子们的心情及他们明白的道理。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你采用的合作交流学习非常好,但是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调控,不能让别人认为是走形式,要做到气氛活跃,有序,不乱,讨论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总结的语言要精炼,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与多种方式的评价或鼓励,调动积极性,尽量少重复学生答问的语言。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六

第二课时教案1           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1、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 指名交流

(2) 评议,补充完善

(3)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 教师总结

4、 感悟朗读

(1) 自读

(2) 指名读

(3) 学生评议

(4) 练读

(5) 感情朗读

二、 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1、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1、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讨论交流

3、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放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4、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说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知识丰富的陶行知。从陶先生的问话和介绍中了解蜻蜓的知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的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是益虫)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神奇的尾巴)

“指着它的尾巴说……”,“它的眼睛……” (奇特的眼睛)

“……”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书上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事实果真如此吗?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教学片段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

三、拓展、延伸。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2.增强学生对蜻蜓的情感,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链接动画,老师描述,学生表白。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时间允许,同学们可以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3.配乐朗读。导言: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孩子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五、小结、下课。

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自我评点

一、在美读中培养语感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没有对文章进行分析,而只是针对课文的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的优美、用词的精当,然后指导美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情朗读,能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二、在思维中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放飞蜻蜓》我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你是怎么知道陶先生知识丰富的?陶先生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物动作入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色,设计出不同的语言实践训练,使学生用新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教学完本课后,我出示了说话要求,让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句式的训练中又一次体会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和精彩的描述。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七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是一篇记事文章,是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蔡老师的这堂公开课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块状教学凸现

在课堂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学设计中的“识蜻蜓——识陶行知”这两大板块的存在,师生的多层次对话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二、文本解读精致

蔡老师对让学生了解蜻蜓知识这一教学设计中,能从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并将课外资料适时补充,让学生对蜻蜓的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

商讨:1、课后作业能否增加一项:为蜻蜓做一张动物名片。

2、板书“陶行知”的位置应调整,不要与课题对齐。

听课随感----《放飞蜻蜓》 篇八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5

《放飞蜻蜓》教学思路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

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

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陶先生学问大,懂的东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重点学习第10自然段

合作讨论,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如: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的神态。

结合理解“入神”。为什么“入神”?

d、陶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

⑴陶行知最后没有由自己直接放飞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了翠贞。

⑵还蜻蜓时,“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结合理解:“商量的口吻”

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  小结

①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之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呢?

②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此时,孩子们会怎么想?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1、画一幅蜻蜓图

2、写一段话,关于蜻蜓的样子

3、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

享受成长的幸福——《怀素写字》听课随感 篇九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这篇课文教了学生怎么样把字写好的方法,在上课时,我就抓住了重点句子:“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这一句来研读。这句话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让学生仔细体会,要分清“看清”和“记住”与“笔画”与“笔顺”的关系。朗读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脑子里要浮现出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苏教版教材在课后用较大的篇幅安排了笔顺图和和描红练习,我想:我们在教学时要利用好这一珍贵的资源。

教学时,我着力抓好描红和临写的结合点,写字时让学生再次浮现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并以此来指导自己写字,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怀素写字》,本文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了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紧紧围绕“怀素写字非常认真、练字十分刻苦”展开,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第一段总起,点明了怀素从小就喜欢写字,好学上进。第二、三两段展开具体描写,分别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怀素练字十分刻苦”为中心,以事例进行铺陈。第四段顺理成章,有因才有果,写怀素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出示了挂图。一是怀素小时候在木板上认真写字的摸样;二是怀素长大之后在墙上挥毫的样子。由说图入手,分别引入对课文第一段、第四段的学习,不仅感受了怀素所写的字的形神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好奇心:为什么怀素可以写这样一手好字呢?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埋下伏笔,也使倒叙式教学设计得以实施,即先知果,后探因。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了积极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二、联系实际,催化情感。

学生是学习生活的小主人,他们才刚刚开始体验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学习写字对他们而言既是必修课也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我设计了一环——照着怀素的方法,我们也来学写字以及后来的三步法填空。一是加强学生对怀素的写字方法——三步法的理解,明确具体步骤写字;二来,也为指导背诵打基础,使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多读课文,熟读成诵。我当场用怀素的办法来写字,当孩子们得出“怀素的写字法真有效”的结论时,我立刻将之引向他们的学习生活,请他们今后写字的时候也用上怀素的好办法,产生情感共鸣。

三、积极评价,调节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他们积极情感的内需,还需要外界激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评价为“调节器”,不断刺激学生。我教学时从夸怀素引导到夸我们自己班上的孩子,不断调节着学生的情感,使其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四、不足之处要改进:

1、生字的指导总喜欢放在课结束之前,应该阅读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

2、有个疏忽,怀素写字的三个步骤熟记之后,我练写了字,如果也能当堂让孩子们动笔也写一写,而不用放到课后,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怀素写字》教学反思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有许多新生事物是我们所不熟悉或不了解的,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们只有去观察。小学生更是如此。不过,小学生的观察很“粗”,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2课《怀素写字》一文,上课时我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从而揭题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图上画的这个人在干什么?

生:图上的人正在写字。

师:那么,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呢?

生:古时候!

师:你怎么知道他是古时候的人呢?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从纸筒里的那些纸可以看出来。那个筒里的纸不是现在的,是古时候的人用的。现在我们用来写字的都是本子,不是那种卷纸。

师:你说得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

生:那个写字的桌子也是古时候的人用的,现在不用那样的桌子。

师:是啊,现在我们写字用的是课桌,家里写字用的是书桌。

生:从那个人穿的衣服可以看出那是古时候的人,现在我们都不穿那种衣服。

师:对,那的确是古时候的人穿的衣服,这的确可以看出那是个古时候的人。

生:老师,那个人写字用的是毛笔,现在我们不用毛笔写字的。

师:不完全对。现在我们的确不用毛笔写字,写字用的是铅笔。但是,等我们到了三年级,老师就要教大家写毛笔字了。

生:老师,那个人写字时不坐椅子,坐在那一块布上面,说明他是古时候的人。

师:是的。在那时,我们古人还没有发明椅子,都是席地而坐。他坐的那个就是席子。

…………

师: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生:他的名字叫怀素!

教师简介怀素,指导读好课题。

[反思]

“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这个问题,课前我只设想学生可能会回答:从人物的穿着中可以看出来。但是,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学生们居然发现了这么多素材,令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更多,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观察,让我们教会学生仔细观察,留心身边的各种细微的事物,从小开始,从观察开始,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出色!

最新范文

月球之谜教案【优秀8篇】09-30

感谢师恩主题班会教案(8篇)09-30

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最新8篇09-30

主题班会教案【优秀9篇】09-30

节约用水用电主题班会教案【精选8篇】09-30

最新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最新3篇09-30

《小镇的早晨》(6篇)09-30

《大还是小》教案(精选4篇)09-30

《大还是小》教案优秀10篇09-30

汉语拼音教案【9篇】09-30

77 6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