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秀6篇】

2023-08-16 02:41:27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路甬祥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 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 “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四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5)我们接着看这些句子,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同学们,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比比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他们过得更加舒适、更加方便呢?

(8)孩子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过去那些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当他们看到这些科学成就时,会怎么说?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3)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仅仅是没有这些吗?你还能说说那时没有什么?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7)何止这些幻想变成现实啊。你们随便替祖先说一个他们的幻想,肯定都能实现。你能举一种吗?

(8)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得以实现,实在太令人骄傲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你们能找出来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7)是谁在呼风唤雨的?

(8)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六、作业布置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通过学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题目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理解“呼风唤雨”“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2.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完成练习。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会读):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2)、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生字

3、写生字。分析字形。板书赖,指导拿笔姿势及书写姿势。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句来写的,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第1自然段),齐读。

2、读一读,想一想,是谁来呼风唤雨?又是什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第二自然段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提问一人读,其他生思考)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3、老师听**同学读课文时发现两个词,谁能告诉我怎么理解“发明”“发现”?

发现:原先存在的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现在被人们探索出来了。

发明:原先不存在,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练习

4、默读课文,用“_______”画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1)提问生答。上百万年历史又叫什么社会?——农耕社会板书

(2)农耕社会有什么特点。——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提问。谁还能举两个例子?

(3)那时候什么都没有,那人们怎样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呢?——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提问

谁能和老师分享下这几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腾云驾雾”指能乘着云雾在天上飞。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几个词语在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种美好愿望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其实是一种什么——板书幻想

(4)齐读课文揣摩农耕社会生活状况。(从那时候到美好愿望)。

(5)可是到了20世纪这些幻想纷纷变成了什么?——现实。(板书)

(6)美好愿望从幻想变为现实,文中用了哪一句诗来描写的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速度之快以及范围之广,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一项不到的惊喜。

什么写作方法?------引用。大家写作的时候可以加以运用,会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有感情朗读诗句。

5、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20世纪有这么多的成就,大家想一下农耕社会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到了20世纪分别靠什么来实现的呢?——望远镜,电话,飞机

回过头来看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生活状态,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写作要加以运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提问回答。齐读。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齐答。

科学技术。(罗素引用)

7、科学技术将20世纪变成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咱们现在的21世纪呢?

火箭、机器人等等

8、你收获到了什么?

好好学习,创造更多发明发现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

2、课下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农耕社会科学技术20世纪

幻想————————现实

最新范文

珍爱生命,快乐成长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08-16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优秀6篇】08-15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4篇)08-15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案(2篇)08-15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优秀5篇)08-15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优秀5篇】08-15

《桃花源记》教案(优秀3篇)08-15

考前心理辅导教案 考前心理辅导内容【08-15

学雷锋主题班会教案3篇08-15

沁园春【优秀4篇】08-15

77 6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