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3篇)

2023-08-02 22:30:32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了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有理数乘法

学习难点:

法则推导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计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2(一2)×3

(一2)×4(一2)×5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

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

(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1.4.1有理数的乘法》同步练习含解析

1、若有理数a,b满足a+b<0,ab<0,则()

A、a,b都是正数

B、a,b都是负数

C、a,b中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中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

5、若a+b<0,ab<0,则()

A、a>0,b>0

B、a<0,b<0

C、a,b两数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

D、a,b两数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值于0

《1.4.1.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时练习含答案

2、大于—3且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为()

A、—12 B、12 C、0 D、—144

2、3.125×(—23)—3.125×77=3.125×(—23—77)=3.125×(—100)=—312.5,这个运算运用了()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结合律

C、分配律

D、分配律的逆用

3、下列运算过程有错误的个数是()

①×2=3—4×2

②—4×(—7)×(—125)=—(4×125×7)

③9×15=×15=150—

④[3×(—25)]×(—2)=3×[(—25)×(—2)]=3×50

A、1 B、2 C、3 D、4

4、绝对值不大于2 015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5、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是,最大是。

6、计算(—8)×(—2)+(—1)×(—8)—(—3)×(—8)的结果为。

7、计算(1—2)×(2—3)×(3—4)×…×(2 014—2 015)×(2 015—2 016)的结果是。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

1、七年级(3)班同学李亮在一次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三级跳远比赛,共跳了5次,他第一次跳了6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0.1m,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跳0.3m,第四次比第三次多跳0.5m,第五次比第四次少跳了0.4m.他那一次跳得最远?成绩是多少?

2、一只小虫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行各段路程(单位:厘米)依次为:+5,﹣3,+10,﹣8,﹣6,+12,﹣10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练习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最新范文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优秀4篇08-03

圆周运动教案优秀3篇08-02

地理教学教案优秀4篇08-02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优秀4篇)08-02

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优秀7篇08-0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优秀7篇)08-02

早教课教案(优秀7篇)08-02

暑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优秀3篇】08-0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10篇)08-02

张自新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优秀4篇)08-02

77 5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