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案 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优秀3篇)

2023-07-10 06:40:06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难点 篇一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 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

二、导入 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www.shubaoc.com)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

三、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正,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问题(教师备案):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1、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3、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4、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五、朗读背诵

最新范文

《少年闰土》教案(优秀4篇)07-10

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9篇】07-10

艺术的教案【精选5篇】07-10

艺术活动教案优秀7篇07-10

电子的教案优秀9篇07-10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优秀教案【07-10

心理健康简报(优秀10篇)07-10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07-10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优秀4篇07-10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优秀3篇)07-10

77 5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