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案最新9篇

2023-06-18 08:01:42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新文化运动》教案最新9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新文化运动 篇一

第21课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加上每一目时间的安排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学案预习过本课,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并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③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要求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 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 民主  科学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

(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

(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  “这柯(棵)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亦掘去。

哈哈!好了!             ——胡适《乐观》

教师一步步设问: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与_____

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文学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重铸国魂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教师: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同步检测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当时各历史条件推动的产物,这些历史条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

a.《新青年》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 《新青年》以民主、科学思想为其主旨

c.《新青年》歌颂了十月革命       d. 《新青年》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3.北京大学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其直接原因是

a.五四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的解放

b.北大校长蔡元培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c.北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强烈

d.北大学生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强烈

4.右图为北大校园的雕塑,其造型来源于“德先生”(democracy)和  “赛先生”(science)英文头一字母“d”“s”的变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a. 民主与自由             b.平等与自由

c.民权与科学              d.民主与科学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①提倡白话文              ②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③使用简化字             ④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6.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祟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7.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反孔教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民主政治

b.新文化运动矛头所向是封建的儒家思想

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的道路

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是

a.鲁迅的《药》                 b.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鲁迅的《呐喊》

9.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文化平民化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文学界曲艺界等思想文化的新潮流。下列现象反映了文化平民化趋势的有

①诗体解放运动    ②打倒孔家店    ③京剧的市民化     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b d c d a c c

新文化运动 篇二

(五)

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1)    兴起的背景p116—117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要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

【3】思想文化上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2)    兴起的标志:19xx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前期的指导思想p117△3 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    主要内容p118△1△2△3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发展到后来还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2.(1)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表现(p119•3)介绍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

(2)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p119△1:2)

(3)影响p119△2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

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

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和经过

(1)    背景p120—p121

国际方面【1】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这促使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国内方面【1】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利;对内掠夺,人民负担沉重。

【2】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3】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加深。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开展爱国运动

(2)    导火线(p121△2: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    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4)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5)    经过p121—p122

运动中心转移: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他们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愤怒的学生还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罢市。各地工人也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    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    各阶层的地位: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3)伟大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标志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p125•1-2

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

(2)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p125•2-3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    问题与主义之争p126△1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针对胡适的论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4)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p126△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p127△2

1920年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函约各地发展组织,促进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不久,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对北方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后,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2)    共产主义小组的作用p127△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    中共“一大”的召开

(4)    【1】召开时间、地点p128△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2】中心任务▽1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作用p129△2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    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p130△1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内容、作用△2

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人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6)    工人运动的高潮

【1】    领导机构p130△3•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p130△3:1-2

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7)    二七惨案及其教训 p130△3•1-2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新文化运动 篇三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的政策是( )

A.提倡民主 B.改革创新 C.尊孔复古 D.提倡科学

2.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3.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

A.民主、法制 B.科学、文化 C.民主、科学 D.科学、道德

4.新文化运动初期把斗争的锋芒指向( )

A.袁世凯 B.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C.资产阶级文化 D.机会主义

5.曾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6.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 B.《万国公报》C.《苏报》 D.《新青年》

7.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8.1919年6月3日以前,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是( )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广州

9.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的主力是( )

A.无产阶级 B.青年学生 C.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D 7.A 8.B 9.A

新文化运动 篇四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序号:9

课题

10 新文化运动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备 课 人 审 核 人 备课时间 重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上课时间 课时数1

学       案       内      容

学习随笔         (教法、学法) 一、     检查预习(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1、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和_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2、《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________。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篇论文。二、自学指导1:快速阅读课本第三、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教师点拨: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主要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   自学指导2快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一段和43页2段,回答下题:1、  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 ),3、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教师点拨: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学       案       内      容

学习随笔         (教法、学法)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当堂掌握陈独秀及创办的刊物,李大钊及其文章。  3、a.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当堂训练(    )1.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①民主 ②平等 ③博爱 ④自由 ⑤科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连续发表了          a.《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b. 《庶民的胜利》和《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走艘议》和《孔子与宪法》         d.《警告青年》和《狂人日记》(    )4.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李大钊   b.鲁迅      c.段祺瑞       d.黎元洪(    )5.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文学革命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    )6.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d. 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学(教)后记:

新文化运动 篇五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经历哪几个阶段;

2.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

3.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综合启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了解本课相关背景,即当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袁世凯篡夺果实称帝的背景。“假如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导入到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 出示自学指导时间:3分钟 ,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活动中心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4.主要内容 :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具体内容课本有详细说明,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并理解掌握

5.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时间2分钟,要求:快速浏览课本第二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后期新文化运动时间

2.后期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性质,历史意义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 师生共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后期时间 十月革命以后1917-1919

2.后期主要内容: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性质 :前期、后期性质,两者概括起来的新文化运动性质

4.历史意义:让学生进行归纳师再点评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三、拓展与延伸

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提出“*孔家店”的口号,你认为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了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回味一下牢记知识要点。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预习第9课内容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四幅人物图片,问:哪位同学能说这些历史人物?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处在了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了一场探寻中国出路的新文化运动。

过渡语:(展示《青年杂志》的封面,过渡到本课第一个大问题)

同学们,此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青年》的创办

自学指导一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一段到第三段,回答下列1--3题:

1、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同桌讨论)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各抒己见)(提示如下)

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

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

教师点拨:

1、A.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3、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强调:学生会依据课本回答出以上三个方面。教师指出,这个问题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二是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为加强理解教材,教师提出问题:

1、课本中的“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是何意思?②改造国民性,当时的国民性又是指什么?(教师简单解释即可)。

2、西方的民主平等的新思想与北洋军阀实行的独裁专制的旧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尊孔的目的是实行独裁和专制。所以,新文化运动要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就必须把矛头指向孔教。所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

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分小组辩论)

教师点拨:

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教作为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的。

自学指导二

快速阅读课本41页第三段和42页第一段,回答下列1--4题: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个?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吗?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阵地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阅读42页红体字及四幅图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哪些精神值得你

学习?

教师点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主要标志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强调:“民主”和“科学”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今天过不过时呢?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学法指导: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4、言之有理即可。精神紧扣着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

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过渡语:(过渡到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一般把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得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世纪的曙光”

自学指导三

快速阅读课本42页最后一段和43页2段,回答下列1--3题:

1、?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

3、你怎样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教师点拨: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指导学生读42页竖黑体字——摘自《庶民的胜利》。

2、当堂掌握陈独秀及创办的刊物,李大钊及其文章。

学法指导:(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写法;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写法。并让学生写一写。)

3、A.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各抒己见

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在内容上你认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点拨: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活动探究

阅读分析:

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只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写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新文化运动 篇七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给出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全体学生)

二、学生准备

全体学生据预习目标预习课文。

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目标。(找一排学生依次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两大口号。

2. 新文化运动新阶段到来的标志。

3.李大钊发表的文章。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小组合作讨论: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新文化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三、老师据大纲强调重点(指导学生掌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历史意义。

2.强调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四、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展示。

指导学生列表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两大口号、发展、历史意义。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 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新文化运动》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1)从近代反抗史的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做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

(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近代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具有关键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德育目标: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3、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3)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2、结合对本节内容作为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辨证关系。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4、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二、教材处理

1、将教材内容分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部分。

2、补充一些历史原文资料如:《敬告青年》、《狂人日记》、《庶民的胜利》等。

三、教学方法

启发——发现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课前准备

1、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可能性和必然性。

(2)结合材料,深入了解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和李大钊及其著作,将发现所得与教材观点相印证或对教材提出自己的批判性认识。

(3)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

2、学生准备:学生按兴趣选择题目,分组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导言式导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时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桔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是全然不成模样。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近代百年的继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民族反思。

2、新课学习:逐步设疑导学:

背景:

(1)结合以往所学,以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历次革命运动的失败。)回想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单历程;(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一战期间。)西方启蒙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斗争的实质是什么?(阶级斗争。)

(2)从哲学角度,解释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兴起:

概况: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4)对比辛亥革命前和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利用。(政治、思想方面和系统性。)

(5)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本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内容:

(6)根据课前的准备,回答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以及反对的旧道德到底是什么?(资产阶级政治民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封建主义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7)如何全面认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注意阶级性和辨证的观点。)

(8)概括新文化运动三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理性分析。(见小结。);发展:

(9)如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后在中国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主流、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适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意义:

(10)结合课前准备,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正:思想解放、准备五四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反:前期结合政治群众斗争、形式主义偏向、资本主义范畴。)

(11)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民主、科学、爱国、求是等。)

3、课堂小结:知识总结: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它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理性批判,但它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的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它以民主、科学相号召,力图重建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标榜新道德,力图建立新的伦理和价值判断模式;它提倡新文学,力图改造反映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方式。新文化是对千百年来形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它体现了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作为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后来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终于在中国化之后,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由和富强之路。

教材总结: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任何形式设计本节知识结构

4、反馈实践:作业:

任选以下1题,课后完成小论文:

①结合以往所学评述中国近代思想的新陈代谢。

②仿效历史经验,从任意角度就中国当今发展献策。

新文化运动 篇九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新青年》的诞生

19xx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联系讲解

史料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举例分析

历史比较

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思想界的空前解放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问题探究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诞生,德先生和赛先生,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本课引言是引自陈独秀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的一段史料。陈独秀在这里高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的内容,借此导入新课的教学。问题一: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问题二:陈独秀提出这“两位先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三:这“两位先生”的提出在当时有何深远的意义?

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教材首先阐述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强调陈独秀高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随后介绍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锐意改革及他在学术上实行的方针,提及大力宣传新文化的一些干将,点明《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建议教师在进行本目的教学时,补充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袁世凯将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说教作为统治的工具,在思想上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为突破重点做铺垫。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设置问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由学生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进行深层次的体会。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建议在教学的时候出示有关人物的投影片,帮助学生整理相关知识,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讲述法。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xx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建议适当补充有关人物的生平资料,还可以北大红楼的简介引入,利用教材提供的【历史纵横】中的材料进行教学。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第二目“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教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

(1)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引言部分,教材本目所引资料及【学思之窗】中所引材料进行分析,并适当补充相关内容,以加深对此内容的理解。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于运动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其内涵和意义,使之充实化、具体形象化,即与教材内容和补充资料对照、联系起来分析、认识。对于运动前后期内容的变化,教师应适当强调。

第三目“思想界的空前解放”。教材总结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1)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建议教师在此处可帮助学生整理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在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时,建议教师找准切入点,帮助学生既看到新文化运动巨大的历史功绩,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师应强调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进而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新青年》的诞生”一目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的论战”,“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思考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从中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使得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而新文化运动正是反映了这种政治要求而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引导学生勾勒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者关系内在联系的轨迹,认识其必然性。同时教师还可设置问题“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由学生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对运动的兴起进行深层次的体会。建议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相关人物的照片和资料,并以照片为依托,采用谈话法,设置相应的小问题,诸如①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②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③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等。这些都属于对基本史实的识记。通过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和发现问题,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一目的教学。关于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建议教师对教材提供的史料进行重新整合,并设置相应的问题如: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各指什么?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陈独秀提出这“两位先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位先生”的提出在当时有何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民主和科学旗帜的树立对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史料,驾驭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明确‘新’的含义所在。在谈及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问题时,教师可以补充胡适关于《贞操问题》的文章及吴虞谈论儒教与专制关系的文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体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先锋作用。关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问题,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什么是旧道德,进而引入新道德,并适当进行阐述。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建议教师提及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到的“八事”和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到的“三大主义”。还可以回顾著名人物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其精神实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问题的教学,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新发展”是什么。为此教师可以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及其之后的革命屡屡失败的史实,了解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难以胜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了,理解俄国十月革命中“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含义。二是中国人民“翘首以迎接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怎样宣传它及这会使新文化运动发生怎样的变化。最终把握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变化。

关于第三目“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联系讲解法,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找出适当的切入点,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如提问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新文化运动在这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怎样的?对“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想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等,从而明确新文化运动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但它的积极性是主要的,进而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讲到“《新青年》的诞生”,可以利用课本提供的北大红楼的照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从这座红楼走上街头,和北京学生一起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五四运动”之前,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在此成立,它是中国最早介绍和宣传马列著作的阵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见证。

案例二  在讲到“德先生和赛先生”一目,可以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材中的【历史纵横】介绍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他沉痛地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集结时,取名为《呐喊》。

除鲁迅之外,还有郁达夫、叶绍钧等人的小说也从不同的视角表现了社会黑暗、民族衰弱给知识青年和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

案例三  在学习“思想界的空前解放”一目时,教师可以联系中国近代的几次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展开了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xx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你能解释上面这段文字吗?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解题关键:中国要摆脱愚昧的状态,必须用科学的知识破除迷信。

思路引领:国人不知科学的危害;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提示:同意他的观点。中国人因为不懂科学,所以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所以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建立有现代技术的农业和独立的现代工业,用科学知识破除迷信。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新的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思路引领: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它的影响,明确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发展到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对后世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解题关键: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文化。

思路引领:儒家传统文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要想反对封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就要提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提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活动提示: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理解在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为发展新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正确的,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鼓励同学畅所欲言,注意史论结合,培训辩证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

最新范文

教案模板【3篇】06-18

演讲与口才的教案【优秀3篇】06-18

生命科学教案(最新9篇)06-18

《周长》教案最新6篇06-18

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06-18

项链的教案【优秀7篇】06-18

小麻雀教案【6篇】06-18

二次根式教案(优秀4篇)06-18

课文匆匆教案【优秀6篇】06-18

新学期主题班会教案(优秀8篇)06-18

77 5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