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10篇

2022-10-03 04:21:02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编的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10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运用“| |”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达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2)、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对“做一做”“议一议” “试一试”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组长学案学习情况,组长检查组员学案学习情况。(约5分钟)

2、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约5分钟)

3、小组分任务展示。(约25分钟)

4、达标检测。(约5分钟)

5、总结(约5分钟)

四、小组对学案进行分任务展示

(一)、温故知新: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什么?

(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五组完成)

大象距原点多远?两只小狗分别距原点多远?

归纳: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一个数a的绝对值记作:4的绝对值记作,它表示在上与的距离,所以| 4|= 。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四组完成) -1.5,0,-7,2

(2)、求下列各组数的绝对值:(一组完成)

(1)4,-4;

(2) 0.8,-0.8;

从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议一议:(八组完成)

|+2|=,1=,|+8.2|= ; 5(2)|-3|=,|-0.2|=,|-8|= 。 (3)|0|= ;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4、试一试:(二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通过上题例子,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5:做一做:(三组完成)

1、

(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1

( 2 )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3 )你发现了什么?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 -1和– 5;(五组完成)

(2) -8和-3(七组完成)

5和- 2.7(六组完成)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绝对值是10的数有( )

|+15|=( ) |–4|=( )

| 0 |=( ) | 4 |=( )

2、判断

(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2)、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

(3)、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 )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

(5)、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近。( )

六、总结:

1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因为正数可用a>0表示,负数可用a<0表示,所以上述三条可表述成: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a (3)如果a=0,那么|a|=0

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业

P50页,知识技能第1,2题

绝对值教案 篇二

绝对值

教学目标: 通过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1、 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及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2、 通过绝对值概念、意义的探讨,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3、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意义及应用 教学方法: 探索自主发现法,启发引导法 设计理念: 绝对值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难点,要理解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途径就是把它具体化,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重要而很实际的数学概念,提高我们的数学本领,先请大家看屏幕,思考并解答题中的问题。(用多媒体出示引例) 星期天张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千米,到了游乐园,下午她又向西行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游乐园、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张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① 千米,千米; ②()×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个例子涉及两个问题,第一问中的向东和向西是相反 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第二问是计算汽车的耗油量,因为汽车的耗油量只与行驶的 路程有关,而与行驶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没有负数。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 中的量,我们并不关注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只要知道具体数值就行了。你还能举出其他 类似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有些例子被否定,有的得到同伴的赞许, 气氛热烈。教师巡视,偶尔参加其中一组的讨论,但不直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鼓励学生思考、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我爸爸喜欢炒股,一天他支出 元购买股票,同一天他又抛出股票收入 元,规定支出为负,那么爸爸两次的交易额用有理数如何表示?如果交易所每次交易按总额的千分之一收费,那么爸爸的这两次交易需交多少交易费?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不关注相反意义的例子,刚才我们所举例子中的计算,都不必考虑它们的正、负性,看来我们的确很有必要给上面涉及的量取一个名字。我们把这个量叫做有理数的绝对值。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 绝对值的概念 ⑴ 如图,在数轴上,+和-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 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和- 的绝对值。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绝对值是,记作:3=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的绝对值是,记作:3= ⑵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的绝对值,记作:a 。 探索绝对值意义 ⑴ 学生探索:求,-,11,-,,-的绝对值 22小组讨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规律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⑵ 学生抢答: 1553.23.221222 11553.23.2222200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即:若>,则a=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若<,则a=- 的绝对值是 。 即:若,则a= ()学生活动: 在数轴上自己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正数和)。 a≥ a(a0)a(a0) a=0(a0)a=a(a0)a(a0) 三、 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11例。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4 解:44; 111122; 131434. 00; 22; 注:通过此题,复习巩固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法,意义 例,计算 ① 53.401.9 ② 5323622 解: 原式=--+ 解: 原式=35632 = = 注:通过此题,复习巩固绝对值的意义 例。求出绝对值是7的有理数 解: ① ∵12121212 ∴绝对值是的有理数是± ② ∵44477747 444绝对值是7的有理数是±7 ③∵00 ∴绝对值是的有理数是 小结: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等于的数有一个,是; 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绝对值是个非负数。 a≥ 四、达标反馈 1. 填空 (1) 数轴上离开原点个单位长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 (2) 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3) 正数的绝对值是,负数的绝对值是, 零的绝对值是 (4)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离开原点的 (5) 是的相反数,它是的绝对值 (6)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1,那么这个数是 3(7) 绝对值小于的整数有___,它们的和为___ (8) 若aa,则 。选择题 ⑴ -a是一个 。正数 。负数 。正数或零 。负数或零 ⑵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那么这个数是 。 。一 。或 。以上都不对 ⑶ 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正数或零 ⑷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正数 。正数或零 。零 。有理数 五、学习小结:

1、 绝对值的概念、意义 ① 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表示的有理数的绝对值 ②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 a(a0)a(a0)③ a=0(a0)a= a(a0)a(a0)④ 绝对值是非负数 a≥ ⑤ 有理数可理解为由性质符号和绝对值组成 ⑥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理解为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

2、 学会发现、探索、合作交流,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六、设计理念: 绝对值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难点,要理解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途径就是把它具体化,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

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 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

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绝对值教案。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 篇三

一、说教材

(五)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绝对值》是选自人教版初一数学第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的内容,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绝对值的内容主要包括含义及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这也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绝对值的含义,并且会比较有理数之间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数轴来推理数的绝对值,并在推理的过程中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逐步发展发生的抽象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绝对值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比较

难点:负数的绝对值的理解及比较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由于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下面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需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同时思维比较活跃和积极,所以教学过程中会注重直观材料的运用,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理解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有:讲授法、演示法和引导归纳法。演示法中需要的教具有多媒体和温度计。

四、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怎样自己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出示温度计,"北方某一城市的温度是零下15摄氏度,南方某一城市的温度是15摄氏度",学生在稿纸上画一条数轴,标出这两个温度,并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数轴的两个数值是相反数,是上节课的内容,0到-15°和0到15°的变化温度分别是15°,那么两个相同的变化温度,怎么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呢?

(二)新授

1、从上面的问题中,我引出今天的"绝对值"概念,然后和学生一起从数轴上推导出绝对值。

2、使用多媒体呈现一组数字,包括几个正数,几个负数。让大家在数轴上画出,并写出每个数字的绝对值。然后学生来依次说出每个绝对值,以巩固概念的掌握。

3、和大家一起写出这些绝对值,把负数、正数、0的绝对值分别写在三个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绝对值,并思考其中的规律,然后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即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的0、得出这个结论后顺势提问:数a的绝对值是多少?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一段时间后提醒学生刚刚的结论。

4、在每组的回答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数a的绝对值,分三种情况,当a大于0,绝对值为a;等于0时,为0;小于0时,为-a、这三种情况的分析后,学生就充分理解了绝对值的含义。

5、回到大家画的数轴,大家很容易比较出原点0右边的正数的大小,那么左边的。负数的大小怎么比较呢?提出这个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把学生引入一个情境,即把数轴上的数都看成是温度,比较温度的大小就比较容易,然后回到数的比较。在这个引导后,得出的结论是:离0越远的数,越小;也可以说绝对值越大的负数越小。

(三)巩固练习

在PPT上呈现一些数的绝对值,以及一些负数、正数、绝对值之间的比较的题。

(四)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本节课的内容。所以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回家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出南方和北方分别三个城市的温度,比较这些温度的大小,并写出每个温度的绝对值并进行比较。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学生能够更清晰的掌握内容,我用写关键词的方式来有逻辑性的呈现我的板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绝对值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二、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三、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1、引入课题。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

(1)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

(2)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2、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3、观察并思考:

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4、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

1、探究规律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有什么规律?

—3,5,0,+58,0.6。

2、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基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绝对值概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

2、结合实际发现新知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2)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观察并思考:

(1)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4、想象练习:

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100和—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

数在大小比较法则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5、课堂练习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比较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行,注意书写格式。

6、练习:第18页练习。

(三)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四)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产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五、本课教育评注。

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

(1)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学生不易接受。

2、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要结合绝对值的意义和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数形结合的模型。为此设置了想象练习。

4、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数的绝对值的求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学内容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移到下节课教学。

绝对值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于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能借助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索得到绝对值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借助绝对值比较负数间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回顾旧知并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学习了数轴,知道了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多媒体出示,3与-3,5和-5等数字,再次提出问题: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你能找到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吗?引出新课。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主观察,并写出几组类似的数字。

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 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1)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2)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 篇七

各位专家领导: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4 绝对值内容。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

(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绝对值》是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1、2、4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数轴与相反数等基础内容,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作好必要的准备! 所以说本讲内容在有理数这一节中,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 二)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绝对值的表示法,会计算有理数的绝对值。

2) 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理解绝对值非负的意义。

3) 能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来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理解字母a 的任意性。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思想目标:

通过对绝对值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 三)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绝对值的两种定义是重点,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如何突破绝对值符号里字母a 的任意性这一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说教法)

( 一) 、教学手段: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相反数,对正负数,相反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非常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 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1 、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2 、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3 、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4 、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5 、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6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7 、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 二)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原则,即“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说学法)

1 、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相反数,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非常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绝对值两种概念,不易理解,容易出错,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重视与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设计

( 一) 、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打出第一张幻灯片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相反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共同特点吗? 学生会积极回答第一个问题,但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回答,于是打出第二张幻灯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引出课题:绝对值。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 二) 、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绝对值这样比较深奥的数学名词,所以我利用数轴在第三张幻灯片里直接给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这个定义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给出定义后引导学生讨论:“ 定义里的数a 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 通过教师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绝对值定义里的数a 可以是正数,负数和0 。

然后再回到第一张幻灯片里提出的问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 三) 、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 、在上一环节与学生一起理解了绝对值的定义后,我再提出问题:如何由文字语言向数学符号语言的转化,即如何简单地标记绝对值,而不用汉字? 在此不用提问学生,采取自问自答形式给出绝对值的记法。

2 、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绝对值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学生做教材的课堂练习第一题,写出一些数的绝对值。可以请学生起立回答。我就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评价,如“ 非常好”“ 非常规范”“ 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并再次强调绝对值的定义。

3 、在完成第一题的练习后,我又给出一新的幻灯片,并提出问题:议一议 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从而引出绝对值的第二个定义。

( 四) 、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绝对值的两个定义后,我安排了10 道不同层次的判断题让学生思考。特别注重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 五) 、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我再次给出三道问题:

1) 绝对值是7 的数有几个? 各是什么? 有没有绝对值是-2 的数?

2) 绝对值是0 的数有几个? 各是什么?

3) 绝对值小于3 的整数一共有多少个?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视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剩余时间的多少我还预备了五道课堂升华的思考题,再次强化训练,启发学生的思维。

( 六)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 七) 、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1 、全体学生必做课本习题 1、2 3 ,4 ,5 ,10 。

2 、选作两道思考题:

(1) 求绝对值不大于2 的整数;(2) 已知x 是整数,且2、5<|x|<7 , 求x、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_,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绝对值教案 篇九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华师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总第19章第2节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数学史导入

以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二)实验操作

1、投影课本图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分为4个多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应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图1—4,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在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及有帮助。

3、给出一个边长单位为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三)归纳验证

1、归纳通过对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边长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尽管学生可能讲的不完多正确,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有益的,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要好的多。

2、验证为了让学生确信结论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拼图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和广泛性。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因为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勾,股,弦”的含义、勾股定理,进行点题,并指出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最后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数学文化熏陶。

(四)问题解决

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从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课本“想一想”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五)课堂小结

主要通过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新知的途径方面先进行小结,后由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习题19.2(1-5)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另外的证明方法,写出1-2种出来。

四、 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公式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我采用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探索定理采用了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3、关于练习的设计,除两个实际问题和课本习题以外,还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另外的证明方法,写出1-2种出来。

4、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是有很大的裨益的。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篇十

)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5.概括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1+5=6、5+1=6、6—1=5、6—5=1、3+3=6、6—3=3,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示的很棒,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书写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身鼓掌祝贺!

6.游戏"小商店"复习加减。

刘老师为了向小朋友表示祝贺,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喜欢玩的玩具和用具,介绍:在3号区有小汽车玩具,4号区有毛毛玩具、2号区有铅笔盒、6号区有书包,请小朋友凭卡领取,在小筐里有若干写有6的三、四组加减算式卡片,每人用一张卡片领取物品,要求是:得数是几,就到几号区领取,领取后可以去告诉身后听课的老师,你从几号区领取的玩具,为什么?

三、结束:引导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咱们抱着自身的收获,到楼下和其他班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收获好吗?自然结束!

最新范文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5篇】10-04

初一生物《苔藓植物》教案设计优秀5篇10-02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7篇)10-01

七年级英语教案(优秀6篇)10-01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的教案【优秀310-01

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3篇)09-30

初一《女娲造人》教案【最新3篇】09-30

七年级音乐下册《一二三四歌》教案优秀09-29

七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参考(优秀9篇)09-29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优秀5篇)09-28

70 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