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4篇

2023-06-23 18:13:34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书包范文为您带来了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欣赏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 裨益 诠释 斑斓 真谛

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1)布置自学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

(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

③中心句;(第句)

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

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指名回答。

2、学习第6---11节:

(1)学生齐读。

(2)布置自学任务:

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

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

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

(3)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3、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四、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议论大门 门 引出话题

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 文学之门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

打开大门 打开文学之门 对话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的内涵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师)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为我们所传颂,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就是这文学瑰宝中的一株奇葩。哪位同学愿意为全班同学吟诵这首诗呢?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①(如果有学生吟诵就让学生吟诵,并给予肯定)

(师)那你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吗?

②(如果没有学生吟诵,老师自己吟诵)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穿着木屐,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来到花园门口,轻轻的扣着柴门,但门始终没有打开,所以诗人没能进入花园里去欣赏满园的春色,他有点怅然,正要转身回去,突然望见一枝鲜艳夺目的红杏伸到墙外来,本来失望的他感到些许的安慰,由衷地感叹到:“高高的院墙是挡不住春色的。”但是我想,诗人在惊喜之后会感到更加的失望,因为与园中的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相比,诗人看到的只是一枝孤零零的红杏。这仅仅是因为一扇门的阻隔。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门的里面充满了诱惑和神秘,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究,就会了解到一个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赵丽宏将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

在这里,我要问一下同学,赵丽宏是男还是女啊?(让学生自己说,教师补充)

(课件展示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

2、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这篇课文再细读一遍,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课件展示三个问题)

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师)在细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圈、点、勾、画读书法”大家有没有学过?

为你打开一扇门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研讨课文1―4节:

1、理清思路: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学习1、2两节:

(1) 集体朗读

(2) 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学习3、4两节:

(1) 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 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 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 齐读第四节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学习“致文学”部分

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师小结: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布置作业

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教案 篇四

1.填空题。

①《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这个时代的________________的结晶。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潜移默化——

造句:

憧憬——

造句: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②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交给他们。

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

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曲,这就是重庆的夜……

b.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

c.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d.我回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6.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

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7.据拼音写出汉字。(02年无锡试题)

①恐____(hè)             ②破____(zhàn)

③陶____(yě)情操         ④风雨如____(huì)

8.联系语言环境,仿照打波浪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出一个句子。(02年宿迁试题)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9.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50字),把下面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03年天津试题)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03年宁波试题)

成语: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赵丽宏,文学的大门

②缩影,心声,社会风俗画,人文风景线,精神,情感

2.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憧憬:向往。造句略。

3.沉睡:麻木,对文学不感兴趣;心:人类文化知识。

4.两句广告词均前后矛盾。第一句中前一分句否定,说“不收礼”,后一分句又肯定“只收”在性质上前后矛盾。第二句中“特别”一词适用于特定对象,而“任何”则适用于统指对象,在范围上属前后矛盾。

5.b  b项中的“好像”并非比喻词,而只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感受。因而此句中并无任何修辞手法。

6.b  acd三项中的“松懈”都可以理解为“放松”,只有b项中的“松懈”理解成“涣散”。

7.①吓  ②绽  ③冶  ④晦  要注意识记字形,辨别形似字、多音字,要注意书写的工整、规范和美观。

8.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中思考。注意句式要与划波浪线的句子相一致,内容上紧扣住“大部头”的文学名著。

9.极目远望,一叶扁舟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能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水天相接之处奔流而去。注意想像的内容要紧扣住诗句的内容,文字要有画面感。

10.如: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最新范文

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5篇06-23

相逢是首歌(优秀3篇)06-22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9篇)06-22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复习教06-2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案教学设计(七年06-21

原始的农耕生活【优秀9篇】06-21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7篇06-21

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0篇)06-21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优秀4篇06-20

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06-20

70 5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