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4篇】

2023-03-12 03:42:25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可持续发展【4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可持续发展 篇一

第2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板书设计:一、环境污染的防治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教学设想: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可持续发展 篇二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能力目标: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认识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认清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

学习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选择

【课前预习案】

挑战自我 自主学习(1、请你依据导学提纲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完成学案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2、对内容较多的问题可简答在学案上或只标注在课本上。3、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留待小组交流时完成。)

(一)、自读第一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思考下列问题:

1、看p90图片及漫画(搜集反映这些问题的相关资料),相互交流后,谈谈你感悟到什么?

2、结合p90场景并查阅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现状。

3、分析p91图表,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资源现状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并查阅资料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危害:

任务(二)、自读第二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思考: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之路。

2、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观,走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 -----------------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课内探究案】

1、生活实践

材料一:XX年6月11日国家环保部通报说,由于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企业政策和环保规定进行项目建设,从即日起,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同时五大国有电企之一的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各有一家在建的水电站,被责令停工进行整改。

材料二:XX年6月8日,“全球绿色经济峰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向“绿色经济”发展,为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二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三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探索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新道路。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我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这一发展道路?

(3)为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推进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某校学生九年级(2)班决定发起“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活动。请你参加进来,把下面的倡议书补写完整。

倡议书

同学们:

面对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也许有人认为,这些离我们很遥远,而且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全世界的环境问题。可是如果人人都不去做,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将成为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此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2、依据教材p92 内蒙古羊绒衫集团材料。探讨一下三个问题:

1、这个羊绒衫集团当初该不该建?

2、这个羊绒衫集团现在还能否存在和发展下去吗?

3、牧民的呼吁给我们什么启示?

成果展示:1、

2、

3、

3、向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意义。

4、说一说: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些什么。

[收获平台]  用简练的语言或纲要信号总结本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巩固基础知识)

1、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下降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机电产品再制造达到一定规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目标的提出说明

a.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

b.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d.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2、有人形象地将中国资源的特点归纳为“一多三少”,这“一多三少”即人多地少、人多水少、人多油少。这一特点说明我们

a 必须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下列选项能表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有①相互作用②相互矛盾③相互影响④相互制约⑤互不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教材p91“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看了这个表格,你有何感想?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课后拓展案】

请你调查本地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

可持续发展 篇三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4.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5.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教学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同结果,加深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

2.要及时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传送的有关事例,归纳、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规范和培养自己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我们应该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以推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那么,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学习:

第一课时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板书)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板书)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并讲解)

1983年,为了探索如何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上国际议程,并强调它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适用性,从而使这个概念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和普及。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由定义可知,可持续发展既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是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因此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如下图)。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让学生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1)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发展”,而经济发展,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更是“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

持续工业包括综合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和树立生态技术观。综合利用资源指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倡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指“零废物排放”的生产。就生产过程而言,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对产品而言,生产“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即保持生产对社会环境和人类无害的产品。生态技术观指应用科学技术与成果,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

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

(2)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之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则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199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从社会科学角度,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融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这一定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

(3)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所探讨的范围是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即研究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寻求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良性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经济更加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当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和排放的废弃物没有超过资源生态经济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时,既能满足人类对物质、能量的需要,又能保持环境质量,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加之生态系统又能通过自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环境自净能力,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正常运转。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地产生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所以,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代际公平”,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代人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前的状况是资源的占有和财富的分配极不公平。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世界人口中20%的最富有者占有世界总收入的83%,而最贫穷的20%人口仅占有1.5%。富裕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0%,但所消耗的能源却占70%、金属占75%、木材占85%、粮食占60%。如此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是无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应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解决的问题。此外,可持续发展观还认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也应该是公平的,应该相互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中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到尊重国家主权的高度:“各国拥有按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管辖范围内或控制下的活动不损害其他国家或本国以外地区环境的责任。”

[阅读]: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上的成就

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采取的措施:不断增加扶贫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国家坚持开发式扶贫,实行科学扶贫,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组织以工代农和适量有序的劳务输出。

(2)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以保障人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人类要尊重生态规律、自然规律,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能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经济的发展要同环境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相协调,不能以损害人类共有的环境、浪费自然资源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发展要与自然和谐。

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阅读]:承载力

承载力在生态学上的含义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下所能够生存的某一物种的最大个体数。一般可分为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要达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伙伴关系,坚持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鉴于历史责任和现实情况,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全相同,但是,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要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及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那么,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应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第二课时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的第三部分,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认识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3.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对于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内容加以点拨: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性,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我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我们是否认知、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只有首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在实践中,这种变革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课文中举到了清洁生产、公众的参与和选用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这三方面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如人类活动必须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资源;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统一;在全球范围内共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建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等。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如不吃野生动物,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不捕捉青蛙、益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攀折花木等,并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课堂活动:通过上面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清洁生产循环图,了解清洁生产的含义,并完成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读下面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清洁的______过程和清洁的______。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并拓展到______。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效益与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______发展。

(5)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______基地,为保护环境,国家已决定将______市列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

答案:(1)能源  生产  产品

(2)末端  废弃物

(3)源头  生产全过程

(4)经济  环境  可持续

(5)能源重化工  太原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    )

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b.禁止工业排放“三废”

c.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加大开采自然资源的力度

答案:c

2.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           b.工业、农业、环境的发展

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答案: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b.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c.环境问题全部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人类自我满足为前提

答案:b

4.清洁生产包括(    )

a.清洁能源和清洁产品              b.清洁厂房和清洁机器

c.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过程        d.清洁的道路和清洁的交通运输

答案:a

二、综合题

1.(1)垃圾已成为城市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有哪些不足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下图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

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d.回收处理

答案:

(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垃圾中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3)①—d  ②—b  ③—a  ④—c

2.下图是由于人类不遵循生态规律,造成人口、粮食、生态环境之间恶性循环的示意图,请把备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字母所在的位置。

①盲目开垦草原  ②人均耕地减少  ③地力减退  ④围湖造田  ⑤肥料短缺  ⑥灾害加重  ⑦生产条件恶化  ⑧毁林开荒

答案:a—①  b—④  c—⑧  d—⑤  e—③  f—⑥  g—⑦  h—②

可持续发展 篇四

第16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前预习]

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

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知识点讲述]

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

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答: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智力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负面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找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答: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加快。

[突出重难点练习]

材料分析:表一:

资源 淡水 森林

人均占有量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利用情况 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浪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千克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每年仅生产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

材料二:洗澡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可节约水20升。用口杯接水刷牙,只耗水0.5升,开着水龙头刷牙,则耗水约15升。回收一吨废纸能生产0.8吨再生纸,等于少砍17棵树。

请回答:(1)表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看了材料二,你有什么启示?

(3)有一些同学看了材料二后,认为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还为一杯水、一张纸计较,未免太小气了。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参考答案:

我国的淡水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不高。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珍惜、节约资源应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如果我们因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注意节约,势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为了使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这是节约资源的具体表现。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17课时  我们在行动

教学重点、难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基本国策;青少年应积极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前预习]

1. 如何正确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如何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3.青少年应怎样积极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点讲述]

1. 如何正确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①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③我国坚持不移的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2. 如何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答: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为贯彻和落实这项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

3.青少年应怎样积极参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们的要求: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突出重难点练习]

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品对联韵味,析国策战略”的活动。

甲同学:“少晚优三生有幸,……”下联他忘记了。

乙同学:“昔日靠山吃山人贫穷,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

请回答:(1)甲同学的上联体现我国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2)乙同学的对联体现我国现在实施什么战略?我们青少年能为此做点什么?

参考答案:(1)甲同学的上联体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它的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乙同学的对联体现我国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具体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乱丢垃圾、节约用电用水等。

最新范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03-12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优秀6篇03-11

那 树【最新10篇】03-10

送东阳马生序10篇03-09

浅谈《陈奂生上城》的艺术特色【优秀503-09

单元检测题(最新3篇)03-08

《有的人》【优秀6篇】03-08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7篇)03-08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优秀3篇03-08

《岳阳楼记》复习题优秀3篇03-08

72 3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