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的教案及原文【优秀3篇】

2023-12-14 10:50:21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包范文为大家分享了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的教案及原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一

【教材说明】

出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环境的主题,共有五篇课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来》是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

《敬畏自然》选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个章节,该文发表在1998年的《散文》杂志上,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作者严春友的知识背景是获历史学学士、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某高校工作。

我们知道,人类对自然的情感,有古老的原始敬畏,也有当下情境里的科学、理性的敬畏。这篇散文具有现代情怀,试图从观念上影响现代人对自然的态度。作者的这种思想是在当代人类思潮的影响下获得的。1973年《濒危物种法》出现,大自然开始进入天赋权利的范畴。人类在摆脱了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主义的枷锁后,开始向“物种歧视主义”和“人类沙文主义”等宣战。美国人罗德里克?纳什是一位资深的思想史学者,他写的《大自然的权利》表述了两种生态观──人类中心主义和生物中心主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未来人类的教育理想中,号召我们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动物,尊重自然等。

【学情预估】

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笔宏大,文句流畅,能引导学生对天地自然产生玄思。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也是8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文本所要面临的挑战。

8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

8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散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学生对“与天斗”“与自然斗”“人定胜天”的历史不甚熟悉。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宇宙宏观的思考,对于大自然是有智慧的这个论断,比较难以接受。

【知识储备】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应该说,散文的标题就是一个命题──我们应该敬畏自然。那么,从古到今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如何,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个话题的,这些资料性的工作,作为课堂设计环节之一,应先行布置、着手搜集起来。

这些相关论述,将是理解这篇散文的重要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课文作者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这可以找到很多与之一致的论述: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与该命题相对,也有一个命题──人是“万物之灵”。人要“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基督教称上帝为造物主,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则是折衷的,或许也是更科学的。

“天人合一”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人为”的相通和统一。这个观点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宋以后思想家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合一的关系。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强调“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内容梳理】

本文谈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有无穷的智慧,“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是渺小的。高科技,航天事业,在大宇宙中还是非常狭小的探索。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文章做出的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精点研读】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真实的。这篇散文谈论的是一个“真”话题,但使用的是文学性的语句。文学性的语句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和不确定性。这对于表达人类还没有形成科学定论的宇宙宏观认识,是非常有用的。老子在他的著作里,也用了大量文学化的语句来谈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没有陷入“真”的泥淖。

关于这篇散文的学习,我们还是在其文学性语句的召唤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而不要指望得到什么准确的科学知识。可以精点研读这些问题:

“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学习这篇散文,最好是抓住这些具体的文学化的语句来朗读,来揣摩,来生发,而防止进入空对空的玄想和谈论、乃至争辩中。

【问题探究】

学生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的关键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教师:请同学把下面的语言加以形象化的理解,并领会它的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案:1.陷阱,就是坟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这句话认可人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人类就责无旁贷地来认识宇宙本身。3.这句话认可宇宙生命的可能存在,宇宙意识的可能存在。

【创意点拨】

1.可以从当前禽流感的传播,候鸟的迁移等来介入文题,展开学习。

2.尝试用辩论的形式,分正反两方:让两组同学持作者的观点,让另两组同学持反对意见,双方展开辩驳,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作者的论证套路。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得出了“敬畏自然”的结论。

3.研究“比较”手法。在熟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请一个同学代表人类的智慧,一个同学代表大自然的智慧,双方进行对话。注意,作者在文中比较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之后,作者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一层。论证上是层层推进的。

4.进行文本比较,以抓住本文的文体特征。我们知道,本文属于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化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找出可资参照的另两个文本(议论文、抒情散文)来,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区分学习。

【课外延展】

阅读下面文章。阅读后,仔细思考,并表明你的立场和态度──你愿意站在哪一边?

背景介绍:印度洋大海啸后,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环球》杂志专访时,表达了一个和本文完全相对的观点。下面的材料节选自《环球》杂志的文章《何祚庥: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

驳“人要敬畏大自然”

何祚庥

这次海啸给人类另外一个启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还是要有所作为。

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特别这个观点是在当时“非典”盛行的时候提出的。人类对“非典”怎么敬,怎么畏?这个观点实际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了。这个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应该看到,近代科学才400多年的历史,从伽利略开始到现在,科学水准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为纪念科学的发展,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将XX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科学是加速发展的。4XX年如此,40XX年,4万年又会如何?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要看到科学的未来。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遗憾这次大海啸人们没有预见到,这是科学水准的问题。坦白地说,人类对地震的有些预测的根据不是特别充分的。直到地震海啸快要发生了,才能有所警觉。当前人类要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人类还是可以做一些预警工作。对于地震海啸,关键在于防御。房子要结实些,抗震结构要好些,这些比预测还要重要,因为这些我们能够做到。

另外,对于国家安全的概念应该扩大一些,不要只把侵略战争看成国家安全问题,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安全问题。我赞成对国家安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审视,有一个系统的考虑。据悉,在我国即将制定的中长期规划中,安全问题要列入,并作为重点,这是很重要的。

初中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优秀教案 篇二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 篇三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敬畏自然》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敬畏自然》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反思1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并不很好理解,好在课文思路清晰,教学中我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了以下一些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想法?

2、从哪几方面理解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并不值得骄傲?

3、怎样理解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怎样的?

5、课文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6、找出文中的反问句,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读课文时有了方向,在朗读一遍之后,又让学生迅速浏览进行勾划,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有必要先把问题作以简单的说明。

前面的博文曾论及学习文章时要让学生入境,而要让学生入境首先老师自己要入境,本文说理性很强,那么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信服,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要想法设法找一些佐证,要能真正地为作者的观点叫好,但带着学生学完之后又能走出课文。而要让学生入境,本文则要侧重于联系一些材料证明课文中的一些观点。而要让学生入境,好的导语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从一开始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化这一条主线,让学生慢慢地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是获得一些知识。当然学习过程中不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话题或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种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办法,比如本文得到大自然创造了巧妙绝伦的艺术品,但苍蝇蚊子是这样的艺术品吗?学生对这一问题还是颇感兴趣的。

总之,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就要让学生养成预习提问题的习惯,事先收集归纳,以此设计好教学,可课下预习,问题由课代表收集,提前交回),这样才能设计好教学,实施好教学。

《敬畏自然》反思2

《敬畏自然》是一篇新课文,属于议论性散文。今天上了第一课时,感觉效果还可以,现做如下反思:

1、备课时就感觉本文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三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四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将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进行了比较,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三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

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了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

2、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在思考过后,请同学来谈,几个同学在谈的过程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全班同学听的都很投入,通过谈和听,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老师的讲解非常必要,要纠正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3、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之初,就有预习,更是齐读了两遍,还有在自读中思考问题。多读仍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文体的学习,我以为还是非常必要的,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总之本课的学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最新范文

《惯性》教案(优秀5篇)12-14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9篇12-14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案6篇12-14

《长城谣》教案4篇12-12

《石壕吏》 教案(优秀10篇)12-12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5知识点汇总优秀2篇12-11

驿路梨花(优秀6篇)12-11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优秀5篇12-10

八年级下册英语教案(优秀4篇)12-10

《长城》教案精选5篇12-10

71 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