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论 对内部管理的评价(精选2篇)

2024-03-14 10:15:14

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对内部管理的评价(精选2篇),仅供借鉴。

管理评论 篇一

行为决策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动因及其政策启示

风险投资声誉、IPO折价和长期业绩:一个研究综述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并购定价的进化博弈分析

区域间品牌个性维度差异研究——基于童装品牌的实证研究

双重分销体系中制度化过程对关系规范的影响

信任对分销商知识转移的影响——基于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研究

服务管理和关系营销双视角下的服务忠诚驱动因素研究——金融危机情境下的天津招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证研究

服务业顾客维持策略影响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一个基于信任、价值与满意的分析模型

关系营销策略对网络交易信任的作用机理分析

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研究及其新进展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法的中国报表软件行业竞争态势研究

基于shapley值的地产与零售企业战略协同的利益耦合效应

财务杠杆、投资机会与公司投资行为——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Panel Data的证据

不同情景下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模型的实证研究

企业业务活动外包范围界定的两阶段决策模型

《管理评论》体例及要求

开放式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

我国指数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发现和波动性外溢

高校毕业生求职自我效能、求职期望、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

员工的职业成功: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与解释效力

团队创新氛围量表的研究现状

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绩效和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

多准则客观聚类在客户价值细分中的研究

新进入缺陷、合法化战略与新企业成长

我国分区域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

FDI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模式探讨

基于TPB理论的居民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行为研究:以上海为例

吸收能力研究评述

企业家对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文化四层次模型

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协同优化设计

基于重复博弈的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激励机制研究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与台湾淡江大学“两岸管理经营实务”专题活动圆满结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企业财务质量与管理质量关系研究》(04BJY012)的成果介绍

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

香港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权证市场投资组合的套利机会分析

消费经历对顾客满意感影响程度研究——基于武汉市生鲜农产品的实证研究

态度性承诺、渠道冲突与市场知识转移——渠道关系情境下的一个整合的模型

我国制造业结构效率分析

基于环境的竞争战略理论研究述评

中华老字号宣传语基于资源观点的质化研究

基于DEA分析的房地产企业效率评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中国管理科学家之页

基于盈利预测的股票市盈率模型

Copula函数在风险价值度量中的应用

可转换债券融资相关事件的股价效应研究

基于顾客最小误判率的品牌重叠测度方法初探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南京城镇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及分解:1991-2005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因素——来自2003-2006年的经验证据

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的模糊技术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家之页

多样性的类型、度量及主要研究方法

EPR约束下逆向物流供应商评价体系与优化方法研究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现实与国际视野:中国管理的未来与发展

《管理评论》核心作者计划(试行)

对内部管理的评价 篇二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控评价

商业银行架构多数为董事会负责的垂直管理体制,即总行统一法人管理体制。总行下设一级(直属)分行或分设境外分行;一级(直属)分行下设二级分行;二级分行下设支行;支行下设网点的形式进行管理,管理形状呈正三角形分布状态。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审慎经营的前提,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商业银行要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必须严格执行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相关要求,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完整、有效、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是检验商业银行内部体系建设是否达标的有效途径。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制度和程序,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价、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控制体系主要同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中,内部控制环境包括高级管理层责任、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政策与机制、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授权授信风险控制、岗位分离与权限卡风险控制、信贷资产管理风险控制、资产负债风险控制、财务会计风险控制、运行管理风险控制、国际业务风险控制、中间业务风险控制、洗钱风险控制、信息科技及安全防护风险控制、突发事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控;信息与交流包括信息质量与管理、信息沟通与交流;监督评价与纠正主要包括检查监督履职、纠正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和内部控制评价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对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而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活动,有助于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高级管理层客观全面了解一个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状况,从而达到促进其内部控制过程各体系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限制评价三个部分。过程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内部控制活动、监督与纠正、信息与交流等五大要素的评价。效果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效益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案件损失类指标。限制评价是对评价年度内是否发生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事件的评价,主要包括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规,情节严重,受到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等外部监管部门处罚情况;发生一定金融以上的贪污、挪用、贿赂等内部经济案件的;发生涉案一定金额以上的金融诈骗案件等。

三、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外部监管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了解被评价机构的经营及内部控制管理情况。商业银行通过内控评价在排风险、找差距、堵塞漏洞的同时,更多地是可以帮助被评价机构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从而完善内控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长效内控管理机制,按照内控管理的五大要素,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健全有效的控制活动,构建科学、完善的内控体系。

1.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2007年7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2.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工商银行从2002年开始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按业务条线进行内部控制自我

评价,2003年引入对基层行(二级分行和支行)的全面评价,并把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部分,2005年总行开始对一级分行进行全面评价,2007年引入非现场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扩大非现场评价的范围。内控评价的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交流与沟通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拥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实施细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强有力地保障了工商银行实现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近十多年对基层行和五年来对一级(直属)分行的评价,使工商银行内控管理水平得到了显着改善,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3.内控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和关键岗位人员轮换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通过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作出有效的评价,同时揭示出内控制度的不足和疏漏,在开办新业务、设立新机构和重要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各级管理人员)轮换等重大业务、机构和人员发生变化时作出有效的评估,研究对策措施,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建设得到不断改进。一是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内控评价机构,保证其内控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借助外部评价机构,实施外部评价。充分重视内、外部对内控制度建设、执行效果改进措施的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走健康发展道路,提高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性,保证各项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内控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分支机构行和业务部门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合理设置分值,充分运用内控评价结果。同时,要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防止重检查轻整改现象,树立内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对各业务线条制定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进行有效评价,堵塞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分支机构内控的效果,监管当局需要掌握金融机构内控的状况,这都需要通过对一个机构内控状况的全面评价来实现。没有有效内控评价,就无法对一个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控管理情况得出全面性结论,也就不可能为其内控工作的优化创造条件。

1.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大对各级机构内控工作管理力度。内控评价工作在消除业务操作和管理隐患、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管理绩效机制、持续改善内控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或完善本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加大内控管理在经营绩效中的占比,把内控管理状况及评价结果与高管人员考核和离任、责任审计和绩效分配相挂钩。

2.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完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操作风险防控能力。内控评价工作是对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状况的全面体检。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各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防止发生重大差错事故、操作性失误和违规违纪案件,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案≤www.shubaoc.com≥件专项治理的工作部署,是一项标本兼治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水平。一是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员在组织推动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突出操作风险防范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形成各分支机构、各业务部门齐抓共管操作风险局面。二是强化内控管理委员会对全行各分支机构、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条线进一步落实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的防控措施。三是强化各分支机构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跟踪研究制度执行情况,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防范制度梳理工作不到位带来的风险隐患。

3.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有效评价,能够确保各项内部控制措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是促进各分支机构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授权控制原则,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严格执行授信控制,对法人客户办理的各类授信业务纳入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二是促进各分支机构执行严格的职责分离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机构和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各项业务。三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强化业务监督控制。配置专人对各类核算业务进行有效监督,按照重要性原则确定检查范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促进各分支机构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安全性,有助于各部门之间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车迎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186.

杨瑞平。

最新范文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最新3篇】03-14

高中生自我鉴定通用6篇03-14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评语优秀4篇03-14

大学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最新10篇03-14

学校毕业生登记表的自我鉴定【优秀8篇03-14

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最新3篇03-14

医学生自我鉴定【优秀8篇】03-14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通用3篇)03-14

高中自我鉴定【最新10篇】03-14

学生个人自我鉴定【优秀4篇】03-14

146 3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