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 用好形成性评价精选7篇

2024-01-13 08:44:38

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了用好形成性评价精选7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形成性评价 篇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情感因素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针对高职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薄弱、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现状,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全面、客观、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形式,这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形成性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情感评价的必要性

在几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观察到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自信心;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比较害羞和过于内向;第三类则是偏科的学生,比较聪明,但对英语不感兴趣,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可见,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更为明显。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评价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评价,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该有的教育理念。

二、情感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机构成部分

受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只注重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终极目的不是检测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旨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高质量的情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帮助更明显。

三、英语学习中的情感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对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研究表明,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学生潜在能力的正常发挥。在现实教学中,一些学生英语成绩较差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比别的同学低,而是他们缺少积极的英语学习情感。

四、情感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

1.教师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一定要多表扬和鼓励,少用、慎用,甚至不用批评。运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他们取得的成绩、进步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赞赏,使学生充满自信;批评要中肯、情真意切,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充满信心地不断进步,全面发展。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认真倾听,眼中流露出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地表扬:“That’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Wonderful!Excellent!”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加强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更应该及时鼓励、帮助、引导他们解决难题,用关切、激励的表情让学生体会温暖和力量。若单纯地用“No,Wrong”否定学生的回答,则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如果布置英语作业,可以巧妙地使用表扬和祝福类的评价语,因为评语和祝福语不仅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交流,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要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利用好作业评语,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自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是学习者自己,评价中应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特征也为自我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地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学生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掌握一套自评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随时检查学习成果,不断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最终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自主学习者。为了便于信息的搜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相关内容制成表格,每次督促学生认真填写并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分等级。学生可针对自己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自评。这样,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确定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在自评过程中,教师除了随时指导之外,还必须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各项评价标准。教师对每项内容可提供范例,学生可以以范例为准,对自己的各种情感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成绩及需要提高的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自评,了解学生及其对待自己学习成果的态度,指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帮助其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3.学生互评。针对部分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它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通常同伴间的互评可依据的标准包括:我的同伴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始终积极参与?任务完成情况怎样?是否善于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怎样?在本次活动中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尚需改进的地方有哪些?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一样,需要教师提供并展示优秀的互评范例。通过评议,学生能充分理解评价标准,发展“我也能做”的态度,并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信任、诚实,学会公正对已和对人。

4.用日记或周记形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日记或周记作为表达情感的普遍形式,可以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指导学生写英文日记或周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特别是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他们更喜欢用日记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这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地指导和关心,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赏,以增强其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课堂上能做到大胆交流,这样一来,课堂就会变得其乐融融,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

5.因材施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基础不同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鼓励和评价,这足够唤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激发英语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对那些开口慢、胆怯害羞的学生,不能用命令、讽刺的评价,相反应当耐心地诱导和期待。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和现有的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情感评价方式。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能有所进步,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喜欢并向往的语言学习和活动场所。多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他们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好成绩。所有这些都是潜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让后进获得某种成功,不仅可以使其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可以使他们通过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激起对更大的成功的追求,从而形成新的良性循环。鼓励后进生开口多说,多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纠错时,总是面带微笑加以指点和启发,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结语

在英语形成性评价中的情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从思想认识上由原先的努力教出高分的学生,转变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努力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把情感评价有效地引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已迫在眉睫,以教师评价、自我评估、同学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主动地监控自己的进步,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最终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珍。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4).

[2]何培芬。形成性评价与高职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7,(11).

形成性评价 篇二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骨科;护理教学;效果

传统护理教学的理论授课方式比较单一[1],学生一味接受知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对传统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进行分析,由于教学水平、条件等因素限制,带教老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为学生直接讲授课堂知识,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良,对于学生而言,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因此,临床对如何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诸多尝试。本文以我院骨科实习生为例,分析形成性评价在其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进行,抽取此时间段骨科实习生68名,依据奇偶平分法划分实验组(34名)与参照组(34名);资料显示,实验组年龄区间为18-22岁,平均年龄(20.35±0.14)岁;参照组年龄区间为19-21岁,平均年龄(20.47±0.08)岁。数据计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参照组运用传统形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平时与期末成绩进行总结性评价。实验组运用形成性教学形式,具体内容为:(1)设计教学方案:调查骨科护理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课程[2],将不同工作情境当成若干个任务;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导入典型任务,完成具体护理内容,并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到骨科体验护理流程,最后书写任务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2)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首先由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3-5],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测试、课前作业完成情况等;其次,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考试成绩等;最后,由工作情境中的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等。1.3观察指标。(1)学生成绩:主要有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两科,每科总分为100分;(2)教学效果:由带教老师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值越高就说明授课效果越好。1.4统计学意义。数据用SPSS18.0分析;计量(xˉ±s),t检验;计数(n,%),χ²检验;P<0.05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对两组护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十分重视骨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流程进行完善,可有效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临床分析发现,利用正确评价方法,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准确评价,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同时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工作中,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否掌握本学科知识评价标准是出科考试成绩,导致实习生对出科考试内容过分关注,不关注平时知识积累,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动力缺乏,导致理论不能全面结合实践,不能对实习生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真正反映。临床分析得出,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又称过程性评价,可利用多种形式,对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获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进行及时强化,将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调整,该评价活动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可促进其成长。分析得出,骨科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若应用形成性评价,可行性较高,利用问卷调查等办法,可研究护理临床教学效果。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骨科疾病种类繁多,其护理内容也比较繁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能力[4],这就对骨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总结性评价教学法在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指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案,其以单元测试的形式进行,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计划。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与传统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不再单一讲解知识,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了解护理流程与内容,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另外,形成性评级以学生为主体[5],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贯穿于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提升考试成绩。相关性文献报道,将形成性评价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高效可行,可取得理想应用效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重视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情景模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师生互动,从多个方面,尽量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等。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在微信群里,将预习内容、案例以及方法、难重点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有利于学生预习,确保学生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应大概了解学习内容,根据学号,将学生分组,组织情景演练,完成角色扮演,对于各组学生来说,应将护理计划制定,根据计划,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临床医生,在结束演练之后,各个小组应开展自评活动,带教老师应点评学生模拟情况,在点评中,鼓励学生为主。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确定学生掌握大概流程以及护理知识,临床应安排学生见习,对于每组学生来说,由一名临床医生或者带教老师负责临床护理教学,详细告知学生护理难重点,对学生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重点强调患者注意事项。在课后交流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带领学生返回教室,共同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点评学生表现,要求学生将学习报告工作完成。在完成以上流程之后,组织学生考试,考核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价学生教学内容。临床总结得出,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高年资主管护师是带教老师,在学生入科之前,带教老师应集体备课,根据实习考核大纲要求以及目标,参照骨科临床教学特点,将带教方案以及教学计划制定,严格执行,分析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涉及临床知识考核、学生出勤率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等,成绩中,学生出勤率占比10%,带教老师在带教期间,将临床知识考核打分,利用问答形式,对学生技能操作要点以及临床知识点进行考查,占比成绩20%,在实习过程中,将2次临床技能考核工作设置,每次占比成绩10%,占比成绩10%的还包括典型示教病例讨论,在病例讨论期间,带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以及学生参与程度进行打分,出科考试内容相同于终结性评价,在实习结束之后,利用出科考试来开展终结性评价,技能操作考试占比成绩50%,其余50%为临床知识。在实习生出科时,利用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以及效果,在问卷内容中,涉及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内容应合理安排,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等,利用五分制,其中优良中一般及差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及1分,另外,问卷内容还包括是否能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是否将学生学习负担增加、是否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是否有效等,另外也包括是否赞成形成性评价。临床实践证实,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效果进行明显改善,可对教学质量进行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作为系统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改进。对于学生来说,可系统性评价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分析以往总结性评价,周期较长,课程结束后,才能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实习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对于实习生以及临床带教老师来说,存在一定问题,在实习生结束时,才能将其暴露出来,无法及时有效弥补发现的问题,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评价过程加强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能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针对问题,将其进行改进。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期间,对于老师以及实习生来说,可相互反馈教学,若出现问题,可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临床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学习[6-7],将解决方案提出,对于带教老师来说,可对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可提高自身临床思维能力。

本次研究中,对骨科实习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后,其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比较高,显示了此法的有效性。在教学效率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说明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优化了教学效率,能够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此结果证实,应用形成性评价,临床价值较高。综上所述,结合骨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将形成性评价用于其中,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成绩,体现了此法的价值。后续分析中,应将样本量扩大,进一步分析形成性评价,可促使本组实验临床推广意义增加。

参考文献

[1]程利,李艳,袁杰,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848-1850.

[2]张曦,马嫒嫒,张晋芳,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1):1386-1388.

[3]王燕妮。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6):74-76.

[4]许虹波,姜丽萍,陈军,等。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6):70-72.

[5]邹益群,魏碧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5):588-589.

[6]张爽,张辉,于桂青,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术强化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0):2537-2539.

[7]谢陈漪,张瑾,尹小兵等。新人职护士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9,34(2):98-101.

形成性评价 篇三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形成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为钢琴学习指明方向

教师在教授钢琴过程中的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完成教师教学方案的程度,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授课堂知识的效率。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教师通过课堂中各个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将他们的缺点以及优点提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认识自己在钢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评价可以校正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够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加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让学生更加客观认识自己。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的使用,要让该方法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每一句表扬和每一句批评,都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和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等展开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当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要发挥好评价对于自身制定未来教学计划导向的作用。

二、利用形成性评价改进钢琴教学

只有全面了解自己,才能够真正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最终取得进步。而课堂中的评价也正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途径,所以教师要在评价之后能够对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而使得师生共同进步。通过评价能够发现和诊断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对教师教授钢琴内容及方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最简单的评价方法就是对作业的评价,教师发现学生钢琴练习中的问题时,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并且去找出原因,从而能够将错误改正并最终取得进步。为让学生能够真正纠正错误,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之后可以示范正确的弹奏,让学生进行现场学习,不仅让学生听懂,还能帮助其进行正确弹奏。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对学生进行钢琴演奏方面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评价对学生起到了监控作用,使得他们能够自我约束,在进行钢琴练习时能够按照标准进行,这对学生取得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能够完整地弹奏钢琴曲目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大多是鼓励的话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班级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达到教师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提升了教师管理班级的水平。

三、形成性评价有利于钢琴教学研究

钢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分析和研究钢琴教学的方法和效率。钢琴教师以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程度为基础,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最终的效果进行回顾和反思,这有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这种评价,将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成果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有利于教师及时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并且在不断思考和研究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以后钢琴教学的高效率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形成自己的评价,能够针对评价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工作作出判断,从而为今后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奠定基础。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每次上完课之后,记录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下一次课堂教学计划,并且这也有利于教师对钢琴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结合得更加紧密。

总之,钢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在评价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嘉旋。形成性评价在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52-53.

形成性评价 篇四

关键词: 传统评价 形成性评价 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都把考试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目前高等教育考试,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而且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传统评价模式的现状分析

1.1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考试的基本任务是从测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考试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仍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积累。因此,绝大多数课程考试的内容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考点知识,使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和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束缚了人的思维和创造发展能力。高校的责任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应试教育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短期的记忆力,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出现“考前狂背,考后全忘”的尴尬局面。

1.2现行考核评估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为考而学,是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课程现行的评估方式仍旧是以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进行的,且绝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是以选择、填空、简答为基本题型,评估方式比较单一,考试题型比较单调。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上向具有针对这种评估方式的学习方法倾向,学生为了考试而把精力全部集中于只适合考试形式的理论知识上来,而忽视了现行考试形式无法检验的实践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在高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又必须把有限的时间投入这种简单重复的反复练习上,枯燥乏味,导致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会因为考试浪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现眼高手低、难以胜任社会工作的现象,使学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必要性存在怀疑,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3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现行的一考定乾坤的考核评估制度,期末考试每个学生少则要考三五门课程,多则要考将近十门课程,考试周期大约是两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种疲劳战术下的“成果”,根本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只能说明考生在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努力程度,体现的是学生的“短期记忆”。记忆是必需的,但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将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评定全部押在期末,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紧张的状态,不可能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反而使那些过度紧张的学生因害怕考试而精神崩溃,影响身心健康。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神经衰弱不得不休学、退学的现象与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不能说没有关系。考试应从考查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查学生搜集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考试的效度与信度,才能使学生不再以无奈或厌恶的态度面对考试,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1.4课程考试的功利性太强,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够合理。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由于学校往往以考试成绩的高低评定学生的优劣,将成绩与就业、出国、推荐免试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等个人利益挂钩,大家对考试的目的产生了偏差。考不到高分难以评上奖学金,不能保研,每一分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使学生不得不权衡利弊,将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误导了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人是有个性的,记忆力也有所差异,有的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如考试舞弊、到老师家中送礼要求加分等,想方设法达到目的。这也是上上下下对考风考纪三令五申,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敢于以身试法,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大学课程考试以基础教育为主,考试内容陈旧、呆板,形式单一。考与不考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谁的背功好,谁有突击记忆的能力,谁就可以获得高分,就可以获得一切以成绩评定为主的殊荣。事实上,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是多面性的,不但应该有很好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顽强的毅力、信心、刻苦和献身精神,还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现在的课程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水平,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考查,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中国人是十分能吃苦的,诸如“奥林匹克”等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各种竞赛,常常是中国学生获胜,但至今还未在中国本土上出现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应试教育片面突出智育,不断强化考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创新对国家、对民族的极端重要性,《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当前的考试模式,探索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成为摆在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2.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瑞文(M.Scriven)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形成性评价。根据布卢姆(Bloom)的观点,教学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三种。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进行,目的是确保学生在学习开始时具有必要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为教师设计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应学生的特征和背景;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或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并把它与总结性评价作了区分,开启了该领域的研究先河。

2.1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有三种看法[1]:第一种认为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该观点强调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学习,认为形成性评价在引导师生关注、认识、把握和改进学习的微观过程中提高了认知水平。第二种观点强调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认为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出的评价。这种观点拓宽了评价领域。第三种观点关注学习效果,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即从历时性的角度,将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阶段划分为一系列短暂的阶段,把短暂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成形成性评价。很显然,三种观点从不同侧面强调形成性评价的关注点,在特定场合各有其道理。但总的来看,学习毕竟是一个整体,学习效果、情感与态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认知水平三者相互交错,贯穿于学习始终。如果认为形成性评价负责隐性的情感态度因素或认知能力的增长状况,而总结性评价负责检测外显的学习效果,则是机械地割裂了学习的整体性,自然削弱了评价的科学性。实际上,学习者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学习效果是三位一体的,因此形成性评价要相应地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方面一并考虑。

2.2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与目的大多基于与总结性评价的比较研究,即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为了推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提供适时的教学反馈。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与布卢姆的看法类似,Sadler(1998)在定义形成性评价时也明确指出它是专门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反馈以提高和促进后续学习的一种评价模式。Black和William(1998)对1988至1998年间涵盖各个教育层次的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的250份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显著提高,同时还发现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学习稍弱的学生帮助更大。郭茜[2]等在论述形成性评价在普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时,认为形成性评价对教师来说可以增强教学互动,缩短信息沟通周期;对学生来说,则可以增强自信,帮助了解学习进展,确立努力方向和方法,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杨孝堂[3]在总结实施形成性评价其明确的目的性时,将其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看出,国内外在形成性评价功能和目的的探讨上“为教学提供反馈”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因为总结性评价相对形成性评价而言信息沟通周期过长而延误教学改进时机,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可以克服总结性评价在对教学情况掌握上的弊端,这一概念在国外几乎是无可争辩的。

2.3对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Sadler提到了在形成性评价中混合使用多种标准这一原则性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评价方式。国内的相关研究也不多。开放教育中提倡根据小组讨论、学习档案和学生在面授课堂上的参与意愿等多种方式共同确定评价结果,但在实践中这些操作方式经常走样而使得某些步骤仅仅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形成性评价过程可能还有教师工作量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就较为突出。总而言之,关于形成性评价方式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

形成性评价是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理念为基础的,采纳的是多种经国外学者实践验证的方法和手段,并强调科学的程序和设计,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形成性评价的多种手段在我国虽然处在实践研究阶段,但我们认为只要结合本学科、本学校的特点,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实践,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2]郭茜等。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形成性评价 篇五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实施了十年,但实施情况仍然不理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四六级的过级率和优秀率依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重应试结果的导向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流于形式。第二,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的偏颇也阻碍了形成性评价全面落实。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实习和在职培训中,提供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具体到规范理解,评价设计、手段以及评估的信度效度。本文介绍了何为形成性评价,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单概括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形成性评价 篇六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课程建设;课堂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非常注重终结性考核。学科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通常采用的比例是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在20%的平时成绩中,要体现考勤、课堂互动、课内实践等完成情况,甚至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也要包含在内。诸多要素的评价需要集中在这20%当中,很难得到充分体现,而体现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等要素则被忽略。这样的考核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突击应考,甚至对考风考纪都有很大挑战。学生平时上课睡大觉,玩手机,懒得参与课程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互动;期末考试前,要求老师划重点,熬夜复习或制作小纸条。不仅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办事风格,这与“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相符。现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在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却缺乏与之对应的统一认识和具有可执行性的全面评价体系。因此,如何根据自己所在专业和所主导课程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学科成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引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则成为我们当下的课题。本文将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例,阐述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纲领性文件中体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如提问、作业、问卷、报告以及学生自评或互评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态度和团队合作等进行观察和评价[1]。因此,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是课程建设团队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并融合形成性评价理念到课程建设中,推进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形成性评价引入到学习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从根本到末梢,从框架到细节,从教学纲领性文件到课堂教学操作实施的系统改革。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从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调整开始,如教学大纲、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等,要明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的权重比例。传统的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的权重显然无法实现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仅20%的权重使得形成性评价关注的一些要点缺乏充分体现的空间。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各院校的要求,尽可能大地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操作执行了平时成绩占比50%的模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比50%的模式。采用这个比例,一是基于学校规定的平时成绩比例上限;二是这个比例使得学生既不能忽视形成性评价,也不能忽视终结性考核,无论忽视哪一块,都会使得总评成绩不理想。

2细化形成性考核项目及权重

形成性考核项目应能够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引导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以《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项目有:考勤、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课内实践和课后作业。项目权重分配上,课后作业为单独的一项,占比10%,记入个人平时分,以考查学生个人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态度;其余各项共计占比40%,记入小组得分,以考查小组全过程任务完成情况。这样分配的好处是促使学生既要参与到小组共同成长,为小组的成长贡献也要保证自身任务的完成,兼顾集体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3进行课程分析,建设形成性考核配套资源

在资源准备方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为例,具体项目有:考勤、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课内实践和课后作业。其中,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和课内实践这几个项目都需要课程建设团队在开展形成性学习评价之前,完成对相应资源的收集、整理、撰写、制作。其中,课堂互动环节分为必答题资源和抢答题资源。必答题尽量以教材内容为主,可用每一学习单元后配套的习题为基础作为必答题。抢答题则选用面要大一些,除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还应有所提高,引入教师多年教学积累下的经典题目。抢答题数量应控制在每个单元25题左右,难易结合,并制作配套课堂展示课件。案例讨论的建设,要注意选取案例的针对性、难度和可操作性。模拟业务操作主要是运输线路规划、运输方案设计、运输成本核算、车辆运用指标计算、几种运输方式运费计算和运单填写设计为主,需要教学团队长期积累,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动。课内实践主要是货运管理软件的操作。这几部分资源重难点兼顾,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求全部涵盖,既保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反映学生学习和接受的程度。

4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细则、标准及实施办法

4.1公布形成性评价得分细则,指导学生建立团队,形成分组。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将形成性考核评价得分细则公布。务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中自已的行为表现与最终的总评成绩之间的关系。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自愿分组。由于课堂互动、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的课内实践的学习过程是以小组学习、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所以要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4-6人一组,自愿组合。分组过程就是组建团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营造了一个小小的职场生态———全勤、专业能力突出、互动积极的学生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专业技能突出、沟通能力好、团队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高超的学生成为团队领袖;而平时到课率低,上课互动不积极,学习态度差的学生需要通过承诺(如不缺勤、努力完成必答题以及争取更多抢答机会等)来说服其他学生接受他入组。剩余的既没有积极态度也不愿做出承诺的学生,将被自动归入一组。学生分组完毕后,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应用程序(至少要有上传资料、抢答、讨论、测试和小组任务等功能模块)注册课程,公布课程代号,学生加入,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4.2为形成性评价当中的每一次活动赋值。每一次的必答题、抢答题、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和课内实践的得分都记入小组。这就要求合理计算每一次行为的分值,既要体现难易程度,也要保证小组在充分积极和出色地完成各项目后,小组每一个成员的形成性评价得分可以达到优秀,同时完成项目不充分的组将会有个别或全部成员形成性评价得分不理想。以30人的班级为例,可分为5-7组,为每一次行为的赋值建议如下:4.3答题和得分操作方法。4.3.1小组答题和得分、减分原则。必答题每组按顺序依次作答,答对得2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题板,并建立“云班课”。学生加入到相应课堂,在教师公布抢答题分值页面后,学生运用“云班课”当中的抢答功能进行抢答,抢到答题权的组可以选择答哪一道题,点开后进入题目页面,进行答题,答对加对应分,答错扣一半的分。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答题积极性,并且保持谨慎的抢答态度。对当次教学内容较自信的学生会抢答分值较高的题目,体现学习价值,也体现认真学习者在团队中的价值。案例讨论、模拟业务操作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后才可作答,所以赋值较高。这两类题目每一个题目仅给最先提交正确答案的两组记分。这样操作既可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和解答问题,又可以把握课堂节奏,还能避免抄袭。课内实践赋值15分,只要各组每个成员按要求完成课内实践相应任务并按要求提交相应资料,均可得分,否则不得分。这样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促使每一个学生完成课内实践任务。考勤是小组扣分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性考核中使用的唯一惩罚措施。如果小组当中有成员缺勤,则每缺勤一人次,小组扣5分,迟到小组扣3分。这个扣分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缺勤。由于个人缺勤将会导致小组总分的降低,这就促使组员之间可以互相督促避免缺勤。4.3.2个人得分原则。个人的形成性评价得分来源之一是课后作业,这部分可根据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整程度记分,由教师将每次作业的得分反馈在作业本上,最后总和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另一个得分来源是小组总得分进行组内二次分配后得到的分。这取决于学生个人对小组总成绩的贡献以及小组集体对分值分配的理念。

5终结性考核

期末考核的方式以开卷考为首选,题目选取要能够涵盖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题型的比例可控制为30%、10%和60%。占卷面60%的专业技能题应是将真实事件和数据依据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改写,灵活度较高,题目的理论依据都在教材上,但学生若要得到理想分数则需在整个形成性考核过程中认真参与并自主完成每一次阶段性项目作业,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

6教学反馈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团队从2015年开始在《运输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分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通过调研,来自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反馈和教师教学评价反馈来看,学生乐于接受这种考核管理,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开展教学互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为满足课堂互动教学的需要,改编改写的案例和模拟业务逐年完善和增加,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各项目评分的促动下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形成性评价 篇七

1.不利于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语言知识点掌握牢,再加上会考试,就能夺取高分,因而学生盲目地死读书而忽略了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擅长纸上“谈兵”,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2.不利于学生发展多样性,扼杀学生个性

学生的天赋千差万别,个性潜能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认为高分的就是“好生”,低分的就是“差生”,这样就会打倒一大批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3.不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社会里,一个人必须具备自主发现问题,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合作,善于开拓的个性品质。因而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地提出要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目标。而终结性评价只能考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终结性评价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而新课程体系明确地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从而使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们课题组以高一、高二共四个班为实验班,对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具体如下:

一、形式性评价的内涵

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的目标及学习需要。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学习机会的创造和把握以及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

4.文化感受力:

文化感受力就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感受能力。

5.品格和性格的完善:

品格和性格的完善就是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树立自信,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二、形式性评价的构成

1.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

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研究资料的保存、检索以及使用。

2.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

听、说、读、写、译(学习资源、模仿和演练、分门别类,即解悟à迁移à推断à笔记à建构à总结)

3.元成分(Meta-components)

1)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动机、信心、恒心等)

2)专注程度(指学习兴趣、激情、是否愿意合作学习)

3)自我监控(指学习计划、学习时表现的情绪、是否常反省等)

4)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三、形成性评价的类别

1.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1)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

3)教师评价

2.按评价的场合可分为:

1)课堂表现的评价

包括活动参与、质疑主动、笔记评价、单元学习成绩评价

2)课外表现的评价

包括课后阅读、活动参与(晚会、英语角、朗诵会、竞赛等)、英语电影观看、英语歌曲学唱、专题小论文。

四、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

2.质疑或提问卡 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3.课堂训练活动设计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4.课堂反馈检测 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

5.学生自评表 学生通过自评,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

6.课外活动计划和安排 通过让学生有计划地参加课外活动,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7.评价量化记分 科学地评定学生学习状况

8.与学生交谈情况表 记录与学生交谈的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这些设计的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历史和现况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英语的自觉性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寻求到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五、形成性评价研究的计划安排表

周次

具体事项安排

第十三周

选题第十四周

确定研究的范围第十五周

设置英语学习调查问卷的题目第十六周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第十七周

拟定《学生学习计划安排示范表》第十八周

拟定《单元归类专题笔记示范表》第十九周

拟定一百个小论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写论文的专题指导第二十周

给学生推荐英

语读物

寒 假

学生写小论文,阅读课外读物第

第一周

收集学生的小论文第二周

阅读学生论文,挑选出精品第三周

出一本学生小论文集第四周

读书报告会第五周

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和安排第六周

制定学生自评表第七周

制定课堂训练活动评价表第八周

指导学生看英语电影第九周

组织学生参加其它英语课外活动第十周

评价量化记分

其它时间

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定我们课题组将分工合作,在一学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课题研究。至今我们已着手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得出分析结果

2.拟定了《学生学习计划安排示范表》

3.制定了《单元归类专题笔记示范表》

4.拟定了一百个小论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了写小论文的专题指导讲座

5.设置了资料卡给学生,让他们摘抄写小论文所需的资料

6.精选出十二篇英语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写读书体会以备下学期的读书报告会

接下来,我们将遵照计划表,逐步完成研究工作。在课题收尾前,我们还将对学生进行一次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并把分析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比较。我们预计,通过一年的师生配合,学生能够养成更良好的学英语的习惯,实验班的考试平均分将高出非实验班五分左右。

目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头,在许多方面不不够完善。我们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使之更为科学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来发展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调整学习态度,不断完善个人的品格,并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过程。

参考书目:

1.王蔷“面向21世纪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意见” 《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8)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最新范文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最新5篇01-13

基金业绩评价范文【优秀5篇】01-13

抗震鉴定建筑抗震论文最新8篇01-13

大学毕业生的自我鉴定【最新4篇】01-13

学年自我鉴定(精选3篇)01-13

大专生毕业自我鉴定(最新8篇)01-13

中专生个人自我鉴定精彩3篇01-13

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最新9篇01-13

简短精选自我评价(最新7篇)01-13

自我评价范文优秀篇(优秀7篇)01-13

146 29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