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审计学论文优秀范文最新8篇

2022-11-20 00:05:50

现代审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审计学的教育方向是培养学生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等。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带来了审计学论文优秀范文最新8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篇一

1、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绩效审计也是如此。为此,县级审计机关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重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及早思考绩效审计课题,认真搞好项目选题与评估,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绩效审计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做到运筹帷幄、早作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充分做好审计调查。绩效审计调查工作,应当范围宽于财政财务审计,要求高于财政财务审计。要在全面掌握机构人员、隶属关系、业务范围、适用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方式、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职责权限、绩效目标、项目论证、合同协议、评估验收资料、计划、规划及其它业务技术资料等,充分收集、占用和分析各种信息、数据,并有所取舍,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3、审慎进行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的难点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要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等方面设立指标、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具备客观性、可靠性、明确性、可比性、相关性、认同性、长期性等特征,对评价标准明确清楚、各方人士普遍认可的项目,可充分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标准难取得、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项目,要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坚持积极慎重、谨慎性原则,只就能够认定的事项进行绩效评价,不要情况不明、标准不清,就以偏概全、笼而统之作结论。

4、重视审计后续回访。任何工作要取得良好实效,都要有始有终、一以贯之,绩效审计也不例外。要使绩效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使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书面反馈,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回访,对重要的审计事项进行后续跟踪,对绩效审计取得的增收节支、挽回损失金额进行统计、计算,对审计成效进行评估,对成功经验、先进做法进行总结改进,对不足之处认真改进,真正实现绩效审计高层次监督、全方位服务、多角度分析的职能作用,为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审计论文 篇二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1999),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规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2006)提出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包括六大方面:一是任职期间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二是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三是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四是任职期间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五是任职期间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六是任职期间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要素: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真实性是评价受托人的财务收支是否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合法性是评价受托人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济性是成本向投入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以最低的成本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是否花得少;效率性是投入向产出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是否花得好;效果性是产出向效益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是否花得值。《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0),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大发展。

二、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特别是由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设定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及职业道德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职业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指标构成首先,根据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职业化素质在个人职业胜任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中的职业特质包括:积极主动、自我激励、对信息及时反应力、政策洞察力和对于成就的渴望。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专业技术类员工,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另外,职业道德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十分重要,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三、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本文是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确定的基础上,遵循重要性、适应性、评价性原则构建评价体系。其中,重要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化决定了其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时,不可能全面选取,而只应该选取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能体现胜任能力重要性的指标;适应性原则是指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一个评价体系建立之后是要应用于实践的,并受实践来检验的,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对使用者,包括高等学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是切实可行的,对评价对象来说评价结果是客观合理的;评价性原则是指选取指标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最终提升其胜任能力水平,所以应选取能够有效地评价个体的,促使个体自觉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指标。企业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胜任能力(Ability)总目标下,构建三级指标,同时按照企业环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审计人员,以便于企业在实际中应用。初级审计人员指普通内审科员;中级审计人员指审计科科级人员、主任审计员;高级审计员指处级审计员,总审计师。

四、小结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内审人员受教育程度,二是参加资格考试,三是后续教育水平,四是日常审计工作积累。其中高质有效的后续教育是保证内审人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审计学论文优秀 篇三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形势下形成的一种新兴审计模型与审计理念,其有效应用对减低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提升审计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已成为企业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风险导向审计特点、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等方面对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riskorientedauditapproach)是基于传统审计思维与模型创新的基础上得以提出的一种全新设计思维理念与模式。相对于传统设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而言,风险导向审计是基于被审计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流程为核心,利用多元化设计方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综合性、一体化、实质性分析审查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总的科学应用,对降低设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促进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特点分析

据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得知,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相对与财务导向审计、管理导向审计以及业务导向审计而言,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在于企业“风险”。无论是审计目标、审计对象还是审计规划与施行,皆与企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全面性、综合性分析企业风险因素、合理评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因素、把握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形成因素等[1]。其二,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传统企业内部审计项目决策后进行风险审计的模式,注重企业内部审计计划基础企业经济活动目标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科学风险管理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整合与解决,实现了风险导向审计“事前审计”模式的发展。其三,风险导向审计是基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风险管控的,风险导向审计在对企业内部高风险项目进行控制的同时,也对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具有评估、完善、调整的作用,因此风险导向审计是“大于等于”企业内部管控审计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呈逐渐上涨趋势,就2016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257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增长7%,到2017年将突破19万亿元[2]。相对与建筑行业生产能力的迅猛发展而言,我国建筑行业生产管理模式、工作人员整体素养与综合能力、工艺创新技术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不利于进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内部管理结构创新与改革发展。基于此,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管控过程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建立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提升企业内部风险管控质量,降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优化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问题

实践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缺乏应用的认知意识与指导理论: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真正认知到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内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符合企业发展与经营决策目标,内部审计仍处于项目财务导向审计与内部管理导向审计层面。

第二,缺乏完善的审计信息数据库:审计信息资料的分析、评估与预测是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发展模式构建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化应用,就需要监理完善、前面的审计信息资源库,并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与连接。但是,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并未建立独立且完善的审计信息平台,内部审计部门所使用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企业以前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存档,从而导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无法实现对企业经营与管理风险的准确评估与预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达不到风险导向审计实际需求[3]。

第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低下: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兴审计理念与审计模式,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有效应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审计知识、会计知识、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还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会运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以及现代化审计技术[4]。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上述知识与技能并没有去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且缺乏专业化应用型风险导向审计人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发展。

第四,缺乏相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程序完整性以及审计操作秩序化是测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5]。但是,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中,对可规范风险的实质性测评程序并无硬性要求,与现行内部审计考核制度相背离。因此,要想保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优化应用,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至关重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革,用以实现风险导向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中应用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在提升自身风险意思的同时,应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建立独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制定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用以规划内部审计工作秩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的贯彻落实,从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其次,加大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构建:人力资源是建筑施工企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对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化应用具有直接影响作用。

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当前内部审计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低下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构建符合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选聘过程中,聘用高素质、专业性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人才、工程技术人才、计算审计技术人才、风险管理人才等,革新人才组织结构,并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整体水平;组织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工作责任感、职能素养,丰富员工知识,拓宽员工思维与视野;通过沟通与交流活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与审计信息数据评估经验[6]。此外,注重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设备,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用以实现企业内部风险评估、管理与控制的快速化、精准化、全面性运行。从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可信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风险导向审计的有效应用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核心审计思想,对企业运营与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优化应用,从而降低企业审计风险,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企业运营与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丁淑芹。云计算环境下基于企业风险变革的审计风险辨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1:111-114.

[2]许东升。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5,22:90-91+94.

[3]封扬,钱臻浩,沈雨欣。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业务中的应用——基于ABC公司的案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45-46.

[4]朱文君。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基层供电企业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274-275.

[5]姜传志,胡增会。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实践意义与实现途径[J]。当代经济,2016,36:76-77.

[6]姚丽琼。资源型企业低碳审计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82-86.

审计论文 篇四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可以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也是现代审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象作为管理权力的执行者,掌握着企业或者政府的资金分配等权力,内部审计质量是相关机构高效运营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重点分析政府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体系,探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一、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缺陷

(一)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缺乏较高级别的参照准则,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由于没有法律的保障,导致被执行部门产生抵制情绪,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致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受到质疑。除此之外,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岗位配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岗位,很多单位根没有设置质量控制岗位,另外,一些审计岗位设置在单位财务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职,严重降低了内部审核的权威性。

(二)体系机制不完善

财务监管仍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侧重点,这种审计模式相对单一,基本只能保障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都只注重事后监督,简化了前期评估以及审计控制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则是针对内部审计的全称控制,包括事前调查与策划、事中实施以及事后监督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出身,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的学习,对于专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知识比较缺乏,很难深层次寻找问题,导致许多质量控制工作敷衍了事。

(三)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被审单位对内部审计存在错误观念,甚至抵触内部审核工作。内部审计不仅是对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同时也是对自身工作成果的反映,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质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二次保险。一方面,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行政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已经满足单位需求,因此不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内部审计运行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四)目标定位不准确

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体现在三个方向,包括总体定位目标、财务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责任等。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但仍然缺少质量控制体系,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单纯的执行了工作流程,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以财政部门为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是资金与公共财产的审计控制为主,着重控制机构内部的资金流向。

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下属单位及子公司比较多,可以在下属单位和各级公司分别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减轻单一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效率与准确性,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岗位可以独立于内部审计单位,从审计全过程掌控内部审计质量。另外,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只有严格规范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才能保证审计过程高效实施,将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详并认真分析,这样就能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提高控制效率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改变了传统手工查账方式,有效降低了内部审计错误率。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与内部审计实现无缝链接,审计控制软件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审计控制软件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取数、编制底稿、出具报告等诸多环节都能够利用审计控制软件进行,同时降低了审计的耗时和和风险性。

(三)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已经逐步重视,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才缺口与内部审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技能,还要了解审计机构与被审机构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同时对于其它专业比如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是支撑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力支撑,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三、总结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备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对于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本文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

审计论文 篇五

一、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

2006年6月银监会制订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旨在审查评价并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活动以及公司的治理效果,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迅速发展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在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的案件、客户纠纷持续上升,对银行的资产安全、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内审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2013年,银监会将信息科技纳入监管评级体系,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内部规程》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以评级约束强化信息科技监管效能,提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意识。从相关披露来看,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商业银行,均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到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风险评估、内部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手段深挖信息科技风险隐患,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二、信息化下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1、信息系统本身带来的审计风险

信息化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速率,加快了银行数据处理、集中、缝隙的速度,但同时也存在着银行数据或者审计数据被盗用、泄露的可能性。信息系统本身的某些特定程序被恶意修改、不法分子攻击网站套取利益、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资金转移等案件屡见不鲜,这些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审计人员没在第一时间审计出系统本身的固有风险,将会使审计工作走入误区,给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由此可见,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内部审计工作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

2、创新金融产品、金融电子化带来的审计风险

如上所说,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

(1)创新金融产品很多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的,产品不具有同质性,审计起来耗时巨大;很多金融产品的结构复杂,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专门的知识,无法进行深入审计。

(2)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网络风险认识不够,对其风险仅停留在对内部人员舞弊的审计方面,忽视外部客户操作风险、系统本身风险以及法律风险。

(3)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只是在整体业务流程层面有所了解,对于信息系统结构、程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1、防控系统风险,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及时完善信息技术风险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金融产品的更新。其次,建立完整的信息技术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监管指标体系及风险性预警系统来加强信息科技审计力度,逐步实现信息科技内部审计常态化。最后,规范科技外包服务管理与建设独立的项目开发与测试团队并重,有效降低信息科技风险。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建设

中小商业银行应提升内审人员培训及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保证信息科技审计的开展。提升内审人员素质是信息科技审计的关键,只有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实践工作能力、过硬的技术手段才能发现问题、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解决问题。加强中小银行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一般控制,对系统的有效运营提供支持和维护,通过相关专家级内审人员配合,审查信息系统中的操作控制、系统软件的控制;另一方面,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对相关信息的输入、运行、输出进行控制,建立严密的内控控制制度,对系统的运行做出评价,保证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内审现场检查的质量;在非现场审计中,缩短内审机构与分支机构、基层网点的距离,做到实时监控,有效控制风险。

审计学论文优秀 篇六

浅析上市公司的审计基金

摘要:上市公司审计的失败应归因于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而现有的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三方主体中的委托人与被审计者合二为一是问题的关键。对此,审计业务转移、审计委员会委托、监管当局委托等多种重构思路被提出,但大多都有难以避免的缺陷。设立一个能代表众多审计报告使用者来进行审计委托并从中支付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审计基金是一个新的构想。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重构思路;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在发现的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案中,负责对信息披露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经办人员多数都难脱干系。大家开始从各个方面思考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从审计法律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

一、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的理论和现状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审计法律关系中审计者的独立性是有法制保障的。然而,实践中的情况却与理论和制度大相径庭。实践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实际上拥有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的决定权,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业务应有的独立性被严重践踏[1]。

出现这样的局面,人们通常把原因归结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例如“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等弊病的存在。但我认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并不是根本原因。即使不存在“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目前作为审计委托人的全体股东也会倾向于与管理者合谋以得到积极的审计报告,即使该报告会与实际情况相背离。因为审计报告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就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行情,股东作为股票的持有者,无论是留是卖,都希望股票市值上涨。积极的审计报告可以促成这样的结果,因而无论是主动促成还是被动接受,股东一般都很乐意看到积极的审计报告。而市场上持币观望的潜在投资者、上市公司的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同样是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却希望从审计报告中获悉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因此,要解决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的问题,关键在于使使用审计报告的人成为审计委托人。

二、几种重构思路的评析思路

一:审计业务转移

从会计师行业剥离审计业务,还原审计的公共监督色彩是这一思路的基本出发点。政府负责组织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实际进行审计的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会计专业人员。这种思路通过割断审计者与被审计者之间的利益联系和消除审计业务领域的竞争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不再仰仗上市公司的“俸禄”,因而不必看管理者和大股东的脸色行事;审计人员无需担心没有业务来源,因而不会为了生存而违背职业道德去迎合客户。

美国1933年制定《证券法》时就曾经设想由联邦政府设立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进行审计,这个方案最终被放弃了[2]。这从反面证明了这个方案的不适宜性。首先,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提出强烈反对,因为审计业务一直是会计师行业的重要业务之一;其次主张缩减政府开支的人士会提出反对。因为要供养一支庞大的会计师队伍将大幅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更为重要的是,由政府包办一切不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应起主导作用,只有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才能介入。如果出现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者合谋的情况,政府就将审计业务收回,市场经济就很难发展。

思路二:审计委员会委托

这一思路是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以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作为独立的第四方,在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形成隔离带。这种制度主要效法于美国《奥克斯莱法案》中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全部由独立董事构成且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由审计委员会直接聘用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决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酬及其支付形式;被聘用的注册会计师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并对其负责。为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要求其成员除董事津贴外,不得从公司或公司的关联方或公司的下属企业领取任何报酬,而且要求他们必须是不受控股股东或管理层影响的非关联人士。应该说,这种思路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出发,通过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来营造一个适合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良好公司环境,从而解决“独立审计不独立”的问题,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模式[3]。但从我国目前引进独立董事的实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谁能保证从公司领取董事津贴的独董们就能为追求事实的真相、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保持独立性呢。

思路三:监管当局委托

审计收费监督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这一思路试图通过由监管当局行使审计委托权来保持上市公司审计的独立性。由于我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都确认了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因此这一思路又可分为国家证券监管当局委托和证券交易所委托两种模式。

在国家证券监管部门下设审计收费监督委员会,接受公司委托聘任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向公司收取审计费用和手续费;聘请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支付审计费用;将审计报告转交给企业;全面协调各相关监管部门工作。这样,审计关系主体三方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保持了独立性,注册会计师避免了来自被审计单位由于审计收费金额而产生的压力[4]。但是,由监管当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的思路与将审计业务收归政府负责组织的思路一样,将大大增加政府的开支,监管当局面对1300余家的上市公司将没有能力为之一一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次,由监管当局来切“蛋糕”,割断了审计市场的供需关系,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再次,当出现审计失败时,监管当局是否应承担至少是选择失误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监管当局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既作为委托方又作为监管者而存在的。

证券交易所委托的基本思路是将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证券交易所,同时制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招投标制度。证券交易所按此制度,在充分考虑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执业能力和执业记录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会计师事务所[5]。有学者指出,由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切断公司与会计师之间的“衣食父母”的联系;可以从维系审计市场的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适当多指定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改变审计市场垄断的局面。但与此同时,该学者也看到了问题所在:证券交易所本质上是由职业经纪人组成的行业团体,与会计职业之间并不存在高低之分,由证券交易所来指定上市公司的审计者,会计职业人员未必服气,上市公司也未必满意[6]。另外,这一思路存在与国家监管当局委托思路一样的弊端。

三、一种新的构想——上市公司审计基金

如上所述,这几种思路都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因而笔者在此提出一种新的构想,以期既能解决现有的审计独立性缺失的问题,又能避免出现上述思路所存在的缺陷。

这一构想就是通过设立一个独立于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益基金来代表众多审计报告使用者行使审计委托权。首先,基金名称可命名为上市公司审计基金,是经证券监管当局批准设立的代表广大审计报告使用者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并支付审计费用的非盈利法人。其次,基金的资金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金成立之初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政府拨款,成立之初的拨款是启动经费,运行过程中的拨款则是在现有基金不足而进行整改尚需时日时的补充;

第二部分是在每笔证券交易中根据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向买方或双方另行收取的审计报告使用费。由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频繁,而每年公司审计费用相对固定,具体到每笔证券交易中,此项收费金额必定不会太高,因此不必太过担心推行此项收费的难度;

第三部分是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或增发新股时从所募股本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审计报告预支费;同样作为使用者的债权人则可免费使用审计报告,因为债权人受审计报告影响最小,而且向其收费也最不现实。再次,为了避免基金管理层利用手中的委托权进行权利寻租,应加强监督, 基金的使用即审计委托必须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行业内专家组成专家库,随机抽选每次招投标的专家组成员,根据竞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业绩、问题率和竞标价等因素决定中标者。

由于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为解决人力问题,招投标宜按照主营范围或经营规模等标准将上市公司进行分类后分批进行。最后,由证券监管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基金,制定章程,并成立基金管理机构。为保持基金管理层的问责性,首先要在基金内部设立监事会,实现内部监督与制衡;其次,基金管理层应实行充分信息披露,通过年报等各种形式的公开文件实现财务会计公开,每年的审计委托情况尤其应予以公布,实现外部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监督;最后,委托问题应成为考核管理层的一个最主要的依据。

既要解决现有的审计独立性缺失,又要避免出现新的问题,设立这样一个上市公司审计基金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思路。首先,与现有模式相比,设立基金的思路可以解决审计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合二为一的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而存在的。正如前文所述,“审计委托人与被委托人合二为一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的问题要解决,关键在于使使用审计报告之人成为审计委托人”。现实生活中,是谁在使用审计报告呢?股东、潜在投资者、公司债权人甚至政府都是使用者。由以上多个使用者共同作为委托人来聘请事务所并支付审计费用,实现“谁使用,谁委托,谁付费”,才能真正维护审计业务的独立性。这个委托人必须独立于政府、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公益性基金的思路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基金模式可以克服监管当局委托思路和将审计业务“上缴”思路存在的弊端:设立基金可以避免政府开支的大幅增加,基金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只需占较少的部分;设立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会改变社会审计的性质,而监管当局委托思路则难免有“计划经济”之嫌;基金独立进行审计委托事务,但接受审计报告使用者和证券监管部门的充分监管,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监管当局委托思路中委托方和监管者合二为一的弊病,也可以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保证基金的委托权利不被滥用。

最后一点,尽管不排除出现基金管理层会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寻租交易、狼狈为奸的可能,但由于基金独立于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层并不代表被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出现前述可能的情形时也不大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的只可能是中标事务所的决定权,而这完全可以通过专家库的随机抽选以保持其独立性来克服。最坏的设想是上市公司、基金管理者与中标事务所出现三方合谋,但实现三方合谋要较之现有模式下的两方合谋困难得多,何况在内外部的充分监督下,实现这种三方合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遗憾的是,笔者尚未发现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正在采用或曾经采用了上市公司审计基金这样一个思路,因而无法通过介绍国外的成功经验来证实该思路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雅敏。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J]。经济师,2003(3):3435。

[2]刘燕。会计职业改革任重道远———《索克斯法案》评述之二[J]。金融法苑,2003(3)。

[3]裘宗舜,郑佳军。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探讨[J]。财会月刊,2005(2):3132。

[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5(3):1115。

[5]黄海军。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风险的强化[J]。时代法学,2005(1)。

[6]彭兰香。中美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之比较及启示[J]。财会月刊,2003(3)

审计论文 篇七

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1.1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隐患的存在。以云南红塔集团为例,其间开展过多次审计,然而由于未充分提供会计资料,导致多次审计均未发现10亿元“小金库”这一严重违纪行为。因而国内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然而目前国内审计队伍建设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就目前审计工作现状而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普遍性存在,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相比于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全新形式,审计人员应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然而在审计经费短缺、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审计任务繁重的现况下,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以及后续教育机会,其业务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1.3审计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的综合评估,与审计对象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现阶段,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审计范围、责任的界定与追究、审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评价标准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措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审计机关无法精确审计范围,或评价责任标准不一,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2.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在现代审计构成中,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关键所在。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资产完整与安全,并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实现会计资料合法真实等诸多财务目标。在建立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基础上,内控制度评审能够对企业管理层岗位职责的落实以及管理水平有全面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对执行乏力、缺乏健全内控制度或根本未建立内控制度的审计对象展开详细审计。与此同时,还应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结合制度基础审计以及账目基础审计,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较多复杂问题,具有较高的要求,审计责任以及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部门应针对此点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推进审计团队建设,并提高培训资金投入,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后续教育,确保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树立严格的法治观念,进而提高执法水平。审计部门应坚持人本理念,对干部人事制度加以改革,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现代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等各类方法,推进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2.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保持合理性

首先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并对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加以完善,确保评价有理有据。应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问题,多角度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和准确性。就国家政策调整与变化而言,审计企业管理层对此无法做出改变,但审计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审计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全面、真实以及客观陈述,切忌只看表象,草率做出是非功过的结论。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坚持谨慎性原则、责权分清原则以及对比原则,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为推进廉政建设,保障财政经济正常秩序而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性的审计形式,同时也存在较多风险因素。本文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审计学论文优秀 篇八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前进的。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以财务控制的内容为基础的,在财务控制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评估与监督,协助企业的管理层监督财务的管理者规范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的财务控制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对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反过来,企业良好的财务控制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去评价和改进财务风险、财务控制以及管理过程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风险的防范,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在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性日益凸显出来。

一、优化控制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

财务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从机制上讲,财务控制强调控制的成分要大于效率的成分。财务控制同内部控制一样,都是以流程作为载体的,这个流程越长,财务控制的越详细也越严谨,但是流程长的话耗时也就越多,这样就使得财务控制的效率下降了。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财务控制,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增加环节点来实现的,增加的环节点越多,经营的安全性越能得到保证,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各种业务以及财务的流程变长。流程变长虽然保障了企业运营的安全性,但是却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过长的流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内部审计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风险实施规范的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由于内部审计的制度一旦确定,在内审时就得按照这个制度来进行,这样就容易造成僵化的执行内审制度,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可从通过综合考虑和分析,将财务控制的首要目标确定在效率与效果的保障上,财务合规性、报告可靠和资产安全作为基本目标处理,并通过大监督系统来实现,具体可从风险控制,优化流程上考虑。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两点来实现缩短流程,一是要能够识别企业财务控制中的关键点,包括风险关键点、流程关键点和控制关键点,并且要围绕风险控制点来建设流程;二是要优化控制环境,如果能够很好的优化控制环境并且能够优化基础的管理体系,那么对减少无效的流程以及非关键点上的流程、提高效率一定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使财务控制得到保障。

二、加强会计信息沟通,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会计信息沟通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到各种与财务控制相关的会计信息,然后对收集到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完成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顺畅的流动,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良好的会计信息沟通可以及时有效的将收集并且整理加工好的会计信息传递到管理层,使得管理层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促进财务控制系统的发展。我们知道,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很相似,都需要首先建立内部会计环境,然后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对风险的评估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控制流程。

很多企业只重视流程的设计,而不重视流程中与财务控制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其实我们应该在流程的设计中明确每一个流程所需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使财务控制有效。因此,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的财务控制时,不仅可以检查出企业各项工作是不是按规定的程序来做的,还能知道在每一项工作按程序来做时是否有足够的相关的会计信息与之相配套,而且还能知道这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信息的沟通有效性。下面就以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流程为例,来探讨内部审计是怎样分析配套相关信息,以使财务控制发挥更好的作用的。

(一)采购与付款的基本流程

(1)采购申请(由生产需要、仓库补充和定量外需要),采购部门批准,经资金预算负责人同意签字;(2)编制采购计划;(3)组织招标与比价;(4)编制采购订单;(5)签定合同,组织采购;(6)检查验收;(7)入库储存;(8)记录负债,在取得采购的各项审核必要的凭证后,记录应付账款;(9)付款。

对基本流程的审计,主要是审查构成基本流程的环节点的岗位设置,审查这些岗位是否有一个人兼职多个岗位的现象、是否有串岗的现象、是否有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替代的现象,以及这些岗位是不是按不相容职务分开的。

(二)与流程对应的信息载体

(1)用料申请表;(2)物资采购计划表;(3)招投标文件、比价资料、供应商目录;(4)物资采购订单;(5)合同文本;(6)质量检验记录单、物资数量清点记录单;(7)材料明细台账;(8)财务部门会计,记录应付账款,填写“应付账款明细表”;(9)根据付款通知单,出纳填制“付款凭证”付款。

会计信息沟通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流程的例子中,会计信息在流程的各个环节点之间流动,从采购申请开始到付款结束,会计信息存在于流程的各个环节点的表、台账、凭证中。良好的会计信息沟通可以使公司的财务控制更加有效,信息配置的完整性以及信息是否按流程有序流动,流程各环节点执行效果怎样,都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

三、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必须随之而变化。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能发挥自己的职能。因为很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安于现状,碍于人情关系以及求稳怕烦,并不能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反应不出来。而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定期检查评价,有利于改进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促使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这样一来,内部审计就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再控制,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监督财务制度、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财务控制效果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资金的,因此每个企业迫切需要创新和完善其财务制度,保证其内部财务资金的健康运转。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很多企业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财务制度,也规定了每一个岗位的职责,但是就是没有对执行制度的人员做出约束。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那么这个才不控制的模式是虚拟的,是起不到实实在在的作用的。一旦财务控制的某个环节点上出了问题,如果没有责任追究制度的话,那么便很难找到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因为责任不落实,会导致大家相互推脱、越权控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将会导致整个财务控制系统失灵、失效。这将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使其财务制度流于形式。而内部审计的实施可以对各部门财务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企业管理层的各项财务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的执行,保证企业财务控制效果的实现。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监督检查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对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相关的保证活动。在财务控制相关法规政策指导框架下,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以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定期向董事会提交财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报告,为董事会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五、降低各项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等进行的监督、审核与评价性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发挥着一定的防范作用,是保障其各项经济活动健康运行的基础,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对企业各项资金的投放、使用、风险以及效益等开展审计,可以降低或避免企业的各项经济损失,对维护本企业的经济利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信息的审计,还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企业内部贪污盗窃、职务侵占以及营私舞弊等情况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利益免受损失。

六,结束语

总体而言,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优化控制流程、保持会计信息畅通,健全内控体系顺利运行,监督财务制度执行以及监控企业财产安全等方式来发挥的,持续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与执行的有效性提供帮助。其中主要体现在它的监督检查职能,即对财务控制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此外,在不影响独立性、客观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一些与财务控制相关的咨询活动,如顾问服务、建议、协调、流程设计与优化、培训等。

最新范文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优秀4篇)11-20

论文答辩自述优秀5篇11-19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最新6篇11-18

毕业论文致谢优秀3篇11-18

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词范例(最新4篇)11-17

工程造价管理论文(最新8篇)11-17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优秀3篇11-17

毕业论文致谢3篇11-17

法学硕士论文(优秀2篇)11-17

护理毕业论文格式【通用4篇】11-16

140 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