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3篇

2023-04-24 17:09:50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是漂亮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篇一

摘 要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对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村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迁西县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西河南寨村 农业 模式

目 录

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1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1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1

二、当前制约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2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

(二)龙头企业发展不力。.。.。.。.。.。.。.。.。.。.。.。.。.。.。.。.。.。.。.。.。.。.。.。.2

(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2

(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

(五)缺乏正规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2

(六)农民收入比较低,资金投放不足。.。.。.。.。.。.。.。.。.。.。.。.。.。.。.。.。.。.3

三、发展西河南寨村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3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3

(二)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背景。.。.。.。.。.。.。.。.。.。.。.。.。.3

(三)现代农业前景。.。.。.。.。.。.。.。.。.。.。.。.。.。.。.。.。.。.。.。.。.。.。.。.。.。.4

(四)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4 参考文献:。.。.。.。.。.。.。.。.。.。.。.。.。.。.。.。.。.。.。.。.。.。.。.。.。.。.。.。.。.。.。.。.5

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一、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现状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西河南寨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了粮食准运证,粮食市场化经营平稳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三是全面落实了粮食补贴政策。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实施办法。

2、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村地改革,农村土地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西河南寨村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落实了二轮土地延包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合理流转,以经营大户为龙头带动流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农服务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县直涉农部门及各基层农技站所及其技术人员与农户或农业企业签订有偿技术服务合同等形式,调动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变农技人员的“被动应付式服务”为“主动热情服务”[2]。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我们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强化了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由县级下放到乡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和培训。四是逐步对从事经营性的基层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按市场经济规则独立运行。

2、农村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将农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组,强化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改革总的原则是对村级工作实行“县指导、乡领导、村为主”。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村为主”,进一步加强农业,稳定农村,推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

二、当前制约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迁西县西河南寨村的农户观念亟需改变,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小农意识、自然经济在广大农户中根深蒂固,农户市场意识、规模意识不强,在种、养、加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市场理念,优质高效农业意识淡薄,导致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近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户只耕种自然条件好的口粮田,自给自足,致使农田抛荒现象十分严重,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少且规模不大,缺乏具有示范带动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可持续性发展不强。农业生产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区域布局滞后,科学规划不足,种植品种分散单一,且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 www.shubaoc.c www.shubaoc.com om ,科技含量不高,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龙头企业发展不力

主要是企业规模小,品牌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明显,导致引进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深

(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三)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民中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很少,从整体上看素质较低,本科在读生,从事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与新农村的建设的人才非常少,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五)缺乏正规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农民经纪人和经营大户的组织还比较松散,市场设施和营销手段还比较落后,一大部分市场只是农民自己跑出来的,主要单纯的依靠个体间的联系或是一两个村落的交流,没有正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构,风险大,经营单一,在体制创新上成效不大,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开拓,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硬件设施发展不快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科技投人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科技投人的不足造成了农业科技人

员的匾乏和农民科技素质低下,这也是农业发展的瓶颈

(六)农民收入比较低,资金投放不足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农业投人最大的也当属农民自身。当前农民收人甚微,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农业设施的投人,而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信贷行业的门槛的越来越高,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是无法贷款的。由于生产投人不够,基础设施便无法得到完善,农业生产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就更谈不上,最终农业产业发展受到巨大的限制。

三、发展西河南寨村农村经济的主要对策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3]。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根据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多培养一下农家乐,农民还可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

现代农业是依托农业资源,结合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娱乐、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4]。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对于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拉动消费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十分重大

(二)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背景

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城市居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5]。近年来,迁西县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著。

迁西县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在休闲农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休闲农业是新型产业、朝阳产业,是迁西县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板。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后发赶超,高速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亮点;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统筹安排项目,创新发展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合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6];进一步修改完善好休闲农业发展方案,制订完善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优惠措施,加大现有农庄的提质、提速、提效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发展[7]。

(三)现代农业前景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8-2010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6.39%的速度递增。2009年,乡村旅游行业已经形成80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仅在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就已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或企业1467家,直接安排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80320人,间接带动农民就业60540人,年营业收入超过48亿元。

(四)西河南寨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迁西县西河南寨村的农业发展如果向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将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同时要改变以往的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向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挺近,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为主导,结合有机农业及休闲农业齐头并进,抓住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带动有机农业机休闲农业的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迁西县西河南寨村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必然会成为领头者。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大力的人员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做好农民的思想转变工作,讲解有机农业及休闲旅游农业的相关知识,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向旅游农业发展,可以增加劳动力的使用,减少农民在农闲季节的外出务工,增加农村农民的额外收入,同时可以改变农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素质,同时村里可以以建立企业的模式,村民入股的方式,整合资金,以华西村为榜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旅游农业、有机农产品的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生产,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抓住自己的优势项目在迁西县占据一壁江山,同时可以与当地的商超进行农超对接,将有机农业的发展成果通过超市的平台展示给消费者,实现走出迁西,走遍全河北的发展目标。结合休闲旅游,使现代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在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同时乡村旅游业也要随之发展,互相结合并进。

参考文献:

[1]范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与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8)。[2]张长娟,贺卫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J]。学习论坛,2005,(4)。[3]刘斌。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4]马晓河。农民增收成破解三农问题核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2-17 [5]密大兴.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政策研究,2008(3)[6]许绍良.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 建议[J].河北企业,2008(12)[7]孟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J].新 科教,2010(9).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二

摘要: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太多的优秀文化资源,其中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多样化的民族性更是光芒闪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项目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通过调研与资料分析,提出相关方案与执行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末期的一段时间,部分国人脱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秉持“拿来主义”,这种思维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源,离开了传统,现代艺术就是无本之木,显得空洞、苍白而流于表面。为了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早已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措施的执行进展缓慢,导致一些“非遗”项目逐渐流逝。

二、研究目标

根据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面广,共分10类,总项目达到300多项,如此丰富的“非遗”资源,若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可谓意义重大。笔者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着重研究合肥地区的葫芦烙画与黄山地区的徽州“三雕”,并结合教学实践,尝试把“非遗”项目引进学校,提出相关的传承方案。

三、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与措施

我们选择的进入教学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传统手工艺技能,即世代相传、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手工技艺,传统生产、制作技艺等;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潜质的学生,培育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1.设立名师流动工作站通过与葫芦烙画和徽州“三雕”的优秀“非遗”大师沟通合作,设立民间“非遗”名人流动工作坊,引进“非遗”项目传承人作为编外研究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生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可以在美术馆或者学校的展览馆合理合法地展出,以便可以创收,实现教与学的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传承人在学校设立名师工作站,让名师走进课堂教学,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继承人。研究项目传承人的从艺经历、传承脉络、师承关系、师承方式等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促进教学、双向发展、推动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针对培养学生成为传承者所面临的困境,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对接受“非遗”项目培训的学生发放一定额度的助学金,使培养学生成为“非遗”项目传承者得到基本保障。

3.开门授徒从一些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到固有观念的禁锢,很多祖传技艺不传外人;在传承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非遗”项目不能代代相传,有的“非遗”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逝。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根据情况分批次引入课堂教学,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在学生当中发现有潜质的学生并传授技艺。4.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嫁接”到学校学校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最好基地之一,以学校为载体,把学校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发展的基地,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永久传承下去的目标。这也完善了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把我国的传统艺术引入高等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变我国一些艺术类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过于重视西方艺术体系的状况,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5.拟定在安徽高校示范推广,把安徽艺术类院校作为“非遗”传承的“硅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高校艺术教育,采取相关的实施措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发展高校的学科建设,改善课程设置,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多方吸纳资本进入。依托高校的平台,更有利于系统研究“非遗”项目,把“非遗”项目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使高校具有强大的介入产业的技术和科研能力,帮助文化产业创造更大的附加值,逐步实现提高院校知名度、塑造品牌院校的共赢目标。

结语

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凝聚了华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需要以时代的眼光去借鉴与继承优秀的传统,将其发扬光大。文章所提出的继承与弘扬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不但可以有效地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以解决目前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逝的问题。笔者旨在抛砖引玉,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思路。以学校为载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实现教学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弘扬的双赢,有效地促进院校的个性化发展,推动安徽的艺术文化发展,也为安徽省建设文化强省作出贡献。以高校为载体,建设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推广、发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三

摘要: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类的有关核桃雕花的留传。

而核桃雕花兴盛于明清时代,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核桃来展现人们的信仰和文化,所以核桃雕花工艺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还展示出人们在历史中对宗教的信仰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由于每个地域,每个时代人们所使用的材料和雕刻的内容不同,因此又分成各个流派的核桃雕花工艺。

而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河中,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核桃雕花;民间工艺;艺术价值

一、起源

在豫北大地的河南驻马店,出现了许多及具有当地民间艺术特色的民间美术,包括打铁花和重阳节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名列其中,此民间工艺兴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此工艺是怎么兴起于驻马店,并逐渐焕发自己的光彩呢?这与他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

首先,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人们都认为“桃”有驱鬼辟邪的作用,用与“桃”有关的材料制成的挂件,摆设和家具等都被人们了赋予了更具有深层次的内涵,特别是在古代因为战乱纷争而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人们对美好安定的生活的向往都会寄托在一个个小小的桃核中,因此我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留传下来的民间艺术都会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所以人们会寻找一些能寄托他们美好愿望的物美价廉的物件,而美观又便宜的核桃雕花就落入了人们的眼中。

在驻马店许多山里都会种植桃树,人们发现桃树上的桃核木质十分坚韧,没有年轮,不易破碎,成本低廉,桃核几百年不会损坏,核雕品更是把玩得越久越漂亮,但桃核硬度极大,所以带给手工艺人的雕刻难度很大,要想雕刻出一件精美的核雕作品,需要很长时间的功夫才能雕成一个。

而且,不是什么时候的桃核都能进行雕刻,只有到秋天的野生山桃核才适合做雕刻。

其次,1核桃雕花工艺集中在驻马店的上蔡县的几个乡镇,以上蔡县东岸乡的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为盛,这几个乡镇是历史上周边县市周口至汝宁大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要塞,因此当地的人员流通密集,经济繁荣,对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发展和对外流通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发展状态可以用波荡起伏来形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核桃雕刻也随之变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发展过程:

①此传统民间手工艺兴起于明清时期,在当时的手工艺品还停留在以昂贵的金银等材料时,大部分普通百姓无法消费,因此他们找到了以野生核桃为原料,在此上面雕刻出十二生肖、古钱、蜂窝、猴头、盘丝、寿星老等图案,作为饰品来佩戴,在当时十分盛行②到了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因为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上蔡县已经出现了许多核桃雕刻专业村,在柴庄村最为兴盛,几乎家家户户从事这个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在这个时期核桃雕花在这里最为繁荣。

也涌现出一批批工艺精湛的艺人,逐渐分成多个流派。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龙记得他的祖父曾经只用一把雕刀就能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③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追求美,可选择的方式逐渐变多,虽然有许多人开始重新关注核桃雕花工艺,但更多的来自西方工艺品及饰品的冲击,核桃雕花并没有完全发展。

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间手工艺的重视,艺人对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东岸核桃雕花工艺枯木逢春,从无人问津到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购买,使东岸核桃雕花工艺焕发新的生机。

三、现状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会购买一些饰品等奢饰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工艺品可供我们选择。

但是经过我们的走访和调查问卷发现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民间的手工艺品,但是现代流行手工艺品仍是主流,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会购买现代流行饰品。

因此,我们针对此问题来调查发现有以下几点影响着目前的市场:

①首先是目前的市场的量决定了消费群体的购买方向,在商及及店铺中发现民间手工艺依旧很少,这就影响着人们对他的关注度。

②核桃雕花工艺本身的工艺现在也影响着他的市场,此工艺目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核桃雕刻,也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凝集了艺人的心血。

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雕刻出精细的图案,大多艺人制作粗狂,所以这让一部分粗狂的作品无法在市场中立足,也就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③民间手工艺品虽然另有新发明和引进的电进钻、打磨电机等制作机器,其刻画雕凿工艺主要仍有手工操作完成。

所以有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这也与现代工艺品形成一定的差异,但这同样这也是手工艺的优势,每一件作品都包含着艺人的思想和情感,具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独一无二。

四、结语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个构成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特有的文化,而这个文化并不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他得以支撑这个地域的信仰。

东岸核桃雕花工艺就是这样的,其中不仅蕴含了人们对审美的表达,还在一个个小小的核桃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所以在这个方面,他不单单是一件民间工艺,更是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影响而形成人们的精神支柱。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民间手工艺,艺人也在努力的将手工艺的艺术美,生活美,劳动美相互结合起来,手法和内容上也在大胆创新,但是一味的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艺术也是不行的,有的一味追求“小”和创新而忽略他的本质和艺术价值,要有思想,所以,我们在民间工艺品中依旧要努力追寻他的本质。

最新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最新6篇04-25

大学毕业市场营销论文【优秀3篇】04-24

美术论文鉴赏(优秀3篇)04-24

浅谈的英语教学法比较与分析论文通用304-24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优秀2篇)04-2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通用9篇】04-24

投资学专业毕业优秀论文范文优秀4篇04-24

初中化学优秀论文优秀9篇04-24

文秘毕业论文的范文8篇04-24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优秀8篇04-23

140 1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