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结 高考心得体会优秀3篇

2022-10-20 03:08:21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编的高考心得体会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

高考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一名顶岗支教的化学教师,我十分有幸地参与了为期3天的新高考专题培训,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收获了许多的经验。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6个专题: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的《重庆新高考走向及应对策略》专题讲座、上海市吴淞中学校长张哲人讲解的《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上海市吴淞中学数据中心主任朱佳斌的《变与不变》专题报告、上海市吴淞中学教师李秀英的《新高考背景下STEM+课程价值与实践》专题报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张治讲解的《未来教育与未来学校新图像》专题报告以及丰都县教师发展中心化学教研员郑君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版)》专题解读。

首先,我了解了关于上海市和浙江省新高考模式对于重庆市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意义以及可取之处,也对上海改革核心内容以及引领价值有了更为清楚地了解。“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也因为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与此同时,也学习了相关的迎接新高考的策略及方法。转变教育观念;科学解读新高考;把握新高考命题方向;理解新高考要求;最为核心的是高考内容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提问的有效性。

其次我对新高考下高中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高考后面试的关键以及教师承担的角色的转型有了新的认识。上海模式在学生选课中,坚持自主选择,而选择需要精准分析自己、需要精准明确未来愿景、需要精准把握走势和大局,因此高中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要培养学生对家庭、社会及国家深切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高考改革倒逼学校关注发展生涯教育,学科融合,提供多元和优质的学习经验。

其次,在新高考背景下,跨学科,创新以及动手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自己开课、编教材和微课、慕课的录制。教师要注重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高考以后的面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经验和体会、必要的训练、定位一批人群以及准备工作需要。

最后,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研究的范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计算机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的飞跃,技术对于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上”,在这样的技术社会背景下,活法变—学法变—教法变—学校变,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埋头拉车,还需要抬头看路。

总而言之,新高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仅仅是挑战,更是一次机会。为适应新高考,我们必须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化学命运共同体;打破三维目标,突出化学核心素养;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为学生课后减负;带着研究性教化学。实现教师角色转型,正确科学指导学生选课,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高考心得体会 篇二

20xx年3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云浮市在郁南西江中学举办的“20xx届云浮市高三一模历史科质量分析会”。在一个下午的学习中,我聆听了省内知名学科专家刘老师的精彩报告,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研讨会由云浮市教研室教研员高飞老师主持,其主要内容包括:云浮一模试卷分析、成绩分析、高三教研活动、高一高二备课等,这些丰富的学习内容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备考和备课方法,也让我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这次学习后的一点感受。

刘老师首先对云浮一模考试进行了试卷分析。这次云浮一模考试的试题采用了珠海的试题,刘老师也有份参与出题,他首先对这份试卷作了评价。这份试卷的质量不是很好,特别是在选择题方面,有两道选择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另外在云浮市和珠海市的平均分方面,云浮市平均分为44.7分,珠海市平均分为53.2分,从这里可以看出云浮市在高考备考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跟珠三角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备考方面,刘老师介绍了历史学科模块复习下的专题复习,现在高考复习已经开始进入第二轮复习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新情景新材料,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要通过分析解释现象得出本质,找出主线,解答问题。在练习方面,他主张我们要精讲精练,不要进行过多的题海战术。其次,刘老师还对教研活动安排进行了介绍。他主张整个高中的历史教研活动要统筹安排,要纵观整个高中来看,比如高一高二的备课教学就要为高三打好基础,让整个高中历史教学连接起来。他还提到了珠海市的做法,就是高一第一学期因为时间较紧,所以有两个专题的内容不讲,期末考试也不考试,留到第二学期才讲,因为珠海市在高一第二学期就进行分科分班学习的,所以在第二学期有足够的时间来讲完教材的内容。到了高二,要把选修内容结合放进必修内容一起授课,让学生对历史有个宏观把握。最后,刘老师还针对现在高三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回答,比如说要让高三学生尽量地阅读一些原始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拓展他们的视野,给学生今后的解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经过学习和思考后,我觉得我们的高三复习,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我们的复习计划更需要注重过基础关和能力关。以下是个人的几点建议:

1、坚守教材阵地,夯实基础知识

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概以基础知识的落实为前提条件。坚定守望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始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冲刺阶段更要强化梳理中外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框架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提高了,记忆负担减轻了,复习效率也提高了。

2、重视能力训练,掌握解题规律

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是提高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考试水平的必然要求。

3、关注开放试题,突破解题难点

此次高考备考研讨会,时间紧迫,内容充实,但对高考后阶段复习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希望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我也深知,我现在还在高一级教学,没有上过高三,还提不出真正有水

平的建议,因为我觉得真正的学习提高还要到实践中去,要上高三,要到高三课堂上去体会总结提高,所以现在就要对自己高规格、严要求,加强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也向年轻教师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储备,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锤炼自己、提升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高考心得体会 篇三

一、两个根本——阅读和写作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

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从而也就扼住了语文高考的命门。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措施:

①抓好课外阅读,继续读书文化节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上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眼界,提升思想高度。

②落实课内阅读,通过专题训练,掌握做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

措施:①两周一次大作文,第一周写作,第二周升格,可以整体升格,也可针对某个点升格。

②每周两次新闻短评,跨界阅读,跨界写作,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③每月一篇读书感悟,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增加思想厚度。

二、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

1、前期9月:继续复习课本文言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系统梳理教材,落实背诵默写,掌握文言实词推断、文言虚词应用、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等考点。

2、后期10月——1月底: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方向,按专题复习高考考点。具体见附表

三、双线推进——明线和暗线

1、明线:上面两个阶段提到的内容。依托课本和《创新设计》,根据高考命题方向,设计导学案。

2、暗线:基础、默写、素材积累。

①基础:基础知识重在平时积累。字音、字形、词语利用早自习背诵《厚积薄发》《创新设计》上的相关知识;病句、标点通过专题讲解与训练,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老师们自己精心编制的“天天语文”,每天对所积累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检测。

②默写:将考纲规定的必背篇目印制给学生,每天早自习背诵并当堂检测。

③素材积累:首先,上好阅读课,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读一本书,学生要深入了解作者并能将之转化成论据,写一篇读后感并能积累几个好句子。其次,看《新闻周刊》,写好新闻短评。再次,早读时间,教师投放好句、好段,学生朗读背诵,并能化为己用。

四、四种课型

文言文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作文指导课

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优秀书籍推荐课、作品赏析课、阅读成果展示课等。

五、五个时间段

早读:定时定量定内容,先背诵,再检测,变慵懒散为紧勤聚,提高早读课堂效率。

课堂:少讲精讲,以生为本,适当点拨,提升能力。

自习:作业适量,检查跟上。

周末:精心设计测验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性。

假期:精选练习题,有目的地训练提升;推进阅读计划,读写结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最新范文

服务礼仪心得体会(精选9篇)10-20

幼儿礼仪教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10-20

征婚自我介绍(8篇)10-20

孝道教育心得体会(通用4篇)10-20

电工心得体会最新10篇10-20

公益劳动实践心得体会通用8篇10-20

升旗手自我介绍【8篇】10-20

科学育儿心得体会(优秀9篇)10-20

勤工助学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10-20

小学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优秀3篇】10-20

149 1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