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经典10篇】

2024-05-01 18:19:07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www.shubaoc.com勤劳的小编老李帮家人们整理的10篇朱子治家格言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朱子治家的格言 篇一

(一)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二)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三)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贾昌朝《诫子孙》

(四)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伯庐《朱子家训》

(五)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姬旦《诫伯禽书》

(六)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袁采《世范》

(七)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朱熹《朱子文集》

(八)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愿言媚学子,共惜此日光。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杨时《勉学歌》

(九)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宁可采深山之茶,摸去饮花街之酒。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韩愈家训》

(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增广贤文》

(十一)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十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十三)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柳玭《诫子弟书》

(十四)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高攀龙《高氏家训》

(十五)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家诫要言》

(十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诸葛亮集》

(十七)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十八)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刘清之《戒子通录》

(十九)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二十)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二十一)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赠广贤文》

(二十二)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张履祥《张园先生全集》

(二十三)欧阳氏自江南归明,累世蒙朝廷官禄,吾今又被荣显,致汝等并列官常,当思报效。——欧阳修《与十二侄》

(二十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诫子书》

(二十五)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人不通今古,牛马如襟裾。——周希陶《增广贤文》

(二十六)得意盎然,失意泰然。——《增广贤文》

(二十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二十八)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郑玄《戒子益恩书》

(二十九)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三十)即用于无益事,小若了了,稍长,锋颖消亡,一事无成,终归废物而已。——魏禧《寄儿子世侃书》

(三十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诸葛亮集》

(三十二)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氏家训》

(三十三)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颜之推《颜氏家训》

(三十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三十五)心口如一,童臾无欺。——《增广贤文》

(三十六)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增广贤文》

(三十七)人来相见,亦启禀然后往报之,此外不得出入一步。——朱喜《与长子受之》

(三十八)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绩溪《章氏家训》

(三十九)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治家格言》

(四十)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四十一)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

(四十二)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义难。——杜纲《娱目醒心编》

(四十三)春晖寸草,欲报良难。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义门陈家范十二则》

(四十四)有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勉学》

(四十五)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四十六)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治家格言》

(四十七)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王阳明《王守仁家训》

(四十八)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陈毅《示儿女》

(四十九)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赠广贤文》

(五十)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五十一)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赠广贤文》

(五十二)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家训》

(五十三)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赠广贤文》

(五十四)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五十五)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五十六)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王阳明家训》

(五十七)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训》

(五十八)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王昶《家诫》

(五十九)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朱子文集》

(六十)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王昶《诫子侄文》

(六十一)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增广贤文》

(六十二)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家诫要言》

(六十三)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增广贤文》

(六十四)自古败亡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八。——张履祥《训子语》

(六十五)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增广贤文》

(六十六)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刘清之《戒子通录》

(六十七)儿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六十八)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六十九)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治家格言》

(七十)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七十一)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司马光《家范》

(七十二)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家诫要言》

(七十三)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高攀龙《高氏家训》

(七十四)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七十五)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朱柏庐《朱子家训》

(七十六)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增广贤文》

朱子治家格言 篇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介绍 篇三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译文 篇四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和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 篇五

朱子一生,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其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读完颇有所感。

克己修身

习近平总书记说:“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执政的基础和根本”。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句话便是告诫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洒扫庭除、关索门户看似是小事,却体现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品德修养。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们珍惜大好时光,明白人生短暂;内外整洁则是告诉我们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读书学习生活;亲自检点则是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则是告诫我们要“节约资源,惜福报恩”。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对于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儿时我们便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而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将勤俭朴素牢记在心,合理利用资源,让人类发展得以延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我们不应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思而行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学会自省,不断检讨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贪财,不算计,低调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风范。

廉洁自律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为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于贫困的人,我们不能落井下石,而应雪中送炭。对人刻薄,终会收到他人的反击;不守伦理,终会遭人所弃。对于贫富一视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严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风气将越来越好。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保持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初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总结领悟,不断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仅仅是家训,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朱子治家的格言 篇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长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发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逼凌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堕自甘,家道难成。

狎匿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忌嫉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怨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 篇七

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朱子治家格言 篇八

南怀瑾先生曾在《国学与中国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响了中国三四百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政府没有花什么钱,都是老百姓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南怀瑾先生8岁便会背诵此书。而他的父亲也以身作则教导着南怀瑾先生,由此可见,此书之于百姓意义有何重要。

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结了中国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育精华,在问世后的数百年间,更成为了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精华,对教化人心、保留和传承中华美德产生了持久、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给了我深刻印象,这句和唐诗《悯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半丝半缕,皆是劳动所得,这些物资来之不易,更应该把他们视若珍宝。勤俭,不但是节约一点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现的新闻“男子见义勇为反被拘留14天”引发热议,网友们对这种判决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有人发言认为,如果不能保护见义勇为,就不要再呼吁见义勇为。这让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读后感·如果做好事是为了让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人。它告诉我们,行善,是内心的修行,不应该带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林语堂曾说:“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与精辟入理,字字珠玑,其读书的意义也一览无余。

仅仅54句,522字便精辟地讲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谦、仁、善为主,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蒙学经典,它在寻常的瓦舍评书中,暗藏着齐身的秘诀;明事箴言,它在简朴的青砖白墙上,镌刻着治家的追求。

朱子治家格言 篇九

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3、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6、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7、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9、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11、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2、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14、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7、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8、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1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20、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1、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22、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2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2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26、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27、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2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1、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32、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3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4、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6、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37、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3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1、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2、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4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4、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6、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7、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48、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49、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50、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51、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52、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53、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5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55、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57、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58、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59、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6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61、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6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6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6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65、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66、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67、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6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69、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7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7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72、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3、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4、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www.shubaoc.com≥孙。

75、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篇十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第一文 整家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释义: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第二文:齐家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释义: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第三文:为人

原文: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lián)。

释义: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第四文:处世

原文: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xiá)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释义: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夷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第五文:修身

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释义: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第六文:总结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 sūn)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释义: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最新范文

车祸现场报道范文(热门【最新6篇】05-01

汉语拼音方案最新7篇05-01

会议贺信【精选12篇】05-01

服务承诺书优秀6篇05-01

形容天气的成语【精选12篇】05-01

献血宣传标语(13篇)05-01

一本书的后记精选10篇05-01

个人主要经历自述(优秀6篇)05-01

教育现场会议欢迎词【优秀5篇】05-01

幼儿园秋季运动会方案(精选5篇)05-01

149 358255